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敘事神學」閱讀〈約書亞記〉會非常有力,因為這卷書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轉折、神學張力和道德難題的史詩敘事。它並非一份單純的軍事征服記錄,而是關於「信實的神」與「需要信靠的群體」如何共同實現古老應許的戲劇。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這個關於應許實現與戰爭的故事,如何塑造以色列群體對神的信實、人的責任,以及「應許之地」真正意義的理解?
核心前提:約書亞記是「應許實現的戲劇」
在聖經宏大敘事中,〈約書亞記〉是第三幕:以色列的高潮之一。它直接承接〈申命記〉的結尾,戲劇性地解答了曠野漂流所帶來的懸念:這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會選擇信靠神,從而進入應許之地嗎?
核心的戲劇問題是:
神的信實如何透過一個常常失敗的群體來成就祂的應許?而「奪取之地」與「安息之地」之間有何區別?
敘事神學解讀〈約書亞記〉的核心視角
1. 神的信實:應許的實現者
敘事呈現: 本書開篇神對約書亞的宣告立定了基調:「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書1:2-3,黑體強調為後加)關鍵動詞是「賜給」(已完成式)。征服的基礎是神已經成就的應許。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將信心建立在神永不失敗的信實之上的群體。無論是過約旦河(重演過紅海)還是耶利哥城的倒塌,主動行事的一方始終是神。這防止群體將成功歸因於自身的力量(參申8:17-18)。
2. 人的責任:信心的行動
敘事呈現: 儘管應許是確定的,但其實現需要人憑信心行動來支取。神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書1:6, 7, 9),而百姓的回應是:「我們必照你所吩咐的一切話聽從你…只要你與我們同在。」(書1:16-17)。從探子與喇合的互動(書2章)到百姓抬約櫃過河(書3章),順服與信靠是貫穿始終的主題。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以主動的順服來回應神信實的群體。它闡明了「應許」與「使命」的關係:神的應許不是免除我們的責任,而是呼召我們參與的邀請。這正是「即興表演」的精髓——在神已經設定的劇情中,勇敢地行動。
3. 聖戰與審判:神對罪的清算
敘事呈現: 這是〈約書亞記〉最令人不安的現代讀者之處。敘事神學不迴避這個難題,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敘事框架中理解。
這並非種族滅絕,而是神對迦南地累積數百年之惡貫滿盈的審判(創15:16)。這是聖戰,是神作為宇宙的君王和法官,執行公義。
喇合的故事(書2章)表明,審判中有恩典的餘地。任何願意轉向耶和華的人(如基遍人,書9章)都能得救。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嚴肅看待神的聖潔與公義的群體。它提醒我們,神恨惡罪,並最終會審判一切邪惡。對於新約群體而言,這預表了基督徒與「屬靈的迦南人」(即罪惡的權勢)爭戰的現實(弗6:10-12)。
4. 立約與身分:一個被律法塑造的群體
敘事呈現: 在征服的過程中,有兩次關鍵的立約行動:
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重申律法(書8:30-35),將土地置於立約的祝福與咒詛之下。
在示劍舉行盛大的立約大會(書24章),約書亞發出著名的呼籲:「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明確以耶和華為王,並以祂的律法為社會生活最高準則的群體。得到土地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考驗的開始:他們能否在富足中持守對神的忠誠?
5. 「安息」的預嘗與未完成性
敘事呈現: 本書結尾提到:「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書11:23),並記載了分地為業,似乎應許已經實現。
然而,敘事並未掩蓋張力: 書中反覆出現「還有許多未得之地」(書13:1, 23:4-5)的記載,以及對未來失敗的警告(書23:12-13, 16)。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旨在塑造一個既有確據又有警醒的群體。他們預嘗了神所賜的「安息」,但深知這不是終極的圓滿。這指向一個更偉大的約書亞(耶穌的希伯來文名),祂將帶來真正的、終極的安息(來4:8-11)。它教導群體活在「已經」與「尚未」的張力中。
敘事神學讀經法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約書亞記〉,問題會從:
「神為何如此殘忍?」
「我們如何複製約書亞的軍事成功?」
轉變為:
「我們群體正處在哪些『應許之地』的邊界?神已經應許了什麼,需要我們憑信心邁出步伐?」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哪些『迦南的偶像』(如物質主義、權力崇拜)需要被『治死』,以便我們能專一事奉神?」
「我們如何作為一個立約的群體,在我們的『示劍』(教會、家庭、職場)重新立約,選擇事奉耶和華?」
「我們如何在預嘗神國度的『安息』與平安的同時,警醒於『未得之地』的挑戰,並仰望耶穌帶來的終極勝利?」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約書亞記〉,就是將它視為一幅關於神信實與人信心的生動壁畫。它塑造的群體,是一個堅信神必成就祂的應許、並以此為基礎勇敢行動、在爭戰中持守聖潔、在社會中活出盟約、並渴望那終極安息的群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神的應許是真實的,但通往應許的道路需要憑信心和順服去行走。對於今天的教會而言,我們不是在征服地理上的迦南,而是在我們的文化中,為神的國度爭戰,憑信心佔領每一個祂要我們去見證的領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