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您對「正統」(Orthodoxy)的定義和標準。
N. T. 賴特是一位爭議性很高的神學家,不同宗派和神學立場對他的評價截然不同:
1. 廣義上的「正統」:他符合大公教會的基本信條
在廣義上,賴特被認為是正統的,因為他堅守基督教最核心的教義:
* 基督論: 他堅信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是以色列的彌賽亞、上帝的兒子,並且他對歷史耶穌的重建是符合尼西亞信經(Council of Nicea)的基本輪廓的。
* 復活: 他是耶穌身體復活的堅定捍衛者,並花了大量篇幅在學術著作中論證復活的歷史真實性。
* 聖經權威: 他是新約聖經研究的頂尖學者,他所有的研究都基於聖經文本的嚴謹解讀。
2. 狹義上的「正統」:他受到改革宗/保守福音派的嚴厲批判
賴特最大的爭議點在於他的**「新保羅觀」(New Perspective on Paul, NPP),這使他與某些傳統的改革宗(Reformed)或保守福音派(Conservative Evangelical)**立場產生了尖銳的衝突。
他被批評「不正統」或「偏離」的觀點主要集中在:
* 稱義(Justification):
* 爭議點: 賴特將稱義定義為上帝宣告某人是祂約民的身份標誌(教會論),而不是傳統上個人如何從罪中得救的途徑(個體得救論)。
* 批評: 許多改革宗人士認為他否定了馬丁·路德和加爾文所強調的**「唯獨信心」(Sola Fide)以及「歸算式的義」(Imputed Righteousness)**,即基督的義被轉移到信徒身上,他們認為這是對福音的根本性曲解。
* 贖罪論(Atonement):
* 爭議點: 賴特傾向於強調基督的死是結束了以色列的流亡和罪惡的咒詛,並開啟了新創造,他對傳統的**「代罰性贖罪」(Penal Substitutionary Atonement)**的理解有所保留,認為這更接近「異教信仰」的觀念(但他肯定基督是為我們而死)。
* 批評: 保守派人士認為他削弱甚至否定了耶穌基督作為罪人代罪羔羊、平息上帝忿怒的核心教義。
* 末世論與救贖的目的:
* 爭議點: 賴特強調救贖不僅是為了拯救人類個體的靈魂,更是為了整全世界的救贖和新創造(Cosmic Redemption)。
* 批評: 有些人認為他過度強調「拯救世界」而忽略了「拯救靈魂」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
* 如果您用大公信條(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來衡量,賴特是正統的。
* 如果您用宗教改革傳統(尤其是加爾文主義)對稱義論的標準來衡量,賴特被視為具有極大爭議,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異端」或「離經叛道」的。
因此,他是當代神學界中一位極具影響力,但也同時面臨兩極化評價的人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