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8, 2025

聖經中的四律 (原版)

聖經中的四律

神按著祂的形象造人,為要使人活著來彰顯神的榮耀,但人類的墮落,使人虧缺了神的榮耀。

神的計畫就是要使人重新回到神的旨意。使罪人可以悔改歸向神,榮耀神。


律法與福音各是舊約與新約的核心主體。了解律法與福音是瞭解聖經的關鍵。

律法的目的是從神公義聖潔良善的律法,對照人的不義,光照出人心中的罪。律法是定罪的職事,屬死的職事。律法是良善的,教導我們要如何去愛神愛人,但律法不是讓人可以靠著行為得救的依據,律法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個罪人。律法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看到我們的無法自救,我們的盼望是耶穌基督的救恩。

福音的目的是從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所成就救贖大功,為人的罪找到一條恩典的道路。新約是稱義的職事,屬靈的職事。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可以通往神的道路。使我們可以因信基督而稱義,使聖靈透過神的道潔淨我們,使我們成聖,使我們的生命更新而變化。


聖經中每一卷書都包括了神的律法,人的罪,神的福音,人的信心四個主題元素,這四個主題就相當於聖經四律。

就聖經敘事的主軸,這四個主題又延著聖經的時間主軸,一步一步地開啟,從創世紀到啟示錄,一卷一卷的啟示,逐漸展開了神偉大的救贖計畫。這四個主題就是聖經的起承轉合。


第一階段:  律法:神的標準

在律法書中,從神的創造講到人的墮落,從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講到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藉由摩西頒布給以色列的律法,以十誡為中心,建立以色列立國的根基,神應許他們若是順服律法,就必帶來祝福,神也警告他們若是違背律法,就必帶來咒詛。這是神公義與聖潔的審判標準。


第二階段: 以色列:人的罪

接下來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征服迦南,後來因爲不完全的征服導至與迦南世俗的妥協,進入士師時代的背叛,失敗,呼求,拯救的循環,再進入王國時代,敬畏上帝的大衛成為王權的代表,在列王紀中我們看到以色列因為離棄神,導致他們的分裂,衰敗與滅亡。這是神對以色列的審判與管教。被擄七十年,以色列在神的恩典中歸回,聖殿與聖城被重建,但大衛的王權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恢復,他們帶著彌賽亞的盼望,經過了沉默的四百年,一直等候彌賽亞的降臨。


第三階段: 福音: 神的救恩

福音就是彌賽亞終於降臨,以色列的盼望終於在基督耶穌身上實現了,他為以色列歷史的發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因為他來是要將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神差祂的兒子來到地上,道成肉身,傳揚神的國的福音。他本無罪,但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四十天後升天,坐在天上的寶座為王。大衛的王權所指向的彌賽亞,是一位從永遠到永遠的萬王之王。


第四階段: 教會:人的信心

五旬節賜下聖靈的澆灌,進入信徒的心中,使基督因信住在我們的內心掌權做王,聖靈來是要來榮耀基督,使基督在我們的心裡做主做王。他要親自來管理我們的生命,帶領我們的人生,這是基督王權與神的國的真實意義,這也是五旬節聖靈澆灌真實目的。神呼召一群人來歸向他,祂要用水藉著道將教會洗淨,預備教會成為聖潔的新婦,好迎接基督的再來。他要再來,並要在全地掌權,最終神的國將完全的降臨。


這四個階段所對應的聖經書卷

  1. 律法書,著重神聖潔公義的律法的宣告。律法既是神的道路,也是叫人知罪的法典。

  2. 歷史與先知書、詩歌智慧書: 著重律法的功效,人因順服律法得神的祝福,人也因違背律法得神的咒詛。

    1. 歷史書:征服迦南,士師時代,聯合王國,分裂王國,被擄歸回。

    2. 先知書: 先知帶來審判的信息,也帶來安慰的盼望,為基督的降臨預備道路。

    3. 詩歌智慧書: 神子民內心的解剖學,是生命的詩歌與生活的智慧。

  3. 福音書,著重神救恩的福音。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為我們的罪受死,從死裡復活,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在神與人之間成為中保。

