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4, 2019

士林哲學的再思

哲學是從理性思考的一般啟示,人尋求道,從下而上。
理性思考的有限性使人無法從哲學找到神的確據,
理性思考的神是一個抽象性的道,而不是一個生命。
宋明理學所講的天理天道,是人仰視天的智慧。
這是哲學的盡頭,而哲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的起頭。
神學是從信心思考的特殊啟示,從上而下,神尋找人,道啟示人。
羅光全集的思路就是從一般啟示的哲學思考入門,而引入特殊啟示的基督信仰的領域。
士林哲學把信仰與哲學的關係處理的很好。

這次從台灣帶回來曾仰如寫的亞里斯多德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對我很有幫助,我還沒讀完。好好地讀,等讀完了,讀透了,有時間再進一步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學。亞里斯多德是西方哲學一個重要的根基,但真正繼承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路線,大概就只有士林哲學了。這是西洋哲學史中的中道哲學。就好像中國哲學史中的儒學。而這兩個中道哲學彼此也可以相呼應。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四書,朱熹,這是中西哲學的融合交會點。在這裡可以找到彼此可以會通之處。這是輔仁學派的著眼點,也是我目前的重心所在。我想這也是古典哲學的核心所在。先將古典哲學的基礎打好,再去處理近代哲學。

今年我最重要的發展其實就是哲學的再出發,我過去一直不能找到哲學的定位與價值。上半年我花了一些時間複習普通文理課程,到了下半年,我把重點轉向聖經與哲學。我重讀米爾斯的聖經綜覽,也重燃我對聖經的熱情。我也找到了阿德勒的西方經典叢書,雖然我時間有限,但我選擇了亞里斯多德,作為出發點。今年從我開始接觸羅光全集,我才對哲學路線有一個再思考,從阿德勒的西方經典叢書與人文教育的思考,我也重新確認哲學思考的價值。

這次回台把塵封三十年的哲學舊書帶來美國。年輕時讀哲學,因為找不到定位,也找不到與信仰的結合點,以致當年的哲學計畫就擱置了三十年。如今這些已不再是困擾我的問題了。或說當年的路線是牟宗三與康德的路線,與我後來的信仰實在無法結合。與康德的哲學結合的是自由派神學。這是現代的人本主義路線。宗教改革打擊了天主教士林哲學,讓神學回到聖經神學,這我是贊成的,但哲學的發言權卻變到近代哲學手下,近代哲學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但宗教改革與近代哲學似乎更難相容,宗教改革標榜聖經神學,與宗教改革相容的哲學是甚麼? 近代哲學與基督教是甚麼關係? 康德所代表的近代哲學與馬丁路德與加爾文所代表的新教神學是甚麼關係? 這是一個還有待探討的課題。但我現在走的是士林哲學的路線,我彷彿已經在這裡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哲學,但士林哲學如何回應近代哲學與啟蒙運動的問題,新士林哲學是否是一個答案,能否用士林哲學的基本原則回應時代的問題。近代哲學啟蒙運動使希伯來宗教傳統與希臘哲學傳統分道揚鑣。而在多馬斯的體系中恩典與自然這兩個領域是分立共存的。

每次回台灣,就好像打開一個時光膠囊,看到書架上那些發黃的藏書,彷彿看見青年時代的我,其實當年的我,因受林毓生余英時等人的影響,正準備好好地閱讀經典,但信主與來美之後就中斷了。這中斷許久的計畫,現在我又彷彿回到從前,再繼續當年的經典閱讀計畫。
這次回台灣帶回一些舊書
西方哲學史
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
希臘羅馬哲學資料選輯
理性論哲學資料選輯
經驗論哲學資料選輯
康德哲學資料選輯
觀念論哲學資料選輯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四書
老子
莊子
朱熹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劉述先)

