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5, 2019

天地人文




天: 宗教,哲學

  1. 聖經: 舊約,新約
  2. 神學: 神學,實踐神學
  3. 西洋哲學:  西洋哲學史
  4. 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史


地: 數算,科學

  1. 數學:          微積分
  2. 計算機:      計算機語言
  3. 物質科學:  普通物理學,普通化學
  4. 生命科學:  普通生物學

人: 社會,史地

  1. 歷史:  世界史,中國史
  2. 地理:  人文地理
  3. 政治:  美國政治,比較政治
  4. 經濟:  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


文: 文學,藝術

  1. 國文:  國文
  2. 英文:  英語
  3. 美術:  美術史
  4. 音樂:  樂理

以聖經/哲學為體,就是核心價值的確立,

以數算/科學,社會/史地,文學/藝術等現代人的六藝為用,這是核心價值的應用與開展。這就概括了現代人應該具有的文化素養。聖經是希伯來文明的結晶,哲學是希臘文明的結晶,科學是西方文明的結晶,國學是中國文明的結晶,這些知識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我不認為科學取代了哲學,哲學取代了神學,西學取代國學。他們其實是平行發展的,各有各的地位與價值。

(杜威圖書分類)
天: 聖經/神學200,哲學100
地: 數學/科學500,技術600
人: 歷史/地理900,社會300
文: 語言/文學400/800,藝術700

(中文圖書分類)
天: 聖經/神學200,哲學100
地: 數學/科學300,技術400
人: 歷史/地理600/700,社會500
文: 語言/文學800,藝術900

這就是杜威的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所概括的人類文化資產的全面綜覽。這也可以是一個通識教育的一般架構。不過這個通識教育的深度與廣度都必須放在終身教育的脈絡下才有可能做到。現在大學課程都已經普遍上網公開,所以終身的大學教育已經不再是問題。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爆炸,資訊發達的時代,讓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Saturday, October 26, 2019

【张永超】台湾新士林哲学:意义·价值·问题·展望

[摘  要]“台湾新士林哲学”之“新”,在于其独特的华人问题意识以及融合中西文化之路径,在于其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于西方古典理性精神的汲取,试图在融合中西基础上形成“中华新士林哲学”。其理论特质体现在:宇宙论上的创世说,本体论上的天主信仰,知识论上的理性特质,伦理学上对至善的寻求,文化指归上试图通过中西文化的融合开创出中华文化新的慧命。从总体上看,“台湾新士林哲学”并不局限于台湾地区一隅,而是以整个华人的共同问题为担当;它也不限于一时,而是有着深沉的现代性反思和出路寻求。在中国现代哲学视域下,“台湾新士林哲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继承西方中世纪的古典理性精神及其训练方法,并且怀有对其价值源头基督信仰的虔诚来汲取西方文化。二是对中华传统“天人观”的重建与安身立命价值的侧重,这在主体性膨胀与迷失的情形下有着积极意义。三是积极反思现代性并弘扬重构主体性的价值。一方面,人性的主体依然保留,但处于建构中,不是完美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不会出现主体性膨胀无法无天的情形;另一方面,人不再是没有方向、没有追求,不是在物欲横流中了此一生,而是有着更高的意义寻求和人格提升方向,具体做法便是爱人如己。当然,由于“台湾新士林哲学”只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机缘巧合,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学派,因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组织上的散漫,只是依靠有识之士的个人努力,而随着世俗化的加重,难免导致人才上的青黄不接。其次是问题意识日渐匮乏,需要接续前辈学者融合中西文化的努力,不断响应华人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再次是学术视域的狭隘,对欧美新士林哲学关注多,对其他学派关注少;受天主教信仰的影响,难以用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和汲取其他学派或者教派的思想。所以,在未来出路上,需要考虑三方面可能:一是问题意识的明确与自觉;二是组织上的可持续性计划与筹备;三是学理上的原创与互动。

[关键词]“台湾新士林哲学”  当代价值  未来展望

所谓“士林哲学”,在中国大陆学术界被翻译为“经院哲学”,它主要是指欧洲中世纪时期在学院中形成的哲学和神学。研究者继承亚里士多德—托马斯的传统,以发扬永恒哲学为职志,并系统地探讨形上学、知识论、哲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哲学问题。所谓“新士林哲学”,则是指中世纪“士林哲学”没落后,德国、法国一些学者重新接续这一传统,并配合当代科学、融合当代思潮、响应文艺复兴以来对士林哲学的种种批评而形成的新学派。而中国台湾地区的“士林哲学”或者说“新士林哲学”,并没有欧洲古典时期与新时期的那种明显区别,主要指1949年以后,台湾哲学界对传统“士林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1961年天主教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后,哲学系(所)努力发展士林哲学,由此带动台湾地区兴起了一种力图谋求古典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新士林哲学形态。它的理论特质主要体现在:宇宙论上的创世说,本体论上的天主信仰,知识论上的理性特质,伦理学上对至善的寻求,文化指归上试图通过中西文化的融合开创出中华文化新的慧命。从总体上看,“台湾新士林哲学”并不局限于台湾地区一隅,而是以整个华人的共同问题为担当;它也不限于一时,而是有着深沉的现代性反思和出路寻求。

一    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之意义

任何文化间的融合或转型都是滞后和缓慢的,因为,那是一种新精神的培育,一种新思维方式的再造。在遭遇西方之后,中国不仅在184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的逐步深入与改革自新,而且在1912年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学习西方与重估传统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文明融合的困难,同时也说明融会中西确实需要时间和方法。自1921年以来,以“学衡社”的成立和《学衡》杂志的创刊为标志,一代一代的新儒家试图返本开新,但如何让原本没有的东西“开新”出来这一问题并没有解决。就事实层面来讲,无论是港台地区的新儒家还是大陆的新儒家,他们在“开新”方面的理论建树或许有余,但“事功”明显不足,海峡两岸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新儒家”的设计运行;相反,人们看到的却是,随着两岸社会的进步,新儒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学脉传承上都日益萧条和冷落。与此对应,“全盘西化”的路径在胡适(1891—1962)、陈独秀(1879—1942)时代就被认为不合时宜,不仅现实层面无法操作,而且在理论上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说明;即使对此有理论建树的陈序经(1903—1967),更多的仍是一种“文化哲学”的表述;相反,现代以来稍显激进的“学习西方”都基本上草草收场而难以为继。再向前追溯,“中体西用”论的困境在于无法回避“体用拼接”的嫌疑,人们无法切取西方的一块(比如,民主、科学)然后就期待它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正是在此种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困境下,“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基于理性精神主导的研究,给予了人们更多的启示。

(一)融会中西的另一种尝试

自近现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全面遭遇可能将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件”;但是,在求新求快的现代社会,此两大文明遭遇的“且深且剧”,并没有得到很好而充分的理解便步入了遭遇后的世俗生活。百年的相遇在历史上虽然只是弹指一挥,但对于新儒家或者胡适等自由主义学者来说,却是在经历中西遭遇后的大变局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对中西融会的探索是自觉的;而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了近现代学人对此一主题的探究传统。

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与冯友兰(1895—1990)注重程朱理学和新实在论的融会不同,也与牟宗三(1909—1995)注重陆王心学和康德(I.Kant,1724—1804)先验论不同,他们主要是接续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传统,同时融会中国的儒、释、道(以儒为主),试图重建中国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生命哲学。这一学派以于斌(1901—1978)、邬昆如(1933—2015)、李震、赵雅博、张振东等为代表,而以罗光(1911—2004)为集大成者。无论是在中西哲学比较还是在体系重建方面,他们都有着出色的贡献,迈出了融会中西、走向学术重建的独特步伐。

(二)古典理性的现代回归

樊志辉教授在《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序言》中提到,台湾新士林哲学的精神传统,既有基督宗教的超越精神,也有从亚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前384—前322)到托马斯(T. Aquinas,约1225—1274)的西方古典理性精神。对于前者,华夏民族自唐朝景教始,已历经了逾越千年的精神历练,拥有数千万信众,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督文化传统。对于后者(以亚里士多德精神为主的古典理性,而非现代启蒙理性),华夏民族尤其是知识界(士林)尚未在总体上完成对其吸收与消化。由于缺乏了这一精神向度,基督宗教在中国已经开始出现民间宗教化、会道门化的倾向。[i]樊教授的这一表述,意在提醒人们,需要关注士林哲学的主导特征——“理性精神”。

在如何解读西方问题上,是接续亚里士多德传统,还是接续启蒙运动以来的“启蒙理性”,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新儒家或冯友兰等老一代学者,由于受他们的学术背景所限,比较重视后者,而对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性传统以及延续千年的基督信仰传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如果抛开这两点来理解西方,就有可能南辕北辙。就此意义而言,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在融会了基督宗教信仰、亚里士多德—托马斯理性传统后,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而予以学理重建。这恰恰是对中西遭遇主题的深化和独特回应。

(三)外在超越的可能寻求

对于信仰问题,传统儒家习惯以“安身立命”视之;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在遭遇西方的同时,人们还看到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大加挞伐,“吃人礼教”“打倒孔家店”等口号也影响到学术界,人们的精神家园进而面目全非。与传统决裂的首要问题,是人们的心灵无处安放,变得流离失所,由此所导致的“花果飘零”使得“灵根自植”变得更为迫切。深层问题在于,人们通过己力、修养能否自我提升,且动力何在?具体问题在于,当精神圣地变得满园狼藉,人们还有没有值得敬畏的东西(天、天道、帝、天命)?

