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18

如何閱讀一本書

我非常非常喜歡看書,這也是它變成職業的原因。但有一天,突然一個想法浮現心頭:「讀了這麼多書,我真的懂它們嗎?」
這個念頭一出現,就一發不可收拾。那些天我讀了非常多有關閱讀的書,但真正啟發我的,只有《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在1940年出版,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以指導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聞名於世。
他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也是經由這四個層次,我才理解如何「速讀」、「精讀」、「評論」書籍。

「速讀」的目的,把整本書架構化

只要看得懂字句,就掌握了基礎閱讀的能力。不過,艾德勒發現,大部份人的閱讀能力也只停留在這個層次。要一直到碩、博士,做過論文,才有機會練習到四種不同層次的閱讀,真正做一回知識整合者。這也是為什麼他要特別撰書談論閱讀的原因。
檢視閱讀,其實就是坊間常說的速讀。艾德勒將其分成兩個步驟,第一階段的速讀,目的是為了「有系統」地瞭解書的內容。方式是逐步看書的名字、書封、目錄、序、最後一章、最後再挑幾個自己有興趣的章節,讀前幾頁。如此不用半個小時,你就能掌握這本書是哪種類型(像是歷史、管理,或是心理),作者想傳達的論點是什麼,作者的結論又是什麼。還有自己有沒有必要繼續唸下去。
速讀的第二階段,才是從頭到尾快速地翻一遍。重點訣竅是找出以下4個問題的答案,同時看到不會、不懂、需要想的地方,就略過。如此在完成第二階段的速讀後,你就能掌握這本書的「What」是什麼,也足以讓你跟一般人聊這本書了。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要傳達什麼?)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有哪些論點?)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精讀」的關鍵,與作者達成共識

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屬於精讀的範疇。分析閱讀指的是,完全理解作者用字遣詞背後的意義,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Why」是什麼。主題閱讀則是,如何自己制定知識架構與規則,並把相同概念的書籍、知識,放到自己的架構裡面。
所以在做分析閱讀的第一步,你要先找出作者的「關鍵字」,像是專有名詞,或是反覆提到、很常出現的字。如果你對這個字的理解,跟作者不同,那文章圍繞這個字所做出的結論,當然也會跟作者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閱讀」有的人認為是「吸收資訊」,有的人認為是「練習思辨」,有的人認為是「休息」。這些都對,但如果你對字的定義與作者不同,那自然會曲解作者的意思。
當你對關鍵字的理解與作者相同,自然就能緊緊跟著作者的推論。同時,圍繞關鍵字的論述,通常就是作者的重要論點。所以接下來你只需要把作者散佈在整本書的論點集合起來,自己做成筆記,最後就能生出「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
主題閱讀,則是分析閱讀的反過來。分析閱讀我們需要理解作者的關鍵字背後的意義,從而跟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但主題閱讀,卻是我們要針對想要闡述的概念、意義做出自己的「關鍵字」。然後把各種不同作者、書籍,資料來源中談到跟自己闡述的概念相同者,整合到自己的架構之下。
要知道,不同作者可能用不同的關鍵字,去闡述同樣一個概念。也可能同樣一個關鍵字,卻是完全不同意思。像是「領悟」、「知道」、「理解」都代表「懂」。但對某些作者而言,知道可能代表「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另一些作者則認為知道,代表「知其所以然」。
所以你需要跳脫「文字的束縛」,以「文字背後的意義」來統整資訊,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識整合。