很遺憾這次在台大胡思書店看到鄔昆如的哲學概論與西洋哲學趣談沒買下來,不過我倒是在Google找到他主編的哲學概論鄔昆如的哲學概論輔仁學派的哲學概論當年鄔昆如是台大哲學系主任,年輕時,我總覺得他過於保守,所以並不太注意他,但現在我倒是可以欣賞這種保守的哲學路線。這種哲學就像是四平八穩的轎車,雖然不突出,但很平穩,甚麼問題都是旁敲側擊,而取中道。讀這種哲學,不會感到左右搖晃,使人困惑徬徨,而是一種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的智慧。中國哲學本來就注重安定與綿延,士林哲學的永恆特質與中國哲學的中庸特質很接近。但也不能保守到食古不化,故步自封,還是要注意與時俱進,回應時代的挑戰,這就是新士林主義。鄔昆如和羅光都是天主教的士林哲學家。鄔昆如專攻西洋哲學,羅光專攻中國哲學,他們都是值得學習的哲學家。天主教的輔仁學派在台灣的哲學界深具影響力。鄔昆如用邏輯與知識論,形上學:天地人,價值哲學:真善美聖作為哲學概論的基本架構。這也是台灣大學的哲學概論仍然沿用的架構。這個哲學概論的架構對我研習哲學很有幫助。而其實這也是亞里斯多德創始的架構: 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美學。三知論: 知天,知物,知人,和真善美聖,這也是輔仁大學的核心價值。其實基督教中原大學的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也是一樣的意義。哲學是通往全人教育,大學之道的一扇門。在現代教育中,科學是中心,哲學已被邊緣化,所以通識教育缺乏一個統合的中心,學生修了很多課,卻不知道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與目的。其實哲學概論可以成為通識教育一個統合的中心,這應該是通識教育的導論。我以前讀哲學都只注重哲學史,但從哲學概論的角度就可以做一個全體的鳥瞰與比較。最近讀哲學概論,發現這門課給我很大的啟發,是讀哲學史沒有看到的。哲學概論把所有的哲學視為一個整體架構,每一個哲學家都是這綜合架構中的一部分,為哲學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但每一本哲學概論也反映作者的哲學觀,哲學史也是。這是難以避免,也無可厚非。而哲學架構本身,就是一個哲學觀點。

哲學學習進程有「三史」和「六論」;「三史」是「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印度哲學史」;「六論」是「理則學」( :邏輯)、「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價值哲學」、「哲學概論」。

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三史六論的哲學架構,這是四年的哲學課程。不過我把亞里斯多德讀過之後,再讀羅光的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就好讀多了,羅光的士林哲學概念很清晰,是很好的哲學概論,他先介紹各家思想,最後以士林哲學總結。讀了亞里斯多德,士林哲學,我想我的哲學觀就可以粗略地建立起來了,至少這是一個哲學的立基點。以前讀哲學總是泛泛雜雜地讀,不夠踏實,我希望我現在至少能建立一個踏實的立基點。無論如何先把希臘到中古的古典哲學的底子打好。

終於找到以前買的About Philosophy。這是台大苑舉正的哲學概論用的教科書,依照「真」、「善」、「美」、「聖」的大原則,區分為:

理論哲學:
「邏輯」、「知識論」、
「形上學」、「心靈哲學」。

價值哲學:
真「科學哲學」、
善「倫理學」、「政治社會哲學」、
美「藝術哲學」、
聖「宗教哲學」。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概論,現在我有這本書與鄔昆如的哲學概論,還有羅光的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再加上台大公開課苑舉正教授的講解。希望能幫我進入哲學之門。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很淺顯地介紹西洋哲學史,我想這應該很能幫助我讀西洋哲學史。這跟威爾杜蘭的西洋哲學史話很像。雖然其中很多近代哲學家批判宗教信仰,批判形上學,但這也是給我一個機會反思如何能在近代思潮中,為自己的信仰辯護與定位。

我在google play 也找到傅佩榮的西洋哲學史,曾春海的中國哲學史綱,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三史六論的哲學架構。在Google找到不少不錯的台版電子書,但書目不要一下子肆意擴張。最好讀完一本書再添購下一本,以免浪費。台版電子書的品質做得不錯,Google Play讓我有機會接觸現在台版電子書。這使我在圖書的選擇又更多了。

