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T. 賴特對福音書的看法是他學術事業的核心,他提供了一個融合嚴謹歷史研究與深厚神學深度的革命性框架。他既反對自由派將福音書視為神話的觀點,也挑戰了傳統基要派中某些過於個人化、脫離歷史的解讀。
總的來說,賴特認為福音書是「宣告耶穌是彌賽亞和世界之主的、具有歷史根基的神學著作」。
以下是他的核心觀點的詳細分解:
1. 福音書是「歷史敘事」,而非「神話」或「純粹傳記」
賴特堅決反對將福音書視為後來教會編造的神話。他利用嚴謹的歷史研究方法論證,福音書敘事的根基在於第一世紀巴勒斯坦的真實歷史。然而,他也不是在寫現代意義上的「傳記」。他認為福音書是有神學目的的歷史寫作,旨在講述一個關於特定人物(耶穌)的真實故事,並解釋這個故事的宇宙性意義。
2. 福音書是「以色列故事的圓滿」
這是賴特最具標誌性的觀點。他認為,要理解耶穌,必須將他放在第二聖殿時期猶太人的盼望中。當時的猶太人,在賴特所說的「雖已歸回,卻仍被擄」的狀態下,熱切期待神兌現祂在先知書中的應許,即:
結束被擄狀態,赦免他們的罪。
重返他們的神作王的狀態,推翻外邦壓迫者(如羅馬)。
建立神的國度。
讓神的榮耀回歸聖殿。
賴特認為,四福音書從頭到尾都在宣告:所有這些盼望,都在耶穌身上實現了!
耶穌的宣告「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可1:15),意思就是:「以色列一直等待的那個『日期』——神介入歷史的時刻——現在已經到了!而我就是那個介入!」
耶穌的生、死、復活,不是關於「如何上天堂」,而是關於神如何透過彌賽亞耶穌,成為世界真正的王。
3. 耶穌的身份:彌賽亞與主
賴特從歷史角度有力地論證,「耶穌是基督(彌賽亞)」這個宣告,在第一世紀是一個爆炸性的、充滿政治含義的聲明。
彌賽亞:不是指一個要帶人去天堂的抽象救主,而是指神所膏立的大衛家族的君王,他來要執掌王權,恢復以色列,並統治世界。
人子:這個頭銜(源自但以理書7章)指向一位代表神子民、從惡勢力中得勝、並被賦予永恆權柄的宇宙性人物。
主:早期教會稱耶穌為「主」,是直接挑戰該撒的權威。他們是在宣告,耶穌,而不是該撒,才是世界的真正主人。
4. 神國的重新定義
耶穌所帶來的「神的國」,完全顛覆了當時猶太人的期待。
它不是透過軍事革命建立的,而是透過耶穌的教導、醫治、赦罪,以及與他所不配的人同席來建立的。
這個國度的頂峰,不是耶穌登上耶路撒冷的王座,而是他被掛在十字架上。在十字架上,耶穌與人類的邪惡正面交鋒並吸收了它,同時也在其上宣告了神對世界的愛和赦免。
因此,神的國是一個已然未然的國度:它已經在耶穌身上臨到,但尚未完全實現。
5. 十字架與復活:國度的加冕禮
十字架:在賴特看來,十字架不僅僅是代替我們受刑罰(雖然他並不否認贖罪的一面)。它更是耶穌與邪惡勢力的終極對決,是他作為彌賽亞,獨自承擔以色列的使命,代表全人類承受「被擄」的終極後果(與神隔絕),從而擊敗了罪與死的權勢。這是神作王的方式。
復活:復活不僅僅是耶穌個人的神蹟,證明他有神性。它是新創造的開始!耶穌的復活是「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意味著神最初創造世界的意圖,現在已經開始在耶穌這個新的人類代表身上實現了。復活宣告了耶穌是世界的真主,並且為所有信他的人提供了終末的盼望——不是離開世界去天堂,而是在一個被神更新了的世界上,擁有一個復活的身體。
總結:賴特眼中的福音書信息
用賴特自己的話來說,福音(好消息)就是:
「耶穌是彌賽亞,是主,是世界的真正君王。透過他的死與復活,他擊敗了邪惡,赦免了罪惡,開啟了神的新創造,並邀請所有人進入這個現實,藉著聖靈的力量活出他的王權,直到他再來完成這一切。」
因此,閱讀福音書,在賴特看來,就是閱讀那個關於神如何透過耶穌基督成為世界之王的、最具顛覆性和決定性的故事。它不是一套抽象的教條,而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進入這個故事,承認耶穌是主,並在這個正在被更新的世界中,找到我們的角色和盼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