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1, 2014

先鋒末世論(轉貼、翻譯)

大家可知道,廿四小時禱告運動,重建大衛倒塌帳幕,IHOP,Forerunners, 先鋒教會,萬國敬拜中心,琴與爐的敬拜,現代先知,恢復使徒……這些主張,其實都是來自同一來源?


小小羊前言:
我們面對這個世代,當然會面臨很多問題。
而各式各樣的偏差問題,特別是教會,都是因為他們有更核心的神學思想出問題了。
因此,像這種從核心神學思想來進行批判的文章,就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透過這種文章,才比較容易知道教會這些主張的來源來自何處。


以現今教會大量流行的各種積極思想技術而言,

根源幾乎都可以往上追到趙鏞基、還有其他大牧師。
而這些牧師的思想來源,又可以追溯到一個異教徒。
而這異教徒他的思想來源 ,是一群邪靈。
像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知道這種運動是邪靈來的。


以現今教會流行的內在醫治而言,幾乎都可以追溯到Agnes sandford。

而這女人她的思想,根本就是褻瀆基督的異端思想。
像這樣,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基督徒不能用內在醫治了。


同樣的,現今教會大量偏差,其中一個大方向,就是末世論問題。

末世論因為很複雜,所以很難進行整理與批判。


這篇文章很重要,因為他提出很重要的觀察,發現當今大量教會的末世論偏差,

其中一個很重要來源,就是來自畢麥可。
作者整理出這運動的觀念與偏差,這對園地弟兄姊妹非常重要,
不管是研究方向也好、避開偏差也好,都有很大的幫助。
畢麥可雖然不是異端,但是,他很多教義觀念錯得離譜,我們千萬不要跟隨。


感謝呂鴻基牧師推薦這篇英文文章,

也感謝園地Rex弟兄的翻譯,使我們能用中文讀到這篇文章。




以下先轉貼中華聖經教育協會呂鴻基牧師的『淺析驅動 IHOP(萬國禱告屋), OneThing,Forerunner先鋒教會,的錯誤末世主張』一文(部分):


「在此不談靈恩立場與聚會形式的問題。我只簡要提醒大家這個OneThing特會,以及廿四小時禱告運動,重建大衛倒塌帳幕,IHOP,Forerunners, 先鋒教會,萬國敬拜中心,琴與爐的敬拜,現代先知,恢復使徒……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特會背後的一個神學主張。



一個只是停留在學術討論階段的神學主張,對一般人的影響可能不大。但若是常見的實際應用與作風,是根據一個有偏差的主張,那我們則當謹慎、小心。並且有必要分析、瞭解其可能導致的問題。



OneThing與IHOP背後的神學主張,極需注意的是他們的「末世論」。當我們看到一個「屬靈運動」,將運作的形式大多建立於富爭議的末世論觀點的引申,我們這些教導者就必需非常注意,並提供合宜的說明。



畢邁可Mike Bickle 承傳靈恩人士的末世觀點。這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一套他的「聖經教導」與「事工項目」。他所鼓吹與持定的末世論論調,是有偏差的。他的末世論應用,是有危險的。



1. 大量並過度強調異象題材的聖經書卷,特別是啟示錄。將啟示錄解讀成主再來前的「使徒行傳」。只容許遵照IHOP主張講道的人,出現在他們的教導與講台。



2. 認定現在就是主再來前的關鍵時刻,因此神要在現在,興起末世的菁英先鋒,來迎接主的再來。他雖然沒有預測主再來的時間,但他肯定的宣稱,主耶穌必定要在這個世代再來。



3. IHOP的末世論是「使徒恢復式的前千禧年派末世論」。意思是:主耶穌將於大災難末期再次從天降臨,主降臨前聖靈要先恢復教會在地上的榮耀,並興起一支必定戰勝世界的屬靈大軍隊,在大災難中以新娘的身分當面迎接主降臨於地。



4. IHOP為主耶穌第二次降臨設下他們認定的必要前提:先鋒教會要先興起,並帶領全球教會,合一、聖潔、榮耀、滿有聖靈恩膏地、向主耶穌呼喊「來吧!主耶穌」。先鋒的呼喊聲勢,將決定主耶穌再來腳步的或快或慢。



5.「使徒恢復式的前千禧年派末世論」明顯地成為IHOP積極鼓吹各項運動的根據,例如:以利亞的心志,施洗約翰的捨己生活方式,拿細耳人的立約,神榮耀的恢復,禱告帳幕的重建,琴與爐的敬拜,聖靈能力的彰顯,大使命的完成,新郎的至友,但以理的膏抹,禁食,猶太節期,與及先鋒基督徒,先鋒教會,全球連續不休止的禱告屋…….。」





以下開始這篇文章:



先鋒末世論

作者:安德魯傑克森 翻譯:雷克斯
http://www.equip.org/articles/forerunner-eschatology/?msource=EC110401WKLY&tr=y&auid=8062689


曾經在1980-90年代領導極富爭議性之「堪薩斯先知運動」的靈恩派領袖「畢麥可」,目前已經成為無數世界各地年輕人心目中的「末世專家」。他傳講一種被扭曲的啟示錄解經論調,堅稱現今世界已進入「末世革命」,在未來五十年間耶穌即將二度來到世上。



在2000年間,目前(2009)已經54歲的畢麥可辭去「都會基督徒團契」的主任牧師職位,開始建立「堪薩斯萬國禱告屋(IHOP)」。在今天,畢麥可已經是萬國禱告屋眾多事工的執行總監,以及先鋒基督徒團契的主任牧師。萬國禱告屋擁有超過四百名自稱「代禱宣教士」的全時間同工,而他們都是自己開發自己經濟來源的同工。



據畢麥可宣稱,開設萬國禱告屋是他在1993年從「巴布瓊斯」身上,一位已身敗名裂的”堪薩斯先知”,所領受異象的完全實現。巴布瓊斯預言,神將興起一個猶如大衛禱告帳幕的堪薩斯敬拜禱告運動,聚集成千上萬的青年基督徒參與在其中。



IHOP運動激發了許多基督徒為耶穌而活與代禱的熱情。在畢麥可逐漸升溫的末世論狂熱之影響下,對於基督徒來說,尤其是牧師與領袖們,更深入了解現在極富影響力及他個人專屬的”先鋒末世論”是非常急迫與至關重要的事。



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要評論畢麥可的個人生活,尤其是他的個人生活有許多令人欽佩的地方。相反地,我將解釋與評論畢麥可對啟示錄”鬆散的解經系統”所衍生出的教導。我極力禱告中的心願就是這篇入門的文章能夠帶來人們對畢麥可末世論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討與評估。



畢麥可的末世教導

在今日,聖經末世論的主要解經系統被稱之為前千禧年派、後千禧年派、及無千禧年派,而在各個派別中,各存在著獨特的解經角度。畢麥可稱他的末世論是屬於前千禧年派當中一個特別的系統,他命名為「使徒恢復式的前千禧年論(apostolic premillennialism)」。


使徒恢復式的前千禧年論

畢麥可透過以下幾個重點,在「使徒恢復式的前千禧年論」與「時代論前千禧年派」之間作區別:拒絕「災前被提論」並認同「在啟示錄大災難期間,榮耀與勝利的大公教會將迫切禱告與殷勤服事,最終帶來以色列的救贖與史上最大的福音收割。除此之外,畢麥可的「使徒恢復式前千禧年論」與「時代論前千禧年派」並無太大區別,而且它融入許多由何凌西(Hal Lindsey)廣傳的核心解經原則與年代序進程。舉例來說,這些包括啟示錄的字面解經法(Literalist Hermeneutic)、以色列與大公教會之間分別不同的救贖計畫、一名即將復興羅馬帝國及建立世界統一政府的人類敵基督、被重建的耶路撒冷聖殿及獻祭制度、晶片植入在手或額頭的獸印記、七年大災難、以及耶穌再來於地上的千年統治。