可喜的是,与港台新儒家不同,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基于他们的信仰背景以及丰厚的中国传统思想造诣,积极发掘中国传统中的“帝”“天道”等思想,将这些被遗忘的主题被重新唤醒,探索出一条“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ii]。就此来讲,无论是对汉语思想界的“空白填补”,还是对于现实人生信仰的重建,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功劳。

二   “台湾新士林哲学”的当代价值

(一)评判“台湾新士林哲学”的三个参照

1.如何面对西方: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学习。对“台湾新士林哲学”的评判,一定要回到遭遇西方这一大背景上来。“台湾新士林哲学”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与中国现代哲学领域的“新儒家”“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文化主张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文化担当。当学习西方成为一种共识后,其中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面对西方?如何学习西方?与“新儒家”“全盘西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台湾新士林哲学”主张回到西方文化根源上去,注重其信仰源头与理性方法的训练,而不是选取任何一种文化成果开出新的“成果”或者持“全盘拿来”态度。正是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人们才会看到“台湾新士林哲学”在文化选择与努力上的独特价值。

2.如何重建传统:对传统的重估与创造性诠释。与如何面对西方相应,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面对传统?在这一点上,“新儒家”对传统的情感是令人敬重的;但是,那种过于看重“心性之学”的做法,反而让传统孤独存在于学院一隅,以“保存”的名义葬送了传统。而“台湾新士林哲学”则是基于传统“变易”与“生命”思想建构“儒家形上学”或“生命形上学”,这就避免了冯友兰“新理学”和金岳霖(1895—1984)“论道”体系的新实在论倾向过浓反而失却自家本色的倾向。另外,“台湾新士林哲学”注重对《尚书》及先秦文献中“天道观”思想的发掘与重建,对于中华传统之核心义理“天人之际”有着新的表达和建构;而且,恢复了对天道这一“超越者”的敬畏和尊重。

3.如何反思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评判中国现代学派的必要参照,除了对西方的选择性学习和对传统的创造性重建外,还需要有对现代性的反思。人们注意到,在“台湾新士林哲学”第一代学者中,既有于斌比较早地关注后现代文化现象,也有罗光注重现代“生命”重建的自觉。尤其是在第二代学者沈清松那里,反思现代性、保留现代性优点并创建“中华现代性”,成了他关注的重点和特色所在。如果说第一代学者更多是文化层面的学术整理,那么在后进的台湾新士林哲学家那里,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重建,都站在了华人学者的前列。

(二)现代哲学视域下的“台湾新士林哲学”之价值

1.对西方古典理性的回归与宗教信仰的正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关于学习西方的争论,逐渐从是否要学变为如何学、学什么?在此背景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以“科学”“民主”为旗帜,一方面又大力反对西方的基督宗教;四十多年后,“台湾新士林哲学”直接继承西方中世纪的古典理性精神及其训练方法,并且怀有对其价值源头基督信仰的虔诚来汲取西方文化。从学术渊源上讲,这是对明末利玛窦(M. Ricci,1552—1610)文化策略的继承与发扬;从现实关切上讲,这是对西方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因为,“古典理性”精神并非基督宗教的专属,而是整个人类的共有精神财富。

2.对传统“天人观”重建与安身立命价值的侧重。“台湾新士林哲学”非常注重形上学。以罗光为例,他从生命入手注重“变易”的生生之德,由此建构中国自己的形上学,成为持之有故的一家之言,比冯友兰的“新理学”和金岳霖的“论道”更贴近中国传统,因为后者的形上学只是运用中国名词而已,其义理架构仍是西方的。所以,方松华曾为此撰文,追问《论道》是中国哲学吗 ?[iii]而罗光的“生命哲学”或“儒家形上学”则在内容上基于传统资源予以系统化重建,这与西方注重“存有”的形上学可以视为并蒂莲花。

另一方面,天人关系曾是中华古学核心义理之一,只是随着后世天命信仰的坠落,人们更多侧重于世俗的政治、伦理;但在价值源头上,中华古文化确实存在“帝”“天”信仰。因此,在形上学的“天道”观方面,台湾新士林哲学家基本形成共识,发掘诠释“五经”系统以及甲骨文中的“帝”“天”信仰;并且更进一步,试图贯通“天主”与“帝”“天”的关系。这既是对利玛窦“吾言天主即华言上帝”学说的继承,也是对先秦诸子“天命”“天道”“天志”以及后来“天理”释天的继承和推进。利玛窦“以天主释天”是一个饱含争议的话题,但无论是从中华古学学统上讲,还是就中西遭遇的文化融合上讲,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理据。以天主释天,旨在恢复古圣先贤对天道的敬畏,这在现代社会,在主体性膨胀与迷失的情形下,有着积极的意义。

3.积极反思现代性并弘扬重构主体性的价值。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推进,主要表现在第二代学者那里。以沈清松教授为例,他对现代性的界定表现为“主体性”“表象文化”“理性化”“宰制性”;[iv]他没有像有些西方学者那样,批判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没有批判主体性而解构主体,而是努力评判保存现代性的优点并试图克服其缺点。他提出的“多元他者”“可普性”“外推理论”等等都是可贵的推进。[v]而且,他还试图建构“中华现代性”的独特表达,提出了“开放主体性与多元他者相互丰富”“学习表象创新拟象而不忘怀与生活世界联系”“注重整全理性而非制物狭隘的理性”[vi]等观点,认为“中华文化所发挥的,不但不是宰制,而且要反宰制的王道精神;不但不以科学理论与科技去宰制万物,而且要以‘尽性’的方式待之”[vii]。

现代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主体性”的反思。启蒙运动以来,“主体性”被极度张扬,人类群体慢慢走向了“人类中心主义”。就个体来讲,个体主体性无论是人权还是人欲都得到了极大发挥与尊重,由此而来的不是预期的幸福实现,而是物欲横流和人心迷失;而且,对上帝信仰的淡漠使得“上帝死了”的口号出现并流行。然而,问题在于,如同中国先秦时期一样,“天命信仰坠落的同时是人性光辉的黯淡”,人们以尊重个体、追求幸福、高扬主体性的名义葬送了自我,欲望的消费无法填补精神的再度空虚,灵魂的迷失使现代人在物欲横流中显得更加可悲。这就走向了启蒙运动的反面:过于看重自己而冷漠信仰,最后却背叛自我而成为欲望的奴隶。

“台湾新士林哲学”的独特价值在于,没有“解构主体性”,依然尊重人的“主体性”,并且认为这是现代化的积极成果;但是,要寻求重建人性失落的尊严与价值源头,为人的灵魂寻求精神家园,这便是信仰的重建与发扬。在现代意义上,信仰不是对人性的禁欲,而是对人性主体的提升与引导;人不再是孤零零的独体,而是有着大爱共融的共生共在;不再是没有归途的游魂,而是有着精神家园与依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样,一方面,人性的主体依然保留,但处于建构中,不是完美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不会出现主体性膨胀无法无天的情形;另一方面,人不再是没有方向、没有追求,不是在物欲横流中了此一生,而是有着更高的意义寻求和人格提升方向,具体的做法便是爱人如己。

三   “台湾新士林哲学”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一)学派的随机性

“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逐渐形成,人才聚集,有着很大的历史偶然性。严格来讲,称它是一个学派有些勉强。它是一种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机缘巧合,是伴随辅仁大学在台湾新北市复校而逐渐聚集了一批饱学深思之士:他们有着共同的天主教背景,或者说本身就是神父。这样,在共同的问题意识、相似的学术背景、可以共享的学术旨趣中,默默耕耘,形成了以翻译、研究、中西文化融合与创造为特征的新士林哲学,以及人才培养蔚为壮观的局面。

但是,这样的历史机遇不可重复,像于斌、罗光、李震、黎建球那样有热情、有学养、有学术志向的领军人物很难保证连续性。当学派没有大致规范的组织与筹备,领军人物慢慢逝去之后,这个学派的盛名便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随着世俗化的加重,那些天资卓越、后天训练严谨而且自己勤勉不殆的学生也很难遇到了。这样,对于一个学派来讲,人才上的青黄不接,学者团队的凋零失落,学派自身必然会慢慢归于沉寂。

当然,黎建球教授也感到了某种隐忧,试图建立某种组织,使“新士林哲学”有一个可持续的稳固平台。例如,士林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天主教学术研究院的成立,等等;但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因为,学者团队的凋零与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不解决,平台的效力便会很有限。若是一个有意自觉、组织规范的学派,或许会考虑后续人才培养以及新进人才引进问题,但若只是依靠有识之士的个人努力,此成效便是一个前景难测的事情。

(二)问题意识的非自觉性

学术是一个学派的生命,推广和服务是必要的,但首先要有一流的作品,而且要提出发人深省、引人思考的问题。一个学派能够不断站在思想界的前列,正在于它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凝聚时代的课题。就“台湾新士林哲学”来讲,无论是在古典士林哲学的传统命题上,还是在当代新士林哲学的领域里,关键是要能够[viii]提出独特问题和推进原创,这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就本土来讲,要能接续前辈学者融合中西文化的努力,不断提出华人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响应现代性问题,这才能得到华人社会的认可。否则的话,老调重弹,拾人牙慧,做思想上的二道贩子,是难有出头之日的。

在于斌、罗光时代,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华人问题意识,怀着文化担当的神圣使命感,默默耕耘,研读、写作,创造出的成果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但随着世俗化的加重,如果原有的庄严和文化使命感不能传递给下一代,不能有意识地重新提出明确的问题,那么,学派的发展便会慢慢流于形式化。例如,对“帝天信仰”的发掘,不仅仅是文字训诂,不仅仅是与天主连接,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中华古文化“天人观”的恢复重建以及对现代性视域下“主体性”的弘扬与重构。新一代学人只有接续前辈并且针对现实响应提出新的问题,一个学派的生命才有维持的可能。

(三)学术视野的狭隘性

在华人学术界,“台湾新士林哲学”团队的学术背景是广阔而丰富的,眼光也是开放的;但也面临着难以持续以及自身难以回避的问题。第一,对西方学术领域的关注不应仅仅限于欧美新士林哲学,对其他学派也应有广泛的关注和了解。第二,不可将天主教信仰背景作为一种束缚或者学术藩篱隔绝他者的理由,应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汲取其他学派或者教派思想。第三,在现实关切上,不仅仅要积极反省台湾本岛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还要放眼于整个华人社会,尤其是大陆现代化进程;要慢慢走出政治上的认识割裂和隔膜,虔诚、自觉、热情地参与到反省华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来。学院派的专业研究是必要的,但是,若对华人社会面临的问题置若罔闻,没有响应和反省,那么,“台湾新士林哲学”将会在自我疏离中慢慢归于沉寂。事实上,“士林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纯学术的探讨,也有着深沉的信仰生活指归;不仅仅是一种形上学的约定,更是一种方法论的规范。如果没有对相应本土生活经验的参与和反省,“士林哲学”会因为缺乏新的血液变得干枯无生命。例如,欧美“新士林哲学”更多关注教育、艺术等等现实议题;“台湾新士林哲学”不能只是对欧美的模仿和亦步亦趋,要运用自身的学养,针对华人社会的现实议题,提出独特的方案。

“台湾新士林哲学”面临的问题,有些是自身的问题,有些是学术界共同的问题,有些是作为一个学派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遇到的瓶颈性问题;但无论如何,“台湾新士林哲学”要想作为融合中西的典范,继续走在华人学术的前沿就需要在未来考虑三方面的可能:其一,问题意识的明确与自觉;其二,组织上的可持续与计划;其三,学理上的原创与互动。自然,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这都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选择;或者说,正因为十字架的沉重与苦难,所以要选择主动担负和前行。


注释:

