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約拿書〉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約拿書〉是一次充滿幽默、反諷與深刻神學反思的旅程。這卷書與其說是一位先知的傳記,不如說是一齣精心編排的先知諷刺劇,旨在拆毀狹隘的民族主義,並揭示神對萬國深不可測的憐憫。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這個關於一個逃跑先知的滑稽故事,如何挑戰並重塑以色列(以及後來的教會)對「神的恩典」與「使命對象」的理解?


核心前提:約拿書是「顛覆先知期待的諷刺劇」

〈約拿書〉的敘事圍繞一個極不情願的先知展開。核心的戲劇衝突不在於先知與邪惡的外邦城市之間,而在於先知的狹隘心腸神廣闊的憐憫之間。

神對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拿1:2)
而戲劇問題是:約拿會去嗎?他為什麼不去?故事的結尾,他學到了什麼?我們呢?


敘事神學解讀〈約拿書〉的核心視角

1. 反向的順服:誰才是真正「敬畏神」的人?

  • 敘事呈現: 約拿違背神命,登船逃往他施。在風暴中,外邦的水手們表現出極大的道德勇氣:他們竭力划船、禱告、不願輕易將約拿拋下海。當他們最終不得不這樣做時,竟向耶和華獻祭許願(拿1:16)。與此同時,神的先知卻在船底沉睡。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粉碎讀者的民族優越感。它塑造一個群體,使其認識到:對神的敬畏與正確的回應,可能出現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人(甚至是非信徒)身上。我們需要謙卑。

2. 神的權柄:超越選民邊界

  • 敘事呈現: 神不僅掌管以色列,也掌管大自然(興起風暴)、外邦人(水手的心)、命運(安排大魚),以及一個邪惡的外邦帝國(尼尼微)。祂的權柄無遠弗屆。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深信神對全地擁有絕對主權的群體。神的使命範圍有多大,祂的權柄就覆蓋多廣。我們不能將神局限於我們的「安全區」內。

3. 悔改的效力與神的「轉意」

  • 敘事呈現: 約拿那極其簡短(僅八個希伯來字)而缺乏細節的宣講,竟引發了尼尼微從上到下徹骨的悔改(拿3:5-9)。更驚人的是,神對此的回應:「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拿3:10)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真正相信悔改能帶來改變的群體。它展現了神的心意:審判的宣告是為了給人機會回轉,而非樂見其毀滅。神的「後悔」並非反覆無常,正是祂恆久不變的憐憫屬性的體現。

4. 先知的憤怒 vs. 神的憐憫:全書的高潮對話

  • 敘事呈現: 約拿因神不毀滅尼尼微而發怒。他的禱告暴露了他當初逃跑的真正動機:

    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拿4:2)

  • 神學塑造: 這是全書的神學核心。約拿正確地背出了神的屬性告白(出34:6),卻錯誤地憎惡這些屬性。他只想讓「恩典、憐憫」專屬於自己的民族。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與神的心腸一致、為罪人悔改而歡喜的群體,而非一個排他、自私的群體。

5. 蓖麻的比喻:神最後的詰問

  • 敘事呈現: 神透過一棵蓖麻的生死,與約拿進行最後的對話。約拿為一棵短暫的、他沒有勞苦的植物死去而大發雷霆。神則以此類比:

    這蓖麻……你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4:10-11)

  • 神學塑造: 全書以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作結,將問題拋給讀者。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被神的愛與憐憫所充滿、以致能去愛神所愛的群體。它迫使我們反省:我們是否更關心自己的舒適和利益(蓖麻),勝過關心神所憐憫的、迷失的萬民(尼尼微)?

敘事神學讀經法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約拿書〉,問題會從:

  • 人真的能在魚腹裡活三天嗎?

  • 尼尼微人為什麼這麼容易就悔改了?

轉變為:

  • 「在我的生命中,我正在『逃往他施』,逃避神的什麼呼召?這個呼召是否挑戰了我個人的舒適區或偏見?」

  • 「我是否像約拿一樣,在神學上認同神的憐憫,但在情感上卻不願看到這憐憫臨到那些我認為『不配』的人?」

  • 「我們的信仰群體,是否更像船上的水手(在尋求神),還是更像船底的約拿(在靈性上沉睡)?我們是否為他人的悔改而真心歡喜?」

  • 「神正在問我:『你愛惜的是什麼?(你的蓖麻)』而祂要我愛惜的又是什麼?(祂的尼尼微)』」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約拿書〉,就是將它視為一面揭示我們內心深處排他主義與自義的幽默鏡子。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心胸與神的憐憫一樣寬廣、為罪人悔改而歡欣鼓舞、並願意為神的普世救恩使命而擺上的群體。這卷書最終指向了耶穌——那位真正順服的「先知」,祂沒有逃避使命,而是為拯救祂的「尼尼微」(這個失喪的世界)進入死亡的「深淵」,並在三日後復活,為萬國帶來了終極的盼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