畢麥可使用”使徒恢復式(apostolic)”的形容詞來描述他的前千禧年論,為的就是要強調他所要建立的教會類型。他堅信自己正在建立一支即將在敵基督統治全球及大災難期間,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督徒軍隊。他廣傳一個自創(self-identified)的使徒恢復式基督信仰,其重點包含與耶穌之間新郎(與新婦)的親密關係、完全實現的大誡命、捨己式的聖潔、登山寶訓的生活、聖靈充滿的能力、公義、禁食、禱告及敬拜。雖然畢麥可從1980年代就開始教導許多這些有象徵意義的主題,我最關切的是在過去幾年他又開始這些教導,緊密地融入在他專屬的末世論教導,以及他獨特的啟示錄解經法。



先鋒末世論Forerunner Eschatology

若你參與IHOP運動,沒多久你將會聽到一大串內部的專有名詞,例如─曠野生活風格、新郎的朋友、但以理恩膏、吃書卷、禁食後的生活風格、燃燒與發光的燈臺、全心相愛的愛人、榮耀特區、榮耀走廊、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名詞。

每當發現任何教會或基督教運動發明與長期使用特定語言,我們的警示燈應該亮起來。一個教會運動長期使用內部語言,可能發展出一種”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文化,來面對大公教會。很快的,一個人使用特定名詞或語句將成為辨別他是不是真正”內部人”的標準。這將容易在基督的肢體之中造成一種”我們”跟”他們”的態度。生活在這種隔絕文化圈的許多基督徒將不容易抽身或與其他基督徒建立關係,因為他們不說”他們的語言”,並被視為在靈裡不冷不熱或信仰上妥協。特別令人憂心的是當這個教會運動的內部人開始說同樣的語言,以及在禱告與歌曲中重複同樣的名詞和語句。在萬國禱告屋,我們可以在他們”禱告室”的”快速禱告時間”,以及IHOP有水準的敬拜樂手和歌手的歌詞當中,看到這種逐漸成形的現象。


然而,在所有的IHOP內部語言當中,「先鋒Forerunner」是最普遍被使用的名詞。IHOP事工之中有包含「先鋒基督徒團契」、「先鋒音樂學院」、「先鋒事工學校」、「先鋒媒體學校」、「先鋒佈道法」、以及「先鋒出版社」。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先鋒」是畢麥可IHOP事工的品牌。使用「先鋒」這個名詞並不是偶然的。事實上,「先鋒末世論」這個名詞可以讓我們深深體會畢麥可與IHOP事工的核心動力與內部氛圍。


雖然畢麥可承認基督徒無法預測耶穌再來的確切”日期或時間”,他堅稱我們能知道祂再來的”時期”,並大膽告知他的跟隨者,他相信世界末日將在這個世代來臨。


除了堅信”我們正活在耶穌再來的世代”以外,畢麥可還教導,神曾經興起施洗約翰為先鋒,預備他的世代迎接耶穌第一次來到地上,現在神正在教會中興起特別的末世先鋒運動。這個運動將預備這世代面對即將來臨的大災難與耶穌的再來。


畢麥可相信神已恩膏他呼召和訓練這些基督徒末世先鋒。他正禱告成千上萬的”先鋒基督徒”在這世代被興起,成為擁有以利亞的靈和能力的特別的先知角色,並透過啟示錄”作戰計畫”的禱告,擊敗敵基督即將建立的世界統一政府與宗教。



末世先鋒教會

畢麥可教導,教會的屬靈成熟度和自身的預備程度將可延遲或加快耶穌再來的時機。他宣稱大部分基督徒是被動式的等候耶穌再來,但實際上耶穌正在等候教會成為基督純潔的新婦,和預備好發動末世聖戰消滅地上的邪惡勢力,使其充滿著神的慈愛與榮耀。

畢麥可並不單純的傳講”教會將經歷神主權保守下的大災難”,而是末世教會將透過先知性禱告,”直接帶來”神在地上的審判。換言之,迫切禱告的末日教會在大災難中不會是無助的殉道者;透過在大災難中對敵基督的世界邪惡帝國”釋放”神毀滅性的大審判,教會將勢如破竹的為地上帶來公義。


2008年12月底,畢麥可將他的末世狂熱推向高峰 – 他激情地宣布IHOP的OneThing特會將成為IHOP禱告運動中的一個決定性里程碑,而該活動將以他的啟示錄釋經與實踐為主軸。畢麥可宣告時機已到,禱告運動的全體必須意識到,他們將成為推動人類歷史到下一階段的主要媒介,(方法就是)透過”帶來醫治,同時也帶來殺戮的信心式禱告”,進而釋放”天國火力”攻擊敵基督在世上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大本營。末世將會顯明一位”殺戮的耶穌”,全身沾滿鮮血的走過約旦釋放耶路撒冷,同時對抗敵基督軍隊的實體攻擊。根據畢麥可的末世教導,耶穌再來有其先決條件。他教導,當全球教會體認自己是基督新婦,大聲的呼求”來吧,主耶穌”,耶穌才會再來。當教會在聖靈賜下的合一裡運作,並在禱告上被恩膏,釋放毀滅性末世災難的大審判,耶穌才會再來。


畢麥可預想末世先鋒教會將形成一種前衛的”使徒性”運動。他們將經歷比使徒們所經歷”更偉大的事”。他們扮演末世摩西的角色,在禱告中向末世法老「敵基督」降下神的災禍。畢麥可強調,在末世,當迫切禱告的教會釋放神在世上的審判,摩西與使徒的神蹟將加倍施行在全球各地。這就是為什麼畢麥可稱啟示錄為「末世使徒行傳」,意思就是啟示錄顯明了聖靈將透過迫切禱告的末世教會施行祂的工作。


畢麥可更進一步在末世論的解經上扭曲了馬太福音16:18-19「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陽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他宣稱耶穌是指,在大災難期間,末世教會握有天國的鑰匙:他們將透過禱告消滅在世上地獄的權勢。教會將在神的大審判之下,執行綑綁與釋放末世權柄的工作,確保地獄的權勢 – 敵基督的邪惡帝國 – 不會贏得勝利。



先鋒“曠野生活風格”Forerunner “Wilderness Lifestyle”

畢麥可另一個扭曲末世論的地方,就是他鼓勵基督徒跟隨施洗約翰的榜樣,捨身去過一種犧牲自我的“曠野生活風格”,為了將來有一天成為耶穌再來之前的”先鋒式的先知”進行禁食與禱告。畢麥可宣稱,“在1997年五月七號這一天,主對我說話,要我相信祂要興起10,000名擁有施洗約翰之靈的先鋒,成為新郎的朋友(約翰福音3:29)”。

畢麥可所提倡的”曠野生活”最大的問題就是聖經基本上並未提供施洗約翰在曠野生活的細節。就因為他生活在約旦河周圍人煙稀少的猶大地區,以及穿著與飲食像舊約先知以利亞,並不代表施洗約翰過著一種英雄式的捨己生活,而應該讓新約基督徒尊崇與效法。


施洗約翰是最後一個舊約先知,是舊約時代過渡到新約時代的關鍵人物。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在馬太福音11:11說,天國裡最小的比施洗約翰還大。


畢麥可高舉施洗約翰的曠野生活,疑似是為了大力支持他的先鋒末世論,多過實際的解經目的。將施洗約翰這樣的舊約聖經描繪成基督徒生活的最高模範,很容易帶來不健康的苦行僧式的基督教信仰。舉例來說,IHOP領袖路恩果(Lou Engle)鼓勵年輕基督徒作出舊約民數記6:1-21中所記載的拿細耳人誓約,可是在新約中並沒有這樣的教導。