[i]樊志辉:“序言”,《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第6页

[ii]耿开君:《中国士林哲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该书初版题目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论台湾新士林哲学》(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iii]方松华:“对金岳霖《论道》之中国哲学属性的疑窦”,《学术月刊》2(2004):12—14。

[iv]沈清松:“探索与展望:从西方现代性到中华现代性”,《南国学术》1(2014):105—107。

[v]沈清松:《从利玛窦到海德格:跨文化脉络下的中西哲学互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4);沈清松:“利玛窦来华启动‘相互外推’策略之检讨——以早期耶稣会士与华人教友论述为例”,《南国学术》4(2015)。            
[vi] 沈清松:“导论”,《中华现代性的探索:检讨与展望》(台北:政大出版社,2013)。

[vii]沈清松:“探索与展望:从西方现代性到中华现代性”,《南国学术》1(2014):114。

注:该文为作者承担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儒家思想的现代困境及其转型问题研究”(2014CZX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永超,2007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5年从辅仁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经验与先验:张东荪知识论问题研究》《天人之际:儒道天人观新论》《仁爱与圣爱:儒家与基督教爱观之比较研究》。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9

黑格爾哲學的再思

最近我開始接觸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總結,他對啟蒙運動有很深刻的反思。他處在一個革命的時代,所以他的哲學強調動態性辯證,而這種動態性辯證似乎隱約可以與中國動態性易經陰陽哲學相對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黑格爾是與普魯士的路德新教相合的哲學,他把辯證邏輯當作上帝還沒創造世界的思考藍圖。這就是Logos,天道論。但他不是神學家,他是哲學家。從聖經神學角度看他的信仰似乎沒那麼純正,他的神學是一種以理性出發的自然神學。但至少他是一個看重基督教信仰的哲學家。不像馬克思以唯物論來否定神輕視神。他以一種總體的哲學觀總結了人類文化的整體發展,他是一個縱貫古今宏觀式的哲學家。這是黑格爾哲學最大的優勢,也是黑格爾思想的魅力。雖然黑格爾宏偉的史觀也是他被批判的所在,但黑格爾的影響力還在,因為這樣宏偉的哲學體系至今仍無人能及,他在每一個哲學領域,都做出卓越的貢獻。亞里斯多德是西方哲學體系的開創者,黑格爾則是對西方哲學體系做了一個歷史性的總結。現代哲學是在這個西方哲學的歷史基礎上再繼續發展的。

賀麟是中國的黑格爾專家。我過去沒有機會接觸賀麟的著作,最近才在亞馬遜發現賀麟全集,賀麟是中文引介黑格爾的第一人,這對中文讀者幫助很大,我也因此才有機會讀黑格爾哲學。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總結者,他的哲學史更把他的辯證哲學說成西方哲學的總結者,他的確有資格說這話。無論如何我想黑格爾是一道開啟西方哲學研究之門。對我而言,這是一片新大陸。

中西哲學發展史的都有正反合三大階段。
西方哲學史:希臘羅馬哲學,中古世紀士林哲學,近代哲學。
中國哲學史:先秦兩漢哲學,魏晉玄學隨唐佛學,宋明理學。
這裡是以宋明理學對應西方的近代哲學。事實上宋明理學也的確透過萊布尼茲影響了西方近代哲學。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理性化與系統化的發展。
希臘羅馬和士林哲學是西方古典哲學的階段。自笛卡兒開始理性論,經驗論,康德,觀念論是西方近代哲學,黑格爾是近代哲學的總結。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哲學的總結。孔孟四書是先秦儒學的總結,朱熹是宋朝理學的總結。這四者就是中西古今哲學的四大總結的軸心,代表了中西古典與近代四大哲學家。這好像汽車的四個輪子,維持了車子的平衡。這就是哲學的中道。哲學家誠然百家爭鳴,但要抓住中道主軸,才能定住大方向。哲學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不像基督教有聖經做標準,哲學沒有標準定論,百家爭鳴,各有各的觀點,有時太多的觀點,反倒令人感到抓不到頭緒的困惑。但有一個秘訣,抓住核心哲學,就能抓到頭緒。這是我讀哲學的感想。甚麼是哲學的核心,這本身就是一個哲學的選擇。我是盡量找集大成的哲學家,在多中求一,異中求同。用關鍵的少數去整合其餘的多數。這關鍵的少數就是哲學的中流砥柱。而近代哲學雖也能涵括古典哲學的精神,但古典哲學才是原創性的觀念始祖,所以我必須有古典與近代哲學的研讀。朱熹的四書集注與黑格爾的哲學史都說明他們古典哲學的功力與古典哲學是他們思想的源頭。今天世人喜新厭舊,豈不知對傳統的深入解讀正是創新的基礎。懷海德說西方哲學史是柏拉圖的註腳,正是此意。中國哲學當然以孔子與儒家為核心。

黑格爾的邏輯學,類似於朱熹的理學,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而這如何對應到神學,神的話就是道,神用他的話創造世界,按著他的形象造人,道成肉身就是基督。哲學講的是道的原理與作用,基督教講的是有位格的神,創造,墮落與救贖。創造,墮落與救贖,這是聖經中的正反合。但哲學講的神學是自然神學,是形而上學。哲學中的形而上學也可以指向一種自然神學。自然神學來自自然啟示,聖經神學來自聖經啟示。兩者雖不同,但可以相合。這是聖經與文化可以彼此契合之處。以基督教的聖經神學為中心,以中西哲學為兩大側翼。由此來完成聖經與文化的整合。讓文化也在聖經的亮光中找到自我的定位與歸向。基督徒不需要反智,可以理性地看待人類文化中正面思想。理性主義也不需要反對基督教信仰,在基督教信仰中尋求超越的理性。基督教與中西哲學都是人類歷史的結晶,可以在真理的路上,共同探索人類文明的出路。我特別希望中國的知識分子能夠明白基督教信仰對中國文化發展的重大意義,而不再一昧地排斥基督教信仰。這是人類文明真正永恆的盼望。中國文化有其價值與意義,但中國文化無法使人得救贖,唯有基督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成為一條救贖的道路。中國的基督徒要以聖經為基礎,也應珍視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也能以開放的胸襟,接受西方文明的優點,要有文化的自信,不須崇洋但也不必排外。中華文化的復興不只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很重要的也必須包括對西方文化的吸收與消化,對西方文化的比較反思是中華文化復興與再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黑格爾哲學的優點是他是一個文化整合者,他把人類文化發展都整合在他的辯證體系之中,以其辯證法,一以貫之。他以一種歷史全盤綜合的眼光,賦予人類文化史一種辯證性的洞察力。我想以賀麟的介紹為入門,以後再逐步深入。蔣介石有一篇演講用黑格爾哲學在批判馬克思主義。賀麟曾向蔣介石介紹黑格爾,但賀麟後來留在北京,思想也被改造轉向唯物辯證法。跟馮友蘭一樣,這是中國文人的悲劇。有思想的人都被改造了,更何況其他的人。在中國讀哲學的人都要信奉馬克思,沒有第二個選擇。賀麟曾講新心學,馮友蘭曾講新理學,後來都自己承認錯誤,只能按馬克思主義,重新改造自己的思想。但是黑格爾的中文引介,賀麟還是做了很好的工作,他的黑格爾哲學講演集對黑格爾哲學有一個全面性的介紹,是研究黑格爾哲學很好的入門書。中國後來把黑格爾全集也都翻譯出來了。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雖有批判,但還是相當尊崇他的哲學的。畢竟黑格爾的辯證法對馬克思主義有很深的影響。現在還研究黑格爾的人很多是馬克思主義。

也許可以把核心哲學家名單再擴大一些,這樣更具有代表性。
中國古典: 孔子,孟子(先秦原始儒學)
中國近代: 朱熹,王陽明(宋明理學)
西方古典: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希臘哲學)
西方近代: 康德,黑格爾(德國哲學)
這些是中西哲學的主軸高峰,還有待將來一一攀爬。我對哲學的認識還很粗淺,但這是目前我對哲學路線的重新定位。我對哲學的認識也是一個辯證過程。第一階段我以哲學的立場反基督教,第二階段我以基督教的立場反哲學,第三階段,我在探求能與基督教信仰整合的哲學。

最近對黑格爾哲學的接觸,讓我彷彿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我覺得他的哲學對我是一盞明燈,指引我一條新的哲學之路。我也沒有太多時間讀哲學,大概就九月來研究黑格爾。看能不能把賀麟全集中的黑格爾學述與黑格爾哲學演講,劉燁的"黑格爾的智慧"讀完。我發現劉燁寫的"黑格爾的智慧"深入淺出,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初學的我很有幫助。張世英是賀麟的學生,也是黑格爾的專家,也是黑格爾全集的總編。他的哲學導論頗值得一讀。他的全集也很多黑格爾哲學研究,他的黑格爾小邏輯譯註寫得很好,這是一位值得觀注的哲學家。我發現研究馬克思主義一定要懂黑格爾,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深入研究黑格爾的思想,事實上,他們都非常推崇黑格爾哲學,只是他們把他的唯心辯證法改造成唯物辯證法。中國為了要研究辯證法,反而相當重視黑格爾哲學的研究。但馬克思是黑格爾左派,是無神論。而黑格爾卻算是一個基督教的哲學家,而且他以一種百科全書的姿態,透視了人類文化歷史的辯證發展。黑格爾之後的哲學家企圖批判他的思想體系,但卻沒有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能夠取代他。黑格爾的語言十分晦澀難懂,一大堆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但是值得下一番功夫理解的。我以前只讀到康德,現在我要進一步讀黑格爾,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對哲學研究的重要進展。希臘哲學與德國哲學是西方哲學發展的兩個軸心。黑格爾與朱熹都是客觀唯心主義,他們的思想是可以對應相通的。辯證法也可以說是一種陰陽中和之道,不斷左右夾擊來逼近極限。這與中國傳統的太極陰陽思想倒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反合辯證法,其實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考慮正面因素與反面因素,最後得到一個綜合的答案。所有的知識最終都是為了要認識至真至善至美的絕對真理。這是黑格爾追尋真理的熱情。

我目前把焦點放在小邏輯,這本書是有名的難讀,近乎天書。但賀麟與張世英對小邏輯的注釋對我解讀小邏輯很有幫助。我總算是慢慢地讀懂了一些,之後我要讀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這是他的哲學大全。然後再讀其他的書,如精神現象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美學,宗教哲學,哲學史。黑格爾有一個很完整的哲學架構,而且他用辯證法把整個歷史文化都安置在辯證邏輯的歷史脈絡,所以讀了黑格爾,也是讀了人類文化發展史。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化里程碑。黑格爾的體系是人類思想的大綜合,他不是完美的,但他的綜合在哲學史上是一個空前絕後的成就。這暫時可以看做是西方哲學的總結。



