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7, 2025

N T Wright 的 《耶穌與神的得勝:基督教起源與神的問題(卷二)》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 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

本書是賴特宏大學術計畫「基督教起源與神的問題」系列的第二卷,也是其核心與巔峰之作。它直接挑戰了自十八世紀以來在學術界佔主導地位的「歷史耶穌研究」的各種觀點,並提出了一個嶄新且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框架。

賴特在本書中旨在回答一個核心問題:「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拿撒勒人耶穌,其生平與事工的歷史性目標到底是什麼?」

他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1. 對「歷史耶穌」研究的透視:

    • 賴特首先回顧並批判了自賴馬魯斯以來的主要「歷史耶穌」研究流派,包括「老式」的尋求、布特曼的存有論解釋、新尋求的失敗預言家論,以及第三尋求的各種猶太教師、革命份子等形象。

    • 他認為這些研究都未能將耶穌充分地置於第一世紀猶太教的歷史與神學背景中,並且常常預設了錯誤的哲學前提。

  2. 耶穌的目標與信念:

    • 賴特主張,要理解耶穌,必須從第二聖殿猶太教的核心盼望入手。這個盼望就是:神即將親自介入歷史,實現「新出埃及」,終結以色列的「被擄」狀態,並透過祂的受膏者(彌賽亞)建立祂的國度,使天地更新。

    • 耶穌深信,這個終極的救贖時刻正在透過祂自己的事工臨到。祂就是以色列期待的彌賽亞,但祂的彌賽亞道路與當時普遍期待的軍事或政治領袖截然不同。

  3. 耶穌為什麼而死?

    • 賴特提出一個著名的論點: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潔淨聖殿,並與宗教領袖對抗,是一種預言性的象徵行動

    • 這個行動宣告:聖殿及其代表的整個舊約體系,因著祂的到來而即將被取代。神將透過祂自己,而不是那座建築物,來與祂的子民相會。

    • 這個行動直接挑戰了當時猶太領袖的權威和羅馬的和平,導致了祂的死亡。耶穌的死,是祂作為以色列的代表,自願承擔以色列的「被擄」,並吸收邪惡與暴力,從而擊敗它們,為世界帶來救贖。


核心主題與貢獻

  • 耶穌作為終極的以色列: 耶穌不僅是以色列的彌賽亞,更是以色列的化身。祂活出了以色列本應活出的樣式,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

  • 神的國度: 耶穌宣講的「神的國」不是一個遙遠的、屬靈的領域,而是神在歷史中作王的事實。這個國度透過耶穌的言行,特別是祂的醫治、赦罪和與邊緣人同席,已經「臨近」並開始運作。

  • 預言應驗的重新定義: 耶穌不是簡單地「應驗」了舊約的個別預言,而是將整個以色列的故事帶向了其預定的高潮。祂重新定義了彌賽亞、神的子民和救贖的含義。

  • 十字架作為勝利: 書名中的「得勝」至關重要。賴特認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並非一次可恥的失敗,而是神擊敗邪惡和死亡的決定性方式。這是一場透過看似失敗而取得的悖論性勝利。


重要性

《耶穌與神的得勝》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末關於歷史耶穌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成功地將耶穌堅實地錨定在第一世紀的猶太背景中,同時有力地論證了早期基督論信仰(相信耶穌是神)並非後來的發明,而是源於耶穌自身的言行與祂對自身身份的獨特主張。這部著作對學術界和教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