士林哲學吸收了希臘哲學進入基督教,新士林哲學吸收了近代哲學進入基督教,中國的新士林哲學吸收了宋明理學進入基督教。所以廣義的士林哲學,是聯結哲學與基督教,使基督教精神也得以進入文化的領域。這是一種基督教與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使基督教成為核心文化中的核心價值。士林哲學基本精神是肯定形而上學,並由此基礎建立價值哲學: 真善美聖,使各文化領域,各得其所。

鄔昆如主編的哲學入門,感覺這是一種田園式哲學,能使人心靈平靜,這是修道院的哲學,這是代表台灣輔仁學派的哲學入門。讓我就從這裡學習哲學入門。哲學概論把各家哲學納入一個架構,再加上中西哲學史,我想就可以了,我也不是要自創哲學,而只是學習哲學。

羅光寫的士林哲學是以士林哲學為核心的哲學概論。寫得很好,論述清晰。
鄔昆如先生是我大學時的哲學系系主任,鄔昆如的哲學概論代表了士林哲學在台灣的發展。士林哲學又稱永恆哲學,它具有一種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特質。士林哲學是中古世紀對希臘哲學的再發現與再詮釋,特別是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復興。
哲學概論: 羅光,鄔昆如,Robert Wolff,唐君毅,吳康
西洋哲學史: 柯普斯登,趙雅博,剃利,傅佩榮,趙敦華,羅素,傅偉勳,Colin Brown
中國哲學史: 羅光,勞思光,曾春海,胡適,馮友蘭,牟宗三
就先這樣好了。我想我目前還是先以士林哲學作為我的立足點。柯普斯登用士林哲學的角度寫西洋哲學史,羅光用士林哲學的角度寫中國哲學史。基本上就是肯定亞里斯多得,多馬斯的西洋形上學與易傳,中庸,朱熹的中國形上學。
先用士林哲學整合中西古典哲學。古典哲學是以形上學為體,價值哲學為用。比較容易定義,也比較容易整合。

新儒家唐君毅與牟宗三哲學著重近代哲學,康德黑格爾與陸王,德國觀念論與中國心性論。這是第二套的大系統,著重主體性。這也是值得研究的。但我會把它當作另外一套輔助性的系統,而把古典哲學當作主要的系統。近代哲學以知識論與心靈哲學為體。

宗教與哲學是道,是體。
科學,社會,文藝是用。

聖經是特殊啟示指向特殊恩典,哲學是普遍啟示指向普遍恩典。ˊ
這兩者合在一起就是全備的啟示指向全備的恩典。
聖經的核心在認識神,價值哲學是知識的後設性思維。
哲學的核心在形上學,這是價值哲學中的後設。
形上學探討有,所以這是知識後設的後設。