如何支持或「反對」作者的論點

有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才能判斷作者的論點是否正確,並回應作者的話。然而,艾德勒卻特別提到,如果不認同作者所言,起碼要提出以下四點的其中之一作為理由,否則就只是情緒性、主觀的偏頗而已。
作者知識不足(uninformed):就是指作者做推論時,引用資訊並不全面,或是有遺漏。當然,作者知識不足,只代表我們無法認同他的論點,不等於書不好。舉個例子來說,誰也不能否認《物種起源》的重要性,但這本書最大的缺點就是達爾文缺乏遺傳機能的知識。
作者知識有誤(Misinformed):知識有誤,可能是因為知識不足,也可能不只如此。多半出現在推論與事實不符。像史賓諾沙的一本政治論著中,就談到民主是比專制更原始的政治形態,明顯跟已證實的史實相反。
論述不合邏輯:不合邏輯有兩種型態,一種是結論與前面引用的理論連不起來,也就是前後不連貫。另一種則是作者引用的事實是前後矛盾的。這種書比較少,因為真正的好書很少在推論上出現錯誤。
真要舉例,馬基維利的《君主論》中曾提及,政府得以維持的基礎在於法律,但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武裝力量,就不會有良好的法律。也就是說政府要有很好的武裝力量,才會有好的法律。
聰明的你一定覺得哪裡怪怪的。沒錯,這個句子前後不連貫,因為「政府武裝力量不足,確實難以支撐法律的實施。」所以第一段的推論是對的。但反過來,卻是不能說「有良好的武裝力量,就有好的法律的。」也就是第二段是有疑慮的。
分析不夠完整:則是指作者沒有解決他在書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像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就是敘述不完整,因為歐幾里德沒想到平行線之間的其他公理。

作者: 阿德勒
Adler was born into a nonobservant Jewish family. In his early twenties, he discovered St. Thomas Aquinas, and in particular the Summa Theologica.[17]Many years later, he wrote that its "intellectual austerity, integrity, precision and brilliance... put the study of theology highest among all of my philosophical interests".[18] An enthusiastic Thomist, he wa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Catholic philosophical and educational journals, as well as a frequent speaker at Catholic institutions, so much so that some assumed he was a convert to Catholicism. But that was reserved for later.[17]

他是一位多馬斯主義哲學家。多瑪斯是一位連結基督教與亞理斯多德的大師,也可以說他是一位連結聖經與希臘文化的大師,中世紀的七藝就是當時的人文教育。

阿德勒於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14歲從中學輟學後,成為紐約太陽報的送稿人員,他當時立志想要成為一名記者[1]。不久,阿德勒開始在夜間學習寫作課程,從中他發現以下作者堪稱英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托馬斯·阿奎那、約翰·洛克、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等等[2]。之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學習,同時還向學生文藝雜誌投稿。儘管由於沒能通過必修的游泳測驗,而沒能獲得學士學位(1983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了他一個榮譽學位以作為補償),阿德勒還是留在了大學,最終得到了一個講師的位置,並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3]。

1930年,阿德勒前往芝加哥大學,並由之前認識的朋友、新任校長羅伯特·梅納德·哈欽斯安排為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法律哲學教授。然而他受到了芝加哥的一些哲學家的質疑,這些人對他「能否勝任哲學教授這個職責懷有重大疑問」,並且抵制阿德勒成為該大學哲學系的一分子。而同時,阿德勒也是該學校法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非律師出身的教師。

<西方世界偉大名著>項目的發起人之一。<如何閱讀一本書>是閱讀方法論,<西方世界偉大名著>是芝加哥大學人文教育理想的體現。阿德勒是一個通識型的知識份子。<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看做是西方世界偉大經典閱讀的方法論。他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教導人如何去讀經典,來完成心靈自由的藝術,這是人文教育的本質。最高層次的主題閱讀,就是要利用他的第二卷與第三卷書,用主題將不同的書串聯起來。


