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6, 2022

約翰·麥克阿瑟:如何研讀你的聖經?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June 19, 1939——
美國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恩主神學院院長。他是家族中連續第五代的牧師。他負責的“賜你恩典”機構,製作全球廣播節目,以及文字、錄音帶、網絡聖經教導,節目廣播遍及英語國家。
著名解經家,他致力於聖經教導,強調按照正意分解真理,尤其注重經文的歷史和文法背景。他花了整整42年的時間逐節講解新約經文,2015年完成《麥克阿瑟新約聖經注釋》系列。

他是位多產作家,至今寫作和編輯的書籍超過150種,其中以“麥克阿瑟聖經研究”系列最為著名,銷售已超過100萬冊。約翰·麥克阿瑟侍奉的重點是通過逐節解釋《聖經》,對經文進行講解式的布道和教導。(尋找更多屬靈書籍,可添加微信號good-good-goods

引言
聖經確實是無與倫比的。二十世紀初期布道家孫培理(Billy Sunday)把聖經描繪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宮殿。他寫到:
“我穿過創世記的門廊,沿著舊約的藝術畫廊往前走,看到牆上掛著約瑟、雅各、但以理、摩西、以賽亞、所羅門和大衛的畫像;我走進詩篇的音樂室,上帝的靈敲動了我心靈的琴鍵,直到我彷彿聽到上帝大自然的大管風琴,每一個簧片和音管,與大衛的豎琴並與所羅門王心境愉悅時的魅力共鳴。
“我走進箴言的商貿廳。
“我走進眾先知的瞭望台,看到不同尺寸的照片,有些指向遠方的星星或事件;然而,所有的照片都集中指向一顆將為贖罪而升起的大星。
“隨後,我走進萬王之王的會客廳,從四個方位縱覽全貌: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我走進通訊室,看到彼得、雅各、保羅和猶大,正忙著向世人書寫他們的信件。我走進使徒行傳,看到聖靈在建立教會。我又走進寶座之宮,看到一座高塔下面有一扇門;我走上去,便看到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這位有史以來人所認識的、最真實忠誠的朋友,榮美如晨光的正站在那裡;當一切都是虛假時,我看到只有祂是真的”(《孫培理談論》Billy Sunday Speaks [New York: Chelsea House, 1970],第23頁)。
聖經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書。然而,我們不要只是在羨慕它,而是需要明白它。實際上,大多數對聖經有意見的人,不論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都不明白聖經所說的。對聖經的瞭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當你研究聖經時這事實就更為顯明。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研讀聖經。這包含四方面:閱讀聖經,解釋聖經,默想聖經,以及教導聖經。

