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1, 2025

N T Wright 看猶大書

 N. T. 賴特對《猶大書》的解讀非常深刻,他將這封充滿火熱警告的短信視為一篇「為真道爭辯」的戰鬥號令,旨在喚醒教會對內部腐化危險的警覺。

賴特認為,猶大並非危言聳聽,而是運用了一套豐富的猶太「天啟」文學象徵系統,來揭示當前教會危機的屬靈本質,並呼籲信徒堅守使徒的信仰傳統。

下圖梳理了賴特解讀《猶大書》的核心框架:

flowchart TD
    A[“N.T. 賴特眼中的<br>猶大書”] --> B[“核心行動:<br>為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爭辯”]
    
    B --> C
    B --> D
    B --> E
    
    subgraph C [“假教師的畫像:<br>三組歷史鑑戒”]
        C1[“出埃及卻不信的以色列人”]
        C2[“不守本位的天使”]
        C3[“所多瑪蛾摩拉”]
    end
    
    subgraph D [“屬靈的診斷:<br>三個核心特徵”]
        D1[“將神的恩典變作放縱”]
        D2[“否認獨一的主權”]
        D3[“在愛席上與你們同吃的時候”]
    end
    
    subgraph E [“信徒的回應:<br>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E1[“在聖靈裡禱告”]
        E2[“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
        E3[“憐憫與搶救”]
    end

以下是這些主題的詳細闡述:

⚔️ 1. 假教師的畫像:三組歷史鑑戒

賴特強調,猶大沒有使用抽象的教條來描述錯謬,而是透過三組舊約和猶太傳統中眾所周知的鑑戒,來勾勒出假教師的輪廓。

  • 「從埃及地出來,卻不信從的以色列人」(猶5-6,參民14章):他們像那些經歷了神偉大救贖,卻因不信和叛逆而倒斃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他們濫用了神的恩典和啟示

  • 「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的天使」(猶6,參《以諾一書》):這些天使越過了神為他們設立的界限。賴特認為,這象徵假教師藐視權柄,越過了神在創造和道德上所設定的界線

  • 「所多瑪、蛾摩拉」(猶7):他們隨從逆性的情慾,行邪淫。這指向假教師在道德上的放縱,特別是性方面的不道德

賴特指出,這三幅畫像共同描繪出一個模式:從救恩中墮落、對權柄的背叛、以及道德的敗壞

🩺 2. 屬靈的診斷:三個核心特徵

猶大進一步為這些假教師做出了精準的「屬靈診斷」。賴特認為,這診斷對今天的教會依然極具現實意義。

  • 「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猶4):這是他們的核心錯誤。他們將神在基督裡白白的恩典,扭曲為犯罪執照,認為恩典可以Cover持續的、故意的悖逆。賴特強調,這與保羅在羅馬書6:1的教導直接對立。

  • 「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4)他們在實踐上否認了耶穌基督的主權。一個不願讓基督在生活各個領域作主的人,就是在否認祂唯一的主宰地位。

  • 「這樣的人在你們的愛席上與你們同吃的時候,正是礁石。」(猶12)「愛席」很可能指早期教會聚集時,包含聖餐在內的共同筵席。這些人在如此神聖的團契中,只顧自己,毫無顧忌,成了隱藏的「礁石」,對教會的合一與聖潔構成致命威脅。

🛡️ 3. 信徒的回應: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面對如此嚴峻的內部威脅,猶大並非只停留在警告,更提供了積極的行動指南。賴特特別看重這部分實用的勸勉。

  •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猶20)賴特指出,對抗錯謬最好的方式,不是與其無休止地爭辯,而是積極地在使徒的教導(真道)上扎根,並維持與神(在聖靈裡禱告)的親密關係

  • 「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21)這是一個在恩典中持守的動態過程,其焦點始終是基督和祂的憐憫。

  • 「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猶22-23)賴特認為,這顯示了猶大深刻的牧者心腸。對待受影響的人,需要有分辨力和不同的策略:對疑惑的要憐憫,對深陷的要急切搶救,對那些已經被嚴重污染的要存懼怕的心去憐憫(以免自己也被牽連)。這是一場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屬靈救援行動。

總結

對N. T. 賴特而言,《猶大書》是:

  • 一聲對教會內部道德與教義妥協的響亮警鐘

  • 一個運用聖經敘事來診斷屬靈疾病的範例

  • 一份充滿力量的行動計劃,呼籲信徒在真道上扎根、在禱告中得力、在愛中持守,並以智慧與勇氣去搶救失喪者

它邀請今天的教會,勇敢地為那「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爭辯,同時以謙卑、憐憫和堅定的心,保守自己活在神的愛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