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4, 2025

西方哲學概論

 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約在公元前6世紀。它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基於理性論證、對根本性問題進行系統探究的活動。與中國哲學強烈的實踐倫理取向不同,西方哲學在傳統上更側重於理論建構、邏輯分析和知識體系的追求


一、 西方哲學的核心特質

  1. 理性與批判性:西方哲學極度依賴理性 作為探究真理的主要工具,強調通過邏輯推理和論證來檢驗信念,而非訴諸權威或傳統。

  2. 系統性與體系化:哲學家致力於建構邏輯嚴密、內部一致的理論體系,試圖對世界提供一個完整的解釋。

  3. 分析與還原:習慣將複雜的問題或概念分解為更基本、更簡單的組成部分,以進行深入分析(例如,將物質還原為原子)。

  4. 超越性與二元論:經常區分表象與實在現象與本體心靈與身體。這種二元論思維是西方哲學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

  5. 對知識本身的追求:知識(Epistemology)不僅是工具,其本身也是追求的目標。「為知識而知識」的精神非常突出。


二、 主要分支領域

西方哲學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幾個清晰的核心分支:

  1. 形上學:探究「存在」本身的本質、世界的終極構成與實在的根本原理。核心問題包括:什麼是真實的?存在什麼?心靈與物質的關係為何?

  2. 知識論:研究知識的起源、本質、範圍和有效性。核心問題包括:知識是什麼?我們如何認識事物?理性與經驗在知識中各扮演什麼角色?真理是什麼?

  3. 倫理學:研究道德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核心問題包括:什麼是善?什麼是正義?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4. 邏輯學:研究正確推理的原則與形式,是哲學論證的工具。

  5. 美學:研究美的本質、藝術和審美經驗。


三、 歷史時期與主要思想

西方哲學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時期:

1. 古代哲學(約公元前6世紀 — 公元5世紀)
  • 前蘇格拉底時期:關注宇宙論,探討世界的本源(如泰利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

  • 蘇格拉底:將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轉向倫理學與「認識你自己」,強調問答法與對定義的追求。

  • 柏拉圖:創立理念論,認為永恆不變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實在,現象世界只是其摹本。奠定了理性主義傳統。

  • 亞里士多德:建立了龐大的系統哲學體系,創立形式邏輯,提出「四因說」,強調經驗觀察,是經驗主義的先驅。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2. 中世紀哲學(約公元5世紀 — 14世紀)
  • 核心關懷:調和信仰與理性。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

  • 奧古斯丁:融合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教義。

  • 托馬斯·阿奎那:系統地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相結合,成為天主教官方哲學的基礎。

3. 近代哲學(約17世紀 — 18世紀)
  • 核心問題知識論問題成為中心。

  • 理性主義(歐陸):強調理性是知識的主要來源。

    •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開啟心物二元論,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

    • 斯賓諾莎:提出泛神論,認為神即自然。

    • 萊布尼茨:提出「單子論」。

  • 經驗主義(英國):強調所有知識都來源於感官經驗。

    • 洛克:「心靈如白板」,否定天賦觀念。

    • 柏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主張主觀唯心論。

    • 休謨:提出歸納問題,對因果關係進行懷疑論的挑戰,驚醒了康德。

  • 啟蒙運動:強調理性、自由、進步與寬容(如伏爾泰、盧梭)。

4. 德國觀念論(18世紀末 — 19世紀初)
  • 康德:發動「哥白尼式革命」,試圖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他區分「現象界」與「物自身」,強調人的心靈為自然立法。

  • 黑格爾:建立龐大的絕對觀念論體系,認為實在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正-反-合),歷史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實現。

5. 19世紀及以後的哲學
  • 馬克思: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倒轉」,應用於社會經濟分析,提出歷史唯物主義

  • 實用主義(美國,皮爾斯、詹姆斯、杜威):強調觀念的價值在於其實際效果。

  • 現象學(胡塞爾):主張「回到事物本身」,對意識經驗進行描述性分析。

  • 存在主義(海德格爾、沙特、卡繆):關注個人的存在、自由、選擇與焦慮,強調「存在先於本質」。

  • 分析哲學(羅素、維根斯坦):將哲學任務視為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以澄清思想問題。成為20世紀英語世界的主流。


四、 核心問題與對比

  1. 一元論 vs. 二元論 vs. 多元論:世界的本原是一個、兩個還是多個?

  2. 理性主義 vs. 經驗主義:知識的可靠來源是理性還是經驗?

  3. 唯物主義 vs. 唯心主義:終極實在是物質還是精神(觀念)?

  4. 自由意志 vs. 決定論:人的行為是自由的,還是被因果律或上帝所預定?

  5. 普遍性問題:是否存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道德律和美學標準?


五、 與中國哲學的簡要對比

維度西方哲學中國哲學
核心關懷追求真理與知識(理論理性)追求生命安頓與社會和諧(實踐理性)
思維方式分析性、二元對立(主客二分)整體性、有機統一(天人合一)
方法論邏輯推理、系統論證體證、直覺、譬喻
知識觀為知識而知識,重體系為人生而知識,重實用
語言角色精確定義,建構系統的工具言不盡意,啟發悟道的工具

總結而言,西方哲學是一條綿延兩千多年的理性探索之路。它始於對世界本原的好奇,歷經對上帝的確證、對人類認識能力的批判,最終擴展到對語言、邏輯和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度剖析。它展現了人類運用純粹理性構建宏大思想體系的非凡能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