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5, 2020

聖經與哲學

聖經是由上向下的特殊啟示,是神找人,哲學是由下向上的探索,是人找神,是屬於自然啟示,一般啟示。特殊啟示與自然啟示彼此互補交融,這是聖經與哲學的融合之道。中共現在講中西哲學與馬克斯主義三合一,基本上這是要中西哲學向唯物論看齊,這是把人拉到唯物論的層面。但真正有智慧的哲學,是要使人回到神的形象與樣式。所以我認為最好的路線是中西哲學與基督教的三合一。

堅守中國文化本位,又深入了解西方哲學的精髓,不卑不亢,學貫中西,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所應有的哲學精神。中國哲學有一個傳統,就是孔子所開創的儒家傳統。西方哲學也有一個傳統,懷海德說所有的哲學都是柏拉圖的註腳。這些中西哲學都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峰,去攀越每一座高峰,就是對自身心靈提升的挑戰。

有的人認為有聖經,就不需哲學。有的人認為有哲學,就不需聖經。這兩者是互斥的。 這是個老問題。我認為聖經主要的焦點是福音使命,而哲學是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文化使命的議題,福音是思考天國的事,文化就是思考地上國的事。若不是透過哲學性的思考,你其實很難去對文化議題有一個全面性的透析。哲學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在形上學邏輯學中確立了道的總原則,而在諸樣的價值哲學或文化哲學中,應用了道的總原則在不同的文化領域,而這些議題並非是神學議題,而是哲學議題。黑格爾的哲學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全面性的展示,牟宗三認為這是黑格爾做得最好的一部分。形而上是道,就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學,黑格爾的邏輯學是古典形上學的總結。形而下是氣學,就是具體的文化哲學,如自然,心靈,倫理,社會,藝術,宗教,哲學史,歷史。黑格爾哲學是哲學的百科全書。精神現象學是由具體到抽象的發現過程,哲學百科全書是由抽象到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間的轉接的樞紐就是邏輯學。


這幾年來,我開始重新省視哲學的價值,因為我相信基督教要進入文化,基督教要找到一個可以與文化產生連接的相和性(Coherence),這就是在文化中可以找到的一般啟示,這就是在文化中可以找到的一般啟示或自然啟示,這就是哲學中的形上學,就是西方哲學中的Logos或中國哲學中的道。而且唯獨聖經,不應被錯誤理解為唯讀聖經,因為這會制約一個人的視野,產生反智主義。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我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我還能讀多少哲學,不過對我而言,哲學是一種自恰也是一種自娛,而不是甚麼大志。我不是要改變世界,而只是使自己能夠安身立命。天主教的神學家很重視哲學,特別是多馬斯哲學,稱之為永恆哲學,或士林哲學。其實我應該可以從他們處理信仰與哲學的方式得到許多啟發。我本來也考慮士林哲學的路線,但我讀了黑格爾之後,我發現黑格爾的哲學更具有歷史性與現代性的宏觀視野,更適合現代人對傳統與現代的反思。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哲學的百科全書,多馬斯是中古哲學的百科全書,黑格爾代表的是近代哲學的百科全書。

黑格爾留下許多精神遺產還有待後人挖掘它的價值。因為他的語言晦澀難懂,大部分的人對他的了解還是很有限。我也是前年才開始嘗試去讀黑格爾,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心靈的新大陸。至少這是我目前的興趣與思考的一個重點。順著黑格爾的路線,後人要超越他很難,因為他已經做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但黑格爾的思路,其實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是可以繼續發展的。

哲學研究的架構
1.哲學概論,理論哲學(知識論,形上學),應用哲學(自然,心靈,社會,歷史,美學,宗教)
2.中國哲學史,[孔孟,老庄],[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3.西方哲學史,[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康德,黑格爾]

中國哲學概論,西方哲學概論,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這些是哲學的基本功。我要先把基本功打好,先做好客觀的理解才能有比較好的基礎去談哲學思想。我現在連客觀的理解都還談不上。

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很有深度,也很有啟發性。我每讀一章,都讓我深思久久。不卑不亢,腳踏實地,有根有據,言之有物。我也盼望自己能向他看齊,在為學與做人都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這個星期也在讀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一部哲學史,就是一條文化的歷史長河,細細品味,慢步在歷史的長河。這其實是一個心靈的發現之旅,一場靈魂的盛宴。

西方哲學是繼承希臘文明的傳統,基督教是繼承希伯來文明的傳統。西方哲學是理性思維的智慧,中國哲學是道德生命的智慧。基督教是敬畏神的智慧。我希望我能吸取中國、西方、基督教這三種智慧傳統的精華,匯合成生命的智慧,來成就一個真善美的智慧人生。中共的哲學家現在追求中西馬的結合,但這是錯誤的道路。中國真正所需要的是中西基的結合,這條路才是中國未來應該要走的康莊大道。大部分的人都還沒看清楚這個大方向。

驅使我重讀哲學的重要原因是道成肉身,文以載道,把基督教精神帶進文化的文化使命。在這個虛無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後現代文化,我們需要一盞明燈來照亮我們的方向與路途。中國總有一天要恢復非馬列的路線,但中國往何處去? 中國現今仍舊陷入一個馬列主義的牢籠,中國人如何從這個思想的牢籠釋放出來?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神學家,只是就一個普通人的身分,在面對這個時代的環境,所引發的一些思考。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人物,我沒有能力去影響別人,但至少是為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生命的定位。