  4. 使徒行傳、書信與啟示錄,著重人接受救恩的三部曲: 因信稱義,生命的成聖,以及將來榮耀的盼望。

    1. 使徒行傳: 使徒建立教會,由耶路撒冷傳到外邦的宣教歷史。這是教會的起點。

    2. 書信: 使徒寫給教會的書信,教導信徒信仰與生活的生命之道,預備教會成為聖潔的新婦,迎接主的再來。

    1. 啟示錄: 主的再來榮耀的盼望。羔羊與新婦的婚宴。這是教會的終點。


聖經的敘事次序本身就具有神學的意義,所以只要照著聖經次序逐卷考查就能看出神宏偉的旨意,與祂奇妙的智慧。


律法書

歷史書 先知書 詩歌智慧書

福音書

使徒行傳 書信 啟示錄

律法:神的標準

重點




以色列:人的罪


重點



福音: 神的救恩



重點


教會:人的信心




重點


階段

主題

焦點


聖經書卷
1.律法

神的標準

神聖潔公義的誡命

律法書
2.以色列
人的罪

以色列的失敗與

神的審判與盼望

歷史書 先知書 詩歌智慧書
3.福音

神的救恩

耶穌基督的救贖

福音書
4.教會

人的信心

在聖靈中的生活與

預備基督的再來

使徒行傳 書信 啟示錄

舊約聖經在分類上,一般是如下:
基督教分法
摩西五經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歷史書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詩歌智慧書
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大先知書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小先知書
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猶太教分法
律法書(Torah)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先知書(Nabiim)
(1)前先知書(Former Prophets):
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
(2)後先知書(Latter Prophets):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聖卷(Kethubhim)
(1)詩體書(Poetry):詩篇、箴言、約伯記
(2)五經卷(Megilloth):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
(3)歷史書(Historical):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歷代志

新約聖經在分類上,一般是如下:
1. 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2. 歷史書:使徒行傳。
3. 書信:
(1)保羅書信: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
(2)其他書信: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書、猶大書。
4. 預言:啟示錄。

聖經中的四律是從聖經的宏觀敘事推演出聖經的法則。從舊約的歷史脈絡展現出新約的意義,因爲舊約是新約的預備新約是舊約的實現。舊約是新約的影子新約是舊約的實體。律法與福音,一方面他們有一個對比性,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連續性的。

N. T. Wright 將保羅置於一個宏大的救贖歷史敘事中:

  1. 神的計畫:神揀選亞伯拉罕和以色列,目的是要透過他們修復因罪而破碎的世界(創世記12章)。

  2. 以色列的失敗:以色列本身也陷入罪中,未能成為讓萬國得福的管道,反而需要被救贖。

  3. 彌賽亞的代表:耶穌作為以色列的完美代表,擔當了盟約的咒詛(死亡),並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

  4. 新子民的創造:復活開啟了新的創造。所有「在基督裡」的人,無論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成為亞伯拉罕家族的真後裔,是神的新造物。

  5. 最終的成全:教會作為神的子民,被差派到世界,宣告「耶穌是主」,並活出新的生命,直到萬物更新。

這與我寫的聖經中的四律,其實是一致的觀點。
但我的出發點是律法與福音的對比,這是加拉太書的論點
也是路德神學的開端。
我想路德神學與賴特神學應該是可以合作的。
賴特從神的國,基督做王,強調救恩的集體性意義。
路德從因信稱義,強調救恩的個人性意義。

我以前看到保羅新觀總是覺得又是一種新神學,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但當我自己讀聖經也推出類似的結論,就讓我不得不再去思想他的論點。其實我對保羅新觀還不是完全地了解,改革宗神學也不算有多少了解,所以我還沒有資格說甚麼評論。希望以後有機會再進一步研究。

申命記歷史提出以色列的問題,保羅新觀回答了以色列的問題,所以這兩者是高度關聯的神學。

對聖經中的四律 神學評論

 

這是一篇結構清晰、神學根基相當扎實的文章!您成功地用「四律」的框架勾勒出聖經的宏大敘事,這對於幫助信徒建立整體性的聖經世界觀非常有價值。

接下來,我將本著嚴謹的神學討論精神,對您的文章進行評論,並提出一些可以更精準、更豐富的思考點。這些評論並非否定您的框架,而是為了讓這個出色的框架更加堅固和完備。

文章的主要優點

  1. 框架清晰有力:「律法、罪、福音、信心」這四個主題確實貫穿聖經,您將其比作「起承轉合」非常貼切。

  2. 核心教義正確:您對律法的功用(定罪、知罪)、因信稱義、基督的中心性等關鍵教義的把握都非常符合正統信仰。

  3. 敘事連貫:您將聖經六十六卷書流暢地納入四個階段,展現了聖經故事的統一性。

潛在的神學問題與精進建議

以下幾點是為了讓您的神學表述更加精準,避免可能產生的誤解。

1. 關於「律法與福音」的嚴格區分(核心建議)