閱讀聖經
研讀聖經以閱讀聖經開始。然而很坦白地說,大多數人從來就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充其量只不過是在咬讀聖經的文字而已。他們也許讀一些有關聖經的書,或是一些不很嚴謹地以聖經為根據的靈修資料,但他們不是閱讀聖經本身。良好的基督教書籍和雜志,用來補充你研讀聖經是好的,但沒有一樣東西能取代閱讀聖經本身。
舊約聖經
我認為基督徒應當嘗試把整本舊約聖經一年讀一遍。舊約聖經共有三十九卷,倘若你一天花二十分鐘閱讀,你應當能在一年之內把它讀完一遍。
舊約聖經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它是一種比較簡單、容易明白的文字,不像新約聖經所使用的希臘文字那樣含有細微的差別;它不是一種含有諸多抽象概念的理論或哲學的語言,而是非常具體實在的語言。
舊約聖經主要是歷史的記敘,其間穿插了律法、詩歌和預言。我建議你從《創世記》一直連貫讀到《瑪拉基書》,把你所不明白的經文,用鉛筆在書頁旁邊的空白處給予標注。你若這樣做了,你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擦去許多的標注,因為當你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聖經時,你的眼界就開闊了,因此也就解決了你以往的疑問。[至於那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稍後你可以參考一些能幫助你明白它們的意義的聖經注釋或其他資料]。
閱讀舊約聖經感到困惑的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它不一定總是按照時間順序記敘的。市場上出售的一本比較新的書《聖經敘事》(The Narrated Bible [Eugene, Oreg.: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是按照時間順序把整本聖經重新編寫的。這是一本有用的工具書。例如你讀這本書時,你就會看到大衛所寫的詩篇,是穿插在與他人生有關的時期中;眾先知的話,則和當時執政的諸王聯系在一起。對於那些從來不曾讀過聖經的,或是對聖經要有新的看見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很有幫助的。
重點就是要把舊約聖經從頭到尾有規則地閱讀。你將會對你所學到的感到驚訝,正如新約聖經所說的:“從前所寫的聖經(即舊約)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4)。
新約聖經
對於新約聖經,我則採用不同的讀經方法。附帶提一提,我認為我們讀經的主要推動力,應該放在閱讀新約聖經上。在《歌羅西書》1章25-26節,保羅說到,“我照上帝為你們所賜我的職分,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上帝的道理傳得全備。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祂的聖徒顯明了”。這奧秘就是新約聖經的啟示。在《以弗所書》3章3-5節中,保羅描述他自己就是這奧秘的使徒。新約聖經也是他的事工的主要推動力。他使用舊約聖經以闡明、解釋和支持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涵蓋而且體現舊約中的一切。它概述舊約的內容,並且引領我們進入上帝所給人最完整的啟示。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研讀新約聖經,因為它給舊約聖經加以詮釋。再者,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而希臘文是一種特別復雜的語言,它具有強調抽象的概念和微妙的含義的功能。因此,研讀新約聖經就必須格外的慇勤。
當我在神學院時,我決定每天念《約翰一書》,為期三十天。對你來說,以這卷書開始也是不錯的。頭一天,就是一個月的開始,先把《約翰一書》的五章經文唸完一遍,這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第二天,第三天也這是樣念。大概第七天或第八天後,你可能會對自己說,“讀不出新的東西了。我想我現在明白《約翰一書》了”。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繼續照樣唸到月底,你對《約翰一書》將有驚人的理解。
這也是我預備信息時所使用的方法。我把我所研讀的經文念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那段的經文充塞了我的整個頭腦。我建議當你閱讀《約翰一書》時,把每一章的主題寫在在一張三乘五寸的卡片上。每一天當你念這卷書時,查看這張卡片,並且也把你所列出的主題念一遍。你很快就會把每一章的要點熟記在心了。
你讀完《約翰一書》後,可以接著閱讀新約中一部篇幅較長的書卷。《約翰福音》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已經熟悉了使徒約翰的寫作風格。你可以把《約翰福音》的二十一章經文分成三段:前七章用三十天來閱讀,第二段七章也用三十天來閱讀,最後一段七章照樣用三十天來閱讀。九十天之後,你就會掌握《約翰福音》的內容了。在這段時間內,要持續把主題記錄在三乘五寸的卡片上,同時也要繼續閱讀舊約聖經。
讀完《約翰福音》之後,你也許要回去念一部較短的書卷,例如《腓立比書》;然後閱讀《馬太福音》,再去閱讀《歌羅西書》;接著閱讀《使徒行傳》等等。像這樣按照書卷篇幅的長短,每次三十天交替閱讀各書卷,大約兩年半的時間,你就可以把整本新約聖經唸完一遍。如果你有心要閱讀新約聖經,就索性以一種能幫助你記憶的方式來閱讀它。你就不至於忘記你前幾天所閱讀的,也不須依賴經文匯編,因為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你所要的經文。倘若你持守這種不斷以經文更新你的心思的習慣,那麼聖經將一生緊緊的跟隨著你。
你若採用這種重復閱讀的方法,我建議你保持使用同樣的聖經和同樣的版本。這樣,在你腦海裡你就能意識到某段經文准確的措辭和所在。然而,偶爾讀一讀別種版本的經文也是好的,這能使你得著新的亮光。我通常習慣閱讀英王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但是對於我所研讀的經文,我就毫無例外地也閱讀新美國標准版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和英語標准版本聖經(English Standard Version);前者在翻譯上特別忠於希臘原文和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後者則措辭優美,容易閱讀。
透過重復地閱讀聖經,你將發現你對聖經的全面認識戲劇性地加增了,那是因為聖經本身解釋聖經的緣故。上帝寫下聖經不是要把我們絆倒,乃是要我們明白。雖然如此,你總會聽到有些人這麼說,“無論你讀哪一卷書,就是不要讀《啟示錄》,它很令人困惑”。但是《啟示錄》的第一章卻說到,“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第3節)。顯然的,上帝要我們讀這卷書。但是除非你先讀完《但以理書》,《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你是無法全然明白《啟示錄》的。當你全面閱讀上帝的聖言時,這一切就開始融合在一起了。