為了鞏固他的先鋒末世論,畢麥可鼓勵基督徒遵循舊約先知的曠野生活方式,而不是全心效法新約使徒活出來的「耶穌僕人式的生活」(腓立比2:1-11);沒有一位使徒提過基督徒要效法施洗約翰的生活。施洗約翰曾宣告耶穌必興旺,而他自己必衰微(約翰福音3:30)。若願放棄”施洗約翰曠野生活風格”的末世論教導,並著重於新約中”成聖”、”唯獨恩典”、與”聖靈充滿”的基督徒生活,成為在神所造的世界中實行宣教使命、宣揚救贖福音的一群人,畢麥可大可重新回到正確的聖經原則當中。(弗1:8;5:18;彼前1:15-16;太28:16-20)。



末日禱告運動The End-Time Prayer Movement

畢麥可的末世論中最核心的言論莫過於關乎末世禱告與先知運動的教導。以傳統莫拉維亞人與現代南韓人的熱烈禱告及分別為聖的禱告山生活為模範,IHOP正在向眾教會散播一種代禱與敬拜的狂熱。

畢麥可的首要異象就是高舉啟示錄5:8的琴(敬拜音樂)與金香爐(代禱)的禱告方式,而這也在IHOP的日夜禱告形式中被實行。IHOP宣稱,他們從1999年9月19日起就開始進行這種的先知性禱告與敬拜。


畢麥可的目標是在世界各地設立無數的24小時禱告室,以啟示錄作為禱告指南(為耶穌末世爭戰的計畫禱告)。他經常引述耶穌在路加福音18:7-8所說的:〝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和合本),來支持他”日夜禱告會加速耶穌再來”的論點。然而,畢麥可對路加福音18:7-8的解釋與他想推動”24小時禱告將加速耶穌基督再來”的信念,是毫無根據的。根據路加福音18:1-8,耶穌只是單純的在教導門徒要殷切禱告。將這個教導單獨應用在”耶穌再來”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有明顯的支持根據,而這個教導只是針對神對選民禱告的整體回應,以及針對在歴世歷代(選民)祈求公義的禱告;而宣稱耶穌教導”24小時禱告”是耶穌再來的關鍵”,更是毫無根據。


神的確在全球各地願意分別為聖、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的基督徒當中,興起一個全新的禱告運動(約翰福音4:23-24)。成熟的代禱勇士和敬拜者湧入在各地廣泛設立的24小時禱告室,無疑地,對今日的教會將是一項祝福。然而,禱告和敬拜運動的成長主要是跟全球各地和各族群的教會成長有關連。透過對宇宙論的基本認識,教會目前正在日夜不停的禱告。當某一個地區進入夜晚時,另一個地區進入白晝。過去幾十年禱告活動的倍數增長,主因可歸於教會的成長,特別是在中國、南韓、非洲南部、以及拉丁美洲地區。


歷年來,畢麥可比較令人困惑的教導,是針對舊約中的大衛禱告帳幕與末世禱告運動之間的關聯的教導。他在Charisma雜誌中發表的文章「大衛帳幕」中寫道:


1.”我相信我已找到建立活躍禱告生活的秘訣。我在研究使徒行傳15:16-17中的大衛帳幕時發現了這個祕訣,(那段經文)記載著24小時禱告與敬拜事工的絕佳模式。”


然而,在使徒行傳15:16-17中,雅各是在解釋”耶穌第一次以救世主的身分降世”,實現與保守了關乎大衛祖譜與後裔的預言。



2.”在摩西的時代,約櫃的榮光在至聖所中是用一個厚厚的幕遮蔽住。但是在大衛的帳幕中,沒有任何的幕遮蔽人們看到神的榮耀。那是前所未有的:大衛將約櫃放置在完全開放的地方!(大衛)沒有使用摩西的幕,而是用樂手與歌手所組成的”人幕”環繞約櫃。


這項宣稱沒有聖經支持,更可能全然違反了摩西律法。



3.”我相信神會完全恢復大衛帳幕─這是針對神的美善、聖潔和榮耀的”代禱性敬拜(intercessory worship)”的具體實現─而且是在使徒行傳15:16-17所描述”耶穌再來”的世代。我相信那是在列國釋放”整全救贖”與復興的必然過程。透過這個代禱性敬拜的模式,大使命將被實現,讓每個族群、每個語言的人種、以及每個國家都會站立在最後一天。”再一次,畢麥可錯誤解釋了使徒行傳15:16-17。


我評論了畢麥可已經出版的大衛帳幕教導,因為它源自於有偏差的”聖靈晚雨”教導(Latter-Rain),並持續地被許多基督徒廣傳和教導。但是,事情有了一個充滿盼望的新發展─畢麥可曾告訴我,他不再相信他文章中的大部分內容。然而,他還是持續地推廣大衛帳幕的精神,成為一種敬拜和禱告的風格(歷代誌上15:1),並且強調大衛帳幕的重建,象徵著耶穌建立耶路撒冷的千禧年王朝,以及耶穌透過禱告和敬拜治理全地(阿摩司書9:11-15;以賽亞56:7)。雖然新約聖經並沒有教導基督徒要效法任何舊約敬拜模式,以及使徒行傳15:16-17主要是針對耶穌以救世主的身分降世,畢麥可(現今)針對大衛帳幕的教導,看起來正走在(比較)正確的方向。

(括號為譯者註)


末世禱告手冊The End-Time Prayer Manual

啟示錄在教會歷史中應該是最被忽視,同時也最被濫用的一卷書。因為有了畢麥可極富未來性和高度煽情的末世論,他已不恰當的將啟示錄在新約所有正典書卷中,高舉到一個超越性的地位。他已重新界定啟示錄為教會的”正典禱告手冊”,主要是針對耶穌的末世爭戰策略。

畢麥可想像,成千上萬的基督徒有一天將會在禱告中合一,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禱告”和”何時禱告”的每一個細節;這是因為啟示錄所記載的審判和各個事件,已經有順序的被排列出來。根據畢麥可的說法,由於啟示錄已經預言了未來將會發生的事件的先後順序,末世教會將有能力”釋放或延後”上帝在(末後)歷史中的審判。


畢麥可夢想著全球的禱告室能夠同感一靈,一起為”末世爭戰計畫”禱告,讓它能夠實現。就是因為這個信念,畢麥可正試著讓全球禱告運動接受他對啟示錄獨特的解釋(與教導)。透過禱告讓啟示錄中的大災難實現,將會帶來幾十億的男人、女人與孩童被殺害的結果。


為了導正那些像畢麥可、試圖有次序的預告未來事件的人們,約翰派博(John Piper)寫道:”當我們對未來的探究變成時序性的,而非神學性的,信仰將受到衝擊。當我們越詳細的試圖刻畫未來,我們一定會作出更多沒有明顯聖經根據的推論。因此,運用想像力去填滿未知領域的可能性,及錯誤預測未來的機率將會大大提升。



末世”至關重要”與非”至關重要”(的教義)

END-TIME ESSENTIALS AND NONESSENTIALS
我的座右銘之一就是:“在”至關重要”的教義上,絕對合一;在”非至關重要”的教義上,容許分歧;在所有的事上,以愛為出發點。”不用說,有許多關乎末世論的基本教義,教會必須普遍接受,例如耶穌再來、身體復活、永恆的審判、以及神創造新天新地的終極旨意。這些末世論的基本聖經教義被正確的教導,對於教會的屬靈現狀與急迫性是至關重要的。

從教會創立開始,很不幸地,有關末世論的錯誤教導令許多敬虔的基督徒感到迷惘與恐慌,最後常導致靈性低落。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對”末世事件發生的日期和確切的先後順序”過度專注與著迷的教會宗派與運動-尤其是當末世論的教義教導,是透過很多不符合正統釋經原則的前提下產生的特殊啟示、異夢、預言及誇大的聖經解釋,來宣傳推動的。


