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1, 2015

基督教博雅教育的再思

基督教博雅教育的再思

博雅教育要有廣度卻是有深度與質度,不是隨隨便便泛泛地讀雜書,而是選精要有代表性的書,深思熟讀,像美國高中生讀的AP,其實就是大一大二的博雅教育。我買了一套Barron's AP及一些大一大二用的教科書,加上聖經,神學。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選修,其實已經是走上專題研究的層次。哈佛的學生程度都是頂尖的,基礎很好,所以他們這樣做沒有問題,但一般人基礎課程都還沒走過,就去選專題研究的高階課程,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我也不是很贊成復古的古典七藝,因為這並不符和當今的知識發展。

信仰:  天

社會:  人

科學:  

人文:  我

林治平的天人物我全人教育,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架構,說明基督教的教育理想。

所謂「天」,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判斷;「人」則著眼於理解人類社會的群體現象與互動原則;「物」在於科學思辨能力與永續關懷;「我」則藉由孕育個人主觀經驗而產生生命意涵,包括情意與美感、溝通與表達等,目的在「通達天人,識博物我,中而不偏,心是活水」的美麗境界。


承受真光,照徹宇宙;天人物我,全人關懷。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 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 參矣。

A.居敬: 敬虔的信仰,福音使命,天上國
A1,信仰-宗教層面,天下至誠敬虔

B,窮理: 博雅的教育文化使命,地上國
B1.人文-文化層面,盡己之性,倫理
B2.社會-制度層面,盡人之性,民主
B3.科學-器物層面,盡物之性,科學

我的結論
是基督教的,是儒家的,是傳統的,但也是現代的


天人物我乃是經史子集的擴大。
也可說是一個現代版的經史子集。
做一個上承福音使命,下接文化使命的基督徒。
用福音的精神,聖化文化,使神的國降臨,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使地上國反映出上帝的光。

文化使命的重要性,道不是只有在聖經之中, 道也在文化當中,文以載道就是把道的精神在文化中表現出來,這是我所理解的文化使命。


知識的分類

人文,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
人文,社會,數理科學,生命科學

1. 二分法:人文,科學

人文: 文,史,哲,政,經
科學: 數,算,理,化,生

2. 三分法:人文,社會,科學


人文: 文,史,哲

社會: 政,經

科學: 數,算,理,化,生


3. 四分法:人文,社會,數理科學,生命科學


人文: 文,史,哲
社會: 政,經,
數理科學: 數
,算,理,化
生命科學: 生

4. 四分法:語文,社會,數算,科學

語文:
社會:史,哲,政,經
數算:,算
科學:理,化,


4. 四分法:天,人,物,我

天: 宗教

人: 社會

物: 科學

我: 人文

重點不是分類,重點在學問本身。


居敬窮理

  「居敬窮理」是朱熹的工夫論,前者屬於情意的涵養,後者屬於知識的追求;內外同時加工,俾情意與知能融為一體,乃能達到修養的極致。我借用此詞在說明基督教博雅教育。朱熹的居敬是內省靜坐。但我講的居敬是敬虔的基督信仰,是藉著讀經禱告親近神注視神,與神同在。窮理是指透過博雅教育,使道在文化中呈現,在人間中落實。此乃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重新詮釋與轉化。我盼望基督教能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找到相合之處。基督教既是批判文化,但也是發展文化。

  朱熹所謂居敬窮理,係承襲程頤「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理路而來。居敬貴能專一,也就是所謂「主一無適」之意:執著於義理,使此心常為主宰,一切動靜思為均與義理相合,如此才能不為物欲所誘。朱熹所用居敬的工夫,第一是內省體察,第二是外修靜坐。他常說:「持敬當以靜為主,須於不做工夫時頻頻體察,久則自熟。若覺言語多,便須簡默;意志疏闊,則加細密;輕浮淺易,便須深沉重厚。」又說:「人能存得敬,則是心湛然,天理燦然,無一分著力處,亦無一分不著力處。」並說:「敬非是塊然兀坐,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然後謂之敬。只是有所畏謹,不敢放縱,如此則身心收斂,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氣象自別。」可見其平居氣象,不斷靜中體察,而達居敬的境界。

  窮理是朱熹教導學生「求知」的方法,既是格物致知的實際法則,也是復其本然之性的必要工夫。朱熹認為窮理第一要周到、徹底。如說:「所謂窮理者,事事物物,各自有個事物的道理,窮之須周盡。」又說:「『格物』二字最好。物,謂事物也。須窮極事物之理到盡處,便有一個是,一個非。是底便行,非底便不行。」「致知所以求為真知。真知是要徹骨都見得透。」又說:「致知、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透,最不可。」
  窮理第二要循序漸進,從切己之處開始,逐漸推至疏遠處。朱熹指出:「格物須從切己處理會去。待自家者已安疊,然後漸漸推去,這便是能格物。」又說:「遇事接物之間,各須一一去理會始得。……但隨事遇物,皆一一去窮極,自然分明。」
  窮理第三應以讀書為重要手段。朱熹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又說:「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蘊則已具於聖賢之書,故必由是以求之。」
  窮理第四要繼續用力,期能達到豁然貫通的地步。朱熹認為格物窮理,只要用力長久,今天格一件,明天格一件,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對於天下事理自會達到一旦豁然貫通的境地。因此他說:「天理在人,終有明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謂人合下便有此明德,雖為物欲掩蔽,然這些明明底道理,未嘗泯絕,須從明處漸漸推將去,窮到是處,吾心亦自有滿則。」又說:「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基督教與儒家

我最近從朱子得著許多啟發,也許我可以用基督教的亮光重新詮釋朱子理學。我的目的是向中國文化傳福音。把人本的人文主義轉化為神本的人文主義。理轉化成道,太極轉化成神,氣轉化成世界,陰陽轉化成世界的創造與運行,儒家的心是指良心,轉化基督教是新心,工夫論就是心性成長的道路,轉化成實踐神學的成聖之路。
大學的修齊治平,就是靈修,家庭,教會,宣教。
中庸之道: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 參矣。


A.居敬: 敬虔的信仰,福音使命,天上國,恩典
A1,信仰-宗教層面,天下至誠贊天地之化育

B,窮理: 博雅的教育文化使命,地上國,自然
B1.人文-文化層面,盡己之性,倫理
B2.社會-制度層面,盡人之性,民主
B3.科學-器物層面,盡物之性,科學


重新轉化的儒家可以發展許多新的意義,其實和聖經是很多可以對應的。其實儒家可以吸納基督教去發展出一套與聖經可以完全相容的新儒家哲學。錢穆與牟宗三都還未能正視基督教的意義。我盼望能從多馬斯哲學與朱熹的比較,秉會通與 轉化的精神去發展出一套能夠接納基督教的新儒家哲學。

基督教是對天上國的認同,儒家哲學是地上國的認同。
儒家哲學是人本的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有本質上的矛盾。
新儒家哲學是神本的人文主義。基督教有本質上的相容。
這不是述而不作,這必然是基於傳統而又突破傳統的新哲學。我目前沒有時間再深入研究了,暫時就此打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