哲學與宗教都是處理大方向的問題。大方向理對了,其他的知識,文化才能跟上對的方向。台灣與中國大陸所面對的不只是檯面上的政治問題,還有一個深層的文化問題。台灣為中華文化保留了一種與普世價值融合的答案。但中國要從馬列主義解脫出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一直都還在排斥西方文明與基督教信仰,一直都還是抱著馬列毛的思想。而台灣即使擁抱普世價值,但台灣也還未普遍認識福音的價值,而基督徒一般也不見得會去珍惜與探索中國文化的價值。好像只要有了聖經,中國文化就可以丟之腦後。天主教無論對西方哲學或中國哲學都採取一種積極的研究與對話的精神,天主教很注重哲學思想的教育,而基督教對哲學與文化使命就沒有那麼積極了。天主教有一套士林哲學作為他們的指導原則。基督教呢? 也許是奧古斯丁的教父哲學? 多馬斯的士林哲學可以說是基督教的亞里斯多德哲學,奧古斯丁可以說是基督教的柏拉圖哲學。這兩者是中古哲學的代表人物。士林哲學經過對近代哲學與現代哲學的吸收,產生的新士林哲學,如馬里旦哲學,這是我比較陌生的。台灣的羅光主教代表的是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的中華士林哲學。這些都還有待我將來進一步去探索與思考。士林哲學最終是指向神學的。現代哲學判定形上學是無效的進路,而這是古典哲學的核心。這些都是我將來所要去探索與思考的議題。羅光的士林哲學與哲學概論寫得很清晰易懂,我不仿從這裡開始讀哲學概論。你如果古典哲學都不懂,你怎麼可能理解批判古典哲學的人是在批判甚麼。古典哲學是西方哲學的原道,不可能繞過去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哲學,士林哲學與康德,黑格爾哲學都是希望能一統江山定天下的大哲學。中國哲學的儒家很顯然得到這種大一統的哲學地位。大一統哲學綜合性極強,具有一槌定江山的力道,這是哲學史的主流派,但大一統哲學之外,還有許多的個別流派,則是代表了哲學的多樣性活力,也不要輕易抹殺其貢獻與價值。哲學史的主流派為哲學思考訂下一個主流標準。這也避免在多元思想當中,人們反而無所適從。多元思想是對一元思想的反思與修正,兩者應視為互補,而非推翻與取代。多元文化容易使人陷入相對主義的陷阱,而一元文化又容易使人思想僵化教條化,這些都不好。最好是以主流道統為經,以多元思想為緯。穩健而不失活潑。
讀了幾本台灣教授的哲學概論,吳康,羅光,鄔昆如,哲學概論本身就具有綜合性。所以這也許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現代哲學像一把利劍把這些大哲學都解構了。所以現代哲學還是摸著石頭過河。我覺得哲學不是信仰,但也不是科學,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哲學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哲學不適純粹客觀的學問,所以也很難取得一致的見解。只能大略取得大哲學家們主流的看法。

最近在讀羅光全書,他真是一個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道士哲學家。讀他的書總讓我有一種寧靜的心境。這是士林哲學的特色。彷彿走入中世紀的修道院,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這豈不是也是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永恆的哲學。其實我很喜歡讀羅光的哲學書。雖然他的哲學書在哲學界可能被人遺忘忽略了,但我總覺得他的哲學平易近人,又很實用。而且他一生的著作都放在網路上自由閱讀。我想我若是能好好地當他的學生跟他學習哲學,那應該也夠我學的。他的哲學與鄔昆如都是士林哲學。雖然士林哲學好像有點落伍,但我讀哲學純粹為自己的安身立命。自己可以接受就好,不須去考慮太多落伍不落伍。要講落伍,那聖經最落伍,馬克思最進步。但真理就是真理,超越時代的真理是沒有時間性的。

西方近代哲學與古典哲學的重點有所不同,古典哲學重形而上學,近代哲學重知識論,甚至透過知識論來否定形而上學的合法性。西方哲學我了解得不夠,總覺得很難取得西方哲學全盤的一致性。也許透過哲學概論,來取得一個整合的架構,不要固守於一家之言,而能攝取全盤大局。康德與黑格爾算是近代哲學的整合者。

士林哲學象徵基督教融入西方文化,中華士林哲學則是象徵基督教融入中華文化。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想我最後還是傾向士林哲學這樣的基督教哲學,但做一個現代人,我也必須考慮近代哲學所興起的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士林哲學也需要與時俱進,當年多馬斯吸收的亞里斯多德哲學,正是當時的顯學。我並不了解馬里但,但他是現代士林哲學的代表性人物。希望有一天我能釐清古典哲學與近代哲學之間的關係。

