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敘事神學」閱讀〈民數記〉會非常精彩,因為這卷書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戲劇張力、角色失敗與神學深度的史詩級敘事。它不再是像〈利未記〉那樣的靜態條例,而是一個動態的、關於旅程與塑造的故事。
透過敘事神學的鏡頭,我們會問:這個關於失敗與曠野漂流的故事,如何塑造以色列群體(和後來的教會)的身分、理解神的性情,並學習何謂真正的信靠?
核心前提:民數記是「曠野漂流的教育劇」
在聖經宏大敘事中,〈民數記〉位於第三幕:以色列的中段。它銜接了西奈山與應許之地的邊界,講述了從蒙救贖到承受產業之間的艱難過渡。其核心戲劇問題是:
一個被神蹟拯救、與神立約的群體,是否真的相信神能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
〈民數記〉的敘事給出的答案是悲劇性的:「不,他們不信。」而這個失敗的故事,被用來教育後世的所有神子民。
敘事神學解讀〈民數記〉的核心視角
1. 群體的塑造:從「聖潔營隊」到「埋怨大軍」
敘事呈現: 本書開頭(第1-10章)呈現了一個秩序井然、聖潔分別的「聖戰營隊」。他們按支派安營,有會幕在中心,利未人環繞,雲彩引導。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神治群體。
戲劇轉折: 然而,一旦開始前行,這個「聖潔群體」迅速顯露出真面目:一個充滿埋怨、恐懼、懷舊和不信任的「埋怨大軍」。他們抱怨食物(11章)、挑戰領袖權威(12, 16章)、最終因探子的惡信而徹底崩潰(13-14章)。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粉碎了任何形式的民族浪漫主義。它告訴後世的信仰群體(包括教會):蒙揀選不等於完美無瑕。群體的生命中充滿了軟弱、衝突和致命的失敗。我們的身分是神的恩典,但我們的生活需要不斷的悔改與信靠。
2. 信心的檢驗:應許與現實之間的張力
敘事呈現: 加低斯巴尼亞是整個故事的高潮和轉折點。十二個探子帶回關於應許之地的報告:物產豐富(應許真實),但敵人強大(現實可怕)。
多數報告(10個探子): 聚焦於現實的困難,結論是「我們不能上去」。
少數報告(迦勒、約書亞): 聚焦於神的應許,結論是「我們足能得勝」。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設立了一個永恆的信心範式。它定義了何謂真信心:真信心不是無視現實,而是在現實的艱難中,依然選擇相信神的應許比環境更為真實。它塑造了一個敢於在「眼見」與「應許」之間,選擇後者的群體。
3. 神的性格:聖潔、審判與頑固的恩典
敘事呈現: 神的形象在〈民數記〉中是多維的。
審判的聖潔: 神對持續的背叛(如可拉黨的叛變、百姓的埋怨)施以嚴厲審判(地開口、火燒、瘟疫)。這顯明祂的聖潔絕不容輕慢,罪會破壞與祂的同在。
頑固的恩典: 儘管審判,神並未完全棄絕祂的百姓。祂繼續供應嗎哪和活水(20章)。在審判悖逆一代的同時,祂為新的一代保留了應許。摩西的代求(14:13-19)也展現了神憐憫的一面。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塑造了一個對神心存敬畏、又不致絕望的群體。它教導我們認真看待神的聖潔和罪的嚴重性,同時也緊緊抓住祂不變的信實和憐憫。
4. 領袖的悲劇:摩西的失敗與代求
敘事呈現: 摩西作為領袖,在米利巴水事件中(20章)擊打磐石兩下,而沒有遵命「吩咐」磐石出水。這個看似微小的失誤,導致他不能進入應許之地。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帶來一個深刻的警示:即使是偉大的領袖,也在神的聖潔之下,無人能凌駕於神的話語之上。它防止群體對領袖產生個人崇拜。同時,摩西作為代求者的形象(為百姓求情),也為群體樹立了領袖應有的憐憫與擔當。
5. 預備新世代:從漂流到前行
敘事呈現: 本書後半部分(第22章以後)聚焦於新的一代。他們在摩押平原重新被數點,接受新的律例,預備進入應許之地。甚至外邦先知巴蘭的故事,也戲劇性地成為神對以色列的強迫性祝福,宣告了這個群體蒙揀選的命運(「這民獨居,不列在萬民中」,23:9)。
塑造的群體: 這個敘事帶來了盼望。它告訴群體,神的計劃不會因一代人的失敗而流產。神正在預備新的人,繼續祂的故事。這給予每一個世代機會去回應神的呼召,成為那「信心的少數」。
敘事神學讀經法帶來的轉變
當你用敘事神學讀〈民數記〉,問題會從:
「這些數字和家譜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神對摩西這麼嚴厲?」
轉變為:
「我們的信仰群體正面臨哪些『應許之地』?我們內心的『探子』帶回了什麼報告?我們是選擇相信環境還是相信神的應許?」
「我們群體中有哪些『埋怨』的文化正在侵蝕我們的信心?我們如何從民數記的失敗中學習,建立一個彼此鼓勵、信靠神的群體?」
「作為領袖或同工,從摩西的成敗中,我們學到什麼功課關於順服、謙卑和代求?」
「神如何在我们群体的『漂流』和『失敗』時期,依然以祂頑固的恩典供應我們、預備我們迎接新的使命?」
總結
用敘事神學閱讀〈民數記〉,就是將它視為一面給予神子民的警示鏡和盼望之書。它毫不掩飾地展示了信心群體的脆弱與失敗,但也同樣有力地見證了神在審判中依舊持守的恩典與信實。這個故事旨在塑造一個謙卑、警醒、並在試煉中學習單單信靠神應許的群體。它告訴我們,通往應許之地的道路必經曠野,而曠野中的失敗與上帝的供應,都是為了煉淨我們的信心,使我們最終能成為合用的器皿,進入祂的安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