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運用「聖經神學」的視角,來閱讀這卷文筆優美、充滿慈憐與普世情懷的《路加福音》。路加是一位外邦醫生,也是歷史學家,他寫作的目的是要按著次序向他的外邦讀者提阿非羅(其名意為「神所愛的人」)闡明,耶穌基督的救恩是為著所有族群、所有階層的人,這正是神對亞伯拉罕「萬國因你的後裔得福」之應許的實現。
1. 定位於救贖歷史:救恩歷史的關鍵篇章
承先:路加福音充滿了對舊約的迴響。他將耶穌的降生與事工,視為神在舊約中救贖行動的延續與高峰。頌歌(如尊主頌、撒迦利亞頌)中滿是舊約的語言和意象。
啟後:路加也是《使徒行傳》的作者,兩卷書構成一部完整的「救恩歷史」巨著。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藉著聖靈所做所教訓的(徒1:1-2),而使徒行傳則記載了復活的耶穌透過聖靈在教會中繼續做的事工。
因此,《路加福音》的核心神學問題是:神在耶穌基督裡所成就的救恩,如何證明祂是眷顧所有族類、特別是社會邊緣人的救主?這救恩如何逆轉了世界的價值觀?
2. 核心神學主題:逆轉的福音與神對邊緣人的眷顧
路加特別關注被社會遺棄、輕視的群體:外邦人、婦女、窮人、稅吏、罪人、撒瑪利亞人。他展示,耶穌的來臨帶來了一場偉大的「逆轉」:卑微的升高,驕傲的降卑;被排斥的得著接納,自義的反而被拒。
3. 關鍵主題的聖經神學發展
A. 普世的救恩:為萬民預備
從一開始,路加就強調救恩的普世性:
西面的頌歌:稱耶穌是「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2:32)。
施洗約翰的宣講:引用以賽亞書,預告「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6;賽40:5)。
耶穌的家譜:與馬太不同,路加將耶穌的家譜一直追溯到亞當(「是神的兒子」路3:38),強調祂是全人類的救主。
B. 聖靈的角色:救恩的推動者
路加對聖靈的工作有特別細緻的描述:
耶穌的成孕(路1:35)、施洗約翰的成孕(路1:15)、伊利莎白(路1:41)、撒迦利亞(路1:67)和西面(路2:25-27)都被聖靈充滿或引導。
耶穌的事工:在受洗時被聖靈膏抹(路3:22),並「滿有聖靈的能力」開始傳道(路4:14)。
神學意義:聖靈是推動救贖歷史前進的動力。這為《使徒行傳》中聖靈建立教會的工作鋪平了道路。
C. 禱告的生命:與父的親密相交
路加特別記載了耶穌的禱告生活:
耶穌在關鍵時刻(受洗、揀選門徒、變化形像、客西馬尼園)都禱告。
祂教導門徒主禱文(路11:1-4),並用比喻鼓勵人恆切禱告(路11:5-13;18:1-8)。
神學意義:耶穌展現了作為神兒子對天父的完全倚靠,並為信徒樹立了禱告的榜樣。
D. 喜樂與讚美:對救恩的回應
路加福音是一卷充滿喜樂與讚美的書卷。從天使的報信(「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路2:10)到門徒的歡歡喜喜回耶路撒冷(路24:52),救恩的來臨激發了持續的讚美(如馬利亞、撒迦利亞、天使天兵)。
E. 「人子」的使命:尋找與拯救
路加獨特地強調了耶穌「人子」的使命是尋找失喪者: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這節經文是路加福音的鑰節。
這個主題體現在許多獨有的比喻中:失錢的比喻、浪子的比喻(路15章)、稅吏撒該的得救(路19:1-10)。
神學意義:耶穌是那位主動的、滿有恩慈的救主,祂的喜樂在於接納悔改的罪人。
F. 財富與門徒的代價
路加對財富的危險和作門徒的代價有嚴肅的教導:
他記載了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路16:19-31)和無知財主的比喻(路12:13-21)。
他強調作門徒需要計算代價(路14:25-33)和撇下一切(路5:11, 28)。
神學意義:真正的門徒身份要求對耶穌有絕對的委身,並在財物上慷慨,因為真正的財寶在天上。
結論:從《路加福音》到基督
運用聖經神學閱讀《路加福音》,我們看到:
它擴展了救恩的邊界:神的恩典臨到每一個願意回轉的人,無論其種族、性別或社會地位。
它揭示了神的心腸:神是一位主動尋找罪人、為一個罪人悔改而歡喜的神。
它強烈地指向基督:
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更是亞當的子孫,是所有人的救主。
耶穌是被聖靈膏抹的僕人,來傳福音給貧窮人,醫好傷心的人。
耶穌是那位好撒瑪利亞人,憐憫並拯救被強盜打傷、瀕臨死亡的人類。
耶穌是那位慈父,奔跑著迎接每一個回轉的浪子。
耶穌在十字架上赦免了那悔改的強盜,親自實踐了「尋找拯救失喪者」的使命。
《路加福音》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滿有憐憫、擁抱萬民、逆轉世界價值的救主。它邀請我們,無論我們的光景如何,都可以來到這位救主面前,並在跟隨祂的道路上,學習活出禱告、喜樂、慷慨和擁抱邊緣人的生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