成熟的基督徒瞭解,教會對於末世論當中的事件先後順序與細節,一直都會有解經上的分歧,這是因為末世論的教義發展必須經過非常複雜的釋經過程。使徒保羅清楚的說道,”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哥林多前書13:12)。萊特提醒我們,”基督徒針對未來的一切言論,全都是指向迷霧的路標。”


沒有一個人會全盤了解末世會發生的事件的細節。只要聖經末世論的基本教義被重視,以及正統”脈絡式”的釋經原則被使用,我們需要尊重彼此的末世觀點。講道者與教師們要注意不要強調或推斷自己的末世論才是唯一”正確的”,這常會造成基督肢體的分裂。聖經很清楚的教導,基督徒的教師們必須在神面前交代,自己是否曾正確和成熟的解釋聖經(提後2:15)。很不幸地,教會歷史中有許多自滿與驕傲的教師,所建立的末世論,最後被證實為錯誤的,不僅讓基督的名被羞辱,也讓許多基督徒被欺騙。


新約末世論中比較明顯和基本的教義之一就是,兩千多年來,教會已經進入舊約先知所預言的”末世救主世代”(Messianic age)。基督徒正活在救主降臨的預言已實現的世代,而我們被呼召要本著完全的信心和忍耐、殷切等候耶穌再來與神終極國度的建立。然而,”等候”耶穌再來與”預測”它(的細節)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


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說,殷切等候和投入全球宣教通常不是很令人興奮的事,因此我們才會對救主再來的確切日期和時期的預測非常地著迷。讓我們誠實一點吧,末世論的話題,尤其是當它被炒熱上了每日新聞版面,很容易的就能抓住我們的野心或充滿不良動機的內心,如同算命、占星術及通靈術吸引非基督徒一樣。知道未來事件發生的確切時期和細節,對於有限的人類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讓我們提醒自己,耶穌呼召基督徒要為敵人禱告,並寬恕他們,即使我們必須因著忠心的服事而殉道。祂曾因為雅各與約翰要求從天上降火燒毀不信的撒瑪利亞人,而斥責他們(路9:51-56)。當具有影響力的基督徒領袖,例如畢麥可,預測耶穌再來的確切時間與時期,我們必須用符合真理的原則去分辨。耶穌在使徒行傳1:7-8所說的:”父憑著自己的權柄鎖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可以引導那些IHOP運動參與者和外面的非參與者,去更仔細深入的評估畢麥可的末世論教導與啟示錄釋經法的重點與細節。


只有神自己,在祂無限的智慧與終極的旨意中,知道這些關乎未來的細節。未來全是屬乎神的。對於教會來說,我們必須專注在耶穌的大使命,將福音傳給幾十億還在神國度外遊蕩迷失的人們。



Andrew Jackson, 富樂神學院神學碩士;戈登康維爾神學院教牧博士,是一位神學教授與福音長老教會的按立牧師。祂最新的著作是認識摩門教義:末世聖徒的教導與實踐[Mormonism Explained: What Latter-day Saints Teach and Practice (Crossway, 2008)].



譯者註:這篇文章是特別為小小羊讀者翻譯的,由於是在極有限的時間內翻譯完畢,目的是讓讀者了解整篇文章要傳遞的資訊,不能算是嚴謹的翻譯作品(並沒有經過太深入的思考,直接翻譯過去),請讀者見諒,並參照原文。原文開頭的大鋼synopsis與內文重複,因此已省略(沒有翻譯)。





AP 與通識課程


Rex翻譯

錫安堂

錫安堂是一個深受凱錫克傳統影響的五旬節教會,非常強調住在基督里的屬靈操練與靈浸的追求,也很注重神聖醫治與主再來的教導。身在其中十六年(1992-2008),對我的影饗太深遠了,雖然已離開多年,但其中所引發的屬靈路線的爭議,對我仍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糾結。


慕主先鋒教會把錫安堂的傳統與Mike Bickle的先鋒末世事工結合,更進一步與第三波的靈恩運動結合。無疑的這也引發了一股流行的熱潮。但我對第三波的靈恩運動相當存疑與保留。靈恩運動不斷把人的注意力從耶穌轉到說方言,趕鬼,看異象,說預言,使徒先知的職事。這無疑是一個偏差與不幸的發展。表面上是聖經真理的恢復,實際上卻有許多的陷阱,利用人對靈恩現象的好奇心,把人帶入錯誤的偏差。趙鏞基與康希的判刑,不是偶然的,因為靈恩運動的成功神學本來就是拜瑪門的。錯誤的神學帶來生活的敗壞,不可不慎查。錫安堂應謹守榮教士帶領的路線,把偏差的靈恩路線帶回到住在基督里這條主軸,而不是跟隨靈恩的潮流,失去主軸的根基。士林錫安堂的曹牧師更注重聖經的根基與教導,無疑是一個更健康的路線。曹牧師的聖經教導深受十七世紀清教徒的影響。曹牧師反璞歸真的牧會理念,實在更值得學習。曹牧師的錫安興起一文清楚地說明了錫安堂的核心價值與屬靈路線,我深表認同。神的同在才是核心價值。

改革宗強調上帝的主權、與基督聯合的神學信仰,錫安堂則強調讓基督做王,住在基督里的內在生活操練。其實這兩者的神學精神是一致的,只是一個著重正統教義,一個著重敬虔生活。若能彼此配搭,豈不是更好嗎? 錫安堂很注重慕安德烈的教導,而慕安德烈正是改革宗清教徒的傳統。錫安堂若要走在正統就要留意正統教義,而不要跟著一般的靈恩運動隨波逐流。
哥林多前書CH. 13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3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9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10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1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Thursday, January 30, 2014