解釋聖經
一旦你讀了聖經,也知道它所說的,接著就要尋求瞭解它的意思。只有在你能把一段經文給予正確的解釋之後,你才能把它應用在你的生活中,並且給上帝帶來榮耀。
《尼希米記》第8章向我們展示正確解經的技術:“……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借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1-3節)。明白聖經是從閱讀聖經開始的。第3節繼續寫到,“眾民側耳而聽……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上帝。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3-6節)。百姓以敬拜耶和華作出回應。第8節則是關鍵的所在:“他們(利未人)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這裡告訴我們講解經文是怎麼一回事。
在《提摩太前書》4章13節中,保羅說到,“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應用),教導(解釋)為念”。這就是“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的意思。除此之外,任何的偏差都導致曲解聖經,而曲解聖經就是各種各樣癲狂行徑的來源。例如有些人教導我們應該奉行多妻制,因為眾族長都是多妻的。另一些人說女人理當受生產之苦,因為這是上帝的懲罰,所以不應該使用麻醉藥。這種對聖經的曲解,是因為有人不明白聖經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或是有關的特殊情況是什麼。
當避免的事
不要為了強調一個觀點而曲解經文。換句話說,不要把你自己的意思,假借聖經而說是聖經的意思。這就像有一位傳道人曾宣告說,女人頭頂不應該留頭發。他的課題是“頂上打結的,要解下來”(Top Knot Come Down);借著引用《馬太福音》24章17節“在屋頂的,不要下來”,他說是這聖經的意思。顯而易見的,這根本就不是那節經文的意思!不要設法從聖經裡找一些經文,以支持你預先定下的思想。我知道倘若我設法編制一篇講章,其結果必定是強解聖經以符合我的講章。但是如果我設法去瞭解一段經文的意思,那麼信息就自然地隨著對那段經文的瞭解而流露出來。
在《哥林多後書》2章17節,保羅說到,“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上帝的道”。“為利混亂”的希臘語是kapeleuo,指的就是在市場上賣東西騙人,所賣的東西與所宣稱的不一樣。你不可強解聖經,把它用來講解你預先定下的觀念。你要當心,不可為了講解聖經而犧牲了聖經的真正意思。
避免膚淺的聖經研究。不幸的,一些所謂的聖經研究無非是個人的意見:“我猜這節經文的意思是……”或者“對你來說,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什麼?”基本上這是無知的匯集,由許多人圍坐著講說他們所不明白的經文。若聖經研究要有成果,就必須有人事先研究有關的經文,瞭解它的意思,然後才能明智地討論它並應用它。詮釋聖經需要慇勤地查考,不要操捷徑而隨便聽信每個人告訴你聖經所說的。你要親自查考事實。不可假設或臆斷聖經的經文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聖經的經文在應用方面也許是多方面的,但在詮釋方面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上帝的聖言是精確的,不是模棱兩可的。上帝已經把解開經文意思的能力賜給我們了。
不要把經文靈意化。我第一次講道的講章實在很糟糕。我的課題是取材自《馬太福音》28章,“使者把石頭滾開”,我給我的講章定名為“把你生命中的石頭滾開”。我談論疑惑的石頭,懼怕的石頭,以及生氣的石頭。疑惑,懼怕,生氣都是恰當的課題,但卻與這節經文毫無關系!我稱這種講道方式為“童謠小波波證道”( Little Bo Peep Preaching),因為你根本不需要聖經;你可以使用任何東西,甚至是童謠“小波波”。
