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John Goldingay 的《21世紀舊約神學》

 John Goldingay 的《21世紀舊約神學》是他畢生研究的頂峰之作,其副標題「從歷史與敘事描繪以色列的福音」精準地概括了他的方法論核心,也與我們之前討論的「敘事神學」脈絡緊密相連。

這套巨著(通常分為三卷)不僅僅是內容的陳列,更是一場方法論的實踐。他刻意選擇了一種有別於傳統系統神學的進路,來呈現舊約的豐富性。


《21世紀舊約神學》核心方法與論點解析

總體架構:一種「立體式」的神學描繪

戈爾丁蓋反對將舊約神學壓縮成一個單一中心或一套系統教條。他認為這樣做會邊緣化舊約中大量不符合此系統的內容。因此,他採用了三卷本的結構,每一卷代表一個獨特的「視角」或「聲部」,共同交織成舊約神學的交響樂:

  1. 第一卷:《以色列的福音》 - 敘事與歷史的視角

    • 核心方法: 順序讀經。他基本上按照希伯來聖經的編排順序(律法-先知-著作),來講述從創世到被擄歸回的神聖故事。

    • 「福音」為何? 這裡的「福音」不是新約那種個人得救的宣告,而是 「上帝為以色列所做之事的宏大故事」 。它描繪了上帝的創造、呼召、救贖、賜應許之地,以及即使在審判中仍信實不放棄的整個敘事。

    • 目的: 捕捉舊約的動態性戲劇性。神學是在歷史的行動中展開的,而不是在抽象的沉思中完成的。

  2. 第二卷:《以色列的信仰》 - 主題與系統的視角

    • 核心方法: 主題綜覽。這一卷更像傳統的神學論著,他探討了關於上帝、創造、人類、罪、約、律法、敬拜、智慧、末世等核心教義。

    • 與第一卷的關係: 如果第一卷是「劇情」,那麼第二卷就是「角色分析」和「主題提煉」。他從生動的敘事中,歸納出以色列對現實的信念體系。

    • 目的: 展示舊約信仰的連貫性豐富性。它回答了「以色列在這些故事背後,究竟相信什麼?」的問題。

  3. 第三卷:《以色列的生命》 - 話語與回應的視角

    • 核心方法: 聚焦於詩歌與智慧文學。這一卷主要處理詩篇、約伯記、箴言等,這些是以色列對上帝及其故事的回應

    • 內容: 探討以色列如何透過禱告、讚美、哀歌、疑問和智慧思考來與他們的上帝互動。

    • 目的: 呈現舊約神學的互動性體驗性。它不僅是關於上帝做了什麼(卷一),或他們相信什麼(卷二),更是關於他們如何活在與這位上帝的關係中

方法論核心:「從歷史與敘事描繪」

這個副標題是他對自己方法的宣言:

  • 「敘事」:這直接呼應了他之前在《作為故事的故事》中的主張。他尊重舊約文本的文學形式。律法書、歷史書、先知書(包含大量敘事)都被當作故事來對待,其神學意義蘊含在情節、人物和敘事進程中。他不會急於跳過故事去提煉教義。

  • 「歷史」:戈爾丁蓋的「歷史」有雙重含義:

    1. 救贖歷史:即上帝在以色列真實歷史進程中的作為。他接受舊約本身所呈現的歷史框架。

    2. 文本形成的歷史:作為一位嚴謹的學者,他並不迴避歷史批判研究的成果。他會討論文本可能形成的不同階段,但他關注的重點是最終形式的文本所呈現的神學見證,而非僅僅重構其背後的歷史。

與其他學者的對話

  • 與漢斯·弗萊: 戈爾丁蓋完全認同弗萊對「敘事」的重視。他的第一卷就是弗萊「字面敘事意義」的宏大實踐。他讓舊約的故事自己說話,讓其自身的敘事邏輯來呈現神學。

  • 與格哈德·哈塞爾: 哈塞爾呼籲一種平衡舊約多元性與統一性的聖經神學。戈爾丁蓋的三卷本結構正是對此呼籲的傑出回應。他通過不同的視角(而非單一中心)來處理多元的文體(敘事、律法、詩歌),從而呈現出一種有深度的、立體的統一性。

  • 與N. T. 賴特: 兩人都將「敘事」置於神學的核心。賴特聚焦於單一宏大的救贖歷史故事線(從舊約到新約),而戈爾丁蓋則更細緻地停留在舊約內部,展示其內部多樣的聲音和文體如何共同構成「以色列的福音」。他們一個是縱貫線的導演,一個是舊約舞台的深度剖析者。

總結與評價

《21世紀舊約神學》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偉大之處在於:

  1. 方法論的自覺與創新: 它不僅是「關於」舊約神學的書,更是「如何做」舊約神學的典範。其結構本身就是其神學信念的聲明:舊約需要被如其所是地聆聽——一個包含故事、教義和回應的複合見證。

  2. 對舊約完整性的尊重: 它拒絕讓舊約僅僅成為新約的注腳。它堅稱舊約本身就有其完整的「福音」——即上帝在以色列歷史中啟示自身、並為全世界準備救恩的故事。

  3. 豐富性與可及性: 儘管是學術巨著,但戈爾丁蓋清晰、平實的文筆,以及他對經文本身的緊密跟隨,使得這部作品對牧者、神學生和認真的平信徒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總而言之,戈爾丁蓋通過這部作品,成功地「從歷史與敘事描繪」了一幅既宏大又細膩的畫卷,邀請我們進入舊約的豐富世界,不是去尋找一堆互不相干的 proof-texts(證道引文),而是去邂逅一位在故事中行動、在教義中被認識、在禱告中被呼求的、活生生的上帝。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