[書摘]“凱錫克培靈會”觀念上的錯誤



十七世紀時期,清教徒首先強調聖靈如何在人的生命中彰顯能力﹔可是,到了十八世紀,這種教導竟變成了福音派信徒間爭辯的主題,當時衛斯理( John Wesley)開始提出一種教義,說聖靈會把人的罪從人心靈中連根拔起。這就是衛斯理所指的「合乎聖經的聖潔」,他相信神興起循道主義(Methodism)去宣揚這個教導。非衛理公會信徒對這種教訓退避踟躕,覺得他很虛妄,而且不合乎聖經,所以他們不斷警告自己教會的會友要防備這種思想。然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反對的鐘擺搖晃到了另一個極端﹔許多人感到(不論他們的想法是否正確)這股反完全主義的熱潮令基督徒完全遺忘了神有能力拯救人脫離罪,他能使人過一個平靜、得勝而公義的生活,他亦能夠使講員的信息直透人心靈深處。忽然之間,人得勝的能力頓成為講章、書籍和非正式小組討論的話題(他們稱這些小組討論為「閑談聚會」),遍及大西洋兩岸。龐馬(Phoebe Palmer)、馬漢( Asa Mahan)、史密夫( RobertPearsall Smith)、漢娜·韋杜( Hannah Whitall Smith)、賀堅斯( Evan Hopkins)、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叨雷(R.A.Torrey)、特榮布爾( Charles G.Trumbull)。麥奇堅( Robert C.McQuilkin)、梅亞( F.B.Meyer)、慕耳(H.C.G.Moule)等人所致力宣告的信徒得力「秘訣」("secret",這是他們採用的字眼),被高舉為新的啟示。事實上,宣告這些道理的前輩們也如此相信。一個嶄新的福音信仰運動已經展開了。
  這個得力的「秘訣」,有時也稱為「高超生命」或「得勝生活」的秘訣,已經在英倫一年一度為期一周的凱錫克培靈會(Keswick Convention)中,全面制度化地推展了,一如爵士樂隊的主要節目安排一樣,一直以來這個培靈會的各個聚會都有固定編排,星期一的主題是罪惡,星期二的主題是那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基督,星期三是奉獻,星期四是在聖靈裡的生命,星期五是成聖者滿有能力的事奉(尤其是在宣教事工上)。及后,一份凱錫克期刊在一八七四年創刊,名為《基督徒得力之途》(The Christian Pathway of Power)。五年后,刊物名稱改為《信心的生命》(The Life of Faith),但名稱的改換並不代表期刊的性質有任何更改,仍依據凱錫克培靈會的教導,以信心就是得力之途為主題。凱錫克塔靈會的影響是世界性的,「凱錫克信徒。勃興於全世界所有以英語為地方語言的角落。「凱錫克培靈會的教導已經被視為近期教會歷史中一股最有潛力的屬靈力量。」1「凱錫克型」的講員,專門在大會上宣講能力的信息,他們已成為一群獨特的福音信仰牧者,與福音信仰學者、聖經教師和講論預言性主題的講員並駕齊驅。凱錫克信息經過制度化,又獲得欣賞凱錫克精神(平穩、愉快、節制、吹毛求疵等特性都非常迎合中產階級人士的喜好)的人支持﹔所以,凱錫克培靈會中有關成聖和事奉能力的信息自然縈繞人心。
這種講論能力的主題也不是近年唯一的發展。基督的能力不單能夠赦免我們的罪,而且藉著聖靈,可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奴役。有如第一世紀一樣,這個信息已再次成為教會福音信息的主要部分。對於城市化的西方人來說,他們面對的邪惡,是具破壞性的惡習﹔對於較落后的部落社群來說,他們面對的邪惡就是邪靈的勢力。至於較古老的福音信息,由於他強調律法、罪惡、審判和基督代贖受死的榮耀,誠然可以補充今天福音信息的缺欠。可是整體來說,古老的福音信息很少論及能力﹔從這方面看來,他的確是有些遜色了。
既然神應允和賜予能力是千真萬確的事,那麼能力的主題如此受到重視,誠然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事實上,強調能力的信息不管透過什麼形式表達出來,今天已成為基督教福音信仰主流的標記,與世界性的靈恩運動並駕齊驅﹔這無疑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征兆。
然而,在慶幸今天有許多關乎能力的講論之余,我們也不無憂慮﹔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思想聖靈時,若隻集中注意能力這個主題,而沒有一個更具深度的觀點,沒有從另一個中心主題去看聖靈的職事,那麼,扭曲的觀念很快就悄悄潛入我們的思想裡。什麼是扭曲了的觀念呢?好,讓我拿以下的例子來開始吧!當一個人經常尋求力量去駕馭生活上的大小事情時,他會虔誠地專注自己心靈的起伏,因而產生一種自我中心和內向的心態,以致對社群的福利和社會的需要漠不關心。當人論及聖靈的工作時,往往傾向於以人為中心,就好象神的能力是一些隨時儲備妥當的東西,隻要運用思想和意志--通常美其名為奉獻和信心--就可以開關「使用」(這是凱錫克培靈會的常用語)。同時,這種態度形成一種觀念,認為隻要我們肯釋放自己內在的能力,神的能力就會在我們心裡自動地運行,因此,我們可以隨時按著自己奉獻和信心的程度來調節這種能力。另一個隨之浮現的觀念,就是以為必須處於內在的被動狀態中,完全等候神的能力帶領我們(「放下自己,讓神工作」是流行得太響的口號)。同樣,在某些圈子的布道工作裡,差不多形成了一種慣例,就是為心靈空虛的人提供一種「生活的力量」。表面上,就好象隻要人肯委身基督,他立刻可以獲得發動和操縱能源的權利。
可是,這一切聽起來似乎較像瑜珈,甚於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的基督教信仰。首先,這些觀念混淆了憑己意去擺布神的能力(這是法術,西門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徒八18-24)和因著順服神的旨意而經歷神的能力(這是宗教,保羅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子「林后一二9、10」)。再者,這些觀念是不切實際的。布道家們的講章經常暗示一件事實,就是我們一旦成為基督徒,神在我們裡面的能力就可以立時除去我們性格上的任何弱點,令我們生活一帆風順﹔可是,這種說法是違背聖經,甚至是不誠實的。當然,神有時候可以施行奇跡,令悔改的人忽然改變過來,從這些或那些弱點中得釋放,即如其它時候,他亦會偶然施行神跡奇事一樣﹔然而,每個基督徒的生命都是一場持久戰,要不斷對抗來自世界、肉體和魔鬼的種種試誘和壓力﹔同時,那追求活像基督(即是智能、忠心、愛心和公義的生活)的爭戰是嚴苛的,是永不停息的。在布道中宣揚相反的現實,就無寧是一種騙取信心的技倆。同樣,凱錫克培靈會中的講論,經常鼓勵我們一時間對自己有過高及過低的期望--每時每刻完全脫離罪的纏累,是期望過高﹔另一方面,沒有動機去期望能夠逐步擺脫罪對我們心靈的轄制,就是期望過低。這是一種拙劣的神學,而且在心理和精神上都不符現實。我這些意見若早在一九五五年發表,一定會犯眾怒了,2但在今天,我相信這些見解會較普遍受到接納。
摘自 巴刻 《活在聖靈中》 第一章
http://cclw.net/book/hzslz/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從教義和歷史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異同 ◎文/葉先秦


這是從神召會的立場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頗值得一讀。不過這兩者之間,距離還是太近,我相信一般人並不太加以區別,從
五旬節派到靈恩派,其實很容易跨越的,大部分五旬節派的信徒其實是把靈恩派當作進一步的發展。我個人對靈恩派,其實是抱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態度。

原刊登於神召神學院院訊159期

從教義和歷史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異同
葉先秦

引言:華人教會時常將今日一些追求靈恩的團體或教會混為一談,統稱其為靈恩派。靈恩派可以是個統稱,但就教會歷史傳統和神學教義的角度來看,兩者存在些根本的差異。特別是五旬節派教會通常不願被稱為靈恩派,因為靈恩派常被批判為反智、強解聖經、過分強調超自然恩賜。某個層面看來,這就如同福音派不喜歡被稱為基要派,並試圖與其作出區別一樣。筆者在此並非要刻意分門別類,只是鑒於今日台灣教會不少的信徒將教會粗淺地二分為福音派和靈恩派,將有靈恩色彩的教派都歸類為靈恩派,將不講靈恩或反靈恩的教派歸類為福音派。這種區分法對一些具歷史傳統的宗派是一種辱沒,例如:有些人稱長老教會是福音派,因為該宗不講靈恩。這在台灣教會是種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再者,台灣教會近年來對靈恩趨之若鶩,卻對在中南美洲造成極大影響、並已成為第七宗的五旬宗(或稱五旬節派)所知甚少,並且常將五旬節派與靈恩派混為一談,使得五旬節派有時要背負一些靈恩派弊病的莫須有罪名[1]。以下筆者將就其歷史淵源和教義作一概略研討,以區分這兩個相似的教派、運動的相異之處。