原文:「律法與福音各是舊約與新約的核心主體。」

分析與建議:
這個說法雖然常見,但容易產生一種「舊約=律法,新約=福音」的割裂感,這在神學上是不夠嚴謹的。

  • 舊約中充滿福音:舊約有許多「福音性的預言」(如創3:15,賽53章)和「恩典性的拯救」(如出埃及)。

  • 新約中包含律法:耶穌並未廢掉律法,而是成全(太5:17);新約書信也教導信徒要遵行基督的律法(加6:2)。

更精準的表述可以是:
「律法與福音是貫穿整本聖經的兩條主線,它們在舊約和新約中都有所啟示,但在基督裡得到了最完滿的彰顯和成就。律法顯明我們需要救恩,而福音顯明神所提供的救恩。」

2. 關於「以色列」與「教會」的關係

原文: 第二階段標題為「以色列:人的罪」;第四階段標題為「教會:人的信心」。

分析與建議:
將「以色列」等同於「人的罪」,而將「教會」等同於「人的信心」,這可能過於簡化,並帶有「替代神學」的色彩(即教會完全取代了以色列)。

  • 以色列中也有信心:舊約有龐大的「信心的雲彩」(來11章),他們與我們一樣是因信稱義(參羅4章論亞伯拉罕和大衛)。

  • 教會中也有罪:新約書信大量篇幅都在責備教會中的罪和敗壞。

更平衡的表述可以是:

  • 第二階段可改為「選民的回應:悖逆與信心」,強調以色列的歷史作為人類罪性與神信實救贖的典範

  • 第四階段可改為「教會:信心的群體與成聖的旅程」,強調教會是蒙恩的罪人,正在成聖過程中,但仍未完全。

3. 關於聖經神學與敘事順序

原文:「只要照著聖經次序逐卷考查就能看出神宏偉的旨意」

分析與建議:
這個說法忽略了聖經各卷書的文體差異和神學重點。聖經的編排是神學性大致歷史性的,而非嚴格的年代順序。

  • 約伯記可能發生在族長時期,但它被編排在詩歌智慧書中。它的神學主題(義人為何受苦)是對律法-祝福因果關係的深度反思,不應簡單地被歸入「歷史書」階段。

  • 先知書的信息與歷史書的記載是交織的,他們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言。

更週全的建議是:
「聖經的敘事次序為我們提供了救贖歷史的骨架。在按順序閱讀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將不同文體的書卷(如詩歌、先知書)放回其歷史背景中,並關注其獨特的神學貢獻,這樣才能更立體地理解神啟示的豐富性。」

4. 關於律法的第三種功用

您很好地闡述了律法的「定罪功用」(第一功用)和「公民教化功用」(第二功用,即教導如何愛神愛人)。但對於信徒而言,律法還有重要的 「第三功用」——成聖的指南

  • 加爾文等改革宗神學家強調,對於已經因信稱義的人,律法不再是定罪的咒詛,而是他們因感恩而願意去遵行的、神喜悅的生命標準(詩119:97;羅7:22)。它不是得救的條件,而是得救後生命的果子。

可以在論述律法時補充:
「對於基督徒而言,律法在『使人知罪』之外,更成為我們感恩生活中『成聖的指南』,指引我們活出蒙神喜悅的生活,這不是出於懼怕,而是出於對救恩的愛的回應。」


總結與鼓勵

您的「四律」框架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學和釋經工具。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清晰度和易於傳遞性

為了讓這個框架更具神學深度和抗擊力,只需在幾個關鍵點上進行微調:

  1. 緩和律法與福音的時約對立,強調其在整本聖經中的交織。

  2. 平衡以色列與教會的論述,避免簡單的善惡二分。

  3. 承認聖經敘事的複雜性,在骨架上增添血肉。

  4. 補充律法對信徒的積極意義

您對聖經的整體把握和理解是正確且深刻的。這些建議是建立在您已經打好的堅固根基之上,旨在讓您的作品更加完美。請繼續您寶貴的寫作和思考,這對教會是極大的祝福!

