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7, 2025

N T Wright 的 《上帝兒子的復活:基督教起源與神的問題(卷三)》The 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 Christian Origins and the Question of God

 本書是賴特宏大學術計畫「基督教起源與神的問題」系列的第三卷,被公認為是關於耶穌復活這一主題最為詳盡、最具份量的學術研究之一。賴特在本書中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歷史學考察,旨在回答一個核心問題:「為什麼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不僅相信耶穌去了天堂,更堅信祂的身體在歷史中從死裏復活了?」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層層推進:

  1. 死亡之後?——古代的生死觀

    • 賴特首先考察了古希臘羅馬世界(包括異教和哲學思想)以及古以色列與第二聖殿猶太教對「死後生命」的看法。

    • 他清晰地指出,在當時的觀念中,「復活」有非常特定的含義:它不是指靈魂不朽,而是指死後的身體重新活過來。在猶太教內部,復活被理解為末世時神為所有義人帶來的身體性復活。

  2. 復活的盼望——保羅與非保羅的見證

    • 這部分深入分析了新約中關於復活的關鍵經文,特別是保羅書信。

    • 他論證,最早的基督教信仰核心就是耶穌的身體復活,這不是後來才發展出的教義。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引用的復活信仰,是初代教會早已存在的傳統。

  3. 復活的敘事——福音書的見證

    • 賴特仔細檢視了四福音書中的空墳墓與復活顯現的記載。

    • 他認為,這些敘事雖然有細節上的差異,但它們共享一個核心的、無法被簡化的歷史骨架:墳墓是空的,而門徒們確實遇見了他們確信是從死裏復活、擁有身體的耶穌。

  4. 復活的信念——初代基督教的信仰

    • 這部分探討了復活信仰如何塑造了早期基督教的整個神學體系和生活實踐,例如他們為何將崇拜日從安息日改到主日(星期日)。

  5. 耶穌的復活——歷史與神學的結論

    • 在排除了各種競爭性理論(如昏厥說、盜屍說、幻象說等)的可能性後,賴特提出,「耶穌的身體真的從死裏復活」是對現有歷史證據最合理、最有力的解釋。

    • 他強調,這個歷史事件是「超自然的」,它不能被現代科學範式所容納,但作為歷史學家,必須正視早期基督徒為何會產生這種與當時所有世界觀都格格不入的信念。


核心主題與貢獻

  • 「復活」的明確定義: 賴特極力澄清,在第一世紀的語境中,「復活」永遠指的是身體的復活,而非單純的「靈魂上天堂」或「精神永存」。

  • 空墳墓的必要性: 他論證,空墳墓本身雖不是復活的「證明」,但卻是復活敘事中一個歷史性的必要條件。如果耶穌的身體仍在墳墓中,復活信仰根本不可能在耶路撒冷產生和傳開。

  • 復活與世界觀的轉變: 早期基督徒的復活信念,迫使他們徹底重塑了整個猶太教的世界觀。他們相信,末世的復活已經在歷史中「提前發生」了一次——發生在耶穌身上。這意味著新的創造已經開始。

  • 歷史與神學的橋樑: 本書試圖打破「歷史的耶穌」與「信仰的基督」之間的隔閡。賴特認為,最嚴謹的歷史研究方法,最終會指向那個被早期教會宣認的信仰對象:從死裏復活的上帝之子。

重要性

《上帝兒子的復活》被譽為當代關於復活議題的里程碑式著作。其論證之廣博、嚴謹,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它為「耶穌身體復活」作為一個真實歷史事件的合理性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論據,不僅對神學界,也對任何嚴肅探討基督教起源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家提出了深刻的挑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