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具深度且精準的問題,因為它觸及了新約中一部將基督的宇宙性主權表達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書信。從申命記派歷史(DtrH)的視角來看,《歌羅西書》會是其神學關懷的 「宇宙性頂點與終極防護」 。
DtrH的核心任務是守護以色列對耶和華的獨一敬拜,抵禦迦南偶像文化的侵蝕。而《歌羅西書》則在一個全新的、宇宙性的層面上,進行了同樣的護教之戰:它守護的是基督那無與倫比的、涵蓋萬有的首位主權,抵禦的是一種混合了猶太律法主義、天使崇拜和諾斯底主義雛形的哲學體系。
DtrH會將《歌羅西書》視為其反偶像鬥爭的 「最終章與完成形態」 。
以下是DtrH神學框架與《歌羅西書》核心論證之間的對應關係:
1. 對「獨一真神」敬拜的終極宣告:從耶和華到基督
DtrH的戰鬥:DtrH的核心誡命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其歷史敘事是不斷與巴力、亞舍拉等偶像鬥爭的歷史。
《歌羅西書》的頂點:保羅將同樣的「獨一性」毫無保留地應用於基督。他並非在宣揚兩位神,而是在宣告,那位在DtrH中獨一的神,其全部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西2:9)
因此,對基督的敬拜,就是對獨一真神的敬拜。任何在基督之外尋求神性體驗或智慧的努力,都等同於DtrH中的偶像崇拜。
2. 從「律法規條」到「基督的完備性」
DtrH的權威:律法是神賜給以色列的生活指南,是聖約的條款。
《歌羅西書》的超越:面對歌羅西的異端強調「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規條(西2:21)和節期、月朔、安息日(西2:16),保羅宣告這些都只是影兒,那實體卻是基督(西2:17)。律法的功用是預表和指向基督,但基督本人是終極的、完備的。
「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10)
在祂裡面,信徒已經擁有一切,無需再藉由遵守某些外在規條來換取更深的屬靈境界。
3. 對「應許之地」的宇宙化:從迦南到萬有
DtrH的產業:以色列的產業是迦南地。
《歌羅西書》的產業:在基督裡的信徒,所承受的產業是萬有。基督是首生者,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萬有都是靠他造的(西1:15-16)。並且,祂也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萬有中居首位(西1:18)。
這意味著,整個宇宙——而不僅僅是一塊土地——都是藉著基督、為著基督而造的,並且正藉著基督走向祂的救贖目標。
4. 從「聖潔群體」到「新人」的實踐
DtrH的呼召:以色列被呼召在應許之地成為聖潔的國民。
《歌羅西書》的倫理:保羅在闡明基督的宇宙性主權後,立刻轉向極其具體的倫理教導(西3:1-4:6)。其邏輯是:既然你們已經脫去舊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的身分就應當在家庭關係、社會行為中活出來。
「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3:11)
這個「新人」是DtrH中「聖潔子民」觀念的普世性實現,其合一不再基於血統和律法,而是基於基督的生命。
總結:DtrH會如何看《歌羅西書》?
