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漢斯·弗萊(Hans W. Frei)的著作《聖經的敘事性:聖經神學論文集》

 這是一份關於漢斯·弗萊(Hans W. Frei)的著作《聖經的敘事性:聖經神學論文集》的詳細介紹和分析。

這本書並非一本系統性的專著,而是一本論文集,集結了弗萊學術生涯中多篇關鍵文章,集中體現了他對聖經敘事聖經詮釋的獨特見解。要理解這本書,必須先了解弗萊所處的學術背景和他所要回應的問題。


《聖經的敘事性:聖經神學論文集》核心思想解析

作者與背景:漢斯·弗萊與「耶魯學派」

漢斯·弗萊是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常被視為「後自由神學」或「耶魯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所處的時代,聖經研究主要被兩種思潮主導:

  1. 歷史批判學: 試圖透過考據、考證來找出聖經文本背後的「歷史事實」,將聖經視為普通的歷史文獻。

  2. 存在主義詮釋學: 代表人物如布特曼,主張剝除聖經的「神話外殼」,挖掘其對個人存在的意義。

弗萊認為,這兩種主流方法都有一個根本問題:它們都將聖經的「意義」與文本本身分離開來。歷史批判學將意義等同於文本背後的歷史事件,而存在主義詮釋學將意義等同於文本引發的主體體驗。這兩者都忽略了聖經文本本身作為一個敘事世界的獨特性。

核心概念:「敘事性」與「字面意義」

弗萊思想的核心,就是為聖經的字面意義 和敘事性 進行辯護。

  1. 「敘事性」是什麼?

    • 弗萊強調,聖經(特別是福音書)的本質是一個連貫的、具有情節的故事。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即「受造、墮落、救贖」的敘事框架),讀者是被邀請進入這個世界,而不是將外在的框架(如現代歷史觀或哲學體系)強加於其上。

    • 聖經敘事的力量在於其實在論——它透過對人物、事件、對話的細緻描繪,呈現出一個具有深度和真實感的世界,而上帝正是在這個故事的世界中行動和啟示祂自己。

  2. 「字面意義」的復興:

    • 弗萊所說的「字面意義」,並非指基要主義式的字面解經。他指的是敘事本身所呈現的意義。換句話說,故事的意義就在於故事本身的情節、人物和發展。

    • 他區分了「文本的指向」:

      • 內在指涉: 意義存在於文本內部構成的世界。例如,理解耶穌的故事,就是要理解他在福音書敘事中的言行、受難與復活。

      • 外在指涉: 將文本意義對應到文本之外的歷史事實或抽象教義。

    • 弗萊認為,前現代(如中世紀)的釋經傳統其實更尊重這種敘事的字面意義,而啟蒙運動以後的釋經學反而「迷失」了這種讀法。

代表性論文與關鍵論點

這本論文集中包含了以下一些極具影響力的文章:

  • 《聖經敘事的詮釋學》: 這可能是全書最核心的論文。弗萊在這裡系統地闡述了「敘事」作為一種理解現實的方式。他認為,是聖經的敘事塑造了基督教群體的身份和對世界的理解,而不是反過來用世界的標準來判斷聖經敘事。

  • 《對福音書的再思》: 他挑戰了將福音書還原為歷史資料或神學論文的做法,主張福音書首先是對耶穌生平的敘事性詮釋,其形式(敘事)與內容(耶穌的故事)是不可分割的。

  • 《「聖經權威」的反映》: 他討論了聖經的權威如何透過其敘事力量來體現。權威不在於它是否符合現代科學史觀,而在於它有能力為信仰群體提供一個塑造生命和世界觀的終極框架。

  • 《施特勞斯的類型學》: 透過分析大衛·施特勞斯,弗萊展示了現代歷史意識如何導致了對聖經敘事的「去神話化」和意義的流失。

影響與評價

  • 對聖經研究的影響: 弗萊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敘事神學」和「文學批判」在聖經研究中的應用。學者們開始更關注聖經作為文學作品的敘事技巧、情節結構和人物塑造。

  • 對神學的影響: 他是「後自由神學」的奠基人之一。後自由神學強調基督教語言和敘事的內在邏輯,認為教會的首要任務是講好並活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忙於將其翻譯成世俗文化能接受的「普遍」語言。

  • 引發的爭論:

    • 相對主義的質疑: 批評者認為,過分強調信仰群體「內在」的敘事邏輯,可能會導致神學與公共領域脫節,陷入相對主義。

    • 歷史性的問題: 弗萊被批評似乎忽略了歷史真實性的問題。他回應說,他並非否定歷史,而是主張敘事的邏輯優先於歷史考證的邏輯。對信徒而言,是聖經敘事定義了何為「真實的歷史」,而不是相反。

總結

《聖經的敘事性:聖經神學論文集》是理解20世紀末神學轉向的關鍵文本。漢斯·弗萊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呼籲:

回歸聖經本身,將其作為一個偉大的、連貫的敘事來閱讀,讓這個故事本身來塑造我們的思想和生命,而不是用我們現代的預設去解剖、利用或「翻譯」這個故事。

對於任何對聖經詮釋學、敘事神學以及現代與後現代神學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經典之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