黑格爾在西方哲學史的地位很特殊,他總結了西方哲學史,也開啟了西方現代哲學史,或者也可以說他成了西方現代哲學批判的箭靶。朱熹也是一個承先啟後的哲學家,他重新定義了中國哲學史的道統。他們的哲學也都是客觀唯心論,中西兩大哲學彼此互相輝映。朱熹用四書集註總結了先秦儒家,用近思錄總結了北宋理學。黑格爾與朱熹是我目前最想瞭解的兩個哲學家。哲學流派甚多,但把主軸抓住,就比較容易消化整個哲學史。黑格爾的辯證哲學與中國的陰陽哲學精神上是可以彼此相應,內容上也可以彼此互補。邏輯是純理,應用邏輯就是理氣結合。我認為黑格爾辯證哲學與朱熹理學各自代表了中西哲學史的大總結。掌握了這兩位的哲學,就是掌握中西哲學的鑰匙。所以這是我現在的兩個重點。特別是黑格爾。我現在重新評估黑格爾,因為我發現他的哲學對人類的歷史文化做了最大程度的整合。朱熹對中國哲學也很重要,朱熹概括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他是中國文化整合的代表。中西哲學旨趣不同,不需要硬是要湊在一起成為一個世界哲學,而失去中國自己的特性。中哲重德行,西哲重智慧,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彼此呼應。但中西哲學辯證綜合性的發展是在基督教信仰,這是神向人說話,這是最高的終極真理。若要說殊途同歸,那就是無論東方文化或西方文化都要在基督里同歸於一,這不是指萬教合一或混合式統一,那就把基督教信仰給混雜了。而是以基督教為終極的核心價值,以中西哲學為左右側翼,哲學可視為一般啟示的自然神學,哲學也可以用理性思考來指向神。這四個核心哲學,就如雙翼的四座引擎。這是我重讀哲學以來,對宗教與哲學未來的發展方向的思考。這個路線圖解除了我多年來對哲學路線之爭,不解的困惑,也展望了一個未來發展的藍圖。

唯物辯證法借用了許多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所謂合理核心。但他們心中沒有神,所以也沒有人權的思想,最後就成了高度的專制極權。黑格爾的哲學全書,其實暗含了聖經密碼,揭示了上帝的創造與計畫。雖然都是辯證法,但是這兩者的方向旨趣全然不同,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讀辯證法時不可不察,莫以為唯物辯證法比較後出,就比較進步。馬列主義對人類歷史是一個很大的誤導,這是人類歷史的倒退與悲劇,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在哲學思想的戰場上,我們必須要戰勝馬列主義,將人的心意奪回。這就是我讀哲學時,放在我心中的盼望。中國現代史上,當年五四時代的一些年輕人病急亂抓藥,投靠馬列主義,沒有真正深思熟慮過文化的深層問題,今日中國仍然是一個高度的專制極權的國家,比皇帝還要專制的極權政體。如今回顧百年歷史滄桑,我們實在應該撥亂反正,回到真正適合中國人的文化路線。讓歐威爾筆下的動物農莊回到人的世界,讓冰凍的大地回到春天。馬克思把黑格爾倒過來看,如今我們需要把馬克思再倒回來看,從物的哲學再回到人的哲學。唯物辯證法可以藉由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盼望有一天中國解除思想的魔咒,讓中國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度。

在這一個月的研讀當中,我從黑格爾哲學得到了很大的啟發,改變了我的哲學思路。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一個宏偉的思想架構,我想我會慢慢對他有更多的認識。我能讀的有限,我很想讀完黑格爾全集,但那真的很多,他的書又不容易讀。先讀一些手頭上有的,精神現象學,哲學全書,哲學史,還有一些介紹黑格爾的書。

唐君毅與牟宗三是中國現代哲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受康德與黑格爾的影響也很深。新儒家是消化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特別是德國理想主義康德黑格爾哲學之後,將儒家哲學重新表述為道德理想主義。如此黑格爾也可以成為新儒家與基督教的一道橋樑。重讀唐君毅與牟宗三,我很尊重他們,對他們的思想基本上也贊同,但是他們對基督教的認識還有一段距離。基督教講人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此時人性本善。亞當夏娃的墮落,使人性墮落。墮落的後果,不是人可以藉著修行善行可以弭補,只有藉著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成全救贖,使人有新生命,才可以回到神造人的原來的形象。所以基督的代死救贖,復活是生命的源頭。基督教是道德律法的總結,也是道德律法的精意。真正的道德理想主義只有在基督里才可能實現,要先有基督內住的生命,才能有道德理想的表現。以基督教信仰為中心,中西哲學為兩翼。這是基督教信仰的文化使命,在社會中建立一股基督教的力量成為這個世界的中流砥柱。宗教與哲學是體,政治經濟與科學是用。新儒家認為中國的體不能變,只能是儒家,只有用要向西方學習,所以還是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只是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也要改變。我認為體用都需要相應地改變,光憑中國哲學傳統,推不出民主與科學。以基督教信仰為中心,中西哲學為兩翼的三位一體。這是中國未來應該尋求的核心價值的本體,這也指向一個有普世同一性又有民族差異性特色的普世核心價值。今日中西文化的共同問題是作為體的核心價值的失落。都被唯物思想取代了,人不再嚮往崇高的精神,而只向錢看,嚮往物質性的力量,物質性的成功。所謂丁中江所說科學的人生觀跟唯物論實際上是一樣的思路。唯物論其實談不上甚麼理想,物質就是價值。這是一種非常低階的價值觀。唐君毅與牟宗三都是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反共,他們的哲學就是一種中共得勢之後,對中國文化的一種使命感所催生的。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中共勢力擴張的今天,讀到牟宗三先生深刻的反共言論,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在香港反送中的抗爭中,更具有時代意義。讀道德的理想主義,時代與感受,牟宗三先生對中共的本質認識極深,到如今仍然適用。今天中共仍是堅持極權專政,他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牟宗三先生想把儒學宗教化,但儒學不是孔教,哲學宗教化反失哲學應有的立場。所謂的人文教,把哲學宗教化,把孔子偶像化,這並不足取。我想宗教的領域,就留給宗教去發揮就好。讓宗教歸宗教,哲學歸哲學,兩者可以並行而不逆。宗教是神找人,由超越的天道尋求內在的生命,哲學是人找神,由內在的生命尋求超越的天道。從基督教說,先有神找人,人才能真正找到神,單靠人的修行是行不通的。所以基督教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一條必經之路。中國哲學對人性有一個過分樂觀的看法,人可以靠修行成就完美的人格與生命。這與中國政治為什麼落入黑格爾所說一個人的自由有關。中國哲學缺乏幽暗意識,中國的政治思想很少從制度面去思索權力的節制。一個人要是覺得自己是聖人,完人,就會自我膨脹而無所節制,最後變成為極大的惡。中國的政治思想從來沒有成功地克服皇權的專制。為什麼極權統治總是伴隨著個人崇拜。無神論的共產黨就是最好的說明。英美的清教徒則是民主政治的催生者。清教徒反對教皇,反對一切的極權專制,但清教徒敬畏上帝,尊重天賦人權。如果把基督教挪掉,中國的民主之路一定會走得非常崎嶇艱辛,就像今天這樣。今天一般的中國人被共產黨所謂的愛國教育的影響,只知擁護共產黨,不知道甚麼是自由民主,一堆盲目的網民,配合共產黨喊打喊殺,不過是一種現代的義和團思想,其實非常無知,因為中國文化裏面缺乏自由民主的觀念。自由民主對權力的節制與制衡,乃是對人性黑暗一面的認識,對人權的尊重,乃是對人是上帝形象的反映的尊重,這些思想都有深刻的基督教價值觀在內。非基督教國家在講民主政治時,很難掌握到這些深層的價值。文化的核心價值若不注入聖經的價值觀,在講用的時候,往往流於表層。中國文化的轉型發展,必須在其核心價值注入聖經的價值觀,使基督教的信仰成為這個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我所倡議的以基督教為中心,以中西哲學為兩個側翼的核心價值為中華文化新造之體。而以民主科學為用。基督信仰是屬於絕對價值與特殊啓示,這是神的兒女才有的特殊恩典。哲學是屬於相對價值與普遍啓示,這是一般人也可享有的普遍恩典。在特殊啓示上,基督是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真理,生命。在普遍啓示上,我們要在東西哲學的交流與匯通的基礎上,找到一條可大可久的文化大江河。從文化的百江匯合,最終歸於基督耶穌,這生命的大海洋,這是人類文化最終的歸宿。從哲學的理性思考,最終進入真理的總結,耶穌基督的寶貴十架已經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道成肉身,這是一種超越的理性。

9/24/2019


哲學雖然沒有實用價值,但哲學是代表了民族與時代的文化精神,他的無用之用,意義卻是實用科學所不及的。西方哲學以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與康德、黑格爾為核心,中國哲學以孔子、孟子與朱熹、王陽明為核心。這是哲學的主軸。中西哲學各有不同的旨趣,中國哲學重德行修養,西方哲學重思辯智慧,各有特色,可以比較,但不需合併在一起。黑格爾是西方哲學史的集大成者,朱熹是中國哲學史的集大成者,對這兩者應多去了解。特別是黑格爾已經進入現代思想。哲學蘊含很多對宇宙與人生的思想,所以我並不想太輕易從宗教信仰的立場去否定哲學的價值。但我也不想輕易從哲學的立場去否定宗教信仰的價值。哲學來自一般啟示或自然啟式的思考,宗教信仰是對特殊啟示的思考。形而上學可以指向理性的自然神學,但這不能取代聖經神學,自然神學其實是一種哲學思維,而非神學思維。聖經的獨特價值在於永恆的生命,這是哲學思維所不能達到的精神,十字架的救恩是獨一無二的。雖然都講辯證法,肯定基督信仰的唯心論是一個文明的理想,講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往自由社會的方向前進。但唯物論強調的是階級的矛盾與鬥爭,最終的理想就是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往極權社會的方向前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如何動聽,事實就是如此。左派就是進步嗎? 別傻了。

賀麟建議黑格爾哲學分三大部分: 精神現象學,邏輯學,精神哲學(含自然哲學),而非哲學全書的三大部分: 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精神現象學是從主觀精神開始,終於絕對精神,預備進入邏輯。從哲學全書看,從邏輯學開始,終於絕對精神。精神現象學是先於邏輯學,精神哲學是後於邏輯學,可是精神現象學又好像是精神哲學的雛形,中間夾了邏輯學