我有一個小小的目標,就是把柯普斯登的西方哲學史中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康德,黑格爾這五位先讀。羅光或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中的孔孟,老庄,朱熹,王陽明,王船山也先讀。
1. 亞里斯多德,多馬斯,朱熹是代表古典形上學,理學,探討客觀性的實有。此乃宋朝理學的重點。天道論。形上學。
2. 康德,王陽明是代表主體性哲學,心學,探討主觀性的心靈。此乃明朝心學的重點。心性論。知識論。心靈哲學。
3. 黑格爾,王船山是代表文化哲學,實學,探討價值哲學的歷史展開。此乃清朝實學的重點。實踐論。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宗教哲學,歷史哲學。
我就做這三組的哲學就夠了。第一組第二組哲學為理論哲學,以第三組哲學為實踐哲學。這樣可以兼顧哲學傳統的穩定性,也不排斥哲學後來的發展。我希望這樣的組合能大致概括一切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學發展。將理學,心學,實學三合一為整全的系統哲學。不同的哲學家有不同的著重點,與其強調其差異為對立,不如強調其差異為互補。 可能對我現在,這都是太多了,先把手頭上的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與朱熹的理學先搞清楚吧。黑格爾把亞里斯多德與康德也都消化整合進了他的哲學。黑格爾的邏輯學既有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也有康德的知識論,先天綜合範疇。

將理學,心學,實學三合一為整全的系統儒學。我對哲學其實認識還很有限,但我覺得這也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大致上也是按這個架構寫的。只是他不同意天道論的角度,他認為形上學存有論不能作為道德的基礎,道德的基礎必須是主體性的意志自由。理學,心學,實學這是宋明清三代儒學對儒學的三個面向的解釋。天道論,心性論,實踐論。三合一方能構成完整的系統儒學。歷史上理學批判佛學,心學批判了理學,實學批判了心學。但這並不是說後學完全地推翻了前學,而是後學補充了前學的不足之處。這是哲學發展史中的辯證發展。綜合地看,這應該看做是哲學版圖的擴大。今天我們可以將這過去一千年的儒學發展整合為一系統儒學。類似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西方哲學,將這過去一千年的西方哲學發展整合為一系統哲學。這是一種批判性綜合的研究,比較分析,綜合取捨,重新組合。再將系統儒學與系統哲學做一綜合比較的研究,或許將來東西哲學系統可能可以匯流成一個普世性的哲學系統。但東西哲學各有特色,若是各自保留傳統特色,只是彼此互相交流,對應比較,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兩種不同性質的哲學體系,不一定需要融合為一體。羅光的中國哲學大綱與中國哲學精神就是一種系統儒學的寫法,他的士林哲學與哲學概論就是一種系統哲學。我若能站在一個系統整合的角度來看待哲學的發展,也許就能避免一種各說各話,分崩離析的哲學。這是我的哲學理想。我希望看到的哲學是由一堆磚塊建造起來的一棟建築,而非一堆雜亂無章的磚塊。形上學講的是天道天命,心性論講的是人心人性,天與人合一,內聖而外王,實踐論講的是客觀化的文化價值的實踐,這是中國儒學的大方向。其實這也可以是西方哲學系統的大方向。

亞里斯多德是西方第一個系統哲學,朱熹是中國第一個系統儒學。我很注重這兩個哲學,從這裏開始哲學系統的建構,在他們之後是對他們的修正或補充。孔子整合了周朝禮樂文化,以仁為其精神實體的內涵,貫穿整個人文體系,禮樂文化是其外在客觀的體制,仁義道德是其內在的精神,這是中國文化一個創造性繼承的偉大的開始。孔子是真正的開創者,只是朱熹把這一切更加系統化的表達出來。從周敦頤的道學,張載的氣學,到程朱的理學,這是儒家形上學體系的正式完成。由宋朝天道論形上學到明朝心性論的心靈哲學,再由主體性心性論到清朝客觀化實踐論價值哲學,這是這一千年來系統儒學體系的完成。天道論是由天而人,心性論是由人而天,這兩個體系可以構成一個大循環,從而進入天人合一。再以此為核心,進入價值哲學的應用與開展。天道論並不玄虛,心性論也並非空談,這些都是為了確立價值的本體。本體確立,剩下的就是價值體系的展開,將本體的原則應用到各個不同的實際。現代儒家的任務就是用現代的哲學語言將這三代的儒學再次整合為一現代儒學,也融入現代社會的民主科學的價值,以倫理,民主,科學來共創中華文化的復興。

這是我對中國新儒學的一點粗淺的看法。雖然構想還不很成熟,但這將會是我日後思考的方向。我不是甚麼哲學家,我只是哲學的愛好者。盼望自己能在哲學的探討中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安身立命的哲學定位罷了。我沒有嚴謹的學術研究的能力與本錢,只能說是一個在自己的田園書齋中自得其樂的五柳先生。哲學是一種探討,其實哲學定位常常也只是階段性的,有時隨著自己的思考也會走到不同的哲學定位。不過我現在寫的這個方向也是我讀孫中山與羅光,牟宗三與勞思光,錢穆與余英時等現代學者對中國哲學研究綜合的感想,所以這也不完全是我的想法,只是我還不是一種很嚴謹的學術思考就是了。不過我想這個結論應該可以成為目前這個階段的大方向指導原則。對我而言,哲學就是在找大方向,找到了大方向,哲學就能為人生的方向定位,若是哲學沒有找到方向,那就是迷路,徬徨與虛無。

理學以形上學為核心,心學以心靈哲學為核心,實學以價值哲學為核心。理學,心學,實學這三者連接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系統儒學。讀書要能獨立思考,融會貫通,然後形成自己的心得。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儒學就是我目前的目標。而用類似的方法去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哲學是我讀西方哲學的一個目標。

