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8, 2018

中西文化經典

最近看了胡適,梁啟超的國學書單與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校長所擬的西方經典書單,書單都擬的很好,但這些對我都太多了,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閱讀消化,我有需要從書單中再挑選。書不在多,有通則靈。能夠深入去消化幾本書,比讀一大堆書卻沒有好好咀嚼消化要來得強。其實哲學文學與歷史,中西都各選五六家,這樣就可以了。書目太龐大,也不切實際,不如先從小的書單開始。我把通史概論也列上,通史概論的目的是為求整體的了解,免得見樹不見林。科學要讀經典嗎? 大學教科書也許還比較能反映整體科學的進展,也比較容易理解。免費的OpenStax大學教科書其實寫得很好,有了這個基礎再去讀一些原著,或許更能抓住科學史上重要的原創者的思路。

中國文化
哲學: 中國哲學史,四書,老子,莊子,朱熹,王陽明
文學: 中國文學史,詩經,楚辭,唐詩,古文觀止,紅樓夢
歷史與社會: 中國通史
科學:  中國科技史

我有點猶豫是不是要列中國的科技在書單中。從傳統儒家的價值觀來說,這是次要的選項。傳統的國學書單也不會列科學這一項,他只是諸子裡的雜家,中國有沒有科學都是一個問號,但無疑地中國是一個有技術的文明。李約瑟能從今日科學的眼光把中國科技史整理出來,實在貢獻很大,特別這是傳統儒家不太重視的部分,但對今日中國而言卻是極具時代意義。夢溪筆談,天工開物說明宋明時代中國物質文明的進步。天工開物在清朝甚至被列為禁書,以致於在中國幾乎是失傳了,流落國外,卻被日本人,歐洲人當作是寶的中國科技百科全書。這是中國民間科技的總匯,天工開物可以讓我們看到農業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生活素描。中國科技是屬於民間的技藝,中國文人缺乏系統性的科學思想。西方一開始亞里斯多德就有一套完整的自然哲學。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雖然很多結論被後人推翻,但他提供了一個理性思想的架構,成為後世科學思想繼續探究自然的基石。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可以說已經被自然科學取代了,但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在歷史上卻是自然科學思想的起始點。中國雖有陰陽五行的自然哲學,但陰陽五行是一個預設性結論,要求把所有事物都簡單地塞進陰陽五行的宇宙論架構,甚麼東西最後都可以歸納出陰陽五行的結構,這是中國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宇宙的自然哲學。朱熹的格物,也沒有真的能格出甚麼物理學,這也不是他的目的。陰陽五行最後的重點還是在天人相應,人事要反映天道的循環變化。運用陰陽五行在醫學的黃帝內經至今還是中醫的理論根據,而至今中醫還是有其實用性。陰陽五行也還是宋明理學的出發點。我們今日如何看待陰陽五行是一個大問題,陰陽五行現代還有意義嗎? 還是他就只是一種歷史的遺物? 陰陽五行其實是一種對稱性與循環性思維,日月星辰的運行與春夏秋冬的循環是一種天文的對稱與循環,而對稱之中還有一個中央的平衡點,這是陰陽五行的原始構想,農作,工商業,人體,政治都有季節性。論及對稱性,那可是現代物理學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大觀念。我們可能由對稱性把陰陽五行觀念賦予現代的詮釋嗎? 這種對稱性思考可以擴大延伸到各個領域嗎?  哲學,科學,歷史與社會,文藝? 將陰陽五行套用在各種事物是宋明理學所要講的萬物之理嗎? 萬事萬物都有一理,是不是就是將陰陽五行之理的映射在萬事萬物,所謂理一分殊。這既不是演繹法,也不是歸納法,這是投射法。一理統萬物,這是一幅季節循環的宇宙圖像。這也反映出在農業社會中,按季節循環行事的重要性。但今天其實氣候仍是我們人類生活的大因子。陰陽五行也可以說根源於一種季節性的思考,一年日復一年的節奏。把陰陽五行投射到文藝,就形成春天的文藝,夏天的文藝,秋天的文藝,冬天的文藝。像紅樓夢就穿插了許多春夏秋冬的節日,而整個紅樓夢的人生也如春夏秋冬,人生有一個季節性,有興起,有沒落,這是一個光陰的故事。把陰陽五行投射到歷史,就是朝代或文明興衰的循環史觀,如湯恩比的歷史研究。把陰陽五行投射到政治,就是周禮的六宮,天地春夏秋冬。國父的五權憲法也是基於分工與平衡,行政為中央,立法與司法對稱,這是法律的平衡,考試與監察對稱,這是人事的平衡。使中央的行政院,能以對稱與平衡的中庸之道執行政務。對稱與平衡也是西方三權分立的原則。大中至正,講究對稱與平衡是一種美學原則,也是倫理原則,也是政治原則,這也出現在儒家,亞里斯多德,多瑪斯的古典主義哲學。對稱與平衡是空間結構靜力學,這是指相輔相成的構成元素,興衰與循環是時間發展動力學。這是指從潛能到實現的生長發展過程,還有事物的凋零與結束的過程,春重規劃,夏重發展,秋重維持,冬重檢討。以民國史為例,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是民國政治的核心價值與基本架構,革命建國,北伐統一,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就是民國的春夏秋冬四個階段。每個朝代的興衰都有它的轉折點。這就是讀歷史的時候需要去探討的。寫到這裡,好像陰陽五行也有它的意義,但是陰陽五行最常代表的金木水火土有甚麼意義呢? 我目前看不出來,這是一種原始的元素論,這應該被週期表取代了吧。


西文化
哲學與神學: 西哲學史,聖經,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加爾文,康德
文學:             西文學史,荷馬,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
歷史與社會: 西洋通史,君王論,國富論,洛克,盧騷,孟德斯鳩,美國的民主
科學:             微積分,物理,化學,生物,牛頓,達爾文

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根,然後盡量地去吸取西洋文化傳統為養分,來使中國文化繼續成長與茁壯。我想這也是談中華文化復興應有的基本立場。無論是去中國化或反傳統或反西方其實都是是文化上的自殺。中華文化有其豐富的內涵,不要丟棄中華文化的傳統,不需妄自菲薄,但也不要驕傲自大, 不要有民族排外反西方的思想因為我們實在還有太多好學的。簡而言之,中國文化求德,西方文化求智,中西兼修,德智並重。中西文化都是人類的精神遺產。

不過我現在先專注朱熹與亞里斯多德就好了,他們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集大成的代表性人物。戰略需宏遠,戰術需集中焦點。真要研究,要深入一家都已經不是容易的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