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深入探討 N.T. Wright 的 《Scripture and the Authority of God: How to Read the Bible Today》(中文譯名可譯為:《聖經與上帝的權威:今日如何讀經》)。
這本書是 Wright 關於聖經論的核心著作。他試圖解決一個困擾許多現代基督徒的根本問題:在一個後現代、對任何權威都抱有懷疑的世界裡,我們如何能肯定且健康地談論「聖經的權威」?
Wright 的答案並非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提出一個動態的、以敘事為中心的模型,來重新定義我們對聖經權威的理解。
核心論點:權威是什麼?
Wright 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對「權威」的想象過於狹隘。我們常常將聖經的權威類比於:
憲法的權威:一套需要嚴格解釋和應用的靜態規則。
教科書的權威:一本提供所有問題標準答案的資訊匯編。
教皇的權威:一個發出不可質疑之命令的單一聲音。
他認為,這些類比都不足以描述聖經作為上帝權威的載體是如何運作的。Wright 提出了一個更生動的比喻:聖經的權威,更像是一位戲劇導演的權威,或者一份音樂總譜的權威。
核心模型:五幕劇的類比
為了說明如何閱讀聖經,Wright 提出了他著名的「五幕劇」類比,將聖經的宏大敘事分為:
創造:上帝創造了美好的世界。
墮落:人類犯罪,破壞了上帝創造的秩序。
以色列:上帝揀選亞伯拉罕及其後裔,透過他們來開始修復世界的工作。
耶穌:故事的高潮。上帝親自進入世界,在耶穌的生、死、復活中,成就了救贖,開啟了上帝的新創造。
教會:故事的現階段。教會被賦予使命,在聖靈的能力下,繼續見證並參與上帝在基督裡已經開始的修復世界的工作。
那麼,聖經的權威如何在這個模型中體現?
聖經不僅包含了前四幕的劇本,更為我們正在演出的第五幕提供了明確的「故事走向」和「角色設定」。
聖經的權威不在於為第五幕的每一個細節都寫好台詞,而在於為我們的即興演出提供權威性的指引。我們必須深入地、熟悉地了解前四幕(尤其是耶穌這一幕),才能以一種既忠於整個故事、又適合我們當代處境的方式,來演好我們的角色。
重新定義「聖經的權威」
因此,Wright 對「聖經權威」的定義是:
「聖經的權威,最好被理解為『在聖靈引導下,透過聖經而說話的上帝的權威』;這是一種在教會群體中、為了世界的緣故而運作的權威,其目的是將上帝的子民塑造成為一個為祂的榮耀而活的、悔改與赦免的群體,並裝備他們去完成祂在世界的使命。」
這個定義包含了幾個關鍵點:
源頭是上帝:權威的最終源頭是上帝自己,聖經是祂行使權威的工具。
動態的過程:這不是一個靜態的「聖經說了,我就照做」,而是一個在聖靈引導下,群體性地、智慧地尋求如何將聖經的故事應用於當下的動態過程。
目的是使命:聖經權威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塑造上帝的子民,並裝備他們去參與上帝對世界的救贖使命。
對當代讀經的實踐指引
基於這個模型,Wright 提出了具體的讀經方法:
以故事讀故事:永遠要將經文放在聖經的宏大敘事中來理解。一節經文的意义取決於它在整個故事中的位置。
以耶穌為焦點:耶穌是解開全部聖經的鑰匙。舊約指向祂,新約見證祂。我們必須透過耶穌的鏡片來閱讀整本聖經。
在群體中閱讀:聖經是寫給上帝子民群體的。個人的讀經必須在教會歷代以來的信仰群體中進行檢驗和對話,以避免私意解經。
為了世界而閱讀:我們讀經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被上帝塑造,從而能更好地服事和見證於這個上帝所愛的世界。
總結
《Scripture and the Authority of God》是一本解放性的著作。 它將基督徒從一種機械式、律法式的讀經方式中釋放出來,邀請我們進入一種更具活力、更具創造性,也更符合聖經本身性質的讀經旅程。
Wright 向我們保證,相信聖經的權威,並不意味著要關閉頭腦、逃避批判性思維。恰恰相反,它要求我們全力以赴地投入思考、禱告和社群對話,好讓我們能智慧地、忠心地演好我們在上帝偉大故事中的角色,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被聖經中那位說話的上帝的權威所塑造和引導。
對於任何在信仰與理性、傳統與現代性之間感到張力,並渴望找到一種既忠實又明智的讀經方式的基督徒來說,這本書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藍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