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彼得後書〉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彼得後書〉是一次進入「抵禦異端與持守盼望」的緊急動員。這卷書是彼得在殉道前(1:14)寫下的「屬靈遺囑」,旨在嚴厲駁斥已滲入教會的假師傅,並激勵信徒在真道上扎根,熱切等候主再來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彼得如何透過訴諸使徒的見證、舊約的審判歷史以及主再來的應許,來塑造一個面臨內部腐敗和信仰嘲笑的群體,使其能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並堅守聖潔的盼望?


核心前提:彼得後書是「在錯謬中持守真道的護教敘事」

〈彼得後書〉的敘事背景是:假師傅已經出現,他們否認主再來的審判(3:3-4),隨從肉身縱慾,輕慢主治之人,並引誘不堅固的人(2:1-2, 10, 14, 18-19)。核心的戲劇問題是:
當教會內部出現扭曲真理、道德鬆懈的領袖,並對核心教義(如主再來)產生普遍懷疑時,忠信的信徒應當如何分辨並站立得穩?

彼得的答案是: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你們既然預先知道這事,就當防備,恐怕被惡人的錯謬誘惑,就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


敘事神學解讀〈彼得後書〉的核心視角

1. 神聖能力的敘事:應許與品德的循環

  • 敘事呈現: 彼得開篇就指出,神的神能已將 「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 賜給我們(1:3)。我們領受了寶貴的應許,目的是要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並分外地殷勤,在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弟兄、愛眾人的品德上不斷長進(1:4-7)。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積極運用神所賜資源、在恩典中主動追求生命成長的群體。它建立了一個「應許 -> 品德 -> 結果子 -> 認識基督」的良性循環(1:8),與假師傅的「應許(自由)-> 放縱 -> 敗壞 -> 被奴役」的惡性循環形成對比。

2. 使徒見證的敘事:親眼見證的權威

  • 敘事呈現: 為對抗假師傅的虛言,彼得訴諸他作為親眼見證人的權威。他提及自己在變化山上親眼看見基督的威榮,親耳聽見父神的印證(1:16-18)。他強調,「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即舊約聖經),是信徒當特別注意的(1:19-21)。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確立使徒見證和聖經啟示的絕對權威,以此作為抵禦錯謬的基石。它塑造一個重視聖經、信靠使徒見證的群體。

3. 神的審判敘事:歷史的警示

  • 敘事呈現: 彼得用了三個舊約敘事,證明神絕不姑息罪惡,審判必然來到:

    • 墮落的天使:神沒有寬容,把他們丟在地獄(2:4)。

    • 上古的世代:用洪水淹沒了不敬虔的世界,只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2:5)。

    • 所多瑪、蛾摩拉:將二城焚燒毀滅,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鑒戒,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2:6-8)。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粉碎假師傅「沒有審判」的謊言,並塑造一個嚴肅看待神聖潔與公義、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的群體。

4. 假師傅的敘事:錯謬的本質與結局

  • 敘事呈現: 彼得詳細描繪了假師傅的特徵:私下引進陷害人的異端、否認買他們的主、貪心、用捏造的言語在信徒身上取利(2:1-3)。他們應許人得以自由,自己卻作敗壞的奴僕(2:19),就像狗轉過來吃自己所吐的,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滾(2:22)。

  • 神學塑造: 這個生動而嚴厲的敘事旨在裝備群體具備屬靈的分辨力,能認出那些道德敗壞、以敬虔為得利門路之人的本質。

5. 主再來的敘事:遲延的慈愛與確定的審判

  • 敘事呈現: 這是彼得反駁的核心。針對譏誚的人說 「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 (3:4),彼得給出兩個解釋:

    1. 神的時間觀不同:「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3:8)

    2. 遲延是為給人悔改的機會:「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3:9)
      他預告那日將如一樣突然來到,天地將被烈火銷化,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3:10-13)。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以神的慈愛來理解主再來的「遲延」、並因此更加警醒、聖潔、盼望新創造的群體。

6. 保羅書信的敘事:正典的雛形與警告

  • 敘事呈現: 彼得將保羅的書信與 「別的經書」 並列(3:15-16),承認其中有些難明白的,但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就自取沉淪。

  • 神學塑造: 這個敘事極具深意,它表明初期教會已視使徒著作為具有權威的「正典」。它旨在塑造一個尊重並正當解釋聖經、抵禦私意強解的群體。


敘事神學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彼得後書〉,問題會從:

  • 「假師傅有什麼特徵?」

  • 「主為什麼還不來?」

轉變為:

  • 「我個人的信仰生活,是否正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還是在屬靈上停滯不前,以致容易受到錯謬的誘惑?」

  • 「我如何從聖經記載的審判歷史(如洪水、所多瑪)中,學習敬畏神的聖潔與公義?」

  • 「我對主再來的盼望,是讓我更加懶散、懷疑,還是激勵我過更加警醒、聖潔、殷勤的生活?」

  • 「我所接受的教導,是引導我進入更大的自由和聖潔,還是縱容私慾、輕看權柄?」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彼得後書〉,就是將它視為一份 「給末後世代的屬靈防禦手冊」 。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在真道上扎根、在品德上長進、能分辨錯謬、從歷史中學習、在盼望中警醒、並熱切等候新天新地的群體。彼得以一位即將離世的屬靈長輩的身分,發出迫切而充滿愛心的警告:你們雖然身在恩典中,卻不可掉以輕心;要在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祂,從今直到永遠。阿們!(3:1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