1980年,梅耶輕鬆地問阿德勒,如果他去一個荒島,準備帶哪些書,阿德勒回答說是以下11本:
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1]
5到6篇柏拉圖的,《對話錄》[2]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和《政治學》
希波的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3]
普魯塔克的《比較列傳》[4]
但丁的《神曲》
威廉·莎士比亞的一些戲劇
蒙田的《嘗試集》[5]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
約翰·洛克的《政府論》 [6]
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該書列出了從古至今西方一百三十七位作家的幾百部經典作品。這些書大都已經收在<西方世界偉大名著>
  1. 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
  2. 舊約聖經
  3. 埃斯庫羅斯:悲劇 
  4. 索福克勒斯:悲劇 
  5. 希羅多德:《希臘波斯戰爭史》 
  6. 歐里庇得斯:悲劇 
  7.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8. 希波克拉底:醫學 
  9. 阿里斯托芬: 喜劇 
  10. 柏拉圖對話錄
  11. 亞里斯多德: 作品集 
  12. 伊壁鳩魯: Letter to Herodotus; Letter to Menoecus 
  13. 歐幾里得: 《幾何原本》 
  14. 阿基米德: 作品集 
  15. Apollonius of Perga: Conic Sections
  16. 西塞羅: 作品集 
  17. 盧克萊修: On the Nature of Things
  18. 維吉爾: 作品集 
  19. 賀拉斯: 作品集 
  20. 李維: History of Rome
  21. 奧維德: 作品集 
  22. 普魯塔克: Parallel Lives; Moralia
  23. 塔西佗: Histories; Annals; Agricola Germania
  24. Nicomachus of Gerasa: Introduction to Arithmetic
  25. Epictetus: Discourses; Encheiridion
  26. 克勞狄烏斯·托勒密: 天文學大成
  27. 琉善: 作品集 
  28. 馬可奧勒留: 《沉思錄》 
  29. 蓋倫: On the Natural Faculties 
  30. 新約》 
  31. Plotinus: The Enneads
  32. 聖奧古斯丁: On the Teacher; 懺悔錄; 《上帝之城》;On Christian Doctrine
  33. 羅蘭之歌》 
  34. 尼伯龍根之歌》 
  35. The Saga of Burnt Njál
  36. 托馬斯·阿奎那: 《神學大全》 
  37. 但丁: 神曲;The New Life; On Monarchy
  38. 喬叟: Troilus and Criseyde; The Canterbury Tales
  39. 達文西: 筆記 
  40. 馬基雅弗利: 《君主論》; 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Livy
  41. 伊拉斯謨: The Praise of Folly
  42. 哥白尼: 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43. 托馬斯·莫爾 : 《烏托邦》 
  44. 馬丁·路德: 圓桌會談; Three Treatises 
  45. 拉伯雷: 《巨人傳》 
  46. 約翰·加爾文: 基督教要義
  47. 蒙田: Essays
  48. William Gilbert: On the Loadstone and Magnetic Bodies
  49.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50. Edmund Spenser: Prothalamion; The Faerie Queene
  51. 弗朗西斯·培根: Essays;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Novum Organum, New Atlantis
  52. 威廉·莎士比亞: Poetry and Plays
  53. 伽利略·伽利萊: Starry Messenger; Dialogues Concerning Two New Sciences
  54. 克卜勒: Epitome of Copernican Astronomy; 世界的和諧
  55. 哈維: 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 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 
  56. 托馬斯·霍布斯: 《利維坦》 
  57. 笛卡爾: Rule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Mind; Discourse on the Method; Geometry; 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58. 約翰·米爾頓: 作品集 
  59. 莫里哀: 喜劇 
  60. 布萊茲·帕斯卡: The Provincial Letters; Pensees; Scientific Treatises 
  61.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Treatise on Light 
  62. 斯賓諾莎: 《倫理學》 
  63. 約翰·洛克: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Of Civil Government;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64. Jean Baptiste Racine: Tragedies 
  65. 艾薩克·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Optics
  66. 萊布尼茨: Discourse on Metaphysics; New Essays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Monadology
  67. 笛福: 《魯賓遜漂流記》 
  68. 斯威夫特: A Tale of a Tub; Journal to Stella;《格列佛遊記》; A Modest Proposal
  69. William Congreve: The Way of the World
  70. 柏克萊: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71. 亞歷山大·蒲柏: Essay on Criticism; Rape of the Lock; Essay on Man
  72. 孟德斯鳩: Persian Letters;《論法的精神》 
  73. 伏爾泰: Letters on the English; Candide;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74. Henry Fielding: Joseph Andrews; Tom Jones
  75. 塞繆爾·詹森: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Dictionary; Rasselas; The Lives of the Poets
  76. 大衛·休謨: Treatise on Human Nature; Essays Moral and Political;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77. 盧梭: 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Emile, The Social Contract
  78. Laurence Sterne: Tristram Shandy; A Sentimental Journey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
