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敘事神學」閱讀〈哥林多前書〉是一次深入「教會生活實驗室」的實踐之旅。這卷書不是一套抽象的教義論文,而是保羅針對一個充滿活力卻問題重重的初代教會,所進行的「危機處理」與「神學指導」。他將福音真理應用在具體而混亂的教會生活中。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保羅如何透過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各種具體問題(結黨、亂倫、訴訟、婚姻、吃祭物、混亂崇拜等),來重塑這個群體的身分,呼召他們活出與他們所信的福音相稱的生命?
核心前提:哥林多前書是「福音形塑群體生活的實踐指南」
哥林多教會位於一個多元、富裕、道德敗壞的希羅文化大都會中。教會內部也因此充滿了張力。核心的戲劇問題是:
一個蒙神呼召、因信稱義的群體,要如何在一個敵對或腐化的文化中生活?他們的群體生活應如何體現福音的獨特性?
保羅的回答是:你們是神的殿,是基督的身體。因此,你們的一切行為——從道德選擇到集體敬拜——都當以「愛」為動機,以「造就人」為目的,並以「榮耀神」為終極目標。
敘事神學解讀〈哥林多前書〉的核心視角
1. 群體的身分:在基督裡成聖,蒙召作聖徒
敘事呈現: 保羅在問安中立即確立他們的身分:「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1:2)。然而,他們實際的光景卻是「屬肉體」的(林前3:1-3)。
神學塑造: 這個開場旨在喚醒群體對其真實身分的記憶。他們不是屬於任何領袖(亞波羅、磯法、保羅)的群體,而是在基督裡被分別為聖、歸屬於神的子民。所有後續的教導都基於此身分。
2. 十字架敘事的顛覆性:對抗屬世智慧的群體文化
敘事呈現: 哥林多人崇尚哲學修辭的「智慧」,導致教會結黨紛爭。保羅卻定意「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他宣告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十字架的道理顛覆了世界的權勢與智慧(林前1:18-31)。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以十字架為核心、抵禦世俗價值觀侵蝕的群體。教會的合一與能力,源於對十字架共同的認信,而非跟隨任何有魅力的領袖。
3. 身體的神聖性:群體作為神的殿
敘事呈現: 保羅用「身子就是聖靈的殿」(林前6:19)來處理亂倫和淫亂的問題;用「我們是基督的身子」(林前12:27)來處理聖餐混亂和恩賜紛爭的問題。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在性道德和群體關係上活出聖潔的群體。個人的身體和群體的身體(教會)都屬於神,必須尊貴地對待。
4. 愛篇:群體生活的最高準則
敘事呈現: 在處理了恩賜的濫用之後,保羅插入了著名的「愛篇」(林前13章)。他宣告,若沒有愛,一切的恩賜、知識和信心都「與我無益」。
神學塑造: 這是全書的神學與倫理高峰。它旨在塑造一個以愛為一切事工與人際關係動機和氛圍的群體。愛是「最妙的道」,是解決哥林多教會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
5. 復活的敘事:群體終極的盼望
敘事呈現: 面對有人對復活教義的懷疑,保羅用整章(林前15章)來論證基督復活的真實性及其重要性。他宣告基督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並描述了我們身體復活的榮耀景象。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為在苦難和死亡中的群體提供終極的盼望和動力。復活是福音的完成,它保證了我們在主裡的勞苦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這賦予群體在當下艱難中堅持下去的勇氣。
敘事神學處理的具體問題(舉例)
保羅將上述核心敘事,應用在教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對付結黨(1-4章): 你們的身分在基督裡,不在領袖那裡。
處理淫亂(5-6章): 你們是聖靈的殿,要潔淨自己。
處理訴訟(6章): 你們是聖徒,豈能在不信的人面前求審?
處理婚姻與獨身(7章): 如何在各種身分中專心愛主。
處理吃祭偶像之物(8-10章): 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處理聚會與聖餐(11章): 在守主餐時,要「分辨」這是主的身體,意指要認出並尊重群體作為基督身體的合一性。
處理恩賜與崇拜(12, 14章): 恩賜是為「造就教會」,並且要「按著次序行」。
敘事神學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哥林多前書〉,問題會從:
「我們該怎麼運用恩賜?」
「可以吃祭過偶像的食物嗎?」
轉變為:
「我們教會的群體文化,是更受『哥林多智慧』(成功、個人魅力)影響,還是更受『十字架智慧』(謙卑、捨己)塑造?」
「我們的決策和行為,無論大小,是以『造就他人』和『榮耀神』為首要考量嗎?」
「我們是否在實踐中真正活出了『基督身體』的合一與彼此相顧?」
「『愛』是我們教會一切活動和關係的試金石和氛圍嗎?」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哥林多前書〉,就是將它視為一份給問題教會的「福音診斷與處方箋」。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深知自己在基督裡的身分、以十字架為智慧、以愛為最高準則、在道德上聖潔、在崇拜中有序、並滿懷復活盼望的群體。保羅透過這卷書向所有時代的教會示範:福音,必須在混亂的群體生活中被「活出來」;而一個被福音真理重塑的群體,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福音見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