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4, 2025

漢斯·弗萊的敘事神學

 漢斯·弗萊是 20 世紀後期一位極具影響力的美國神學家,他的「敘事神學」對基督教神學方法論產生了深遠的衝擊。他的思想主要見於其代表作《聖經敘事的權威》中。

核心問題:聖經的權威何在?

弗萊的敘事神學是對當時兩種主流神學思潮的回應與批判:

  1. 歷史批判學: 將聖經視為歷史文獻,試圖透過考據、考證來找出「背後」的歷史事實。弗萊認為這將聖經碎片化,並使其權威依賴於不斷變動的歷史學結論。

  2. 基要主義/實證主義: 將聖經視為命題式真理的集合,是關於上帝和世界的客觀事實陳述。弗萊認為這忽略了聖經的文學形式和敘事力量,並容易導致教條主義。

弗萊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如果聖經在歷史細節或科學事實上有誤,它的權威還存在嗎?如果存在,那權威的基礎是什麼?

他的答案是:聖經的權威不在於它是否準確記錄了歷史,也不在於它是否提供無誤的命題式真理,而在於它作為一個「世界」所具有的塑造力量。


敘事神學的主要論點

1. 聖經首先是一個「敘事」,而非教科書或史書

弗萊強調,聖經(特別是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是一個連貫的、宏大的敘事。它有一個開端(創造)、一個中段(墮落、以色列歷史、耶穌基督的生平)、和一個結尾(終末的圓滿)。這個故事不是用來提供資訊的,而是用來塑造身分建構現實的。

2. 「內在於故事的世界」

這是弗萊最核心的概念。他認為,聖經敘事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世界」——一個理解自我、上帝和現實的整體框架。這個世界有自己的邏輯、價值觀和時間觀。

  • 類比: 就像我們進入一部偉大的小說或電影,我們會暫時接受其中的世界觀和規則,並讓這個故事來影響我們。聖經的世界也是如此,它邀請我們進入,並從「內部」來理解一切。

  • 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不是因為它與外部歷史一一對應,而是因為它具有塑造生命、解釋經驗的強大能力。它提供了我們居住於其中的「終極實相」。

3. 敘事先於教義

弗萊顛倒了傳統的神學方法。他認為,不是先有抽象的神學教義,然後用故事來舉例說明;而是先有社群的故事,教義是為了理解和維護這個故事而產生的次級語言

  • 例如: 早期基督徒不是先有「三位一體」的教義,才寫下福音書。他們是先經歷並傳講耶穌基督的故事,在反思這個故事的意義時,才逐漸發展出「三位一體」的教義來解釋故事中揭示的上帝。

4. 敘事塑造群體身分

基督教群體(教會)的身分是由聖經敘事所定義的。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我們所訴說的故事裡。

  • 以色列民的身分來自出埃及的故事。

  • 教會的身分來自耶穌基督的生命、死亡與復活的故事。

  • 透過不斷地重述和活出這個故事,群體的身分得以維繫和更新。

5. 事實與真理的區分

弗萊區分了「歷史事實」和「敘事真理」。

  • 歷史事實關心的是「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批判學的領域)。

  • 敘事真理關心的是「這個故事如何塑造了我們對現實的理解,並為我們的生命提供意義?」(神學的領域)。

聖經的權威在於其「敘事真理」,它能夠真實地描繪出上帝與世界的關係,以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


對弗萊的批評與影響

批評:

  1. 忽略歷史性: 批評者認為,弗萊過於輕看歷史事實的重要性。如果耶穌沒有從死裡復活這個「歷史事件」,那麼復活的「敘事」還有何意義?

  2. 相對主義的危險: 如果每個信仰群體都有自己的「敘事世界」,那麼如何判斷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這似乎導致了真理的相對化。

  3. 過於封閉的系統: 他的理論被批評為一個封閉的循環:只有當你已經在信仰群體內部,你才會接受這個故事世界的權威。對於外部的人來說,它缺乏說服力。

影響:

  1. 神學方法的革新: 他將神學的重心從歷史考證和命題辯護,轉移到對聖經文學形式和教會實踐的關注。

  2. 敘事轉向的推動者: 他是整個人文學科「敘事轉向」在神學領域的代表人物,強調故事對於人類理解和建構身份的核心地位。

  3. 後自由神學的奠基: 弗萊是「耶魯學派」或「後自由神學」的關鍵人物。該學派強調信仰語言的獨特性,以及基督教傳統在形塑信徒世界觀方面的首要性。

總結

漢斯·弗萊的敘事神學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視角,來重新思考聖經的權威和神學的本質。他告訴我們,聖經之所以有力量,不是因為它是一本無誤的歷史年鑑或科學教科書,而是因為它是一個我們可以居住其中的、具有塑造力的偉大故事。這個故事為基督徒群體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並持續地呼召人們進入這個關於上帝與世界的敘事之中,從而找到生命的終極意義和方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