精神現象學是人類意識的發展史,這是黑格爾的辯證知識論,也是他哲學孕育的胚胎。把精神現象學看作是他體系的導言,邏輯學就是精神現象學發展的結果。邏輯學是辯證法也是本體論,是實有的普遍性理論。自然與精神哲學是文化辯證哲學,是將辯證邏輯應用在人類文化各個領域的發展,自然,心理,社會,法律,歷史,藝術,宗教,哲學史黑格爾哲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所有的思考都試圖抓住事物發展的辯證脈絡,這使得他得以辯證統合諸多對立的思想為宏大體系。他的知識論(精神現象學),形上學(邏輯學),文化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其實都是同樣的辯證邏輯的醞釀,理論,應用的三大歷程。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用四書章句集註總結先秦儒家思想,又用近思錄總結北宋的理學思想,而理學又是儒學回應道家與佛學的新發展。所以可以說朱熹是中國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與朱熹分別代表了中西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與朱熹都建立了客觀唯心論的哲學體系。我將會把哲學研究的重點放在他們身上。黑格爾的辯證哲學是要走向自由民主的憲政國家,朱熹的理學則是要走向儒家倫理的社會秩序。自由民主與儒家倫理的結合是中華文化能否現代化的關鍵。這雙重價值的實現就是中華文化可能的未來。台灣經驗已經說明了中華文化與普世價值是可以並存的。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現代化藍圖

7/8/2020


黑格爾哲學有他獨特的價值,但他的語言實在太晦澀,讓初學者不免卻步,我第一次讀黑格爾哲學是在高中的圖書館參考室,當時實在是讀不懂,現在也還不是很懂。但這硬骨頭得吃下,因為他相當於是近代西方哲學中的亞里斯多德。康德,菲希特,謝林,黑格爾之於近代西方哲學就好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之於希臘哲學。

希臘哲學
前期: 自然哲學
中期: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晚期: 斯多噶,伊比鳩魯

近代西方哲學
前期: 理性論(笛卡兒,斯賓諾莎,萊布尼茲),
          經驗論(霍布斯,洛克,柏克萊,休謨)
中期: 康德,菲希特,謝林,黑格爾
晚期: 現代哲學(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

黑格爾以歷史性的辯證邏輯發展來總結西方文化的,如果我讀西方哲學要得到一個參考基點,那黑格爾就是這個參考基點。

11/22/2020
再回來讀黑格爾,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古典哲學集大成者。現代哲學我完全不懂,但能把古典哲學搞懂,我就心滿意足了。神學我也是偏好古典神學。最好先有一個立足點,再去往前探索。如果連古典的基礎都不具備,讀現代哲學就沒有根基。

哲學概論
中國哲學史,四書,老庄,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西方哲學史,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康德,黑格爾

大概就這幾本書讀一讀,我想也就差不多了。
黑格爾哲學的邏輯Logos,朱熹的理學,基本上都是客觀唯心論的形上學。這可以視為由理性出發的一般啟示,而聖經是神的特殊啟示。這個哲學架構已經夠我安身立命了。我不是要創造一個新哲學,我沒那個本事,我只是需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找到一個文化的定位。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根
邏輯學是幹
其他應用邏輯在各個文化領域是枝葉
自然哲學,精神哲學,法哲學,歷史哲學,美學,宗教哲學,哲學史
黑格爾哲學統合了西方文化傳統,做了一個大總結。他是近代文化的亞里斯多德。但黑格爾更具有歷史的縱深。你可以去批判他,但這是一個你無法忽略的大台階。你不能說我讀了現代哲學,所以我超越了黑格爾。黑格爾哲學的重要意義,我到現在才明白。其實若以黑格爾哲學為一個基點,可以上看傳統,下看現代,這正是我在尋找的哲學。

黑格爾的體系實在太宏偉了,如果你要找出一個哲學的百科全書,那黑格爾的體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也是百科全書,但亞里斯多德是西方哲學的開創期,他所能講的歷史也只有希臘,但黑格爾所能講的歷史就可以從古典一直跨越到現代。黑格爾的哲學既有歷史的縱深,又有跨越各個文化領域的思想寬度,他的思想探索了每一個領域的發展的內在邏輯,而又用辯證邏輯貫穿了這一切。這是何其不易的功績。我高中時讀到黑格爾,雖然很有啟發,可惜卻無法讀懂他的文字。黑格爾的語言太晦澀,如果有人能用比較容易明白的話講黑格爾的哲學,必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黑格爾的問題也許在於正反合的辯證法,是否真的適用在所有的領域。但黑格爾的方法是考慮正面因素與反面因素,最後綜合提升到新的層次。這個方法並不是機械化的公式分析。


  "黑格爾論史 證明人類歷史並非無上帝,故曰歷史即是「神統記」。而船山論史,則曰:「道無方,以位物於有方;道無體,以成事之有體。」是即史不離道,道即在史,雖無一 成之侀,而卻不能須臾離道。故曰:據經以通變,會變以歸經。如是,依中國之學問說,則船山正證明歷史乃「道統記」。惟有具體之解悟,乃能直透「道德的精神 實體」,而見歷史為精神表現之發展史。惟進到此境地,乃可以辟唯物史觀之邪謬。而只是對於史料之記憶、排比、考據、整理,作抽像之解悟者,不與焉。"

其實無論是哲學概論或是哲學史,都會表明作者的哲學立場,
但如果能在中國與西方的哲學史中找到一以貫之的精神,這就變成是哲學史中的共通精神

牟宗三把黑格爾與王船山並列,因為他們都是歷史哲學家,這倒是我過去沒有注意的對比。王船山是一位完全被我忽視的哲學家,如果他是中國哲學史中的黑格爾,那我倒是應該好好地研究他,因為這意味著他是中國哲學史的總結者。那我過去拿朱熹與黑格爾對比的觀點就需要修正了。

宗教與哲學具為上層之真理,宗教乃上帝啟示之特殊真理,哲學乃自然啟示之普遍真理。我盼望能從哲學史脈絡中找到一個合乎中道的道統,一個能與聖經啟示相匹配的至大至中至正道統。這不是說哲學可以取代聖經。哲學是人的智慧,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科學的盡頭是哲學的起頭,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的起頭。科學是形質之學,哲學是形而上之學,而神學是上帝之學。我讀聖經,也讀哲學,我希望中國哲學也能放在這個大架構之下,繼續發展他的獨特的文化價值。我處理宗教與哲學的關係,類似多瑪斯與羅光的處理方式,恩典與自然的雙層架構。所不同的在於,天主教哲學以亞里士多德與多馬斯哲學為核心的士林哲學,而我則以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為雙核心,我也接受從笛卡兒到黑格爾的近代哲學。

哲學領域過於寬廣,我想我很難有一個全面性的了解,只能量力而為。但基本上,我的哲學大方向將大致如此。這大概就是我所定義的哲學基本框架。慢慢讀,假以時日,我想我會越來越能抓住這其中的精神。

哲學概論,知識論,形上學,文化哲學(自然,社會,歷史,美學,宗教)
中國哲學史,四書,老庄,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西方哲學史,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康德,黑格爾

其實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錢穆,方東美,羅光等人已經為中國哲學的未來走向指明一個方向。這是一條繼承道統的非唯物論路線。中國大陸的官式哲學不幸只能走馬列主義唯物史觀的錯誤路線。我其實也不用那麼辛苦從頭造輪子,我只是一個業餘的哲學愛好者。所以就好好地跟著哲學家學就好了。畢竟哲學可是大工程,連好好讀懂哲學都不容易了,更不要說創造一個哲學體系。

把哲學看做自然啟示,聖經看是特別啟示。這就是多馬斯處理哲學與聖經的關係的原則。只是多馬斯面對的只有西方古典哲學,特別是亞里斯多德。我們今天所要面對的是中國與西方,古典與近代的哲學。

我並不完全否定自然啟示的意義,這是屬於哲學領域。自然神學其實是哲學,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最高的存在就是他的神學,宋明理學中的太極,就是中國形上學最高的存在自然神學是基於自然啟示與理性思考的神學,不是聖經神學。聖經說神的智慧高於人的智慧,但人的智慧也是從神來的。如果你反對人的理性思考的智慧,那就陷入反文明反文化的偏差。這是另一種極端,其實同樣是危險的觀點。我的這一立場也許可以叫基督教人文主義,也就是以神為出發點的人文關懷。這就是道成肉身的神學涵義。肯定哲學,也肯定哲學的有限性。肯定聖經,但不侷限於聖經。唯獨聖經,是講聖經的獨特性,而非唯讀聖經,那就變成故步自封了。哲學可以成為基督教的文化使命的樞紐。哲學是一綜合性的知識,可以成為博雅文化教育的樞紐。這涉及如何將聖經原則用在文化領域。黑格爾哲學正是想把上帝的邏輯,道(Logos)應用到所有的文化領域。在文化中看見真理的展現。從這個角度看,這就是文化使命的實現。這是黑格爾哲學吸引我的地方。黑格爾是一個全方位的博學之士,他的思想囊括了一切的知識,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而我也需要像這樣的一套哲學體系,來對我的知識做一個整體的反思。

雖然我對哲學的認識還很粗淺,但我想我對哲學探索的大方向大致上就是這樣。我儘量不把聖經與哲學放在一個二選一的互斥的立場,而是儘量去尋求兩者之間的相容性。我希望肯定哲學的人,不放棄聖經,肯定聖經的人,也不用放棄哲學。

其實我談這麼多的聖經與哲學,其實也是源自我在傳福音所遇到的文化上的障礙,許多人因為堅守傳統文化的價值而拒絕了福音,,許多人因為堅守唯物主義而拒絕了福音,我總想為他們找到一個橋樑,讓他們可以從傳統文化或唯物主義跨越到福音。

十架神學vs.榮耀神學

  然而,如果有人問路德本人,他最基本的神學觀念是甚麼?路德可能不會提到,藉著恩典,透過信心得到救恩的教義。以整體衝擊力來說,這當然是他最重要的觀念。然而,路德本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可能是指出,「十架神學」乃是隱藏在其他所有觀念之下的基礎;十架神學只有透過,與它正好相反的「榮耀神學」作為對比,才能鑑識出來。公元一五一八年,路德的海德堡問答(Heidelberg Disputation),敘述過這兩種完全相反之神學方法的區別。  

