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世界歷史與地理,眼界開拓不少,過去讀理組,其實我高中並沒讀過高中的世界歷史與地理,幾年前讀世界通史,甚有領受,這次讀美國高中的世界歷史與地理,收穫更進一步了,讓我對世界歷史與地理的輪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美國高中教科書其實是很有料的,只是吸收多少的問題。學生時代,很多人可能讀書只是應付考試,考完就忘了,不是那麼用心,我當學生的時候也是,但我現在讀書,完全不是為考試,而就是充實自己罷了,雖然實際上也不一定談得上甚麼用處,只是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我現在倒是很能體會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所述的讀書之樂。其實台灣的高中課程也是一個內容豐富的設計,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藝術(音樂 、美術、藝術生活),技能(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家政、健康護理),在台灣藝術科加上技能科總和稱做藝能科,是屬於所謂的副科,這其實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恐怕也是最常被犧牲的一部分。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藝能這些加起來就是現代的六藝,這也是美國高中生AP的六個領域。所謂博雅教育不過就是這種基礎教育的延伸。最近我也回去讀台灣的高中課程,感嘆為什麼當年都好像只是為了升學壓力在讀書,讀得好辛苦,其實每一個科目都有其教育的目的與價值,但除了國英數理化,其他都被忽略了,而就算是國英數理化也都早已生鏽了。所以在談大學的博雅教育之前,還是要回歸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先要有紮實的基礎教育。
這幾年台灣高中教育有一個大的改變就是著重民主教育與台灣的歷史與地理,台灣畢竟已有自己的主體意識,台灣會走出一條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文化發展道路,就好像美國走出一條不同於英國的道路,這是很自然也是必然的發展。中國走的是馬列主義路線下的中華文化,台灣走的是自由民主路線下的中華文化。台灣雖小,但台灣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保持了一個普世價值的路線,這是台灣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讀世界史與世界地理時可以看到,古典時代的宗教與思想仍是塑造今日世界文明的主要力量。余英時在歷史與思想一書中就特別強調思想在歷史發展中的主動性。杭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也是從文化版塊談國際關係的版塊與斷層。世界史與世界地理縱橫古今中外,政經文化,是一門視野十分廣闊的學問。
世界史大綱:
上古: 遠古兩河埃及舊約時代,古典希臘羅馬新約時代,這是世界宗教與哲學奠基時代。
中古: 500-1500,日耳曼人興起,伊斯蘭教興起,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
近代: 16,17世紀,發現新世界,宗教改革,18世紀,啟蒙運動,民主革命。
現代: 19世紀,工業革命,帝國主義,20,21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冷戰後。
中國史大綱:
上古: 先秦(夏商周),秦漢
中古: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
近代: 明,清
現代: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世界地理大綱:
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獨立國協,非洲,北美,中南美,大洋洲。
195國國家地理。
聖經之外,還有許多學問,不要忽略。聖經很重要,但不要侷限在聖經,否則就反而會限制自己的眼界。我現在發現高中課程,涵蓋面很廣,內容也很扎實,如果能好好讀,其實就可以學到不少基礎的知識。不要好高騖遠,我不妨先從高中的教科書來做打底的功夫,大家都讀過高中,但不全面,也不精通。這樣再來讀AP,其實是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之事。讀完AP,就已經奠定了大學的通識教育的基礎了,要再更進一步關心時事與科技就容易理解與吸收了。這樣看似迂迴,但卻是最短的路途。
讀世界史與世界地理,政治學,經濟學,再來讀國家地理雜誌,經濟學人。
讀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再來讀科學美國人。
