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1, 2025

N T Wright 看約翰三書

 N. T. 賴特對《約翰三書》的解讀,與他對《約翰二書》的觀點形成了完美的對比和補充。他將這封最簡短的新約書信視為一幅生動的「早期教會生活快照」,揭示了在實踐「真理中的愛」與「好客之道」時,所面臨的權力鬥爭與實際挑戰

如果《約翰二書》是關於 「何時拒絕好客」 的指南,那麼《約翰三書》就是關於 「何時堅持好客」 的懇求,儘管這會遭到教會內部權威人物的反對。

下圖梳理了賴特解讀《約翰三書》的核心框架:

flowchart TD
    A[“N.T. 賴特眼中的<br>約翰三書”] --> B[“核心衝突:<br>為真理作見證的<br>好客 vs 自私的權力”]
    
    B --> C
    B --> D
    B --> E
    
    subgraph C [“該猶:<br>忠心的好客者”]
        C1[“親愛的該猶”]
        C2[“按真理而行”]
        C3[“接待作客旅的弟兄”]
    end
    
    subgraph D [“低米丟:<br>善行的見證”]
        D1[“有眾人給他作見證”]
        D2[“真理本身給他作見證”]
        D3[“我們也給他作見證”]
    end
    
    subgraph E [“丟特腓:<br>自私的權威者”]
        E1[“好在教會中為首”]
        E2[“用惡言妄論使徒”]
        E3[“自己不接待弟兄,<br>還禁止別人”]
    end

以下是這些主題的詳細闡述:

🤝 1. 該猶:忠心的好客者

賴特指出,約翰寫信給「親愛的該猶」,這個稱呼本身就充滿了溫暖與個人的情誼。該猶代表了在地方教會中忠心地活出「真理中的愛」的平信徒

  •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叁4)該猶的生命特徵是 「按真理而行」 。這不僅是相信正確的教義,更是將真理實踐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好客的行動

  • 「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約叁5)該猶接待了巡迴的傳道者(「客旅之弟兄」),這些人是為「主名」出外的。賴特強調,在當時缺乏旅館系統的社會背景下,這種基督徒之間的好客是福音得以廣傳的關鍵基礎設施。該猶的「忠心」在於他忠於神,也忠於神家中的弟兄

🚫 2. 丟特腓:自私的權威者

與該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賴特認為,丟特腓並非持有特定的神學異端,而是犯了權力與控制的罪

  • 「丟特腓…不接待我們。」(約叁9)他拒絕接待約翰和他的同工。這不僅是缺乏好客精神,更是對使徒權威的公開拒絕

  • 「他用惡言妄論我們。」(約叁10)他散佈關於約翰的惡毒言語,試圖破壞其聲譽。

  • 「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 這是關鍵所在。丟特腓不僅自己不行動,還積極地阻止他人行善,並利用權力進行懲罰。賴特看到,這是一種建立個人王國、對抗使徒權柄的權力鬥爭。他為了維護自己在地方教會中的首要地位,不惜切斷教會與更廣泛的使徒網絡的連結。

✅ 3. 低米丟:善行的見證

在這樣的分裂和衝突中,如何辨明誰在真理一邊?約翰提到了低米丟,賴特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見證模式。

  • 「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又有真理本身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約叁12)低米丟可能就是送信人,他本人就是一個行善、按真理而行的榜樣。

  • 賴特指出,這裡有三重見證,對應於猶太律法的原則:

    1. 眾人:廣泛的基督徒群體認可他的品格。

    2. 真理本身:他生命的果實與福音真理相符。

    3. 使徒(我們):權威的見證人。

  • 這表明,真正的屬靈權威是透過忠心的生命、群體的見證和使徒的認可來確立的,而非透過像丟特腓那樣的強制和控制。

總結

對N. T. 賴特而言,《約翰三書》是:

  • 一個關於教會權力、衝突與忠心的微觀敘事

  • 一個清晰的展示:真正的基督教領袖是透過愛心、服務和好客來領導,而非透過專制和孤立

  • 一聲對所有信徒的鼓勵:即使在反對聲中,也要堅持行善和接待,因為這是支持福音見證的關鍵

它邀請今天的教會反思:我們是像該猶一樣,向神國度的工人敞開大門;還是像丟特腓一樣,為了維護自身的控制權而築起圍牆?這卷小書信有力地證明,「按真理而行」必然會體現在慷慨、勇敢的好客行動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