古典哲學是以形上學為體,近代哲學以知識論與心靈哲學為體。這些總合起來,才是比較完整的體。三史是歷史縱軸,六論是主題橫軸。三史六論就是哲學的縱橫總括。

昨天去Claremont的圖書館發現他們有一套柯普斯登(Frederick Copleston)的西洋哲學史 (A History of Philosophy)。柯普斯登是耶穌會的神父,所以這是一套以士林哲學的角度寫的西洋哲學史。羅光則是以士林哲學的角度寫的中國哲學史。天主教的神父往往也是哲學家。基督教的牧師很少讀哲學的。所以現在我讀哲學就只能借助天主教的士林哲學。唐崇榮談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我發現要談文化使命就必須建立一套哲學,因為哲學就是文化的後設性與原則性的思維。如果我們不讀哲學,就是把文化的發言權拱手讓人。福音使命是聖經與神學的任務,而文化使命是哲學的任務。天主教因為有士林哲學作指導的原則,所以他們對文化使命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像天主教輔仁大學就以士林哲學為基礎,以真善美聖為校訓。雖然基督教中原大學也講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但基督教缺乏一個哲學性的統合基礎。真善美聖是核心價值,天人物我是指涉的範疇,但他們講的就是一套基督教的通識教育。科學,社會,文藝,宗哲四大領域。宗哲是通識教育的體,就是核心。科學,社會,文藝是通識教育的用,就是外圍。這當然不能中體西用,而是中西合體,中西並用。在普世價值中,也能包含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哲學是連結聖經與文化的樞紐。在基督教哲學中,看見基督教文化。我越多了解輔仁學派的精神,我也越多贊成他們的理想,我也現在才真正比較了解天主教在台灣的發展。
所以一個完整的屬靈教育,除了聖經,神學,還要加上哲學才夠完整。記得John Scott在講道的藝術提及他們教會每個月有一個讀書會是讀文化性的書籍。目的是要將聖經的價值觀帶到文化而建立一個基督教的世界觀。我想這就是哲學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

我年輕的時候我讀哲學,我感到一點迷惑,我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歸宿,所以我放棄了哲學。後來我在聖經裡,我找到了生命的答案,就是基督。現在我再讀哲學,我想我已經知道方向了,原來聖經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聖經,神學,哲學三位一體。去年我找到羅光全集,我就一直陸陸續續讀士林哲學,這是個保守的哲學路線,重視綿延與永續,而非一時流行的新潮流,他不是當代最流行的哲學,但也不會隨時代潮流的改變而消失。

不過我對哲學也只是個重新摸索入門的初學者,我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不要好高騖遠,實實在在地做一個學習者,把基本功練好。哲學概論,中西哲學史,四書,老庄,朱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聖多瑪斯。我想我需要先在古典哲學打個底,這是哲學的原型。


哲學在知識體系中的定位: 哲學是介於神學與科學與人文之間,

天: 聖經/神學,哲學
地: 數學/科學,技術
人: 歷史/地理,社會
文: 語言/文學,藝術



天: 聖經,神學,哲學
地: 數學,科學,技術
人: 歷史,地理,社會
文: 語言,文學,藝術

這是按著杜威的圖書分類法,足以概括人類文明的結晶。我只是參考中國古代的四庫全書的做法,再把它在歸為四大領域。如此也可以與輔仁大學的真善美聖,中原大學的天人物我的全人通識教育精神相結合。我想這應是最合理也最平衡的知識架構。現代一般的學校教育總是跳過宗教與哲學,但這是人類最古老的知識,更是文化的核心價值,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就是基督教與希臘哲學。跳過宗教與哲學,就是跳過核心價值,就好像是失去靈魂的文明。今日中國文化需要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上去吸收消化基督教與西方哲學來重建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來重尋中國文化的靈魂,而不只是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我認為羅光主教在他的羅光全集做了很好的基礎與示範的工作。他從中國哲學史的探討,建立了中國士林哲學,進而進入基督教信仰,這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正途。中國現在以馬列主義無神論做為他們的核心價值,共產黨一時得志,但這是中國文化的歧途。

特殊啟示-
恩典
宗教:  聖經,改革宗神學

一般啟示-自然
西方哲學: 亞里斯多德,多馬斯
中國哲學: 四書,朱熹

這大概是目前我對宗教與哲學的探究方向,我無法面面俱到,總是要有一個方向性的選擇,才能深入。我的目標既然是建立一個基督教與中西哲學融合的思想建構,其實我可以以羅光全集為我的哲學入門。天主教的輔仁學派,其實也就是以羅光為代表的中華士林哲學,這對我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學派,因為這就是一融合基督教與中西哲學的思想建構。中華士林哲學是融合了士林哲學與宋明理學的哲學思想。而士林哲學又是融合了亞里斯多德與基督教的哲學思想。宋明理學則是融合了中國儒道釋的新儒家思想。中華士林哲學背後蘊含的文化傳統是非常豐富的。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性的。繼承了利瑪竇在天主實義的思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