我盼望自己能成為結合信仰與知識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認識神,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天: 宗教,哲學
文: 語言,文學,藝術
人: 社會,歷史
物: 科學,技術,資訊
杜威圖書分類
000 | Computers, information, & general reference 電腦、資訊及總類 |
100 | Philosophy & psychology 哲學及心理學 |
200 | Religion 宗教學 |
300 | Social sciences 社會科學 |
400 | Language 語言學 |
500 | Sciences 科學 |
600 | Technology 科技 |
700 | Arts & recreation 藝術及娛樂 |
800 | Literature 文學 |
900 | History & geography 歷史及地理學 |
中文圖書分類法《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
000 總類
100 哲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科學類
400 應用科學類
500 社會科學類
600 史地類
610-699 中國史地
710-799 世界史地
800 語言文學類
900 藝術類
哈佛課程架構
通識教育 八大領域
- 美學的與闡釋的理解 (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 文化與信仰(Culture and Belief)
- 經驗與數學推理 (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 倫理推理(Ethical Reasoning)
- 生命系統科學(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 物理宇宙科學(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 世界各社會(Societies of the World)
- 世界中的美國(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其他要求
- 寫作能力(expository writing)
- 外語能力(foreign language)
活到老,學到老,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亦悅乎。現在這個年紀讀書也談不上甚麼研究,只盼望能建立一個能讓自己安身立命的思想體系。那是一個持續一生的感動。
我好像只是沾了一點世界史與世界地理,一下子就又把自己的讀書計畫擴大了。讀書要花時間其實並不容易。我想我大概只能大略讀過一遍。但我就是想去探究世界之理。我這次回到原點,我蒐集了一些美國高中與台灣高中的教材,我想一方面就當作複習,另一方面也練練英文閱讀能力,更何況我的高中文科並沒讀多少東西,科學真正讀的也只有理化,太久沒讀,也都生鏽了。所以我需要重新複習高中教材。其實高中與大學的通識課程感覺並沒有差很多,高中的程度通了,再讀AP,是水到渠成的事。儘量使用現有材料,書本,電子書,網路資源,應該是夠用的,不要花太多時間找材料,買了又不讀,不如把現有的書好好讀。
正如當年的我熱切在知識的殿堂尋求真理,所不同的,我不再自造體系,栽在沒有公共價值的玄學系統,那是我的大錯誤,自欺欺人的形式論。如今我所尋求的是在公共價值中的人文教育。讀生物學,有一感想,字面上創世紀與生物學相衝突,但我應尋求的是調和式的解釋,神是創造者,宇宙萬物有一個創造者,而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這是聖經的重點,但過程細節與時間年代,可以不是聖經的重點。我甚至可以接受宇宙大爆炸與進化論的過程與時間框架,而不是字面上的六千年前的六天創造,但我相信神是那位造物主。聖經上的亞當,不是猿人變來的,而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科學可以推測性地探討創造的過程,但從無中生有的創造的第一因就不是科學可以知曉的研究範疇,因為創造不是一種可重複以及可觀察的自然現象,這是特殊啟示的範圍,這就不是一般啟示的範圍。除此之外,信仰儘量不要成為學術研究的前提與預設。
這幾天參加美西華人差傳大會,我發現世界史與世界地理的知識,政治經濟哲學科學文藝都可以為神所用投入宣教,帶職宣教士是宣教的新模式,宣教要有高深的學問。這些講員除了牧師,也有許多專業人士,當他們把最好的獻給主,這真的是活祭。昨晚聽陳宗清牧師講文化宣教,我也有一樣的理念。這幾天的華人差傳大會收穫很多。吃飯時正好與客家神學院的溫永生院長一桌,他向我介紹基督徒的敬祖觀,這也是文化宣教,也意外得知當年跟我傳福音的一位客家鍾姊妹的近況,這已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前天是戴洸華牧師講的一帶一路,一會一族,向10/40之窗的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傳福音。還有陳欽文牧師講的建立關係為導向的門徒訓練。這次的差傳大會使我對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都有更進一步的省思與更新。第一天貓與狗的神學也深具震撼力,你是只為自己求的貓,還是為著神的榮耀的狗。最後一天講第一個審判,信心使我們得救,但第二個審判,行為使我們得獎賞,與耶穌一同做王,按著神的旨意,管理這個世界。