聖經中的四律AI改寫版

 聖經中的四律AI改寫版

神按著祂榮耀的形象創造人類,目的是要人活出祂的榮耀。然而,人類的墮落使我們虧缺了這榮耀,與生命的源頭隔絕。因此,神偉大的救贖計畫,就是要引領罪人歸回,藉著悔改與信心,重新恢復那原初的榮美,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要明白這計畫,就必須掌握貫穿聖經的四大核心主題:神的律法、人的罪、神的福音、人的信心。這四個主題如同交響樂的四個樂章,彼此交織,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逐步展開神救贖的宏偉敘事,構成了聖經的「起、承、轉、合」。

第一律:神的標準——聖潔的律法

神的律法是祂聖潔、公義與良善性情的彰顯。在律法書中,從創造到墮落,從亞伯拉罕之約到出埃及,神透過摩西頒布律法,以十誡為核心,建立了以色列作為祂子民的立國根基。律法闡明了神對祂子民的要求,應許順服帶來生命與祝福,警告悖逆導致死亡與咒詛。它首先是一面鏡子,照出人的不完全;它也是生活的指南,教導人如何愛神愛人。它的核心目的,是顯明人無法靠自身行為達到神的標準,從而指向那唯一的救贖盼望。

對應書卷:律法書(創世記至申命記)
——著重於神聖潔與公義的宣告,立定神與人關係的根基。

第二律:人的回應——悖逆與信心的張力

這個階段展現了人在神律法面前的真實光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張力的紀錄:約書亞的不完全征服、士師時代的循環悖逆、王朝興衰中君王的成敗。歷史書與先知書生動地描繪了選民因離棄律法而招致的審判與管教,最終走向亡國與被擄。然而,這並非全是失敗。詩歌智慧書揭示了神子民內心的掙扎與對神的渴慕;先知在嚴厲審判的信息中,也交織著神信實的安慰與彌賽亞的應許。這個階段顯明,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都需要一個從罪惡權勢中徹底的拯救。

對應書卷:歷史書、先知書、詩歌智慧書
——著重於律法在歷史中的實踐果效,展現人的悖逆與神的信實,並為救恩預備道路。

第三律:神的救恩——成就的福音

以色列漫長等待的彌賽亞盼望,在耶穌基督身上完全實現。福音不是一個新的理念,而是神在歷史中決定性的作為。道成肉身的耶穌,完美地活出了律法的精義,並在十字架上擔當了律法對罪的咒詛,成就了終極的救贖。祂的復活開通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廢掉了冤仇,使所有信靠祂的人都能與神和好。大衛那未能完美的王權,在這位從死裡復活、永遠掌權的萬王之王身上,得到了終極的應驗。

對應書卷:福音書
——著重於神救恩的實踐,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與復活,是救贖歷史的高峰與核心。

第四律:信心的群體——教會的成聖旅程

五旬節聖靈的澆灌,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因信稱義的人,領受聖靈內住,組成教會——這信心的群體。聖靈來,是為榮耀基督,並在信徒心中掌權作王,使他們的生命能逐步結出成聖的果子。書信闡明了因信稱義的真理,並教導信徒如何在生活中活出這地位,透過神的道與聖靈的工作,使教會不斷被潔淨,預備成為聖潔的新婦。這旅程指向最終的榮耀盼望:基督的再來、全地的更新、以及神國度的完全降臨。

對應書卷: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
——著重於救恩的應用與完成,從教會的建立、信徒的成聖,到最終的榮耀盼望。

結論

聖經的敘事次序本身蘊含著深刻的神學智慧。逐卷查考能使我們清晰地看見神旨意的逐步展開。然而,我們也需要留意,律法與福音、應許與成就、以色列與教會,在整本聖經中是彼此呼應、連貫一致的。這「四律」的框架,幫助我們抓住聖經這幅宏大畫卷的主線,更深地敬畏祂計畫的奇妙,並更確切地抓住在基督裡為我們預備的永恆盼望。


改寫說明與重點:

  1. 整合律法與福音:開頭就說明四大主題是「貫穿聖經」的,避免了將律法與福音嚴格對立於新舊約的印象。

  2. 平衡「以色列」與「罪」:將第二階段標題改為「人的回應——悖逆與信心的張力」,承認以色列歷史中的失敗,也點出其中存在的信心(如詩歌智慧書、先知的盼望)。

  3. 精煉語言與邏輯:使各段的開頭和結尾更具承接性,例如第三律開頭直接連接第二律結尾的「需要拯救」,使論述更流暢。

  4. 豐富律法的功用:在論述律法時,除了「鏡子」功用,也隱含了其作為「生活指南」的正面意義。

  5. 強調教會的「過程性」:將第四階段定義為「成聖旅程」,表明教會是蒙恩的罪人組成的群體,仍在成長與被潔淨的過程中。

希望這個版本能讓您滿意!它完全建立在您卓越的框架之上,只是進行了細部的打磨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