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敘事神學」閱讀〈雅歌〉(又名《所羅門之歌》)是一次極其優美且大膽的旅程。這卷書是聖經中的獨特存在,它直接、熱烈地歌頌男女之間身體與情感的愛慾。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這部充滿情慾意象的愛情詩歌,如何被納入聖經的宏大敘事?它如何塑造我們對神、對人、對愛與關係的理解?
核心前提:雅歌是「盟約之愛的親密戲劇」
〈雅歌〉沒有直接提及神,也沒有明顯的宗教術語。它的核心戲劇是一對戀人(書拉密女和她的良人)之間相互渴望、追求、分離與團圓的愛情故事。
敘事神學將其理解為一部關於 「盟約之愛」 的戲劇,它在三個層面上運作,共同塑造信仰群體:
字面層面: 慶祝人類性愛是神美好的創造。
寓意層面: 預表神與祂子民(基督與教會)之間的愛。
智慧層面: 教導關於慾望、親密與忠誠的生命功課。
敘事神學解讀〈雅歌〉的核心視角
1. 創造敘事的迴響:「甚好」的愛情
敘事呈現: 〈雅歌〉中對身體毫不避諱的讚美(如4:1-7, 7:1-9)和對情慾的直接表達,是對〈創世記〉1-2章的迴響。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這包括了在伊甸園中「二人成為一體」的親密關係。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救贖群體對身體和性愛的觀念。它將性從禁忌或罪惡感中釋放出來,將其置於神「甚好」的創造秩序中。它塑造一個能夠以聖潔和喜樂的心擁抱婚姻內親密關係的群體。
2. 盟約之愛的預表:神與子民的浪漫
敘事呈現: 整卷書充滿了追求、分離、尋找與重逢的戲劇性情節(如3:1-4, 5:2-8)。良人與新婦之間的忠貞、渴慕和委身,成為一種強大的隱喻。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讓群體從一個親密關係的類比中,來理解神對我們的愛。正如新郎愛新娘,耶和華也這樣愛以色列(參賽54:5;何2:19-20)。在新約中,這直接指向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32)。它塑造一個體驗到與神之間是充滿激情、委身與渴慕之愛的群體,而不僅僅是律法與責任的關係。
3. 愛情的動力:相互性與發言權
敘事呈現: 書拉密女並非被動的客體,而是故事的共同主角。她主動表達渴望(1:2-4)、外出尋找良人(3:1-4)、並同樣用詩歌讚美對方的身體(5:10-16)。她的聲音與良人的聲音交織,形成平等的對話。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重視關係中相互性與平等的群體。在與神的關係中,它提醒我們,神邀請我們與祂建立一種有來有往、可以向他傾訴並回應祂愛的親密關係。
4. 死亡的威脅與愛情的堅強
敘事呈現: 愛情被描述為「如死之堅強」(8:6)。嫉妒和愛一樣,毫不留情。這暗示真正的盟約之愛,具有戰勝分離與死亡的強大力量。
神學塑造: 這深刻地指向了基督的愛。祂的愛正是如此堅強,以至於祂進入死亡,為要摧毀死亡的權勢,與祂的新娘(教會)永遠聯合。它塑造一個深信神的愛能勝過一切隔閡與軟弱的群體。
5. 田園的場景:愛與自然的和諧
敘事呈現: 愛情的場景多在葡萄園、花園、鄉野之間。這將人類的愛與神所創造的豐饒、美麗、生機勃勃的自然世界聯繫在一起。
神學塑造: 這旨在塑造一個在神創造的整體美善中看待人類愛情的群體。愛情不是脫離世界的靈性幻夢,而是根植於神所造的物质世界,是屬靈與屬物質的美好結合。
敘事神學讀經法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雅歌〉,問題會從:
「這卷書到底是字面意思還是靈意解釋?」
「為什麼聖經裡會有這麼露骨的詩歌?」
轉變為:
「我的婚姻關係(或對婚姻的預備),是否能反映出這種相互渴望、讚美和忠誠的『盟約之愛』?」
「我如何從這卷書中,更深地體會基督對教會那份熱切、不離不棄的愛?這如何改變我與祂的關係?」
「我的信仰群體,是否教導了神對性、身體和親密關係『甚好』的觀點?我們如何在這方面活出更整全的見證?」
「在我的禱告和敬拜中,我是否敢於像書拉密女一樣,向神表達我的渴慕與愛?」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雅歌〉,就是將它視為一首由三重和聲構成的聖潔情歌。它同時歌頌:
創造的禮讚: 神所設計的人類愛情。
救贖的藍圖: 基督對教會捨己的愛。
智慧的邀請: 在親密關係中學習忠誠與委身。
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能夠以感恩的心領受神所賜的親密之愛、並將這種愛的关系視為理解神與人關係之核心的群體。〈雅歌〉大膽地宣告:人間最熾烈的愛情,不過是那場最偉大聖婚的微小預嚐。 它邀請我們進入這愛的故事,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