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馬可福音〉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馬可福音〉是一次節奏明快、充滿行動力的旅程。這卷被認為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以其簡潔、急迫和生動的敘事風格而著稱,將讀者直接帶入耶穌事工的戲劇現場。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馬可如何透過對耶穌行動與受苦的緊湊敘述,來塑造讀者理解耶穌的真實身分,並回應那迫切的跟隨呼召——尤其是當這條路通向十字架時?


核心前提:馬可福音是「行動的僕人與隱藏的君王」

〈馬可福音〉的敘事充滿了「立刻」、「隨即」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急迫感。它不像馬太那樣以家譜開場,而是直接進入耶穌的公開事工。核心的戲劇問題是:
這位充滿權能、趕鬼醫病的拿撒勒人耶穌,究竟是誰?如果祂是神的兒子,為何祂會受苦、被棄、死亡?

馬可的答案是:耶穌確實是神的兒子與基督,但祂的真實身分是透過行動沉默來揭示的,而祂的君王使命,必須透過受苦僕人的道路來完成。


敘事神學解讀〈馬可福音〉的核心視角

1. 行動的啟示:權能與身分的戲劇性展示

  • 敘事呈現: 馬可筆下的耶穌是一個不斷行動的人物:祂呼召、教訓、趕鬼、醫病、平靜風浪。這些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權能的啟示」,挑戰旁觀者(和讀者)去問:「這人是誰?」(可4:41)。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策略旨在塑造一個從耶穌的作為中認識祂權柄與身分的群體。信仰不僅是認同一套教義,更是對一位有權柄、能行動的主的回應。

2. 彌賽亞的秘密:被隱藏與被誤解的身分

  • 敘事呈現: 耶穌多次禁止被醫治的人或鬼魔宣揚祂的身分(可1:34, 44; 3:12; 5:43等)。這個著名的「彌賽亞秘密」主題,凸顯了耶穌身分的奧秘性——祂的彌賽亞職分不能被世俗的、政治性的期待所定義。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超越表面、深入奧秘的群體。它教導我們,真正認識耶穌,必須按照神的方式(即透過十字架),而非人的方式。

3. 門徒的失敗:緩慢的理解與人性的軟弱

  • 敘事呈現: 馬可對門徒的描寫尤其真實而黯淡。他們常常「心裡愚頑」、「不明白」(可6:52; 8:17-21),在關鍵時刻打盹(14:37-41)、否認(14:66-72)和逃跑(14:50)。他們不斷誤解耶穌關於受苦的教導。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謙卑的群體。它安慰我們,即使是最初的跟隨者也充滿軟弱與困惑。門徒的失敗襯托出恩典的必要性——跟隨耶穌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聰明和勇氣,而是靠祂的憐憫與扶持。

4. 受苦僕人的道路:十字架是使命的核心

  • 敘事呈現: 耶穌三次預言自己的受苦、死亡與復活(可8:31; 9:31; 10:33-34)。當彼得拒絕這條道路時,耶穌嚴厲地責備他(可8:33)。耶穌自己宣告:「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 神學塑造: 這是全書的神學心臟。它旨在塑造一個以十字架為中心的群體。真正的彌賽亞身分和門徒道路,都必須透過犧牲與服事的鏡片來理解。權能必須由受苦來定義。

5. 高潮的啟示:在十字架上被認出的神子

  • 敘事呈現: 在耶穌的生平中,只有鬼魔外邦的百夫長在耶穌死時直接認出祂是「神的兒子」(可15:39)。這個戲劇性的安排表明,十字架才是啟示耶穌真實身分的終極場所。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在基督的軟弱與受苦中看見神大能的群體(參林前1:18-25)。對耶穌最深刻的認信,來自於對十字架意義的理解。

6. 開放的結局:邀請讀者進入故事

  • 敘事呈現: 馬可福音最古老的抄本以婦女們「又發抖又驚奇……因為她們害怕」作為結束(可16:8)。沒有圓滿的結局,只有空墳墓和一個指向加利利的應許。

  • 神學塑造: 這個突兀的結尾是敘事上的天才之筆。它將讀者置於與婦女們同樣的位置——面對一個令人震驚、難以置信的事件。它向讀者發出挑戰:你會相信嗎?你會去加利利(象徵使命的起點)見祂嗎? 這迫使讀者親自回應復活的故事。


敘事神學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馬可福音〉,問題會從:

  • 「耶穌行了多少神蹟?」

  • 「門徒為什麼那麼笨?」

轉變為:

  • 「從耶穌的行動中,我對祂的權柄和身分有什麼新的認識?我是否願意順服這位有權柄的主?」

  • 「我是否也只想接受一個行神蹟的耶穌,而拒絕那條受苦和服事的道路?」

  • 「我能否在自己的軟弱與失敗中認同門徒,並更深地倚靠基督的恩典?」

  • 「面對空墳墓的見證,我的回應是什麼?恐懼、驚奇,還是信靠與順服,去『加利利』見祂(即,在使命中與復活的主相遇)?」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馬可福音〉,就是將它視為一部關於「行動的僕人」的緊急新聞快報。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在耶穌的權能中看見神性、在祂的沉默與受苦中認出使命、在自己的軟弱中學習信靠、並被挑戰去親自回應復活見證的群體。馬可向我們呈現的耶穌,不是一位靜態的教導者,而是一位動態的、直奔十字架目標的君王僕人,祂呼召我們立刻、毫不猶豫地起來跟隨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