一.何謂五旬節派

1.1五旬節派的歷史緣由


五旬節運動何時開始?創始人為何人?各方說法莫衷一是。但一般學者認為是開始於十九世紀末,在堪薩斯州多比加(Topeka) 由查理巴翰(Charles Parham) 主導。他從十五歲就開始主領聚會,曾與歐溫(Benjamin Hardin Irwin)[2]聚會過幾次,巴翰的神學可能受其影響匪淺。後來他創辦了伯特利聖經學校,在此教導他的神學觀念。1900年十二月底,巴翰外出主領聚會,臨行交代學生一份作業,即從使徒行傳中找出聖靈洗的憑據為何,而後學生歸納出下列答案:「說方言是受聖靈洗的憑據」。1901年元旦,該校一名女學生歐茲曼(Agnes Ozman,她曾是歐溫的火洗聖潔會成員)在聚會中經巴翰按手說出方言(據說是中文),緊接其他學生也陸續得到此經驗,並引起了著名的多比加大復興。而後他在休士頓的學生威廉西摩(William Seymour)在領受巴翰的靈洗信息後,便回到洛杉磯傳播其教導。1906年他在亞蘇薩街312號租房子開始聚會,聚會中追求聖靈充滿,並有各種聖靈恩賜及現象彰顯。消息傳遍了洛城,也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前來參加聚會,洛杉磯時報甚至派人專訪。此即著名的亞蘇薩街復興運動,之後這些拜訪者將在此領受的五旬節信息傳至各地,此運動始於各國蔓延。

五旬節運動並非一偶發性的運動,而是根植於某些神學傳統,經過歷史進展水到渠成的結果。赫倫華特(Walter J. Hollenweger)所著《After Twenty Year’s Research on Pentecostalism》、周學信的《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及張慕暟的《近代靈恩運動》對此議題都提出幾個相似的看法,茲綜合如下:

1.英國循道主義

約翰衛斯理強調的「完全成聖」、「第二次祝福」及亞米念主義的救贖論深深影響五旬節派聖靈洗的教義。約翰衛斯理認為重生後需要經歷第二次恩典的工作,則上帝在信徒身上的作為才算完全,此經驗是立即的,故他曾在聚會中宣告某人已完全成聖。衛斯理本身未曾說方言,但他非常肯定且尋求這種恩賜。


2.美國聖潔運動


五旬節運動受美國聖潔運動影響極深,特別是1898年創立,總會設於奧克拉荷馬州的五旬節聖潔會(Pentecostal Holiness Church)[3],他們的第一代成員多是具有美國衛理宗背景。十九世紀在聖潔運動橫掃美國南方之際,北方教會對此運動出現嶄新的看法,1866年吳得(J. A. Wood)提及「成聖教義將逐漸式微,甚至我也反對全然成聖的教義和可識別的經驗」,自此衛斯理全然成聖的教義在美國循道主義的圈子開始受到質疑,追求聖潔的教義逐漸取代了傳統衛理宗全然成聖的教義。後來五旬節運動中的幾位重要人物查理巴翰、歐茲曼、威廉西摩(聖徒之光黑人聖潔會)也都是聖潔會背景。


3.英國凱錫克(Keswick,又譯開西域)運動


凱錫克是英國湖區的一個小鎮,1875年開始在此舉行名為「更豐盛基督徒生活」的退修會。這個聚會受到聖潔運動和循道主義的影響,強調聖靈充滿和滿有聖靈的基督徒生活。有些前述美國聖潔運動中經歷所謂第三次祝福(聖靈與火的洗)的信徒在參加開西域聚會後重新整理自己的神學觀念,他們把第二次的祝福「全然成聖」等同視為「聖靈充滿」。凱錫克的神學理念表明:重生得救是不完全的,重生後需要更深的屬靈經歷,這種神學觀念對五旬節派聖靈洗的教義有深刻影響。


4.神醫運動


眾所皆知,在五旬派的教義中,神醫是被強調的重點之一。十九世紀末葉開始有人倡導醫治事奉,他們認為基督的救贖能夠帶來身體靈魂的全人醫治。影響五旬節派醫治觀最明顯的,有四位﹕1)高登(A.J.Gordon)﹔2)宣信(A.B.Simpson)﹔3)竇依(J.A.Dowie)﹕4)伍瑪麗(Maria Wood-worth)。他們都認為,耶穌救贖的恩典裡包括身體的醫治。高登是浸信會的牧師,他教導醫治,但不主張以醫病為號召舉行聚會,這與後來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做法大相逕庭。宣信則是宣道會的創始者,由於心臟病得到奇蹟式的治癒,遂開始傳講醫治的教義。竇依原是公理宗的牧師,後來因建立著名的錫安城而名噪一時,此人和後來傳入台灣的五旬節教會錫安堂有間接關係[4]。而伍瑪麗是貴格會的會友,以一介女流四處主領醫治佈道會,其聚會中常見聖靈擊倒的現象。


5.時代主義的前千禧年觀


這與五旬節派熱中傳福音有極大關聯。受到摩拉維亞弟兄會和司可福聖經注釋的影響以及基要主義的背景,五旬宗的末世觀多持時代主義的前千禧年觀,然而兩者仍存在一些歧異處[5]。時代主義在被提的教義上,多認為是災前被提,五旬宗對此則是意見分歧。此外時代主義嚴格劃分教會和以色列,並鼓吹錫安主義,這是五旬節派所不贊同的。


6.恢復主義


五旬節派極力鼓吹教會要回到使徒時代,今日的靈恩派或第三波仍然繼續宣示這個教義。他們認為五旬節恩雨大降只是預嚐,而近代五旬節運動就是要恢復過去使徒時代的聖靈恩賜及能力,而且更進一步渴望末日的大豐收和復興。使「這殿末後的榮耀大過先前的榮耀」。


1.2五旬節派的類型

五旬節教會可以分為兩個系統

1.古典五旬節派(Classical Pentecostals)


以使徒信心會(The Apostle Faith Mission)、神召會(Assembly of God)、四方福音教會(Foursquare Gospel Church)、五旬節聖潔會(Pentecostal Holiness Church)、英國的五旬節以琳四方福音會(Pentecostal Elim Foursquare Gospel Alliance)、基督神的教會(Church of God in Christ)為代表。


2.獨一神論五旬節派(The Oneness Pentecostals)

1911以後在神召會及其他五旬節運動的團體中,出現了一批持獨一神論(The Oneness)的人,他們堅持應該奉耶穌的名受洗,並反對三位一體的教義[6],這些持獨一神論的人於1916年成立聯合五旬節教會(United Pentecostal Church),五旬節世界聖召會(Pentecostal Assemblies of the World)、真耶穌教會(True Jesus Church)、耶穌基督信心使徒教會(Apostolic Church of the Faith in Jesus Christ)亦是屬於獨一神論的五旬節派。該派較少與其他教會往來,基要主義的色彩仍重,在末世論方面仍傾向時代論,救恩論方面有律法主義傾向。此外他們將聖靈洗等同於聖靈內住,由此認為說方言是得救和被提的條件之一,一般的五旬節教會不致如此偏激[7]。


1.3五旬節派的教義重點

五旬節派的教義重點與宣信所提出的四重福音[8]類似。五旬宗強調耶穌的四個身分,而這也是他們所謂全備福音的重點。

1.耶穌是救世主(Jesus Christ is the Saviour)

五旬節派十分強調耶穌十字架的救恩,也像一般福音派強調重生,他們並未因為追求靈恩而不重視救恩。


2.耶穌是賜靈浸者(Jesus Christ is the baptizer with the Holy Ghost)

這是五旬宗教義的最大特色。聖靈的洗即第一次被聖靈充滿,憑據是說方言[9],惟此經歷與林前12章方言恩賜不同。


3耶穌是醫治者(Jesus Christ is the healer)


五旬節派強調耶穌的救贖會帶來全人的醫治,而且耶穌樂意醫治人。因此他們早期常舉辦神醫特會,早期的神醫特會充滿敬虔感人的氣氛,服事者有時是跪著為病人禱告,不若今日的醫治特會裡作秀的感覺。


4.耶穌是再來王(Jesus Christ is the soon coming king)


