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T. 賴特對《馬太福音》的觀點深刻而豐富,他將這卷福音書置於第一世紀猶太教的宏大敘事中來解讀。他認為《馬太福音》並非只是一本記載耶穌生平事蹟的書,更是一部充滿張力的神學宣言,宣告耶穌就是以色列歷史的終極實現,是應許中的彌賽亞,並帶來了神的國度。
以下是賴特解讀《馬太福音》的幾個核心主題:
1. 耶穌是「新的以色列」與「真正的君王」
賴特從《馬太福音》的開頭就看到了這個核心主題。
家譜(太1:1-17):家譜不僅證明耶穌是大衛的後裔,更將耶穌置於整個以色列歷史中。耶穌代表了以色列故事的總結與高潮。
逃往埃及(太2:13-15):約瑟帶著嬰孩耶穌逃往埃及,後來又回來,這應驗了何西阿書的話「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賴特認為,這裡的「兒子」不僅指個人的耶穌,更指向以色列作為神的兒子(出4:22)。耶穌在重演以色列的歷史,但與以色列在曠野失敗不同,耶穌作為「新的以色列」,完全順服神,取得了成功。
2. 耶穌是新的摩西,帶來新的律法
《馬太福音》的結構刻意對應了摩西五經,將耶穌呈現為「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但比摩西更偉大。
登山寶訓(太5-7章):這不是一套「更嚴格的律法」,而是天國子民的生活憲章。耶穌坐在山上教訓眾人,如同摩西在西奈山領受律法。但耶穌以「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的權柄,解釋、深化並成全了律法。祂是律法最終的詮釋者和實現者。
五段講論:《馬太福音》精心編排了五段主要講論(寶訓、使命、比喻、群體、終末),可能對應摩西五經,暗示耶穌帶來了新的、決定性的啟示。
3. 天國的來臨:既「已實現」又「未完成」
賴特對「天國」的理解是其神學的標誌。
天國已經來臨:耶穌的傳道——醫病、趕鬼、赦罪——證明了神的王權已經在祂身上入侵這個世界。這不是一個遙遠的政治王國,而是神透過耶穌在作王。
天國尚未完滿:然而,這個國度還未完全實現,它像一粒芥菜種,在成長中。因此,門徒的使命就是在已然和未然的張力中生活與宣教。
比喻的意義:天國的比喻(太13章)正是在解釋,為什麼神的國是以這種看似隱藏、微弱的方式降臨,而不是以壓倒性的政治軍事力量出現。
4. 耶穌與以色列的衝突與審判
賴特強調,《馬太福音》中耶穌與法利賽人等宗教領袖的激烈衝突,核心在於誰是神的真子民。
潔淨與安息日:關於潔淨禮和安息日的爭論,實質是關於神的國度如何定義祂的子民。耶穌宣稱,跟從祂的人才是真正的「潔淨」。
對以色列的審判:耶穌的事工既是對以色列最後的呼召,也是對其的審判。當以色列的領袖拒絕他們的彌賽亞時,審判就臨到。賴特認為,耶穌關於聖殿被毀的預言(太24章),正是這個審判的最高潮,並在主後70年應驗了。
5. 大使命:創造萬民的新子民
《馬太福音》的結尾是著名的大使命(太28:18-20)。
所有的權柄:復活的耶穌宣告,祂已得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這正是但以理書第七章中「人子」從亙古常在者那裡得國的畫面。耶穌就是那位人子,是全世界真正的王。
使萬民作門徒:由於耶穌是全世界的主,門徒的使命就不再僅限於以色列,而是要使萬民(萬族)作門徒。這不是在建立一個新的宗教,而是在為全地的主,從萬國中召集一個新的、屬於神的子民。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這個新群體的生活指南,就是耶穌的教訓(特別是登山寶訓),他們要在實踐中活出天國子民的樣式。
總結
對N. T. 賴特而言,《馬太福音》呈現的耶穌是:
以色列的彌賽亞,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
世界真正的王,擁有至高的權柄。
新律法的頒布者,為神的新子民設立了生活規範。
這卷福音書邀請第一世紀的猶太讀者(以及今天的我們)看到,在耶穌身上,神對以色列和全世界的應許已經戲劇性地實現了。跟隨耶穌,意味著成為這個由彌賽亞所統治、跨越種族界限的新創造 的一部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