試假想一個傳道人這麼講道:“小波波失去了她的羊兒們。世界各地的人都迷失了。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牠們。但是牠們會回家的。啊,牠們會回來”。然後你聽到了一個令人黯然淚下的故事,就是罪人“搖著尾巴”地回家了。這難道不荒唐嗎?當然荒唐!但不幸的是,這類的故事並不難以想像出來的。
許多人傾向於以這種方式對待舊約聖經。他們以各種隱藏的含義把舊約聖經變成童話故事,就是不按照原文所清楚表達的意思講解。絕不要把聖經靈意化。聖經應當受到更嚴謹的尊重。
跨越差距
為了正確地解釋聖經,我們有一些差距須要跨越:
語言。我們講漢語(或英語),但聖經卻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和亞蘭文(與希伯來文相似)寫成的。當今市面上大多數的聖經譯本都是卓越的,但沒有一種譯本能把原文所傳達的一切徹底地表達出來。例如在《哥林多前書》4章1節中,使徒保羅說到,“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minister),為上帝奧秘事的管家”。當我們提起英文字“minster”時,我們所想到的是首相(prime minister)或是國防部長(minister of defense)。這是一個崇高的詞語。然而“執事”這詞的希臘語(huperetes),原本是指船艙裡的第三等苦役,根本沒有任何崇高的概念。保羅用這詞語,以表示他只不過是耶穌基督的一名船艙三等苦役。你無法從英文字“minister”得著這個概念。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跨越語言的差距。
市面上有些卓越的工具書,例如溫尼(W. E. Vine)的《新約詞匯註解詞典》(An Expository Dictionaryof New Testament Words [Chicago:Moody, 1985]),它對不懂希臘文的人很有幫助。此外,《史特龍聖經詞語索引大全》(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備有幾種語言的指引;它把聖經中全部希臘語、希伯來語和亞蘭語的詞匯,用數碼編輯,以便根據相關的數碼查考英語的解說。你可從中學習如何追溯某個詞匯在整本聖經裡是怎樣的使用,或只是在你所研讀的那段經文裡的用法。跨越語言的差距能把你帶到一個新的理解層面。
文化。聖經的某些經卷也許是四千年以前寫成的。自那時至今,時代肯定是改變了!倘若你不明白經文寫作當時的文化,你就絕不能明白經文的意思。
《約翰福音》1章1節說到,“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為什麼約翰不直截了當地說“太初有耶穌”呢?透過研究當時的文化,我們得知“道”(希臘語ho logos)對於當時的希臘人和希伯來人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希臘人來說,“道”是一個哲學用語,代表整個宇宙能力的總和,或是導致萬有存在的“因”。對希伯來人來說,耶和華的“道”就是上帝對自己的表達。藉著把耶穌描述為全能創造主親自的顯現,約翰把這兩類聽眾都吸引過來。
同樣地,倘若你對法利賽人,撒都該人,以及猶太人其它方面的文化一無所知,你就不會瞭解《馬太福音》。倘若你對諾斯底主義沒有一些認識,你就不會瞭解《歌羅西書》。幫助我們跨越文化差距的一些書本乃是:愛得閃(AlfredEdersheim)所著的《彌賽亞耶穌的生平與時代》(The Life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再版:GrandRapids:Eerdmans, 1974),伊爾德曼斯(Eerdmans)出版的各種聖經文化手冊。
地理。聖經提及許多有關地理方面的事。例如,我們讀到“下到”耶利哥,“上到”耶路撒冷。在《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8節中,我們讀到,“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從聖經別處的經文,我們得知保羅不久之前曾在帖撒羅尼迦。瞭解這地區的一些地理情況,就能解釋主的道如何能傳播得這麼快。依那先大道(Ignatian Highway)是連接東方與西方的主要群聚場所,它橫貫帖撒羅尼迦城的中央部分。在這大道上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沿著這大道傳開。你看到了沒有:你對地理情況的瞭解能如何充實你對經文的瞭解?查考一本良好的聖經地圖集(Barry J. Beitzel, The Moody Atlasof Bible Lands [Chicago: Moody,1985])或地理課本,以便從中獲益。