五旬節派亦強調基督再臨,這和前述時代主義的前千禧年觀有關,因此他們很強調傳福音。


二. 靈恩派與後靈恩派

靈恩派一般指60年代左右開始接受靈恩觀念的一些非五旬節的教會。其代表人物是聖公會的牧師巴納德(Dennis Bennett)和信義宗的牧師克里斯坦森(Larry Christenson)。靈恩派的教義在初期大致上與五旬節派並無二致,大衛瑋克森(David Wilkerson)、大衛杜普雷西(David du Plessis)、當納季(Donald Gee)等人也投入此波靈恩運動,由於本文重點在強調五旬節派的特色,在此對於靈恩運動的發展史就不再贅述。在此筆者要提出一個名稱:後靈恩派[10],這個稱呼意指所謂靈恩第三波、第四波或一些今日的獨立靈恩教會。這些教會有些不贊同五旬節派或第二波靈恩運動的聖靈洗教義,也不認為自己是靈恩派,但他們所教導和操練的有時卻是比五旬節派更具爭議性、更加不合聖經,筆者在文中批判的靈恩派即是指此種教會。台灣具靈恩色彩的教會中,不少屬於這種後靈恩派。


後靈恩派有幾個特徵:1.過分強調屬靈爭戰:屬靈爭戰本是基督徒該面對的重要課題,但這些人對屬靈爭戰的觀念似乎已走火入魔。他們過分渲染穿某些衣服或鞋子、家中放某些擺飾、聽流行音樂會導致鬼附[11]。例如筆者曾聽過此種教導:穿Unicorn的衣服會被邪靈附身,因為那獨角馬的標誌是屬鬼魔的;穿貂皮大衣會被鬼附,因為上面有死亡之靈(那麼穿獸皮的先知以利亞和施洗約翰是否也是鬼附的?);傳道人名字有「龍」的應該改掉(有若干使徒時代信徒的名字都和異教神祇有關,怎未見其改名?);練武術會導致暴力的靈上身。2.注重靈恩現象:他們有時追求並高舉聖靈同在時出現的身體反應,如電流、熱流、大笑、大哭、滾地、聖靈擊倒,而非像五旬節派追求聖靈充滿。他們不認同五旬宗聖靈充滿的初步憑據是說方言這項教義,卻認為那些大笑、滾地、抽搐、倒地的人是被聖靈充滿,若仔細查考聖經會發現,聖經上從未說過這些現象的出現是代表一個人被聖靈充滿,而是神同在時的彰顯。顯然他們的看法更加不合聖經。3.假冒的靈恩:由於這些人很強調靈恩現象而非恩賜,人工的靈恩現象和恩賜便一發不可收拾,其中最嚴重的是方言和「聖靈擊倒」。筆者見識過有牧者教信徒學他的方言,還教導信徒一些奇怪論調:「悟性禱告可以用教的,那麼方言禱告為何不能教呢?」、「反正你只要講出聽不懂的禱告詞就是方言了,因為在靈裡禱告是悟性不用明白的」。之所以會導致這種問題是因為五旬宗和後靈恩派對方言的觀念有些相異之處。五旬宗追求的是聖靈的洗,他們認為受聖靈洗後自然就能用方言禱告,而說方言是受聖靈洗的記號,方言也是賜下的一個禮物,然而此種方言和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的方言恩賜是不同的;後靈恩派並不認同聖靈洗的教義,他們認為方言是一種恩賜,是一種禱告的言語和方式,因此他們會去追求方言甚至操練方言。換句話說五旬宗追求的是聖靈的洗,方言是伴隨而來的恩賜;而後靈恩派追求的是方言本身。對五旬宗而言說方言是一件嚴肅的事,因為它是聖靈洗的憑據,絕對不能靠學習而得的,說人工方言是得罪神又欺騙自己的事。因此傳統的五旬節派會開等候聚會花時間來祈求聖靈充滿,後靈恩派這種自發性發出聲音學方言的做法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至於聖靈擊倒,也成為台灣教會的一個亂象,有不少牧者把人推倒,也有不少信徒自發性倒下。這些都不是五旬節運動的原初精神。


三.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差異


五旬節派所強調的是聖靈充滿和事奉的能力,今日的後靈恩派與五旬宗的原初精神已相去甚遠,特別是台灣的後靈恩派教會並未學習到五旬節/靈恩運動的精髓,僅學習國外五旬節/靈恩派增長的一些表面功夫,從韓國家庭小組、細胞小組、直奔標竿到G12和疾風烈火;從趙鏞基、鄺健雄到今日的康希、艾克曼,台灣的後靈恩派一直一窩蜂在趕流行,這和台灣前陣子流行電子雞、葡式蛋塔、Hello kitty、番茄汁的現象頗為一致。在此筆者指出一些兩者的相異之處。五旬節派強調的是聖靈充滿,用聖靈充滿的能力傳福音、醫病趕鬼;而今日的一些靈恩派強調的卻是某某「恩膏」,並強調經歷恩膏時的熱流或電流等靈恩現象,今日常見信徒參加追求某某「恩膏」的特會,盼望得到講員分賜的恩膏,不少信徒在此種聚會中倒地或大笑,然而這些出現肢體反應的信徒真的都得到講員分賜的恩膏嗎?若是屬實,則台灣教會的復興則不遠矣。他們追求所謂某某「恩膏」,卻罕見他們像早期聖潔運動、凱錫克聚會、五旬節運動的信徒那樣單純追求聖靈充滿。其次,五旬節派和第二波靈恩派都高舉耶穌,後靈恩派卻有些過分高舉聖靈[12]。五旬節派在追求聖靈充滿時常禱告:「主耶穌,求你用聖靈為我施洗」,在祈求醫治時也多是祈求耶穌醫治,因為五旬節派強調耶穌是用靈浸者和醫治者。這是高舉耶穌的主權,強調聖靈是要榮耀基督;而現在的後靈恩派則是動輒提到聖靈,在求聖靈充滿時常是:「主聖靈,求你充滿我」,求醫治時也是祈求聖靈醫治,這似乎有點過分高舉聖靈,且聖靈的工作好像變成專門行使神蹟奇事,這樣會忽略了聖靈其他面向的工作。此外,今日的五旬節派已開始注重神學研究,特別是對聖靈教義的研究。孟保羅(Paul Menzies)、孟威廉(William Menzies)、費高登(Gordon Fee,另譯戈登費依)等人都是神召會背景的學者,他們的著作也被一般福音主義的圈子接受。靈恩派在此反而落後五旬節派甚多,他們並非全然不重視神學研究,但在聖靈工作及聖靈論方面卻極少下工夫做學術研究,多半是強調經歷[13]。今日五旬節派日漸注重扎實的釋經及神學研究,在神學院同時注重經歷聖靈能力、解經和學術研究能力,而後靈恩派的神學教育卻是背道而馳,他們也強調聖經,卻貶低神學研究的價值,甚至以DVD或一年半載的短期課程來訓練傳道人,在短期內培養其講道和權能事奉的能力,不可否認這種強調實務的方法有其值得學習之處,然而這有導致反智之虞。再者靈性的培養、扎實的基本解經能力、對教會歷史的認識乃至權能事奉,豈是一年半載能培養出來的?


