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使用「敘事神學」來閱讀〈約翰三書〉

 我們繼續使用「敘事神學」的鏡頭來閱讀〈約翰三書〉。這封最簡短的新約書信,在敘事神學的解讀下,展現了核心故事如何在具體的人際衝突與權力鬥爭中被活出來或遭受威脅。它是一幕關於「如何在小群體中活出宏大故事」的微型戲劇。

使用敘事神學閱讀〈約翰三書〉

〈約翰三書〉是一封寫給該猶的私人信件,處理一個地方教會的內部危機。如果〈約翰二書〉是關於「抵禦外敵」,那麼〈約翰三書〉就是關於「清理內患」。它展示了神的敘事如何為接待、權力、領袖品格和群體忠誠提供一個判準的框架。

1. 辨認故事中的「角色」:英雄、惡棍與榜樣

這封信的情節圍繞著三個核心人物展開,他們各自代表了對核心故事的不同回應:

  • 該猶 (Gaius) - 「真理中的同行者」(英雄與榜樣)
    約翰對該猶的稱讚,緊密地將他的個人品格與群體的宏大故事聯繫起來: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第2-3節)

    • 心裡存的真理:表明該猶認同並內化了使徒所傳講的核心故事

    • 按真理而行:他的生命——具體表現為接待旅行傳道人(第5-6節)——與他所認信的故事保持一致。他的行動是敘事性的,他用自己的資源支持那些「為真理」作工的人,從而推動了核心故事的傳播。他是活出故事的典範。

  • 丟特腓 (Diotrephes) - 「好為首的敵對者」(惡棍)
    丟特腓代表了那個扭曲了群體故事以服務自我的人:

    「但那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說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第9-10節)

    • 「好為首」:這是他的核心動機。他渴望「成為第一」,這直接對立於耶穌故事中「為首的,要像服事人的」的核心精神(路加福音22:26)。他引入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競爭故事

    • 行動:他「不接待」使徒、用惡言議論、禁止並驅逐接待者。他的行為是在建立一個封閉的、以他個人權威為中心的王國,與那開放、接待、彼此相愛的使徒群體故事相對立。他正在改寫群體的故事腳本

  • 低米丟 (Demetrius) - 「有口碑的見證人」(榜樣)

    「低米丟行善,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你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第12節)
    低米丟是一個被「眾人」和「真理本身」所認證的人物。他的生命見證(「行善」)與真理的故事相符,因此他本人就成為了核心故事可信度的活生生載體

2. 核心故事驅動的實踐:接待事工

在〈約翰三書〉中,「接待」不再只是一個普通的善舉,而是一個具有深刻敘事意義的關鍵行動

  • 接待是「為真理做工」(第8節):
    接待那些「出外為主的名」(第7節)的旅行傳道人,意味著直接參與到神國故事的擴展中。這些傳道人是核心故事的宣講者,支持他們,就是投資於這個故事的傳播。

  • 接待是「作為真理的同行者」(第8節):
    這行動標誌著你與那些傳講故事的人屬於同一個群體,站在同一陣線。該猶的接待,表明他與約翰和真理站在一邊。

  • 拒絕接待是「敵對故事」
    丟特腓的拒絕接待,是他拒絕使徒權威、試圖切斷教會與更廣泛的使徒敘事連結的具體表現。這是一個分裂的行動,旨在建立一個脫離核心故事的新敘事體。

3. 敘事衝突:兩個王國的故事

這封信展現了一場小型的敘事衝突:

  • 約翰/該猶/低米丟的敘事:這是一個關於使徒見證、真理、愛心、接待與共享的開放性故事。權威來自於與耶穌原始故事的忠實度。

  • 丟特腓的敘事: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權力、控制、排他性與言語攻擊的封閉性故事。權威來自於脅迫和孤立。

約翰宣佈他將親自介入(「所以我若去...」第10節),這代表著正統敘事的守護者將直接對抗篡改故事的勢力,目的是為了恢復群體與核心故事的一致性。

結論:敘事神學下的〈約翰三書〉

透過敘事神學,我們看到〈約翰三書〉是一封關於群體敘事權爭奪戰的內部文件。

  1. 故事在具體關係中實踐:它將信仰從抽象教義拉回到具體的人際關係中。一個人如何對待旅行傳道人,揭示了他對核心故事的真實態度。

  2. 權力與敘事的糾葛:它尖銳地指出,教會最大的危險之一,是內部領袖用「自我中心的故事」取代「十架服務的故事」。領袖的品格(是該猶還是丟特腓?)直接決定了群體所活出的故事版本。

  3. 行動的敘事性意義:一個看似簡單的「接待」行動,被賦予了極深的神學和敘事重量。它是分辨一個人屬於哪個「故事陣營」的試金石。

總而言之,〈約翰三書〉向我們揭示:忠於神的故事,不僅在於持守正確的教義(約翰二書),更在於建立一種與該故事相符的群體生活模式——一種以接待、捨己、支持真理見證人為特徵的模式。當有人試圖用權力鬥爭和封閉排外來重寫這個模式時,保衛這個故事就意味著要勇敢地對抗他。 這對今日教會在處理領袖濫權、同工關係和資源運用上,提供了極具現實意義的鏡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