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4, 2025

量子場論

 我們來系統性地介紹 量子場論。它是現代物理學描述微觀世界的基礎框架,結合了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場的概念,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語言。

下圖呈現了量子場論的核心概念與理論演進:

flowchart TD
    subgraph A[量子場論的基礎構成]
        B[“量子場<br>系統的基本實體”]
        C[“粒子為場的激發<br>例如: 電子場的激發 -> 電子”]
        D[“協變性<br>滿足狹義相對論”]
        E[“量子場論的威力<br>能描述粒子產生與湮滅”]
    end

    subgraph F[關鍵理論演進]
        direction TB
        G[“量子電動力學<br>QED”]
        H[“電弱統一理論”]
        I[“量子色動力學<br>QCD”]
        J[“標準模型”]
    end
    
    A --> F
    G --> H --> J
    I --> J

一、 為什麼需要量子場論?

舊的量子力學(非相對論性)有幾個根本性困難:

  1. 粒子數守恆:薛定諤方程無法描述粒子(如電子、光子)的產生和湮滅。但在高能過程中,這是常態(例如,電子與正電子湮滅產生兩個光子)。

  2. 違反相對論:薛定諤方程是非相對論性的。雖然狄拉克方程是相對論性的,但它仍將電子視為一個點粒子,會遇到「負能階」等詭異問題。

  3. 因果律問題:在相對論中,如果一個信號傳播得比光快,就會違反因果律。舊的量子力學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存在超光速影響的風險。

量子場論一舉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


二、 核心思想:從「粒子」到「場」的典範轉移

這是量子場論最革命性的概念:

  • 場是基本實體:宇宙中充滿了各種,這些場是存在於所有時間和空間的基本實體。

    • 例如:電子場夸克場電磁場(光子場)、希格斯場

  • 粒子是場的激發

    • 一個電子,是電子場的一個激發(一個波包或量子)。

    • 一個光子,是電磁場的一個激發

    • 這就像水分子是水的基本實體,而一個水波則是水面的激發。

這個觀點自然而然地解釋了粒子產生和湮滅:

  • 產生:對應於場從低能態被激發到高能態。

  • 湮滅:對應於場從高能態回到低能態。


三、 量子場論的理論框架

  1. 場的量子化

    • 我們將每個場視為一個無窮維的諧振子系統(每個時空點都是一個自由度)。

    • 然後,我們對這個場系統進行量子化,就像在量子力學中對諧振子進行量子化一樣。

    • 結果是,場的能量、動量等物理量變得量子化。場的激發態的能量是分離的,這些能量量子就是我們觀測到的粒子

  2. 創生與湮滅算符

    • 這是量子場論的數學語言核心。

    • 創生算符 a:作用在場的狀態上,表示產生一個粒子

    • 湮滅算符 a:作用在場的狀態上,表示消滅一個粒子

    • 真空態 0 是所有算符湮滅後的狀態,代表沒有任何粒子的狀態。

  3. ** Lagrangian 與作用量**

    • 我們用一個稱為 Lagrangian 密度 的函數來描述一個場的動力學。它包含了場的動能項、質量項和相互作用項。

    • 從 Lagrangian 出發,通過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導出場的運動方程(例如,克萊因-戈登方程、狄拉克方程、馬克士威方程)。

  4. 路徑積分

    • 由費曼發展的另一種等價的量子場論表述。它通過考慮粒子所有可能的路徑(包括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來計算量子振幅。

    • 這是一種非常強大且直觀的表述,特別是用於計算散射過程。


四、 量子場論的威力與應用

  1. 描述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被描述為不同場之間的耦合。

    • 例如,在QED中,電子場與電磁場(光子場)的相互作用項,自然地描述了電子發射或吸收光子的過程。

  2. 費曼圖與微擾計算

    • 費曼圖 是計算粒子散射過程的直觀圖形工具。

    • 每條線代表一個傳播的粒子(傳播子),每個頂點代表一個相互作用。

    • 物理學家通過畫出所有可能的費曼圖,並計算它們的貢獻,來獲得一個過程的機率振幅。這通常是一種微擾理論,將複雜的相互作用展開為耦合常數的冪級數。

  3. 可觀測量的計算

    • 量子場論最終的輸出是計算可測量的物理量,例如:

      • 散射截面:兩個粒子碰撞後,產生某種結果的機率。

      • 衰變率:一個不穩定粒子衰變成其他粒子的速率。


五、 量子場論的成就與挑戰

成就

  • 量子電動力學:史上最精確的理論之一。

  • 標準模型:統一了電磁力、弱力和強力,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並被無數實驗驗證。

挑戰

  • 無窮大問題與重正化:在計算中經常會出現無窮大的結果。重正化 是一套系統性的數學程序,可以將這些無窮大吸收到物理參數(如質量和電荷)的重新定義中,從而得到有限的、可與實驗比較的結果。一個「可重正化」的理論被認為是更自洽的。

  • 量子引力:將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一個經典場論)與量子場論結合起來,是當代物理學最大的未解難題。弦理論、迴圈量子引力等都是嘗試解決此問題的候選理論。

總結來說,量子場論是我們目前描述亞原子世界最深刻、最成功的框架。它不僅僅是一個理論,而是一套強大的「語言」和「工具箱」,讓我們能夠探索和計算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奧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