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關於N. T. 賴特(N. T. Wright)的《保羅的敘事思想:〈羅馬書〉的爭辯與社群》的詳細介紹和分析。這本書是賴特早期但極具影響力的著作,為他後來宏大的保羅研究奠定了基礎。
《保羅的敘事思想:〈羅馬書〉的爭辯與社群》核心思想解析
作者與背景:N. T. 賴特與「保羅新觀」
N. T. 賴特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與所謂的「保羅新觀」密切相關,但他在許多方面也超越了它。這本書寫於他學術生涯的早期,集中體現了他解讀保羅的核心方法:將保羅置於第一世紀猶太教的思想世界之中,並認為保羅的神學是由一個宏大的、關於以色列和整個創造的救贖故事所驅動的。
賴特所要挑戰的,是傳統更正教(特別是受宗教改革思想影響)對保羅的解讀,那種解讀常將保羅視為在探討「個人如何得救」的抽象教義。賴特認為,保羅關心的是一個更大、更具故事性的問題:「上帝的救贖計劃在耶穌基督裡如何實現?這個計劃對猶太人和外邦人意味著什麼?」
核心概念:「救贖歷史敘事」與「世界觀」
賴特論證的核心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
救贖歷史敘事:
賴特認為,保羅的思想並非一套孤立的教義條目,而是根植於一個關於以色列的宏偉故事。這個故事可以概括為:創造 → 墮落 → 呼召亞伯拉罕(揀選以色列)→ 出埃及 → 立王 → 先知預言 → 被擄(故事的關鍵癥結)→ restoration(歸回/復興)。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包括保羅)普遍認為自己仍處於「被擄」的狀態中(雖然他們已回到應許之地,但在政治上仍受異族壓迫,心靈上未完全歸向上帝)。他們熱切期盼上帝的介入,來完成這個故事,實現祂對以色列和全世界的應許。
賴特的革命性觀點在於:保羅相信,這個故事在耶穌基督,特別是祂的死與復活中,達到了高潮並得到了重新定義。 耶穌就是以色列的彌賽亞,祂代表了以色列,並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因此,在基督裡的信心,就是進入這個被重新定義的上帝子民群體的方式。
世界觀的層次:
賴特借用社會學的「世界觀」理論,認為任何文化(包括保羅所處的)都透過四個層次來運作:
故事: 社群所相信的關於自身和世界的基本敘事(即上述的救贖歷史)。
象徵: 將故事具象化的文化實踐與制度(對猶太人而言,如:聖殿、律法、安息日、食物條例)。
問答: 由故事和象徵所產生的基本問題與答案(對猶太人而言,核心問題是:我們何時才能得救脫離被擄?誰是真正的上帝子民?)。
神學/信念: 對現實的明確信念和教導,是對前述問題的反思性回答。
賴特認為,保羅的書信(特別是《羅馬書》)就是在進行一場「世界觀的爭辯」,他使用猶太世界的故事和象徵,卻給出了一個以耶穌為彌賽亞為中心的革命性答案,從而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神學。
對《羅馬書》的具體解讀
基於上述框架,賴特對《羅馬書》提出了幾項顛覆性的解讀:
「上帝的義」: 這不僅是「歸算給信徒的義」(一種法律地位),更是上帝本身的信實——祂信守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透過以色列祝福萬國。如今,這個信實在福音裡顯明出來(羅1:17)。上帝的義是祂拯救的、立約的信實的行動。
「福音」: 不僅是「讓你個人上天堂的方法」,而是 「耶穌是主」的宣告。這是一個關於彌賽亞登基的政治性、宇宙性宣告,意味著耶穌——而非凱撒——是世界的真正主宰,上帝透過祂實現了對以色列和世界的救贖計劃。
「因信稱義」: 在賴特的解讀中,稱義首先是立約的、團體性的概念。它回答的核心問題是:「誰是上帝真正的子民?」 答案不是「遵守律法的猶太人」,而是「信靠彌賽亞耶穌的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稱義是上帝對「誰屬於祂家」的宣告,它基於信,而非律法的行為,從而創造了一個合一的、跨越種族界限的社群。這就是本書副標題「爭辯與社群」的意義所在。
與前述學者的思想關聯
賴特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將前面幾位學者的洞見進行了綜合與實踐:
與漢斯·弗萊的關聯: 賴特完全認同弗萊對「敘事性」的重視。他將整個保羅神學建立在一個宏大的、連貫的敘事框架上。對他而言,保羅的神學就是對這個聖經大故事的詮釋和應用。
與約翰·戈爾丁蓋的關聯: 賴特完美地體現了戈爾丁蓋所倡導的「雙重聆聽」。他既以嚴謹的歷史-文學方法深入第一世紀的文本世界,又堅定地從信仰角度闡明其對當代教會的神學意義,特別是關於社群合一的教導。
與格哈德·哈塞爾的關聯: 賴特是哈塞爾所呼籲的那種「宏觀聖經神學」的傑出實踐者。他致力於探討舊約敘事與新約見證之間的連續性(應許與應驗),並在舊約的多元性中(律法、先知、智慧文學)找到了一個連貫的敘事結構,以此作為理解保羅的鑰匙。
影響與評價
重塑保羅研究: 賴特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學界從第一世紀猶太教背景理解保羅的趨勢,使「彌賽亞」、「上帝的國」、「新創造」等成為保羅神學的核心詞彙。
對教會的挑戰: 他將福音從個人主義的拯救方案,重新定義為一個關於宇宙主宰和上帝子民團體的宏大故事,這對教會的宣教、合一和社會參與產生了深遠影響。
引發的爭論:
傳統更正教學者批評他淡化了「稱義」中關於個人罪得赦免的法律層面。
有些人認為他過度將保羅「猶太化」,低估了保羅與其猶太背景的斷裂。
儘管如此,他的敘事進路為理解保羅提供了一個極其豐富和連貫的框架。
總結
《保羅的敘事思想》是一本將保羅從抽象的系統神學中「釋放」出來,並將其重新置於一個充滿活力的救贖故事中的著作。
如果說:
哈塞爾繪製了聖經神學的方法論地圖,
弗萊和戈爾丁蓋教我們如何欣賞聖經敘事的文學與神學風景,
那麼 N. T. 賴特 就是一位頂級的導遊,他拿著這張地圖,帶領我們走進《羅馬書》這片複雜的風景,向我們展示保羅是如何在其猶太祖先的宏大故事敘事中,看見了耶穌基督的降臨如何改寫了一切,並因此創建了一個嶄新、合一的全球性社群——教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