理學四書與朱熹,心學王陽明,實學王船山。
形上學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與多馬斯,心靈哲學笛卡兒與康德,文化哲學黑格爾。
從這幾個大哲學,就大致上可以建立了中西哲學史大綱與哲學系統大綱了。然後再慢慢去調整與充實。寫到這裡,我發現我對哲學的路線圖現在就明晰起來了。雖然現在思想還不夠深入細緻,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想法。大一統哲學是哲學的聖杯,這是五百年一遇的哲學。什麼是大哲學?就是能為哲學的爭議,提出合理的解釋,並為學術社區所共同認可。參考這些大哲學家,然後比較綜合去建立一個哲學系統大綱,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安身立命的思想定位。


我的哲學系統路線圖:
理學是從形上學的道理去建立價值體系:  
  • 重點: 格物致知,道學問,性體,本體,本質倫理
  • 西方: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將基督教與亞里斯多德接軌)
  • 中國: 四書,朱熹(將儒學與道家接軌)
  • 西現: 新士林哲學馬里旦(將詮釋學與多馬斯接軌)
  • 中現: 羅光(將儒學與多馬斯接軌)

心學是從心靈的主體性道德實踐去建立價值體系:  
  • 重點: 內聖,尊德行,心體,主體,方向倫理
  • 西方: 康德
  • 中國: 王陽明(將儒學與佛學接軌)
  • 西現: 存在主義海德格
  • 中現: 牟宗三(將儒學與康德接軌)

實學是從經世濟民與歷史文化的實踐去發展價值體系:  
  • 重點: 外王,重事功,實用,器用,社會倫理
  • 西方: 黑格爾(唯心史觀)
  • 中國: 王船山
  • 西現: 實用主義杜威
  • 中現: 三民主義孫中山(將儒學與現代社會接軌,民生史觀)

中國哲學的爭議:
這三種不同的路線從三種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哲學,其實都有其價值,與其爭論不休,不如從辯證統合的角度,視為三種不同的面向,三位一體的哲學發展。這是目前我對哲學的整體看法。這當中的哲學雖然都有爭議的地方,但我主要是以哲學的歷史發展來看待他們可以合作的空間,求取哲學的辯證對話,而辯證統合了他們的爭議之處。我希望看到的哲學系統是歷史累積的建構,而非對立的矛盾。這三者如何調和,特別是一和二之間的調和。按牟宗三的用語,一是本質倫理,二是方向倫理。這是可調和的對立,還是不可調和的對立,他們之間有必然的衝突嗎? 我個人倒不覺得天道論與心性論有甚麼必然的衝突,形上學是超越性的道,心靈哲學是內在性的德。理學與心學就是超越的道與內在的德的結合,這不就是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價值,中國哲學的本體包含了天的超越性道體與人的內在性心體。但現在我對這個問題瞭解還不夠深入,所以目前我也無法下定論,所以就先全部保留,先了解問題以後再說。

中國哲學的精神:
牟宗三說形而上學只存有不活動,存有論是一個實然,而非應然,所以存有論不能作道德的基礎。但形而上存有最終指向上帝存有,上帝是有位格的,並非是不活動的。儒家的形上學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形上學,而這生命的源頭就是太極。儒家的心靈哲學是以仁義為中心的道德心靈。儒家的價值哲學是以禮樂為中心的文化社會。敬天愛人,以王道精神治理天下,使人間社會轉化成為一個和平有序,人人安居樂業的大同世界,這就是儒家的精神與理想國。不是當今暴力充斥的美國,也不是一黨專制的中國。形上學是超越性的道,心靈哲學是內在性的德。理學與心學加起來就是超越的道與內在的德的結合,這就是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價值,這是中國哲學的體,包含了天的超越性道體與人的內在性心體。宋明理學不是空談,他確立了儒學的核心本體,而清代的實學是站在這個核心價值再往外推展,使這個核心價值能夠被實踐應用在社會,來改變這個世界,使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富而好禮的文化社會。世界是不完美的,但完美是一個理想與希望,也許完美從來不會完全地實現,但是理想是使我們得以努力向前的動力。孫中山的民生史觀是包含了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史觀。這與儒家的生生哲學是前後呼應的。民生史觀的終極目的就是儒家的大同世界。