  在威丁堡張貼過九十五條後不到一年,路德就受到邀請去海德堡的奧古斯丁修道院,解釋他的神學改革和復興計劃。路德決定要直指他與經院哲學之差異的核心,後者就是他恢復福音真貌的神學大敵。他把任何不依靠超自然恩典與信心的恩賜,而想要透過人類理性發現神的方法,稱為「榮耀神學」。

  在準備好接受基督的恩典之前,人類必須對於他自己的能力完全絕望,這是完全確定的事……那些把神不可見之事視為,彷彿已經顯明可見之事的人(羅一20),根本不配稱為神學家。然而,透過苦難和十架,理解神可見和顯明的事物者,則可以稱為神學家……榮耀的神學家,把邪惡當作良善,並把良善當作邪惡。而十架的神學家,則按照事物的本質給它名正言順的稱謂。
11

  阿爾托依茲把這個區別簡明扼要的表達為:「榮耀神學,乃是透過神的工作想要認識神;而十架神學,則透過神的苦難認識祂。」
12心裏想著,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十字架的福音乃是「羞辱」和「絆腳石」,這個令人震驚不已的宣告,路德把這點與自然神學的企圖作對比;他認為,經院哲學之自然神學的企圖,就是要在信心與恩典之外,透過理性來克服十字架的羞辱。根據路德的看法,耶穌基督和十字架,乃是啟示神的至高無上的方法。而這正是新約福音所謂羞辱的事。偉大的宇宙創造者,謙卑自己,在羅馬的十字架上受苦,藉此啟示祂是愛與憐憫。

  當然,路德並非否認,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類,都具有一個天生的意識,亦即並非否認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存有,但是他質問的是,甚麼是基督教的神學及其出發點。根據保羅的看法,路德認為,神學的出發點是耶穌基督與祂的十字架,並非自然與理性。這是因為,神已經決定要用這個羞辱的(相對於理性),作為祂的自我彰顯,以及人類的理性受到罪的破壞太嚴重,以致人若靠理性,不可能得到關於神的真知識。路德相信,根據阿奎那的雙層神學架構,如果基督教的神學,從下面一層出發,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上面的一層,也就是永遠找不到福音真理。因為,神透過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啟示祂自己,那為甚麼基督徒關於神的思想,要從別的地方開始呢?……




Saturday, August 24, 2019

士林哲學的再思

哲學是從理性思考的一般啟示,人尋求道,從下而上。
理性思考的有限性使人無法從哲學找到神的確據,
理性思考的神是一個抽象性的道,而不是一個生命。
宋明理學所講的天理天道,是人仰視天的智慧。
這是哲學的盡頭,而哲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的起頭。
神學是從信心思考的特殊啟示,從上而下,神尋找人,道啟示人。
羅光全集的思路就是從一般啟示的哲學思考入門,而引入特殊啟示的基督信仰的領域。
士林哲學把信仰與哲學的關係處理的很好。

這次從台灣帶回來曾仰如寫的亞里斯多德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對我很有幫助,我還沒讀完。好好地讀,等讀完了,讀透了,有時間再進一步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學。亞里斯多德是西方哲學一個重要的根基,但真正繼承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路線,大概就只有士林哲學了。這是西洋哲學史中的中道哲學。就好像中國哲學史中的儒學。而這兩個中道哲學彼此也可以相呼應。亞里斯多德,多馬斯,四書,朱熹,這是中西哲學的融合交會點。在這裡可以找到彼此可以會通之處。這是輔仁學派的著眼點,也是我目前的重心所在。我想這也是古典哲學的核心所在。先將古典哲學的基礎打好,再去處理近代哲學。

今年我最重要的發展其實就是哲學的再出發,我過去一直不能找到哲學的定位與價值。上半年我花了一些時間複習普通文理課程,到了下半年,我把重點轉向聖經與哲學。我重讀米爾斯的聖經綜覽,也重燃我對聖經的熱情。我也找到了阿德勒的西方經典叢書,雖然我時間有限,但我選擇了亞里斯多德,作為出發點。今年從我開始接觸羅光全集,我才對哲學路線有一個再思考,從阿德勒的西方經典叢書與人文教育的思考,我也重新確認哲學思考的價值。

這次回台把塵封三十年的哲學舊書帶來美國。年輕時讀哲學,因為找不到定位,也找不到與信仰的結合點,以致當年的哲學計畫就擱置了三十年。如今這些已不再是困擾我的問題了。或說當年的路線是牟宗三與康德的路線,與我後來的信仰實在無法結合。與康德的哲學結合的是自由派神學。這是現代的人本主義路線。宗教改革打擊了天主教士林哲學,讓神學回到聖經神學,這我是贊成的,但哲學的發言權卻變到近代哲學手下,近代哲學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但宗教改革與近代哲學似乎更難相容,宗教改革標榜聖經神學,與宗教改革相容的哲學是甚麼? 近代哲學與基督教是甚麼關係? 康德所代表的近代哲學與馬丁路德與加爾文所代表的新教神學是甚麼關係? 這是一個還有待探討的課題。但我現在走的是士林哲學的路線,我彷彿已經在這裡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哲學,但士林哲學如何回應近代哲學與啟蒙運動的問題,新士林哲學是否是一個答案,能否用士林哲學的基本原則回應時代的問題。近代哲學啟蒙運動使希伯來宗教傳統與希臘哲學傳統分道揚鑣。而在多馬斯的體系中恩典與自然這兩個領域是分立共存的。

每次回台灣,就好像打開一個時光膠囊,看到書架上那些發黃的藏書,彷彿看見青年時代的我,其實當年的我,因受林毓生余英時等人的影響,正準備好好地閱讀經典,但信主與來美之後就中斷了。這中斷許久的計畫,現在我又彷彿回到從前,再繼續當年的經典閱讀計畫。
這次回台灣帶回一些舊書
西方哲學史
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
希臘羅馬哲學資料選輯
理性論哲學資料選輯
經驗論哲學資料選輯
康德哲學資料選輯
觀念論哲學資料選輯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四書
老子
莊子
朱熹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劉述先)

很遺憾這次在台大胡思書店看到鄔昆如的哲學概論與西洋哲學趣談沒買下來,不過我倒是在Google找到他主編的哲學概論鄔昆如的哲學概論輔仁學派的哲學概論當年鄔昆如是台大哲學系主任,年輕時,我總覺得他過於保守,所以並不太注意他,但現在我倒是可以欣賞這種保守的哲學路線。這種哲學就像是四平八穩的轎車,雖然不突出,但很平穩,甚麼問題都是旁敲側擊,而取中道。讀這種哲學,不會感到左右搖晃,使人困惑徬徨,而是一種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的智慧。中國哲學本來就注重安定與綿延,士林哲學的永恆特質與中國哲學的中庸特質很接近。但也不能保守到食古不化,故步自封,還是要注意與時俱進,回應時代的挑戰,這就是新士林主義。鄔昆如和羅光都是天主教的士林哲學家。鄔昆如專攻西洋哲學,羅光專攻中國哲學,他們都是值得學習的哲學家。天主教的輔仁學派在台灣的哲學界深具影響力。鄔昆如用邏輯與知識論,形上學:天地人,價值哲學:真善美聖作為哲學概論的基本架構。這也是台灣大學的哲學概論仍然沿用的架構。這個哲學概論的架構對我研習哲學很有幫助。而其實這也是亞里斯多德創始的架構: 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美學。三知論: 知天,知物,知人,和真善美聖,這也是輔仁大學的核心價值。其實基督教中原大學的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也是一樣的意義。哲學是通往全人教育,大學之道的一扇門。在現代教育中,科學是中心,哲學已被邊緣化,所以通識教育缺乏一個統合的中心,學生修了很多課,卻不知道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與目的。其實哲學概論可以成為通識教育一個統合的中心,這應該是通識教育的導論。我以前讀哲學都只注重哲學史,但從哲學概論的角度就可以做一個全體的鳥瞰與比較。最近讀哲學概論,發現這門課給我很大的啟發,是讀哲學史沒有看到的。哲學概論把所有的哲學視為一個整體架構,每一個哲學家都是這綜合架構中的一部分,為哲學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但每一本哲學概論也反映作者的哲學觀,哲學史也是。這是難以避免,也無可厚非。而哲學架構本身,就是一個哲學觀點。

哲學學習進程有「三史」和「六論」;「三史」是「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印度哲學史」;「六論」是「理則學」( :邏輯)、「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價值哲學」、「哲學概論」。

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三史六論的哲學架構,這是四年的哲學課程。不過我把亞里斯多德讀過之後,再讀羅光的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就好讀多了,羅光的士林哲學概念很清晰,是很好的哲學概論,他先介紹各家思想,最後以士林哲學總結。讀了亞里斯多德,士林哲學,我想我的哲學觀就可以粗略地建立起來了,至少這是一個哲學的立基點。以前讀哲學總是泛泛雜雜地讀,不夠踏實,我希望我現在至少能建立一個踏實的立基點。無論如何先把希臘到中古的古典哲學的底子打好。

終於找到以前買的About Philosophy。這是台大苑舉正的哲學概論用的教科書,依照「真」、「善」、「美」、「聖」的大原則,區分為:

理論哲學:
「邏輯」、「知識論」、
「形上學」、「心靈哲學」。

價值哲學:
真「科學哲學」、
善「倫理學」、「政治社會哲學」、
美「藝術哲學」、
聖「宗教哲學」。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概論,現在我有這本書與鄔昆如的哲學概論,還有羅光的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再加上台大公開課苑舉正教授的講解。希望能幫我進入哲學之門。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很淺顯地介紹西洋哲學史,我想這應該很能幫助我讀西洋哲學史。這跟威爾杜蘭的西洋哲學史話很像。雖然其中很多近代哲學家批判宗教信仰,批判形上學,但這也是給我一個機會反思如何能在近代思潮中,為自己的信仰辯護與定位。

我在google play 也找到傅佩榮的西洋哲學史,曾春海的中國哲學史綱,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三史六論的哲學架構。在Google找到不少不錯的台版電子書,但書目不要一下子肆意擴張。最好讀完一本書再添購下一本,以免浪費。台版電子書的品質做得不錯,Google Play讓我有機會接觸現在台版電子書。這使我在圖書的選擇又更多了。

士林哲學吸收了希臘哲學進入基督教,新士林哲學吸收了近代哲學進入基督教,中國的新士林哲學吸收了宋明理學進入基督教。所以廣義的士林哲學,是聯結哲學與基督教,使基督教精神也得以進入文化的領域。這是一種基督教與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使基督教成為核心文化中的核心價值。士林哲學基本精神是肯定形而上學,並由此基礎建立價值哲學: 真善美聖,使各文化領域,各得其所。