歷史。對經文歷史背景的瞭解,也能充實你對聖經的瞭解。在《約翰福音》中,要明白彼拉多與耶穌之間的相互影響,關鍵在於知道在這之前所發生的事。彼拉多首次治理猶大地時,試圖強迫猶太人接受異教文化和敬拜皇帝,因而大大激怒了猶太民眾。當時發生了幾次事變,羅馬政權對彼拉多無能維持和平感到不滿,彼拉多因此害怕猶太人的領袖煽動鬧事。這就是為什麼他讓他們把耶穌釘十字架。他的政績腐敗,官職也面臨危險。一般聖經辭典和《桑德凡圖解聖經百科全書》(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dia of the Bible [Grand Rapids:Zondervan, 1976])都提供良好的歷史背景資料。(想要更多聖經背景方面的書籍,可添加微信號good-good-goods
應採取的步驟
按字面意義瞭解。尋求按照字面、正常和自然的意義瞭解聖經。雖然像征和比喻的手法也在聖經裡出現,但是它們從上下文的語境就可以看得出來。當你研究《撒迦利亞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以賽亞書》和《啟示錄》中的啟示性經文時,你將會讀到一些獸和圖像。這些都是象徵文字,但它們卻是傳達確實的真理。要按照正常的、自然的意義解釋聖經,否則你的解釋將是不自然的、反常的與荒謬的。
例如,有些猶太拉比熱衷於“字母與數值對應學”(gematria):把每一個希伯來文字母給予一個相應的數值,借此解釋經文。比如他們說,如果你把亞伯蘭罕(Abraham)這名字中的子音字母b, r, h, m取出來,然後把這些字母的相應數值加起來,你就得著“318”這數目。所以當你一看到Abraham這字時,它的意思就是亞伯拉罕擁有三百一十八名僕人!斷乎不是,“亞伯蘭罕”就是指亞伯拉罕這個人,沒有別的意思。你要按照字面的意義解釋聖經,就像你按照字面的意義解釋其它的文學那樣。
認識語境。聖經必須以它的歷史語境來研讀。當聖經提到“這是對某某人說的”或是“這是寫給某某人的”時,它的意思是什麼?你也必須研究它的文學語境。你所研讀的那段或是那節經文,與它的上下文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得好,斷章取義乃是一種托詞或藉口。
分析句子的結構。在學校裡,我們都學過如何用圖表來分析句子,確認它的動詞、名詞、介詞和其它的結構,以便確定它的意思。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分析《馬太福音》28章19-20節中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當你第一次讀這使命時,其中的“去”、“使人作門徒”、“施洗”和“教訓”這些詞語,聽起來都像是動詞。但是當你研究句子的結構時,你就會發現這使命只有一個動詞,就是“使人作門徒(matheteuo)”,其它諸如“去”、“施洗”和“教訓”等詞語都是分詞,這表示它們只是修飾主要的動詞“使人作門徒”(註:英語句式文法與中文句式文法有所不同)。所以,大使命就是要使人作門徒,包括到他們那裡去,給他們施洗,並且教訓他們。你必須仔細查考語法,以便完全瞭解並體會經文的意思。
把你的解釋與聖經一貫的教訓對比。這個至關重要的解經原則,就是宗教改教者所謂的 “聖經的類比”(analogia Scriptura, 或是the Analogy ofScripture),意思就是聖經的內容是前後一致的。聖經某一處經文的教導,絕不會與另一處經文的教導互相抵觸。因此當你讀到《哥林多前書》15章29節時,那裡提到為死人受洗,你就明白這節經文不是指一個活人藉著代替一個死了的人受洗,便能使那死了的人離開地獄,進入天堂,因為這樣的解釋就否定了救恩的明確教導:得救是本乎恩,唯獨因著個人對基督的信心而得著的。
找出應用的原則。重復地閱讀有關經文,以找出有什麼屬靈的原則可以應用在你和其他在基督裡的信徒身上。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按字面的意義解釋有關的經文,分析它的語境和字句的結構,並且把你的解釋與聖經一貫的教訓對比。