  79. 亞當斯密: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The Wealth of Nations
  80. 康德: 《純粹理性的批判》;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he Science of Right; Critique of Judgment; Perpetual Peace
  81. 愛德華·吉本: 《羅馬帝國衰亡史》; Autobiography 
  82. James Boswell: Journal; Life of Samuel Johnson, Ll.D. 
  83. 拉瓦錫: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 (Elements of Chemistry) 
  84.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約翰·傑伊, and 詹姆斯·麥迪遜: 聯邦黨人文集
  85. 邊沁: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Theory of Fictions 
  86. 歌德: 《浮士德》; Poetry and Truth
  87. 傅立葉: Analytical Theory of Heat 
  88. 黑格爾: 《精神現象學》; Philosophy of Right; 歷史哲學
  89. 華茲華斯: Poems 
  90. 柯勒律治: Poems; Biographia Literaria
  91. 簡·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艾瑪》 
  92. 克勞塞維茨: 《戰爭論》 
  93. 司湯達: 《紅與黑》; The Charterhouse of Parma; On Love 
  94. 拜倫: 《唐璜》 
  95. 叔本華: Studies in Pessimism 
  96. 法拉第: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Electricity 
  97. Charles Lyell: Principles of Geology
  98. 孔德: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99. 巴爾扎克: 《高老頭》; Eugenie Grandet
  100. 愛默生: Representative Men; Essays; Journal 
  101. 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102. 托克維爾: 《論美國的民主》 
  103. 約翰米勒: A System of Logic; On Liberty;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Utilitarianism;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Autobiography 
  104. 達爾文: 《物種起源》; The Descent of Man; Autobiography
  105. 狄更斯: 《彼得·維克》; 《大衛·克波菲爾》;《艱難時世》 
  106. Claude Bernard: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07. 大衛·梭羅: 《論公民的不服從》;《瓦爾登湖》 
  108. 卡爾·馬克思: 《資本論》;《共產黨宣言》 
  109. George Eliot: Adam Bede; Middlemarch
  110. Herman Melville: Moby-Dick; Billy Budd
  111.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 白痴 (小說); 卡拉馬佐夫兄弟
  112. 福樓拜: Madame Bovary; Three Stories 
  113. 易普生: Plays 
  114.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 What is Art?; Twenty-Three Tales 
  115. 馬克·吐溫: 頑童歷險記;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116. 詹姆士: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Pragmatism; Essays in Radical Empiricism
  117. 亨利·詹姆斯: 美國人; 大使 
  118. 尼采: Thus Spoke Zarathustra; Beyond Good and Evil;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The Will to Power
  119. 龐加萊: Science and Hypothesis; Science and Method 
  120.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121. 蕭伯納: Plays and Prefaces 
  122. 普朗克: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ntum Theory; Where Is Science Going?;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123. 柏格森: Time and Free Will; Matter and Memory; Creative Evolution; The Two Sources of Morality and Religion 
  124. 杜伊: How We Think;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Nature; Logic; the Theory of Inquiry 
  125. 懷特海德: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 Adventures of Ideas 
  126. 桑塔亞那: The Life of Reason; Skepticism and Animal Faith; Persons and Places 
  127. 列寧: The State and Revolution
  128. 普魯斯特: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129. 伯特蘭·羅素: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The Analysis of Mind; An Inquiry into Meaning and Truth; 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 
  130. 托馬斯·曼: The Magic Mountain; Joseph and His Brothers
  13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The Meaning of Relativity; 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物理學的進化
  132. 喬伊斯: 'The Dead' in Dubliners;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尤利西斯》 
  133. Jacques Maritain: Art and Scholasticism; The Degrees of Knowledge; The Rights of Man and Natural Law; True Humanism 
  134. 卡夫卡: 《審判》;《城堡》 
  135. 湯因比: A Study of History; Civilization on Trial
  136. 薩特: 《噁心》; No Exit; 《存在與虛無》 
  137. 索忍尼辛: The First Circle; 《癌症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