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深入探討 N.T. Wright 的 《Paul: A Biography》(中文譯名:《保羅:一部傳記》)。
這本書在 Wright 眾多關於保羅的學術著作中,可謂別具一格。它並非一本神學論文集,也不是對保羅思想的系統性神學闡述,而是 Wright 將其數十年對保羅的研究,融入一個更為生動、敘事性的框架之中。他試圖為我們描繪的,不是一套抽象的「保羅神學」,而是保羅這個「人」——他的心跳、他的熱情、他的掙扎,以及他背負的宏大使命。
本書的核心方法:透過書信與行蹤,重構其人
Wright 採用了獨特的方法來書寫這部傳記:
以保羅的書信為首要資料:他將《使徒行傳》作為背景和時間軸的參考,但將敘事的重心和內在視角放在保羅自己寫的書信上。他認為,要了解保羅的內心世界、他的神學如何因應處境而發展,以及他與各個教會的真實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聆聽他在書信中的言語。
神學與傳記的融合:Wright 不將保羅的神學與他的生平分開。他論證,保羅的神學是在他戲劇性的人生旅程中「鍛造」出來的。例如:
他在大馬士革路上的經歷,如何重塑了他對「上帝的義」和「彌賽亞」的理解。
他與加拉太教會的衝突,如何催生了關於「因信稱義」和「上帝子民身分」的尖銳論述。
他在哥林多面對的混亂,如何促使他深入思考十字架的智慧、聖靈的恩賜和復活的身體。
他在羅馬監獄中的沉思,如何結晶出關於基督是宇宙之主的崇高頌歌。
核心敘事:一個猶太人的彌賽亞熱忱
Wright 筆下的保羅,核心身分始終是一個充滿熱忱的猶太人。他人生的轉折點不是「改信」了一個新宗教,而是他遇見了復活的耶穌後,對猶太信仰的終極目標有了革命性的重新認識。
從逼迫者到使徒:保羅原本的熱忱在於維護以色列的純潔,他認為跟隨耶�斯的「道」是對上帝的一種背叛。然而,當復活的耶穌向他顯現時,他恍然大悟:上帝對以色列的終極計畫,正是要透過這位被釘十字架的彌賽亞來實現。他過去的熱忱用錯了方向。
重新定義上帝的子民:保羅餘生的使命,就是向世界宣告:在彌賽亞耶穌裡,上帝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合一的人類家族,這個家族不再以割禮和律法條規為邊界,而是以「對彌賽亞耶穌的信」為標誌。這是他與「猶太化」信徒衝突的根源。
為王鋪路的先鋒:保羅視自己為彌賽亞國度的先鋒。他的宣教旅程是在為他的「主」——耶穌——征服領土。他建立教會,就是在帝國的城市中設立一個個「彌賽亞的前哨基地」,展示耶穌才是真正的「主」,而非凱撒。
生動的描繪與重點場景
Wright 以其深厚的歷史學養,生動地重構了保羅所處的世界:
城市的壓力:他描繪了保羅在以弗所、哥林多、腓立比等羅馬帝國大城市中所面臨的文化衝擊、經濟壓力和宗教競爭。
旅途的艱辛:他讓讀者感受到古代世界旅行的極度艱難與危險——盜賊、海難、疾病常伴左右。
情感的溫度:他透過書信,讓我們看到保羅與同工(如提摩太、提多)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他對教會「孩子們」那份時而焦急、時而欣慰、時而嚴厲的牧者心腸。
終點的從容:在描述保羅最後在羅馬被囚並等待死刑時,Wright 展現了一個確信自己已經跑完當跑的路、打完美仗的人的平靜與盼望。保羅的終末論(對身體復活和新創造的盼望)在此刻成為他個人最真實的依靠。
與 Wright 其他保羅著作的關係
《Paul and the Faithfulness of God》:是保羅神學的系統性「地圖」。
《Paul and His Recent Interpreters》:是繪製地圖過程中的「學術辯論」。
《Paul: A Biography》:則是跟隨保羅在這個神學地圖上一生跋涉的「遊記」。
這本書讓那些在學術巨著中顯得複雜的神學概念,在保羅生命的戲劇性事件中找到了其發生的情境與動機。
總結
《Paul: A Biography》是 N.T. Wright 學術生涯的頂峰之作之一,卻以一種極具可讀性和感染力的形式呈現。
它不僅是關於一個古代人物的歷史考據,更是一次邀請,邀請我們去認識一位思想深邃、情感熾熱、意志如鋼,並被一個關於耶穌的異象所徹底攫住的人。透過這本傳記,保羅不再僅僅是神學教科書上的一個名字,而是一位為了他所認識的「好消息」——即上帝在耶穌裡成了世界的主——而傾盡一切、顛覆了歷史的使徒。
對於任何想深入了解保羅生平、並理解其神學為何如此重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首選的精彩讀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