基督教與中西哲學的結合:
從基督教的角度說,性善指的是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但人類墮落之後是人有罪性,所以人類需要經過救贖,才能真正成全儒家成聖的理想。基督教不是反對儒家的理想,而是人有罪性,需要藉著十字架打掉並重造重生,重新接上生命的源頭,才能真正實現儒家這一個偉大的理想。基督教與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結合產生了燦爛的西方文明。基督教若能與中華文明結合,也必能產生一個嶄新的中華文明的重建與復興。我的理想是以基督教為核心,結合中西哲學為雙翼,基督教為特殊啟示,哲學為一般啟示。中國哲學是德性哲學,西方哲學是智性哲學,中西結合就是德智雙修。聖經是福音使命,哲學是文化使命。聖經結合哲學就是福音與文化的結合,天國與地上國的結合,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使地上的文化也被提升到一個屬天的高度。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
勞思光的中國哲學第三卷講宋明清三代的儒學發展,分析客觀透徹,對我助益甚多。他把理學,心學,實學這三者的發展脈絡與哲理的是非得失講得很清楚,這對我建立系統儒學很有幫助,對我理解中國哲學史也很有幫助。他寫的中國哲學史是哲學理路相當清晰的一本著作。其他人如唐君毅,牟宗三,劉述先,錢穆,余英時,羅光等諸位哲學與歷史學者對我也都很有啟發。
最近聯經出版了一套劉紀璐以分析哲學的方法寫作的中國哲學導論與宋明理學,我略讀了一下,發現這很適合我讀,分析哲學有助於釐清語意。這非常有助於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走入國際。我想我有一天會去好好地研讀這一套書。我讀書有一個愛買書愛蒐書的通病。結果蒐書太多,讀得也不精。吳怡,曾春海,張麗珠的中國哲學史我也都想買。但錢穆說的四書,老庄,朱熹近思錄,王陽明傳習錄這幾本經典才是最基本的。
對宋明理學有更多的研究與了解,對它也有更多的欣賞與敬意。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經過千年淬鍊的一塊寶玉。我是以挖寶的心態在研讀宋明理學的。透過與西方哲學相對應的橋接,如亞里斯多德與朱熹,康德與王陽明,黑格爾與王船山,從神學與西方哲學的接口,去找到神學與中國哲學可能的接口。譬如羅光的中華士林哲學,就是從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四書與朱熹出發而得。這也是我目前的重點。畢竟我時間有限,就只能抓一些重點。先讀古典與中古的經典,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士林哲學,四書與朱熹。多瑪斯士林哲學, 我現在只能讀羅光的士林哲學。近代與現代以後再說,如果我還有餘力。宗教與哲學我不必求時髦,畢竟所有的近代與現代的哲學,都是以古典與中古哲學為基礎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孔子孟子與朱子都是大哲學家,我用一輩子都還不見得能研究透徹。所以即使我只能讀到古典與中古,那也是要花需多功夫。畢竟我對這些經典也都讀得不多。

從康德哲學來看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知識性的知,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是道德性的良知。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知識性的知,所以是可以連到科學的研究。如此解讀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有一點像黑格爾的辯證體系。邏輯學,自然哲學,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
格物致知:   邏輯學,自然哲學 (科學)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主觀精神 (倫理)
治國平天下: 客觀精神,絕對精神  (民主)
這樣就把科學與民主也納進來了。
王陽明的致良知,可以在誠意正心講。
朱熹哲學可以比擬亞里斯多德哲學,但他沒有把格物發展成一們自然哲學。但本質上重知識的朱熹哲學是可以包含自然哲學的,宋明中國的科技事實上是發展的不錯的,也許跟格物致知的哲學有關。而這正是中國儒學所需要的發展。而且這樣的知識,無論是人文知識或自然知識都是是扣緊了道德發展而講的。敬貫穿整個道德精神發展的過程。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居敬窮理,用敬意去研究窮理之奧妙。

基督教理學? 我有一個很粗糙的想法
理學中可能的神學對應性理解
這樣的基督教的理解理學的目的,是讓這個哲學體系與神學體系能夠產生一個相容性,雖然純粹的理學家不見得同意這樣的解讀。但我希望這種相容性解讀的角度讓基督徒能有一個合乎聖經的方式去消化儒學與理學的思想。朱熹是一個集大成的理學家,他匯集北宋五子成為靜思錄。他的理學不是他一個人創造出來的,他的四書集注也是自元到清,科舉七百年的官方標準,這樣一位承先啟後的哲學家,是無法忽略的。他的四書集注與近思錄是中國哲學必讀之書。四書集注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作,近思錄是宋明理學的代表作,這是中國哲學基本教材。陳榮捷(朱子新探索),牟宗三(心體與性體),錢穆(朱子新學案)都是現代研究朱子的大家。朱熹之學早已重新被重視,我也盼望我也能藉著朱熹研究使我對中國哲學的認識上一個新的台階。

1. 理氣論,形上學,著重道的超越性
神創造萬有,在萬有已先,超越萬有,統管萬有
理:  Logos 神的話,  理型
氣:  萬物質料
創世紀,神用他的話創造萬物,在混沌中創造

2. 心統性情,心靈哲學,著重道的內在性
神藉著聖靈住在人中間
性:  神的形象,理性, 心之理
情:  人性, 情慾, 心之動
第一律:神按這著他的形象造人,
            用地上的塵土造人,
            又向他吹一口氣。
第二律:人的墮落犯罪使人遠離神。
第三律:基督的救贖使人與神和好。
第四律:聖靈的內住使人與神連結。

3. 工夫論
居敬: 敬畏神, 敬拜神,敬奉神。
窮理: 讀聖經, 讀科學,讀人文。
居敬  窮理
這也是屬靈操練的兩條腿走路。

聖經是特殊啟示。
哲學是自然啟示 一般啟示。
聖經作用在救恩的福音,神與人的關係重建,福音使命。
哲學作用於文化的展開,人文社會秩序重建,文化使命。
不是用聖經消滅哲學,而是認識到他們之間可以平行性地合作。使神學與哲學不必然對立,而是可以並肩共存,攜手合作去作用在天國與地上國的兩個國度。這是我對聖經與哲學的一個基本的看法。多年前我買了一本會通與融合,主要講基督教與儒家的對話溝通,基督教對這個問題比較深入的是梁燕誠,天主教是羅光。這幾年,我也慢慢地反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這是我的看法,多馬斯已經想得很透徹了,我沒有超越他,我只是把它移植到中國文化的情境,而羅光對基督教與儒家的對話溝通也做得相當深入。輔大學派很重視朱熹與多馬斯的比較研究。