默想聖經
研讀上帝的話語時切不可匆忙。《申命記》6章6-7節說到,“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換句話說,上帝的話應該隨時隨地都佔據著你的心思意念。倘若你固定地閱讀舊約聖經,又把新約聖經讀了三十遍,那麼這種情況就會發生了!
默想是一種過程,借此把聖經個別的教訓融會貫通,以達致對聖經真理全面的、緊湊的領悟。“默想”也就是“深思”或“沉思”的同義詞。從聖經的意義來看,“默想”是指一種沉思的、明智的過程。東方人以這種默想,嘗試解開或拆開他們的思維過程。
《詩篇》1章1-2節說到,“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就像牛反芻倒嚼一樣,我們也應當反復地默想、思考聖經。

教導聖經
我發現要保留某些東西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施捨出去。那是因為你若要能有效地講解一個課題,你就必須先對它有徹底的瞭解。作為一個導師,你因情勢所逼,非得掌握你所要教導的學科不可。找一個有心學習但比你認識得少的人,有系統地把你所懂得的傳達給他。透過喂養別人,你將喂養你自己的心。我相信研讀聖經的動機,主要是來自我們在這方面的責任。倘若我沒有教導的對象,我也許不會有研究的成果。

結論
現在你既然學到了一些閱讀、解釋、默想和教導聖經的實際步驟,我囑咐你要把這些步驟的每一項培養成為你終生的習慣。假若你開始以為你已經全懂了,那麼你就要牢記《申命記》29章29節所說的,“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我們只不過是觸摸到上帝無限智慧的表面而已;即使這樣,這也是有價值的追求,因為上帝把祂的道賜給了我們,好叫我們能認識祂。我們學習上帝的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得著知識本身,就如保羅所說的,“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我們學習的目的乃是要認識上帝,而要認識上帝就要學習謙卑。

Friday, July 1, 2022

閱讀聖經的三個層次

 Talk Thru the Bible一眼讀懂聖經其實是一本聖經大綱,適合聖經的宏觀閱讀

John MacArthur Study Bible 是一本研讀版聖經,適合聖經的經文閱讀

Warren Wiersbe 的 BE , 是以主日學研讀的方式講解經文,適合聖經的微觀閱讀

這是閱讀聖經的三個層次


聖經概論: Talk Thru the Bible,舊約概論,新約概論,聖經手冊

單卷注釋:  聖經新釋,21世紀聖經新釋,活石聖經注釋

全套注釋: 丁道爾聖經注釋,巴克萊聖經注釋,Warren Wiersbe聖經注釋,Expositor's 聖經注釋

零卷注釋: 摩根解經,斯托德解經,麥克阿瑟解經,卡森解經,

                  黃彼得解經,馬有藻解經,朱斯白解經,陳終道解經

工具書: 聖經新辭典,聖經神學辭典,聖經百科全書

神學: 舊約神學,新約神學,系統神學

我欣賞這些把神的話語解開來的牧者,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的解經書已經很多,所以我基本上就不再添購了。好好學習消化現有的就是了。

信仰: 聖經

科學: 數學,電算,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人文: 國文,英語,歷史,哲學,政治法律,經濟社會


我想哲學還是一門人文性的思想,還是不要跟聖經啟示放在同一個範疇。我意識到這可能會對我信仰的純正產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