結論


五旬節派有其歷史淵源、教義特色,也有共同的組織(北美五旬節/靈恩教會團契、世界五旬節團契。每年固定舉辦聯合性的會議)和信仰告白,已有學者稱其為五旬節派,在北美五旬節派和靈恩派也經常是被分開探討的,再者今日一些流行於靈恩派的教導和做法,也是五旬節派不強調甚至是反對的,因此華人教會不應該將兩者混為一談,如此勢必抹滅五旬節派的獨特性,就如同將改革宗與路德宗兩個相似的運動和宗派混為一談一樣。筆者在此亦非否定聖靈第三波及今日一些新興的聖靈復興運動浪潮,今日五旬節派日漸保守,亦有過度體制化、禮儀化的危機,失去二十世紀初五旬節運動的活力,在某些層面也該向靈恩派及靈恩第三波學習,彼此截長補短,方能真正勾勒出此運動未來的走向,在福音主義的圈子中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社團。


[1]例如目前教會界出現的「聖靈擊倒」、「喜笑的靈」、「靈嘔」、「天降金粉」、「人工方言」等靈恩亂象,事實上在五旬節派教會裡極少出現,也不是五旬宗神學教義所強調的。五旬宗學者甚至使用胡塞爾《現象學》裡的方法:「放入括號」、「存而不論」來檢視這些靈恩現象。參見莊飛 <從五旬節信仰看『靈恩現象』>。


[2] 歐溫是火洗聖潔會的創始者,他教導說第二次祝福(成聖)後,隨之而來會有第三次祝福,他稱為「聖靈與火的洗」,雖然他未教導說方言是接受聖靈洗的憑據,但這種現象在領受「火洗」的人身上卻相當普遍。接著他更進一步稱這種經驗為「氧化洗」、「強力炸藥洗」。1911年火洗聖潔會被併入五旬節聖潔會。


[3] 參看該會網址 http://www.iphc.org/


[4] 參見錫安堂出版的《榮耀的光輝》及以琳代理的《神的將領》。書內對竇依其人及錫安城多有描述。錫安堂的醫治觀受竇依影響匪淺,該會所出版的雙月刊《恩光》,時常可見竇依對醫治的教導。


[5] 參見莊飛〈從千禧年主義看五旬節派神學對基督再來的態度〉。五旬節教會近年來在聖經詮釋上多向福音派學習,不若以往受基要主義和時代論影響深切,在末世論方面也逐漸跳脫出時代論的影響。


[6] 參見Smith, Harold B. Pentecostals from the inside out,Synan, Vinson〈An Equal Opportunity Movement〉:P.45~46對這段歷史的描述。在張慕暟《近代靈恩運動》:P.20中把他們稱為神體一位論(Unitarian),但Unitarian是獨尊聖父而否定耶穌神格的,而獨一神論五旬節派卻是高舉耶穌,認為父、子、聖靈只是這位獨一神的稱號。參見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這種神學觀是近似形態論或撒伯流主義。真耶穌教會也是持此種神觀,參見許宏度主編《聖靈古今論》中,蔡麗貞<真耶穌教會的聖靈論>:P.301~315。


[7]筆者在大學時代認識了一名在楠梓聯合五旬節教會聚會的朋友,筆者常與其談論信仰問題,發現他的觀念十分偏激,他反對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他自己本身也重新奉耶穌的名受洗,拒絕承認以往在浸信會所受的洗),在還沒受聖靈洗以前,天天擔心自己是否不能被提,這種追求聖靈洗的心態非常偏差。他認為未受靈洗或是那些不講靈恩的信徒都是沒有聖靈的,長老教會等傳統宗派也是沒有聖靈的,且只有聯合五旬節教會才是啟示錄七教會中的非拉鐵非教會。更離譜的是去年三月間他打電話通知筆者主耶穌在一個月之內就要再臨。筆者也參加過他們追求聖靈的聚會,他們非常激烈地追求聖靈充滿,在讚美敬拜中不時尖叫或做出誇張的身體反應。相較之下,以往參加的靈恩聚會顯得安靜且有秩序。他們的教義與真耶穌教會大致相同,但弔詭的是,他們也認為真耶穌教會是異端。


[8] 即耶穌是:救主、成聖者、醫治者、再臨的王。台灣聖教會強調的重生、成聖、神醫、再臨與宣信博士的教導類似。20年代成立的四方教會便是以五旬節派全備福音的四個重點為其教義。


[9] 方言是否為受聖靈洗初步的憑據,這在五旬節派裡一直以來都有廣泛的討論。以神召會為例,從1914年成立以來,該派中就有人質疑這個教義。1918年第六屆美國神召會總會大會時,F.F.Bosworth再度提出對此教義的質疑(他認為說方言是被聖靈充滿的憑據之一,而非初步憑據),差點引起神召會分裂,後來他加入宣道會,但仍與神召會保持友好關係。近年來神召會的學者也一直在研究這個議題,參見孟保羅(Menzies, Paul)〈說方言的憑據:神學的方法論〉。四方教會是五旬節派中比較不強調方言是聖靈洗初步證據的,筆者在與台灣四方教會宣教士Steve Lavooi交談時他提到四方教會認為說方言是主要證據(major evidence)而非初步證據。一般五旬節派的信仰告白都會提到說方言是受聖靈洗的證據,而四方教會似乎比較迴避。參見該會信仰告白中聖靈洗的條文” We believe that the Baptism with the Holy Spirit is to endue the believer with power; and that His incoming is after the same manner as in Bible days (Acts 2:4).”前道上教會(凡耐市第一四方教會)牧師傑克海福德的著作《方言之美》也表達他不把說方言當做受聖靈洗必要的證據。關於此教義北美五旬節/靈恩教會團契(PCCNA)、世界五旬節團契(PWC)的信仰告白分別如此敘述:” We believe that the full gospel includes holiness of heart and life, healing for the body, and 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with the initial evidence of speaking in tongues as the Spirit gives utterance.”;” We Believe in the baptism of the Holy Spirit with the evidence of speaking in other tongues as the spirit gives the utterance according to Acts 2:4, an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piritual gifts and ministries.”


[10] 此稱呼是神召神學院院長莊飛所提出,參見莊飛 <從五旬節信仰看『靈恩現象』>。


[11] 筆者承認有此可能,也認同醫治釋放的事工。但這些個別案例不能成為一個普遍性、系統性的教導。


[12]筆者在此不願涉入是否該敬拜聖靈的神學爭辯,也沒有次位論(subordinationism)的意思,僅試圖比較兩者差異。


[13] 他們在系統神學的其他部分都有扎實的研究,唯獨聖靈論部分,他們會強調聖靈是要經歴的,無法用研究的。因此他們對聖靈充滿的定義猶如天馬行空,往往將聖靈同在時出現的一些靈恩現象稱為聖靈充滿,在遭遇理性辯論時,往往無法提出神學論證,而以訴諸經歷為遁詞。


轉載自 http://www.facebook.com/topic.php?uid=28598111341&topic=11603


Monday, January 27, 2014

五旬節教會的精神

我所謂的五旬節教會是指使徒行傳中那個充滿神同在的教會原型。
有三個因素是五旬節教會的精神:
1.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聖經
聖經是認識神的知識,回到聖經,惟獨聖經是最基本的原則。
聖經是生命的基礎。
讀經要能領受聖經中生命的靈,聖靈是聖經的作者。
一旦神的話真實地進入心中,那就是神的靈開始在生命中做主掌權。
2.聖靈充滿的生命
生命不可天馬行空,須有札實的聖經基礎,讓聖經成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才不致走偏。這就是生命的歸正。藉有聖經可以帶領人進入聖靈充滿的生命。
聖靈充滿不在於靈恩經歷,而在於活出基督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帶著十字架的印記。秘訣在於住在基督里,與神同行。
3.聖靈充滿的事奉
真實的事奉乃是生命的流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事奉,實踐主的大使命,傳福音,直到地極。
聖經=>生命=>事奉就是五旬節教會的精神。

每一個聚會都有其意義
聖經: 主日崇拜,主日學
生命: 禱告會,團契
事奉: 同工會

我很不喜歡那種敲鑼打鼓浮誇的靈恩,我非常厭倦那些虛浮的名堂。
但我卻非常欣賞那些真正把生命藏在基督里的聖徒。

使徒行傳中的教會是一個真正的五旬節教會。
哥林多教會卻是一個混亂的靈恩教會。

今天只有很少的教會是真正的五旬節教會。大部分的靈恩教會都是走哥林多教會的道路。也因此才會有所謂的金粉教會鑽石牧師,這證明他們其實是拜金的宗教。

這些混亂的靈恩教會使人看不見真正的五旬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