在現代學者當中,牟宗三,勞思光,錢穆,余英時,羅光這幾位先生對我影響最大,我若是能夠學到他們的一些思想,我想對我是很有幫助的。我深深尊敬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從文化意識自覺的反共鬥士,他們不隨波逐流,而是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頂住紅色的逆流。我覺得他們那一代的學者為學十分扎實,我應該以他們為模範來學習。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我深深體會中國哲學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這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五四運動中打倒孔家店,迎來馬列主義,摧毀了中國文化,丟掉自身的精髓,去撿別人的糟糠,這是多麼愚蠢的決定。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如今朱熹不再是科舉的權威,他不再具有功利的價值,這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精神與價值,這也不再是歷史的包袱,而是可以重新再發現的寶貴歷史遺產。我深深期盼中國文化的真正復興。

中西的古典哲學都以形上學為核心,西方近代哲學則以知識論為核心,最後懷疑古典形上學的合法性。古典哲學的倫理學是以形上學為基礎的形上倫理學,近代西方哲學則以人的主體性為基礎來建立倫理學。

近思錄的架構其實就是一個系統儒學,朱熹已經完成了系統儒學的思想。四書與近思錄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個基礎,我把基礎打好最要緊。天即理是宇宙論與形上學,性即理是心靈哲學,窮理致知是知識論。我沒有資格自創體系,就找一個集大成的哲學,然後好好深入理解。這比自己瞎掰的哲學體系要來得可靠且有價值,科學你不敢自創體系,為什麼你覺得哲學可以自創體系。哲學的客觀性沒有科學強,但還是有一個學術標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與士林哲學是西方古典哲學的基礎。中西的古典哲學是我現在的重心。

朱子研究: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朱子語類,朱子文集
  •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 錢穆,朱子新學案
  •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
  • 陳榮捷,朱熹
  •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 羅光,中國哲學史,儒家形上學
  • 陳來,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
  • 劉紀璐,宋明理學
我注意到對朱熹的再定位是中國當代哲學的一個熱點,很值得我深入研究。他是宋元明清儒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因為他的四書章句集注是這個時代科舉的教科書。宋朝的儒者為往後的一千年奠定了哲學基礎,而朱熹是宋代儒學的總結。

神學,特殊啟示,福音使命,神的國  
哲學,自然啟示,文化使命,地上國

雖然是兩個國度,但有一個平行的呼應
神學:  啟示論->神->人->世界
哲學:  知識論->形上學->心靈哲學->價值哲學(真善美聖)
理學:  居敬窮理->理學->心學->實學

神學就是將神透過人,將福音傳遍世界,建立神的國
理學就是將理透過人,將天理行諸世界,建立地上國

神學,真諦,出世
哲學,俗諦,入世
一心開二門,真俗圓融,以出世而入世
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就是聖經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神學與哲學有不同的旨趣,不須融合為一體,但他們之間需要有一種相容性,使之能互相搭配,並存並行。這就是真俗圓融。

宋明理學儒家化了道家與佛教的出世思想。牟宗三的圓善論就是在發展儒家一心開二門,真俗圓融的圓教思想。不過牟宗三講的真諦是道德,俗諦是知識。真諦是內聖,俗諦是外王。他將儒家儒教化,道德宗教化。但儒家面對的是現世社會秩序重整的問題,來世的問題是宗教問題,而非哲學問題。

朱熹的宇宙觀是一個有生機的宇宙,有目的的宇宙,所以他可以從格物領悟到人生,所以所有的知識,最終都是成德之學。從宇宙天地觀看人生社會,道理相通,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朱熹的窮理致知有強烈的求知慾,其實這種哲學很能與現代知識社會有一種相應的結合。朱熹的宇宙觀是簡約而原始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在現代的發言權。因為抽象的語言可以有很大的解釋空間。居敬=>窮理致知=>道德=>文化的展開。這是朱熹哲學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思想。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去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理想國家。而這個理想國家就是儒家的大同社會的理想。所以他說他說他的革命是繼承了儒家道統。孫中山對馬克思主義有所肯定,也有所批判,他講的民生史觀,既不是唯心史觀,也不是唯物史觀,而是心物合一的民生史觀。生命有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性質。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其實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華文化生生哲學傳統,又吸收世界文明普世價值的社會主義。三民主義是儒家思想內聖外王的現代化發展。三民主義是中國化,普世化,現代化。孫中山是政治家,但他的思想與錢穆,唐君毅,牟宗三等學者的思想基本上卻是一致的。牟宗三講道統,政統,學統,就是倫理,民主,科學。朱熹哲學是理學,三民主義是實學。實學是理學的實踐,文化的開展。


最近研究朱熹的思想,我發現朱熹理學具有很高的哲學價值,他堪稱中國的亞里斯多德。我喜歡這種文化綜合的大思想家,中國哲學: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西方哲學: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康德,黑格爾。
近期我將焦點放在朱熹,黑格爾。

