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T. 賴特的讀經法不僅是一套「方法」,更是一套完整的聖經世界觀與詮釋框架。他稱之為 「以故事為中心、以歷史為依據、以聖靈為動力、以使命為導向」 的讀經法。
下圖清晰地展示了賴特讀經法的核心循環路徑:
flowchart TD A[將經文置於<br>救贖歷史大敘事中] --> B[認同作者原意<br>與第一讀者處境] B --> C[看見經文指向<br>耶穌與新創造] C --> D[被聖靈塑造<br>活出忠信“第五幕”] D --> A
這個循環路徑具體包含了以下五個緊密相連的步驟:
1. 在宏大的救贖敘事中讀經
賴特認為,聖經不是一堆道德格言或神學命題的集合,而是一個由五幕劇組成的統一故事。讀經的首要步驟,就是定位經文在整個故事中的位置。
五幕劇結構:
創造:神創造美善的世界。
墮落:人類犯罪,破壞了神的創造。
以色列:神揀選亞伯拉罕,透過以色列家族修復世界。
耶穌:神的國度透過耶穌的生、死、復活驚人地臨到,開啟了新創造。
教會:教會被差遣,在聖靈能力下,繼續宣揚並活出耶穌的王權,直到新創造完滿實現。
關鍵問題:我讀的這段經文,在整個故事的哪一幕?它如何推動劇情發展?
2. 用歷史的耳朵聽道
賴特是頂尖的歷史學家,他強調必須回到第一世紀猶太世界的語境中,理解經文的原意。
理解猶太盼望: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人在盼望什麼?(終結被擄、罪得赦免、神回來作王、彌賽亞來臨等)
關鍵問題:這段話對最初的作者和讀者意味著什麼?他們會如何理解?
3. 戴上「彌賽亞」的眼鏡聚焦
這是賴特讀經法最核心的一環。他認為,耶穌是整個以色列故事的圓滿答案。因此,讀舊約時要問:「這個故事、這個主題,如何指向基督並在祂身上達到高峰?」讀新約時則要明白,它見證了耶穌就是那位應許的彌賽亞。
關鍵問題:這段經文如何指向耶穌?它如何在新約中,特別是在耶穌身上,得到應驗、重新定義或圓滿實現?
4. 讓聖經塑造上帝的子民
聖經是神賜給群體的書,目的是塑造一個與世界不同的子民,來實現祂對世界的計畫。
關鍵問題:這段經文如何定義和塑造神的子民?它呼召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它如何挑戰我們現有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
5. 為世界的使命而讀
讀經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增加知識,而是為了參與神的使命。我們是第五幕的演員,被呼召在世上「即興表演」劇本的前四幕,活出耶穌的王權。
關鍵問題:這段經文如何裝備並差派我們,在我們所處的文化和社會中,活出並宣揚「耶穌是主」的福音?
舉例:用賴特的方法讀《阿摩司書》
敘事定位:這是第三幕(以色列)中,以色列嚴重失敗,先知作為盟約檢察官發出審判警告的時期。
歷史聆聽:阿摩司在北國繁榮但社會不公加劇的時期說預言。他譴責的不是沒有宗教儀式,而是用宗教儀式掩蓋道德敗壞。
彌賽亞聚焦:阿摩司所渴望的、超越審判的公義國度(摩9:11-15),最終在耶穌基督這位「大衛倒塌的帳幕」的修復者身上實現了。
子民塑造:這段經文塑造的子民,是一個追求社會公義、憐憫貧窮、誠實敬拜的群體。
使命導向:它呼召今天的教會譴責社會不公、關懷弱勢、並在公共領域活出神的公義,以此見證耶穌是主。
總結
N. T. 賴特的讀經法,是邀請我們進入聖經的宏大故事,找到我們在其中的角色,並在聖靈的引導下,為這世界演出一個充滿盼望的結局。這是一個將頭腦知識、心靈感動和身體實踐完全結合在一起的動態讀經過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