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庫爾曼的 《基督與時間》 是20世紀聖經神學和救恩史研究領域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它對後來的敘事神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庫爾曼本人屬於更早的「救恩史學派」。
這本書的核心論點可以概括為:基督教信仰的本質在於其獨特的、線性的時間觀和历史觀,而這個觀念的核心是「基督事件」作為救恩歷史的中心點。
核心問題:基督教信仰的獨特性在哪裡?
庫爾曼寫作的目的,是為了闡明基督教信仰相對於其他世界觀(尤其是古希臘思想)的獨特性。他問:什麼是基督教最根本、最與眾不同的特徵?
他的答案不是某個教義,而是一個對時間和歷史的理解方式。
核心論點:線性歷史觀 vs. 循環歷史觀
1. 兩種對立的時間觀
希臘的循環時間觀:古希臘思想認為時間是循環的,歷史是永無止境的重複,沒有真正的目標和終點。靈魂渴望的是從這個循環中解脫,進入永恆的、非時間的領域。在這種觀點下,「歷史」本身沒有終極意義。
聖經的線性時間觀:聖經則呈現出一條直線的時間線。歷史有明確的起點(創造)、一個過程(救恩歷史)、和一個終點(終末的圓滿)。這條直線賦予了歷史中的每一個事件獨特的意義,因為它們都在朝向一個目標前進。
2. 「救恩歷史」是理解聖經的關鍵
庫爾曼認為,整本聖經必須被理解為一部連貫的「救恩歷史」。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歷史,而是神在人類歷史的時間線中,為達成救贖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干預和行動的記錄。
這條救恩史的直線始於創造。
透過揀選亞伯拉罕、出埃及、立大衛之約等事件向前推進。
其獨一無二的中心點是耶穌基督的生、死與復活。
最終指向終末的完成。
下圖直觀地展示了庫爾曼提出的救恩歷史直線模型,以及基督在其中心的決定性地位:
timeline
title 庫爾曼的救恩歷史直線觀
section 起點
創造
: 歷史的開始
section 中心點
耶穌基督
: 過渡的時代 : 已經開始<br>尚未完成
section 終點
終末圓滿
: 歷史的目標3. 基督是「時間的中心」
這是庫爾曼最著名、最核心的洞見。在聖經的線性時間觀中,耶穌基督的來臨不是另一個環節,而是整個救恩歷史的決定性中點和轉折點。
過去的應許在祂裡面實現:舊約的所有應許、預表和盼望,都在基督身上達到了終極的應驗。
未來的終末在祂裡面開啟:耶穌的復活被視為「終末論的提前實現」,意味著終末的新創造已經在歷史中破繭而出。因此,我們活在一個 「已經實現」但「尚未完全」 的張力之中。
庫爾曼用了一個著名的比喻:基督就像一場決定性戰役(D-Day),這場戰役已經確保了最終勝利(V-Day)的到來,但戰爭仍在繼續,直到最終勝利的那一天。我們就活在 D-Day 和 V-Day 之間的時期。
4. 對「終末論」的重新定義
在庫爾曼之前,終末論常被理解為關於世界末日的神祕預言。庫爾曼則認為,終末論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因為它關乎神對歷史的終極目標。耶穌的來臨本身就是一個終末事件,將歷史的終結帶入了歷史的中間。
《基督與時間》與「敘事神學」的關聯
雖然庫爾曼是救恩史學派,而弗萊是敘事神學派,但兩者有極深的共鳴和承繼關係:
提供了歷史哲學基礎:庫爾曼為「聖經宏大敘事」提供了堅實的歷史和神學基礎。他論證了為什麼聖經必須被讀為一個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連貫故事,因為它記錄的是神在真實時間中的救贖行動。
確立了故事的「情節」:他明確指出了這個宏大敘事的核心情節結構:直線發展,且有中心高潮。這為後來敘事神學家(如N.T.賴特)的「幾幕劇」模型奠定了基礎。
強調「中心點」:他對「基督作為中心」的強調,確保了任何基督教敘事神學都必須是基督中心論的。
可以說,庫爾曼從救恩史的角度論證了聖經是一個連貫的故事,而弗萊則從文學和詮釋學的角度論證了我們應如何「居住」在這個故事裡。 庫爾曼回答了「為什麼聖經是一個故事?」,而弗萊回答了「如何將聖經作為一個故事來閱讀?」
影響與批評
影響:
復興了「救恩史」作為聖經神學核心範式的重要性。
深刻地影響了第二代敘事神學家,如N.T.賴特。
重塑了現代對終末論的理解,使其從邊緣走向神學的中心。
批評:
過於簡化:批評者認為他過度簡化了希臘思想(忽略了其複雜性)和猶太啟示文學(其時間觀有時也是二元對立的)。
歷史與救恩史的緊張關係:他如何區分「普通歷史」和「救恩歷史」有時並不清晰。救恩史是否完全在普通歷史的舞臺上上演?
忽略創造:一些學者認為他過於關注歷史中的救贖,而相對輕看了創造論的基礎地位。
總結
奧斯卡·庫爾曼的 《基督與時間》 是一部極具原創性和影響力的著作。它通過「線性時間」和「基督中心」這兩個關鍵概念,有力地闡明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性與獨特性。它讓我們看到,基督教不是一套抽象的道德哲學,而是根植於一個有關神在歷史中行動的、有始有終、有中心高潮的偉大故事。這為所有後來的「聖經宏大敘事」討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神學基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