說實在的,我深深地被中國文化所吸引。無論是讀宋明理學或是古今文選,這都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朱熹理學隱含了一種理性神學,自然神學。這也影響了啟蒙運動的理性神學,自然神學。宗教改革的重點在聖經的特殊啟示,啟蒙運動的重點在理性的自然啟示。啟示神學與理性哲學兩者應該互補,而非互斥。宗教的關注在天國,哲學的關注在地上國。這是兩個國度,一在關注來世,一在關注今世。兩個國度攜手並進,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基督徒有福音使命,也有文化使命。

哲學中的理是抽象性,廣義性,統攝性的,科學中的理是具體性,特殊性的理。理學中的格物致知,要從通識教育認識,通識教育是以全人格的發展為目標,學以做人,理學的格物致知也是,知識被賦予人格教育的意義。道學問以尊德性。儒家教育是君子教育,是以培養有教化的君子為目標。學以做人,不只是人文的,也是科學的目標。

古典形上學: 柏拉圖(理念),亞里斯多德(形上學),黑格爾(邏輯學),理學(太極陰陽)

柏拉圖: 理念
亞里斯多德(形上學): 四因,形式與質料,潛能與實現
黑格爾(邏輯學): 存有,本質,概念正反合辯證
理學(太極陰陽): 太極陰陽, 理氣,心統性情

理學著重客觀性原理,天道
心學著重主觀性原理,人性
實學著重歷史文化的實踐,世界











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客觀唯心論 主觀唯心論 唯物論


黑格尔哲学有《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對應 天 地 人

宗教/哲學 自然科學 社會人文

老實說我不懂甚麼唯心論 唯物論,上帝是精神的,宇宙是物質的,而人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當然就以聖經的觀點說,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上帝創造天地,最後上帝按著神的形象用地上的塵土創造了人類。

天:  客觀唯心論: 柏拉圖,黑格爾,朱熹

客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哲學的一種;客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之一,與主觀唯心主義相對稱。[1]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被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

指把某種「客觀」精神(「宇宙」、「理念」、「絕對精神」、「天理」等)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都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神學唯心主義也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地: 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

唯物論(英語:materialism),哲學理論,認為世界的基本成份為物質,所有的事物 (包含心靈及意識) 都是物質交互作用的結果。

物質形式與過程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1],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真實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該理論的基礎是,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或者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因此,物質是唯一事實上存在的實體。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屬於一元本體論。但其本身又不同於以二元論多元論為基礎的本體論。一說認為盡管死後有靈是人類普遍的信仰,但所有的文化也都有重視物質和現世生活的傾向,重視物質和現世生活被認為是普世文化通則

唯物主義是現實世界的一種解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對立的[2]


人: 主觀唯心論: 柏克萊,費希特,王陽明

主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與客觀唯心主義對稱。[1]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在中國時期的「心即理」[2]、「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等所謂的心學裡也有所表現。


Tuesday, December 8, 2020

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

這部叢書代表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早期在台灣的發展,現在還能繼續做這樣規模的出版事業,大概就屬三民,聯經與五南。張其鈞先生更創辦了中國文化大學來實踐他的理想。這部叢書具有濃厚的三名主義色彩,是國民黨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代表。但說實在的,讓我驚訝,在國民黨剛來台灣,風雨飄搖之際,能有這樣大手筆的出版,著實不易。這種大中國思想已經在台灣慢慢弱化了,不過台灣畢竟還是屬於中華文化圈,既然是一種文化,那就不會真正消失。我對這套書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感與回憶,這是我高中時在師大附中的圖書館參考室看到的,這種百科全書式的叢書也激發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在某種意義上,我仍然在這個思想文化的脈絡之中。我是中華民國台灣人。

(一)《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成立後即連絡 國內外學人參與著述、編譯,以出版《現 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該叢書內容囊括中 外人文與自然科學等方面典籍,至 1962 年 止,總計出版 7 輯,除第 7 輯 19 種外,其 餘每輯各 100 冊。該叢書內容多元,是當時 文化界最重要的入門參考書籍,與稍後臺灣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人人文庫》,同為戰後 臺灣最普及和最知名的文化知識叢書,影響 好幾代的學子。

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編   自民國四十三年至五十二年 臺北
東洋文庫 V-5-C-98

     第一輯 第二輯 第三輯 第四輯 第五輯 第六輯

    Monday, November 2, 2020

    讀經四到

     讀經四到: 聽 說 讀 寫

    讀:  讀經文 讀講義 (主日學)

    聽:  聽經文 聽講解 (主日學)

    寫:  回答討論問題(查經小組)

    說:  分享討論問題(查經小組)

    Wednesday, August 5, 2020

    屬靈四律,讀經四問,禱告四向

    我最近在思想屬靈四律,也想到這樣的四律或許也可以運用在讀經與禱告的學習。

    屬靈四律:
    1. 神按著他的形象造人,目的是要人能彰顯神的榮耀。
    2. 第一個亞當的墮落,導致人的墮落使人失去了神造人的目的。
    3. 基督是第二個亞當,神要藉著基督使我們回歸神造人的目的。
    4. 救恩的三部曲是要我們一步一步更像基督。救恩的目的在使我們回歸神造人的目的。
    讀經四問:
    1. 在這段經文看見甚麼神的屬性? 神的計畫或神的旨意?
    2. 在這段經文看見甚麼人的光景? 人的問題? 墮落焦點?
    3. 在這段經文看見甚麼基督的救贖工作? 基督的預言或預表?
    4. 在這段經文看見人應該如何回應神的旨意? 
    禱告四向:
    1. 讚美: 為神的屬性與神的旨意,如神的無限的公義,聖潔,恩典,慈愛來讚美祂。
    2. 認罪: 為聖靈光照我們裡面有虧缺神的榮耀的事認罪。
    3. 感恩: 為神藉著基督已經成就的事來感謝祂。
    4. 祈求: 為著神正在成就與尚未成就的事來向祂祈求。

    • Adoration: Give God praise and honor for who he is as Lord over all.