鄔昆如主編的哲學入門,感覺這是一種田園式哲學,能使人心靈平靜,這是修道院的哲學,這是代表台灣輔仁學派的哲學入門。讓我就從這裡學習哲學入門。哲學概論把各家哲學納入一個架構,再加上中西哲學史,我想就可以了,我也不是要自創哲學,而只是學習哲學。

羅光寫的士林哲學是以士林哲學為核心的哲學概論。寫得很好,論述清晰。
鄔昆如先生是我大學時的哲學系系主任,鄔昆如的哲學概論代表了士林哲學在台灣的發展。士林哲學又稱永恆哲學,它具有一種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特質。士林哲學是中古世紀對希臘哲學的再發現與再詮釋,特別是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復興。
哲學概論: 羅光,鄔昆如,Robert Wolff,唐君毅,吳康
西洋哲學史: 柯普斯登,趙雅博,剃利,傅佩榮,趙敦華,羅素,傅偉勳,Colin Brown
中國哲學史: 羅光,勞思光,曾春海,胡適,馮友蘭,牟宗三
就先這樣好了。我想我目前還是先以士林哲學作為我的立足點。柯普斯登用士林哲學的角度寫西洋哲學史,羅光用士林哲學的角度寫中國哲學史。基本上就是肯定亞里斯多得,多馬斯的西洋形上學與易傳,中庸,朱熹的中國形上學。
先用士林哲學整合中西古典哲學。古典哲學是以形上學為體,價值哲學為用。比較容易定義,也比較容易整合。

新儒家唐君毅與牟宗三哲學著重近代哲學,康德黑格爾與陸王,德國觀念論與中國心性論。這是第二套的大系統,著重主體性。這也是值得研究的。但我會把它當作另外一套輔助性的系統,而把古典哲學當作主要的系統。近代哲學以知識論與心靈哲學為體。

宗教與哲學是道,是體。
科學,社會,文藝是用。

聖經是特殊啟示指向特殊恩典,哲學是普遍啟示指向普遍恩典。ˊ
這兩者合在一起就是全備的啟示指向全備的恩典。
聖經的核心在認識神,價值哲學是知識的後設性思維。
哲學的核心在形上學,這是價值哲學中的後設。
形上學探討有,所以這是知識後設的後設。

古典哲學是以形上學為體,近代哲學以知識論與心靈哲學為體。這些總合起來,才是比較完整的體。三史是歷史縱軸,六論是主題橫軸。三史六論就是哲學的縱橫總括。

昨天去Claremont的圖書館發現他們有一套柯普斯登(Frederick Copleston)的西洋哲學史 (A History of Philosophy)。柯普斯登是耶穌會的神父,所以這是一套以士林哲學的角度寫的西洋哲學史。羅光則是以士林哲學的角度寫的中國哲學史。天主教的神父往往也是哲學家。基督教的牧師很少讀哲學的。所以現在我讀哲學就只能借助天主教的士林哲學。唐崇榮談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我發現要談文化使命就必須建立一套哲學,因為哲學就是文化的後設性與原則性的思維。如果我們不讀哲學,就是把文化的發言權拱手讓人。福音使命是聖經與神學的任務,而文化使命是哲學的任務。天主教因為有士林哲學作指導的原則,所以他們對文化使命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像天主教輔仁大學就以士林哲學為基礎,以真善美聖為校訓。雖然基督教中原大學也講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但基督教缺乏一個哲學性的統合基礎。真善美聖是核心價值,天人物我是指涉的範疇,但他們講的就是一套基督教的通識教育。科學,社會,文藝,宗哲四大領域。宗哲是通識教育的體,就是核心。科學,社會,文藝是通識教育的用,就是外圍。這當然不能中體西用,而是中西合體,中西並用。在普世價值中,也能包含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哲學是連結聖經與文化的樞紐。在基督教哲學中,看見基督教文化。我越多了解輔仁學派的精神,我也越多贊成他們的理想,我也現在才真正比較了解天主教在台灣的發展。
所以一個完整的屬靈教育,除了聖經,神學,還要加上哲學才夠完整。記得John Scott在講道的藝術提及他們教會每個月有一個讀書會是讀文化性的書籍。目的是要將聖經的價值觀帶到文化而建立一個基督教的世界觀。我想這就是哲學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

我年輕的時候我讀哲學,我感到一點迷惑,我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歸宿,所以我放棄了哲學。後來我在聖經裡,我找到了生命的答案,就是基督。現在我再讀哲學,我想我已經知道方向了,原來聖經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聖經,神學,哲學三位一體。去年我找到羅光全集,我就一直陸陸續續讀士林哲學,這是個保守的哲學路線,重視綿延與永續,而非一時流行的新潮流,他不是當代最流行的哲學,但也不會隨時代潮流的改變而消失。

不過我對哲學也只是個重新摸索入門的初學者,我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不要好高騖遠,實實在在地做一個學習者,把基本功練好。哲學概論,中西哲學史,四書,老庄,朱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聖多瑪斯。我想我需要先在古典哲學打個底,這是哲學的原型。


哲學在知識體系中的定位: 哲學是介於神學與科學與人文之間,

天: 聖經/神學,哲學
地: 數學/科學,技術
人: 歷史/地理,社會
文: 語言/文學,藝術



天: 聖經,神學,哲學
地: 數學,科學,技術
人: 歷史,地理,社會
文: 語言,文學,藝術

這是按著杜威的圖書分類法,足以概括人類文明的結晶。我只是參考中國古代的四庫全書的做法,再把它在歸為四大領域。如此也可以與輔仁大學的真善美聖,中原大學的天人物我的全人通識教育精神相結合。我想這應是最合理也最平衡的知識架構。現代一般的學校教育總是跳過宗教與哲學,但這是人類最古老的知識,更是文化的核心價值,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就是基督教與希臘哲學。跳過宗教與哲學,就是跳過核心價值,就好像是失去靈魂的文明。今日中國文化需要在中國哲學的基礎上去吸收消化基督教與西方哲學來重建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來重尋中國文化的靈魂,而不只是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我認為羅光主教在他的羅光全集做了很好的基礎與示範的工作。他從中國哲學史的探討,建立了中國士林哲學,進而進入基督教信仰,這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正途。中國現在以馬列主義無神論做為他們的核心價值,共產黨一時得志,但這是中國文化的歧途。

特殊啟示-
恩典
宗教:  聖經,改革宗神學

一般啟示-自然
西方哲學: 亞里斯多德,多馬斯
中國哲學: 四書,朱熹

這大概是目前我對宗教與哲學的探究方向,我無法面面俱到,總是要有一個方向性的選擇,才能深入。我的目標既然是建立一個基督教與中西哲學融合的思想建構,其實我可以以羅光全集為我的哲學入門。天主教的輔仁學派,其實也就是以羅光為代表的中華士林哲學,這對我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學派,因為這就是一融合基督教與中西哲學的思想建構。中華士林哲學是融合了士林哲學與宋明理學的哲學思想。而士林哲學又是融合了亞里斯多德與基督教的哲學思想。宋明理學則是融合了中國儒道釋的新儒家思想。中華士林哲學背後蘊含的文化傳統是非常豐富的。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性的。繼承了利瑪竇在天主實義的思路精神。






Wednesday, June 19, 2019

基督教信仰書目

基督教信仰書目

1.聖經 : 舊約 新約 釋經

聖經:
聖經串珠註釋本                 證主  中國神學院
新國際研讀版聖經             更新  
尋道版聖經                         更新
*環球新譯本研讀版聖經   環球  巴刻
*麥克阿瑟註釋聖經           方舟  John MacArthur
靈修聖經                         漢語
啟導本聖經                         海天

聖經概論:
認識聖經               校園 斯托得
*21世紀舊約概論 校園 朗文、狄拉德
*21世紀新約概論 天道 卡森
舊約概論               中信 馬有藻
新約概論               中信
 馬有藻
*摩西五經導論     華神 維特.漢瀰頓
*舊約歷史書導論 華神 大衛.郝渥德
*詩歌智慧書導論 華神 卜洛克
*舊約先知書導論 華神 傅理曼
*新約導論             浸宣 海爾遜
*舊約綜覽             種籽 賴桑 
*新約綜覽             宣道 滕慕里
舊約精覽               宣道 詹森  
新約精覽               宣道 詹森 
舊約新語               華神 舒茲
聖經綜覽               中主 亨莉達米爾斯 
威明頓聖經輔讀   種籽 威明頓
海萊聖經手冊       主 海萊
證主聖經手冊       主 David Alexander
舊約背景               種籽 哈爾遜
新約背景               種籽 滕慕理
講經集                   晨星 宋尚節
聖經要義               晨星 賈玉銘
聖經書卷要領       基道 黃錫木
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麥種 卡森
聖經研究                 種籽 巴斯德
摩根默想系列         更新 摩根
聖經中的偉大篇章 更新 摩根



聖經注釋:
*21世紀聖經新釋   主 卡森編
聖經新釋                 
活石聖經注釋         活石 
馬唐納
*丁道爾聖經注釋   校園
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校園 華爾頓
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校園 季納
巴克萊聖經注釋     基文 巴克萊
*天道研經導讀       天道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Warren Wiersbe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Henry Matthew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漁夫查經系列         更新
斯托得研經系列     校園 斯托得
清晨靜思主話         種籽 艾德理
始於神                     天道 謝挺
一步一步學申命記 使者 劉少平
以色列史綜覽         華神 吳理恩
列王與先知             宣道 A.B.Simpson
詩篇寶庫                 甘霖 桑安柱
詩篇注解                 宣道 包忠傑
詩苑靈程                 宣道 滕近輝
詩篇擷思                 雅歌 C.S.Lewis
詩篇精選                 門徒 許錦銘
智慧的開端             校園 焦源濂
雅歌集思                 錫安 榮耀秀
雅歌生命讀經         朱劉依南
榮耀與救贖: 以賽亞書  天道 馬有藻
以賽亞書解經         朱斯白
以賽亞書                 活泉 摩根
淚眼先知耶利米     校園 楊牧谷
耶利米書                 活泉 摩根
耶穌聖蹟合參註釋 證主 丁良才 
基督生平                 校園 焦源濂
馬太福音                 活泉 摩根
馬可福音                 活泉 摩根
路加福音                 活泉 摩根
約翰福音                 活泉 摩根
馬可福音                 台福 Ralph P.Martin
路加福音                 基道 孫寶玲
約翰福音                 麥種 D.A.Carson
使徒行傳                 校園 斯托得
使徒行傳                 活泉 摩根
新約書信講義         校園 陳終道
羅馬書                     改革宗 加爾文
羅馬書                     校園 斯托得
羅馬書原文解經     中信 馬有藻
哥林多書                 活泉 摩根
哥林多書解經         朱斯白
加拉太書                 校園 斯托得
加拉太書解經         朱斯白
以弗所書解經         朱斯白
以弗所書註釋         改革宗 加爾文
帖撒羅尼迦書         校園 斯托得
提摩太書                 校園 斯托得
希伯來書                 活泉 摩根
希伯來書教義釋經 黃彼得
啟示錄教義釋經     黃彼得
卡森解經講道系列 麥種 卡森

