N. T. 賴特對《約翰二書》的解讀,與他對《約翰一書》的觀點一脈相承,但更加聚焦和尖銳。他將這封簡短的書信視為一份實用的「前線指令」,旨在指導一個具體的地方教會如何應對那些傳講錯誤基督論的巡迴教師。
賴特認為,《約翰二書》的核心在於 「在真理和愛心中實踐辨別之力」 。它揭示了早期教會一個關鍵的牧養難題:如何在持守熱情好客的同時,又不至於在信仰的核心真理上妥協。
下圖梳理了賴特解讀《約翰二書》的核心框架:
flowchart TD A[“N.T. 賴特眼中的<br>約翰二書”] --> B[“核心指令:<br>在真理與愛心中<br>實踐辨別”] B --> C B --> D B --> E subgraph C [“真理的基礎<br>與行走”] C1[“在真理中愛”] C2[“認耶穌基督是<br>成了肉身來的”] C3[“持守教訓 vs<br>越過基督的教訓”] end subgraph D [“愛心的界線:<br>謹慎的好客”] D1[“不可接待他到家裡”] D2[“也不要問他的安”] D3[“接待他在惡行上有分”] end subgraph E [“具體的應用:<br>地方教會的挑戰”] E1[“蒙揀選的太太和她的兒女”] E2[“巡迴的“假教師””] E3[“保護群體的<br>屬靈健康”] end
以下是這些主題的詳細闡述:
📜 1. 真理的基礎與行走
賴特強調,「真理」是《約翰二書》的關鍵詞,出現了多達五次。
「在真理中愛」(約貳1-2):書信的開頭就將「愛」與「真理」緊密結合。賴特指出,這裡的「真理」不僅是抽象的教義,更是關於耶穌基督的具體、歷史性的真實故事。愛必須以此為基礎和界限,否則就會淪為沒有原則的情感主義。
「我們要照祂的命令行。這就是愛。」(約貳6)愛被定義為遵守神的命令,這命令的核心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
「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約貳9)賴特認為,這裡的「越過」指的是那些自稱有更高、更先進的「知識」(如諾斯底主義),因而輕看或修改關於道成肉身的基本使徒見證的人。他們偏離了基督的教訓,也就失去了與神的關係。
🚪 2. 愛心的界線:謹慎的好客
這是《約翰二書》最引人注目、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教導。賴特從第一世紀的文化背景給出了精闢的解釋。
「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約貳10)在早期教會,巡迴教師非常依賴當地基督徒的接待。「接待」一個教師,意味著認可他的教導,並為他提供一個向本地會眾發言的平台。
因此,這條命令並非缺乏愛心或好客精神。恰恰相反,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有辨別力的愛——愛教會群體過於愛個人的好客名聲。接待一個假教師,就等於在屬靈上毒害整個羊群。
「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1)賴特解釋,這裡的「問安」不是簡單的打招呼,而是公開地表示接納與認同。與一個積極傳播錯謬的人建立夥伴關係,就是在參與他破壞教會合一與純潔的惡行。
🏠 3. 具體的應用:地方教會的挑戰
賴特認為,將「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解讀為一個地方教會及其會友,是最符合情境的理解。
「蒙揀選的太太」:代表一個具體的地方教會。
「他的兒女」:代表該教會的成員。
這個教會正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有巡迴的假教師即將到來,他們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約貳7)。這與《約翰一書》所面對的異端完全相同。
因此,這封信是一個預先的警告和明確的行動指南,告訴這個教會如何保護自己,以免在真理上妥協。
總結
對N. T. 賴特而言,《約翰二書》是:
一份關於教會紀律和屬靈辨別的實用備忘錄。
一個清晰的教導:真正的愛心必須由真理來定義和引導,否則它將自我毀滅。
一聲對當代教會的迫切呼籲:在一個強調「包容」卻淡化真理的文化中,我們必須有智慧和勇氣,在持守核心真理的同時,活出愛心的見證。
它邀請今天的教會,在實踐愛與好客時,必須帶著屬靈的分辨力,勇敢地保護羊群,免受那些否定基督位格與工作的錯謬教訓的侵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