    • Confession: Honestly deal with the sin in your prayer life.

    • Thanksgiving: Verbalize what you’re grateful for in your life and in the world around you.

    • Supplication: Pray for the needs of others and yourself.



    Thursday, July 30, 2020

    成人主日學教程



    1

    2

    3

    4

    5

    6

    7

    8

    第一季

    利民

    書士得

    撒撒代上

    王王代下

    拉尼斯

    第二季

    傳歌

    耶哀

    結但

    小先知

    第三季

    來雅

    彼彼

    約猶

    第四季

    加弗

    腓西門

    帖帖

    提提多


    前四年可以視為聖經基礎班,這應該視為必修。

    後四年可以視為聖經進階班,這可以視為選修。

    或是照著聖經的次序:



    1

    2

    3

    4

    5

    6

    7

    8

    第一季

    書士得

    加弗

    第二季

    撒撒代上

    耶哀

    腓西門

    彼彼

    第三季

    利民

    王王代下

    結但

    帖帖

    雅約猶

    第四季

    拉尼斯

    傳歌

    小先知

    提提多


    這是David Cook的成人主日學門徒訓練教程:



    1

    2

    3

    4

    5

    6

    7

    8

    第一季

    利民申

    士得

    撒撒

    王王代代

    拉尼斯

    第二季

    伯傳歌

    耶哀

    結但

    小先知

    小先知

    第三季

    彼彼

    雅約

    第四季

    加弗

    腓西

    帖帖

    提提多門


    還可以考慮再設一個四年的神學班,為願意委身於教會服事的同工設立。上完這一套課程的門徒就可以成為一個再生性的門徒,再去訓練下一波的門徒。所以這套門徒訓練總共要十二年。這只是以聖經與神學課程為主的門徒訓練。廣義的門徒訓練還要包括教會生活的實際操練。


    這套課程教材應該變成一個可積累、可發展、可傳承、可推廣的開放性課程,從而它甚至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宣教動能的事工。它可以成為一個屬靈資源被使用在宣教的禾場,幫助宣教教會的建造與發展。



    1

    2

    3

    4

    第一季

    舊約神學

    新約神學

    歷史神學

    系統神學

    第二季

    舊約神學

    新約神學

    歷史神學

    系統神學

    第三季

    生活神學

    教牧神學

    教牧神學

    宣教神學

    第四季

    生活神學

    教牧神學

    教牧神學

    宣教神學


    另外一種安排是與聖經課程平行運行的神學課程,一年一門課。



    1

    2

    3

    4

    5

    6

    7

    8

    全年

    舊約神學

    新約神學

    歷史神學

    系統神學

    生活神學

    教牧神學

    教牧神學

    宣教神學


    成人主日學,這個聖經課程要八年,神學課程四年。

    舊約

    1. 摩西五經 (1.創,2.出,3.利.民 ,4.申)

    2. 歷史書 (1.書士得,2.撒撒代上,3.王王代下,4.拉尼斯)

    3. 詩歌智慧書 (1.伯,2.詩,3.箴,4.傳歌)

    4. 先知書 (1.賽,2.耶哀,3.結但,4.小先知)

    新約

    1. 四福音書 (1.太,2.可,3.路,4.約)

    2.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1.徒,2.羅,3.林,4.林)

    3.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1.加.弗,2.腓西門,3.帖帖,4.提提多)

    4. 一般書信與啟示錄 (1.來,2.雅.彼,3.彼約猶,4.啟)

    神學

    1. 舊約神學  ( 1.律法與歷史書,2. 詩歌智慧書與先知書)  

    2. 新約神學  ( 1.福音書與使徒行傳,2. 書信與啟示錄)  

    3. 歷史神學(1.初代/中世紀,2.近代/現代)

    4. 系統神學(1.啟示/神/人/基督,2.聖靈/救恩/教會/末世)

    實踐神學

    1. 生活神學 (1.靈命,2.家庭)  

    2. 教牧神學 (1.敬拜,2.教導)  (1. 祭司,2. 先知)

    3. 教牧神學 (1.教牧,2.輔導)  (君王: 治理,關懷)

    4. 宣教神學 (1.佈道,2.宣教)

    教會就是一個生活的神學院,目的就是裝備聖徒,造就同工,各盡其職,完成大使命。



    聖經課程:


    1

    2

    3

    4

    5

    6

    7

    8

    第一季

    書士得

    加弗

    第二季

    撒撒代上

    耶哀

    腓西

    彼彼猶

    第三季

    利民

    王王代下

    結但

    帖帖

    雅約

    第四季

    拉尼斯

    傳歌

    小先知

    提提多門



    神學課程:


    1

    2

    3

    4

    5

    6

    7

    8

    全年

    舊約神學

    新約神學

    歷史神學

    系統神學

    生活神學

    教牧神學

    教牧神學

    宣教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