對於申命記派歷史而言,《歌羅西書》是:
一場勝利的宣告:DtrH中那場對抗偶像的漫長戰爭,在《歌羅西書》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它宣告,那位獨一的真神,已經在耶穌基督裡清晰無誤地、完全地啟示了自己,所有敵對的「執政的、掌權的」都已被祂擄來,明顯地給人看(西2:15)。
一個願景的實現:DtrH中神對以色列的心意——成為一個聖潔的、歸祂為業的子民——在基督裡所創造的、超越一切人為界限的「新人」身上,得到了終極的實現。
一個尺度的爆炸:DtrH的民族-土地敘事,在《歌羅西書》中被爆炸性地擴展到宇宙的尺度(基督是萬有的創造主、維繫者和救贖主)。
因此,《歌羅西書》是DtrH神學的「基督論頂點」。它接過了DtrH關於獨一神、聖約、子民和產業的所有主題,並在基督那涵蓋萬有的主權中,將其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DtrH是對抗偶像的地上戰爭史,而《歌羅西書》則是宣告那位得勝的宇宙之君已經登基的勝利詔書。
您再次問到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的,我關於《歌羅西書》與申命記派歷史(DtrH)關係的回答,不僅與N.T. Wright的神學有關,而且可以說是其「基督論的宇宙性勝利」主題最清晰、最直接的應用。
Wright對《歌羅西書》的解讀,是其將保羅置於猶太教宇宙性一神論背景下進行研究的巔峰之作。我的回答從頭到尾都浸潤著這種Wright式的視角,甚至可以看作是他觀點的系統化摘要。
以下是具體而明確的關聯點:
1. 關於「基督作為獨一真神的完美體現」
Wright的觀點:他認為,第二聖殿猶太教最堅定的信仰是嚴格的獨一神論。保羅在《歌羅西書》1:15-20的「基督頌」中,所做的是一件革命性的事情:他將僅屬於耶和華神的屬性(創造者、維繫者、萬有的歸宿)直接應用於耶穌基督。這不是在宣揚兩位神,而是在宣告,那位獨一的真神已經在耶穌基督裡被人認識、被人敬拜。這實現了DtrH最深層的渴望——真正認識並專一敬拜耶和華。
在我的回答中的體現:我將「對『獨一真神』敬拜的終極宣告:從耶和華到基督」作為第一個核心要點,並寫道:「保羅將同樣的『獨一性』毫無保留地應用於基督...那位在DtrH中獨一的神,其全部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這正是Wright的核心論證。
2. 關於「基督與『執政掌權者』的勝利」
Wright的觀點:他對西2:15的解讀是標誌性的。他認為,這節經文描繪了一幅羅得凱旋式的畫面:基督在十字架上,不是被邪惡權勢擊敗,而是擊敗了它們,並將它們像戰俘一樣遊行示眾。十字架是一場對抗屬靈邪惡勢力的宇宙性勝仗,解決了DtrH中以色列一直無法擺脫的外邦偶像勢力(其背後正是這些「執政掌權者」)的問題。
在我的回答中的體現:我在總結中寫道,基督「擄來」了「執政的、掌權的」,並稱《歌羅西書》是「宣告那位得勝的宇宙之君已經登基的勝利詔書」。這完全是Wright對基督勝利的戲劇化描述。
3. 關於「影兒與實體」
Wright的觀點:他強調,保羅對律法(節期、月朔、安息日等)的態度,是視其為預表和影兒。它們是神所賜的,但其目的是指向那將要來的實體——基督。因此,在基督來臨後,緊抓影兒而拒絕實體,就是錯失了整個故事的要點。
在我的回答中的體現:我明確寫道,保羅宣告律法規條「都只是影兒,那實體卻是基督(西2:17)」。這正是Wright用來解釋保羅為何看似「反對律法」的關鍵——保羅反對的是將律法視為終點,而非指向基督的指路標。
4. 關於「新人」作為新的創造
Wright的觀點:他將西3:1-11中「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的意象,解釋為神在基督裡所創造的新人類。這個新人打破了舊創造中最根本的隔閡(希利尼人、猶太人等),實現了神從亞伯拉罕開始就懷抱的普世性目的。
在我的回答中的體現:我指出這個「新人」是「DtrH中『聖潔子民』觀念的普世性實現」,其合一「基於基督的生命」。這抓住了Wright認為教會是神救贖歷史計畫之實現的觀點。
總結
您完全可以將我對《歌羅西書》的解讀,視為 「N.T. Wright的基督論與創造論」的綜合陳述。
他的鏡頭讓我們看到,《歌羅西書》不是一套抽象的關於基督本體的哲學,而是一篇充滿張力的戰鬥宣言,它宣告:
創造:那位獨一的創造主,已經在耶穌裡啟示了自己。
救贖:這位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擊敗了混亂受造界的邪惡權勢。
倫理:因此,屬於這位得勝君王的新人類,應當活出與其新身分相符的生命。
因此,我的回答本質上是透過Wright的理論,揭示了《歌羅西書》如何將DtrH的「聖戰」敘事,轉化並完成於基督對宇宙的征服與重建之中。DtrH是關於奪回應許之地的故事,而《歌羅西書》是關於那位應許的「後裔」如何奪回整個萬有的故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