這次在大會的使者書房也買了幾本好書,司可福聖經函授課程,巴恩斯的研經課程,焦源濂的基督生平,陳終道的新約書信釋義,蘇穎智的每日與主同行。我覺得聖經的功夫終究是不可少的,門徒訓練比較像小要理問答,是入門功夫,但那是不夠的。上陳宗清牧師的課,他送恩福雜誌給我們,這是探討信仰與文化的雜誌,這也是我所關注的主題。
回顧2017年,讓我有許多的學習與反思,盼望2018,我有更多的學習與成長。我是2013年五月才開始積極探索信仰與知識,基督教與人文教育這個主題。目前也都還是基礎教育的階段,我也才意識到我當年的基礎教育做得很糟糕,我有求知慾,但讀一堆有的沒有的,卻沒把基礎打好,基礎教育不好,後來要往上就上不去了。如今已過了學習的年紀了,還在學基礎,只盼未來能在餘生的歲月中稍稍彌補以往的過失。斷斷續續地寫下這篇感言也是在重新釐清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過了一季寒冬,又來到了春天,目標在前,這是新的起點。
2018 新年
我好像只是沾了一點世界史與世界地理,一下子就又把自己的讀書計畫擴大了。讀書要花時間其實並不容易。我想我大概只能大略讀過一遍。但我就是想去探究世界之理。我這次回到原點,我蒐集了一些美國高中與台灣高中的教材,我想一方面就當作複習,另一方面也練練英文閱讀能力,更何況我的高中文科並沒讀多少東西,科學真正讀的也只有理化,太久沒讀,也都生鏽了。所以我需要重新複習高中教材。其實高中與大學的通識課程感覺並沒有差很多,高中的程度通了,再讀AP,是水到渠成的事。儘量使用現有材料,書本,電子書,網路資源,應該是夠用的,不要花太多時間找材料,買了又不讀,不如把現有的書好好讀。
正如當年的我熱切在知識的殿堂尋求真理,所不同的,我不再自造體系,栽在沒有公共價值的玄學系統,那是我的大錯誤,自欺欺人的形式論。如今我所尋求的是在公共價值中的人文教育。讀生物學,有一感想,字面上創世紀與生物學相衝突,但我應尋求的是調和式的解釋,神是創造者,宇宙萬物有一個創造者,而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這是聖經的重點,但過程細節與時間年代,可以不是聖經的重點。我甚至可以接受宇宙大爆炸與進化論的過程與時間框架,而不是字面上的六千年前的六天創造,但我相信神是那位造物主。聖經上的亞當,不是猿人變來的,而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科學可以推測性地探討創造的過程,但從無中生有的創造的第一因就不是科學可以知曉的研究範疇,因為創造不是一種可重複以及可觀察的自然現象,這是特殊啟示的範圍,這就不是一般啟示的範圍。除此之外,信仰儘量不要成為學術研究的前提與預設。
這幾天參加美西華人差傳大會,我發現世界史與世界地理的知識,政治經濟哲學科學文藝都可以為神所用投入宣教,帶職宣教士是宣教的新模式,宣教要有高深的學問。這些講員除了牧師,也有許多專業人士,當他們把最好的獻給主,這真的是活祭。昨晚聽陳宗清牧師講文化宣教,我也有一樣的理念。這幾天的華人差傳大會收穫很多。吃飯時正好與客家神學院的溫永生院長一桌,他向我介紹基督徒的敬祖觀,這也是文化宣教,也意外得知當年跟我傳福音的一位客家鍾姊妹的近況,這已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前天是戴洸華牧師講的一帶一路,一會一族,向10/40之窗的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傳福音。還有陳欽文牧師講的建立關係為導向的門徒訓練。這次的差傳大會使我對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都有更進一步的省思與更新。第一天貓與狗的神學也深具震撼力,你是只為自己求的貓,還是為著神的榮耀的狗。最後一天講第一個審判,信心使我們得救,但第二個審判,行為使我們得獎賞,與耶穌一同做王,按著神的旨意,管理這個世界。
這次在大會的使者書房也買了幾本好書,司可福聖經函授課程,巴恩斯的研經課程,焦源濂的基督生平,陳終道的新約書信釋義,蘇穎智的每日與主同行。我覺得聖經的功夫終究是不可少的,門徒訓練比較像小要理問答,是入門功夫,但那是不夠的。上陳宗清牧師的課,他送恩福雜誌給我們,這是探討信仰與文化的雜誌,這也是我所關注的主題。
回顧2017年,讓我有許多的學習與反思,盼望2018,我有更多的學習與成長。我是2013年五月才開始積極探索信仰與知識,基督教與人文教育這個主題。目前也都還是基礎教育的階段,我也才意識到我當年的基礎教育做得很糟糕,我有求知慾,但讀一堆有的沒有的,卻沒把基礎打好,基礎教育不好,後來要往上就上不去了。如今已過了學習的年紀了,還在學基礎,只盼未來能在餘生的歲月中稍稍彌補以往的過失。斷斷續續地寫下這篇感言也是在重新釐清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過了一季寒冬,又來到了春天,目標在前,這是新的起點。
2018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