工具書:
*聖經新辭典               天道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證主
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Mounc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經文彙編                    基文
主題彙析聖經            基道 黃錫木
憑祢恩言                    基道 黃錫木
完備的祝福                中主 宋氏家庭
簡明聖經史地圖解    橄欖 梁天樞


釋經學:

*基督教釋經學             活泉 蘭姆
*基督教釋經學手冊     校園 格蘭‧奧斯邦
*讀經的藝術                 華神 戈登.費依

聖經導讀                       北大 戈登.費依
認識解經原理               校園 陳濟民
讀經之路                       福音 倪柝聲
讀經指南                       大光 陳希曾
明白神的話                   更新 史笛伯
解經有路                       更新 陸蘇河
三問讀經法                   更新 陸蘇河



2.神學 : 聖經神學
,歷史神學,系統神學,護教神學


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舊約  天道 霍志恆(Geerhardus Vos)
*舊約神學探討 華神 華德凱瑟
舊約倫理學       華神 華德凱瑟
*舊約神學         種籽 
彭巴頓
舊約神學主題   校園 威廉.端力斯
*新約神學         
華神 賴德
*新約神學         華神 古特立
*新約神學         種籽 郭培特
認識新約神學   校園 里昂.莫理斯
認識上帝的國   校園 喬治.賴德
新約神學淺介   中神 陳濟民
救贖進程           華神 威廉范甘麥倫
*證主聖經神學辭典   證主


歷史神學:
基督教會史                         基文 
華爾克
*基督教二千年史               海天 
陶理
教會歷史                             道聲 
谷勒本
歷史的軌跡                         校園 祁伯爾
走天路的教會                     晨星 博饒本
*神學的故事                       校園 奧爾森
教理史                                 禮記 林鴻信

基督教神學發展史             中神 林榮洪
早期基督教教義                 華神 凱利
路德選集                             基文 馬丁路德
*基督教要義                       基文 加爾文
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    禮記 林鴻信
加爾文神學                         禮記 林鴻信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             校園 麥葛福


系統神學 (聖道,上帝,人類,基督,聖靈,救恩,教會,末世) :
系統神學               宣道 章力生
系統神學               
改革宗 任以撒
*伯克富系統神學 麥種 伯克富
*系統神學             更新 Wayne Grudem
基督教神學           
改革宗 巴文克
*基督教神學         華神 Millard J. Erickson 
基礎神學               活石 雷歷 Ryrie
基督教神學概論   改革宗 伯克富
系統神學               Thomas Watson
慕迪神學手冊       證主 殷保羅
當代信仰手冊       校園 凱利
基督教神學手冊   校園 麥葛福
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  校園 麥葛福
認識基督教教義   校園 布魯斯‧米爾恩
簡明神學               更新 巴刻
神學入門               更新 R. C. Sproul
全權之神               更新 箴士.布易士
救贖之神               更新 箴士.布易士
向神覺醒               更新 箴士.布易士
神與歷史               更新 箴士.布易士
認識神                   證主 巴刻
神的計畫               證主 巴刻
明白神的旨意       證主 巴刻
認識預定論           校園 史普羅
當代基督十架       校園 斯托得
無與倫比的基督   校園 斯托得
聖經基督論           聖道 黃彼得
當代聖靈工作       校園 斯托得
認識聖靈               晨星 叼雷
聖靈                       更新 葛培里
活在聖靈中           宣道 巴刻
不可言喻的喜樂   校園 鍾馬田
當代復興真義       校園 鍾馬田
再思救贖奇恩       天道 慕理
磐石之上               改革宗 傅格森
重尋聖潔               宣道 巴刻
基督榮耀的身體   改革宗 R. B. Kuiper
認識死後的世界   校園 艾麗森•摩根
千禧年四觀           華神 賴德等
唐崇榮神學講座   中福 唐崇榮
英漢神學辭典       改革宗 趙中輝
當代神學辭典       校園 楊牧谷主編
歷代教會信條       改革宗
要理問答               改革宗
基督教要道初階   改革宗 魏廉森
新譯西敏信條       華神 王瑞珍.張聖佳編譯
同心堅信               證主 巴刻等
認識福音派           校園 斯托得


護教神學:
*衛道學概論             華神 約翰.傅瑞姆
將人的心意奪回       改革宗 理查德.柏瑞特
*基督教與西方思想 北大 
科林·布朗
*前車之鑑                 宣道 薛佛
*世界觀的故事         校園 柯爾森

世界觀的交鋒           校園 陳慶真
反璞歸真                   海天 C.S. Lewis
問得好                       橄欖 Kenneth Boa
如果沒有耶穌           橄欖 甘.雅各
遊子吟                       海外校園 馮秉誠
認識苦難神學           校園 卡森
你爲何要信               證主 李得爾
鐵證待判                   更新 麥道衛
科學創造論               更新 亨利·莫瑞士
進化論:科學與聖經沖突嗎  更新 潘伯滔
諸神的面具               更新 提姆凱樂
一擲千金的上帝       更新 提姆凱樂
為何是祂                   更新 提姆凱樂


3.實踐神學 : 生活神學, 教牧神學, 宣教神學


生活神學: (個人靈命與生活)
真理的探索                          證主 斯托得
永遠的生命                          更新 伯特·巴靈頓
陪你入門                              校園 薛佛
聖經一年通                          海天 斯托得
每日與主同行                      全心 蘇穎智
每日效法基督                      麥種 麥克阿瑟
渴慕神                                  宣道 陶恕
義人之根                              宣道 陶恕
超然的經歷                          宣道 陶恕
午夜的復新                          宣道 陶恕
受教的心                              宣道 陶恕
飲於能力之源                      宣道 陶恕邦茲
禱告                                      道聲 哈列斯比
舊約中的禱告                      宣道 包忠傑
新約中的禱告                      宣道 包忠傑
天路歷程                              大光 本仁約翰
追隨基督                              基文 潘霍華
徵召得勝者                          台福 林道亮
屬靈操練的禮讚                  學福 傅士德
*靈修神學發展史                中福 侯士庭
荒漠甘泉                              大光 考門夫人
清晨甘露                              司布真
靜夜亮光                              司布真
慕安德烈靈修著作              大光 慕安德烈
塑造主生命門徒訓練          浸信會
基督徒生活系列查經          導航會
不再一樣                              浸信會
標竿人生                              使者 華理克
合神心意的門徒                  證主 Greg Ogden
當代信仰實踐手冊              校園 巴刻 等
*當代基督門徒                    校園 斯托得
後現代潮流中的心意更新  更新 李定武
新千年中的生活革新          更新 李定武
透明人的創傷                      更新 葛倫.何華
神的形像                              更新 保羅.班德∕楊腓力
神的傑作                              更新 保羅.班德∕楊腓力
不一樣的靈修                      更新 張麟至
當靈修遇見神學                  更新 迪亞倫
成聖靠恩典                          更新 柴培爾
*當代基督教與社會            校園 斯托得
當代基督教與政治              校園 寇爾森
認識舊約倫理學                  校園
基督教舊約倫理學              校園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              校園
認識生命倫理學                  校園 鄂爾
基督化家庭                          中主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              台福 蘇文隆
真愛方程式                          更新 柴培爾
少年十五二十時                  更新 

教牧神學: (教會的治理教導與牧養)

*心意更新的教會        校園 斯托得
健康的教會                  華神 史蒂芬 麥克基亞
健康教會的九標誌      麥種 狄馬克
直奔標竿                      使者 華理克
*基督工人系列            證主 麥希真
掌握2000大事工系列  中主 
主工人的性格              福音 倪柝聲
屬靈領袖                      證主 孫德生
如何作個屬靈領袖      更新 艾姆斯
與屬靈偉人同行          更新 魏斯比
聽屬靈偉人聲音          更新 魏斯比
建造教會的藝術          台福 蘇文隆
教會行政管理              華神 蘇文隆
當代聖樂與崇拜          校園 赫士德
崇拜:認古識今          宣道 韋柏
*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更新 柴培爾
*當代講道藝術            校園 斯托得
*傳道人的楷模            校園 斯托得
*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更新 柴培爾
實用釋經講道              華神 羅賓森
摩根講道法                  更新 摩根
釋經講道設計              更新 李定武
講道者工作坊              更新 羅賓森及拉遜主編
基督教教育概論          華神 高集樂
學習教導                      中華聖經教育
改變生命的教學          中主 霍華韓君時
改變生命的學習          中主 魏金生
教學的七大定律          中主 葛理奇
大專團契手冊              校園 校園團契同工
你也能帶領小組          校園 史蒂夫.巴克
當代婚姻協談手冊      校園 愛維萊特.華沁頓
友誼式協談                  校園 鮑蒂溫
心理輔導面面觀          大光 Gary R. Collins

宣教神學:  (佈道普世宣教)
傳福音與神的主權      改革宗 巴刻
*福音神學                    天道 吳主光
有愛才有羊                  台福 黃文雄
常勝兵法                      中信 梁斐生
佈道大計                      道聲 高爾文
佳美腳蹤                      更新 傑克‧海斯
如何領人歸向基督      宣道 叨雷
佈道錦囊                      中信 何有義
如何探訪                      中主 曾振錨
當代福音策略              校園 彼得森   
無懼的見證                  學園 白立德
可傳遞的信息              學園 白立德
來改變這世界              學園 白立德
*更新變化的宣教        華神 Bosch, David J.
宣教學概論                  中信 賈禮榮
宣教神學的聖經基礎  中信
 賈禮榮
*宣教心視野                橄欖 拉爾夫‧溫德
戴德生傳                      證主 史蒂亞
屬靈的秘訣                  海外 戴德生
華人教會新異象          華福 陳方


聖經與神學為信仰基礎,基督教是一種信仰一種思想一種力量。只要一個人願意按著聖經去思想、行事、為人。這就是神在人的心裡掌權做王,這就是神的國的臨到

我的書目著眼於聖經與神學的道碩課程。每個時代也有其不同的出版品,而我的書目主要是我1988.6信主到今天2019.6這三十一年在台灣,香港美國所出版的中文基督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