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0, 2014
[書摘]“凱錫克培靈會”觀念上的錯誤
十七世紀時期,清教徒首先強調聖靈如何在人的生命中彰顯能力﹔可是,到了十八世紀,這種教導竟變成了福音派信徒間爭辯的主題,當時衛斯理( John Wesley)開始提出一種教義,說聖靈會把人的罪從人心靈中連根拔起。這就是衛斯理所指的「合乎聖經的聖潔」,他相信神興起循道主義(Methodism)去宣揚這個教導。非衛理公會信徒對這種教訓退避踟躕,覺得他很虛妄,而且不合乎聖經,所以他們不斷警告自己教會的會友要防備這種思想。然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反對的鐘擺搖晃到了另一個極端﹔許多人感到(不論他們的想法是否正確)這股反完全主義的熱潮令基督徒完全遺忘了神有能力拯救人脫離罪,他能使人過一個平靜、得勝而公義的生活,他亦能夠使講員的信息直透人心靈深處。忽然之間,人得勝的能力頓成為講章、書籍和非正式小組討論的話題(他們稱這些小組討論為「閑談聚會」),遍及大西洋兩岸。龐馬(Phoebe Palmer)、馬漢( Asa Mahan)、史密夫( RobertPearsall Smith)、漢娜·韋杜( Hannah Whitall Smith)、賀堅斯( Evan Hopkins)、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叨雷(R.A.Torrey)、特榮布爾( Charles G.Trumbull)。麥奇堅( Robert C.McQuilkin)、梅亞( F.B.Meyer)、慕耳(H.C.G.Moule)等人所致力宣告的信徒得力「秘訣」("secret",這是他們採用的字眼),被高舉為新的啟示。事實上,宣告這些道理的前輩們也如此相信。一個嶄新的福音信仰運動已經展開了。
這個得力的「秘訣」,有時也稱為「高超生命」或「得勝生活」的秘訣,已經在英倫一年一度為期一周的凱錫克培靈會(Keswick Convention)中,全面制度化地推展了,一如爵士樂隊的主要節目安排一樣,一直以來這個培靈會的各個聚會都有固定編排,星期一的主題是罪惡,星期二的主題是那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基督,星期三是奉獻,星期四是在聖靈裡的生命,星期五是成聖者滿有能力的事奉(尤其是在宣教事工上)。及后,一份凱錫克期刊在一八七四年創刊,名為《基督徒得力之途》(The Christian Pathway of Power)。五年后,刊物名稱改為《信心的生命》(The Life of Faith),但名稱的改換並不代表期刊的性質有任何更改,仍依據凱錫克培靈會的教導,以信心就是得力之途為主題。凱錫克塔靈會的影響是世界性的,「凱錫克信徒。勃興於全世界所有以英語為地方語言的角落。「凱錫克培靈會的教導已經被視為近期教會歷史中一股最有潛力的屬靈力量。」1「凱錫克型」的講員,專門在大會上宣講能力的信息,他們已成為一群獨特的福音信仰牧者,與福音信仰學者、聖經教師和講論預言性主題的講員並駕齊驅。凱錫克信息經過制度化,又獲得欣賞凱錫克精神(平穩、愉快、節制、吹毛求疵等特性都非常迎合中產階級人士的喜好)的人支持﹔所以,凱錫克培靈會中有關成聖和事奉能力的信息自然縈繞人心。
這種講論能力的主題也不是近年唯一的發展。基督的能力不單能夠赦免我們的罪,而且藉著聖靈,可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奴役。有如第一世紀一樣,這個信息已再次成為教會福音信息的主要部分。對於城市化的西方人來說,他們面對的邪惡,是具破壞性的惡習﹔對於較落后的部落社群來說,他們面對的邪惡就是邪靈的勢力。至於較古老的福音信息,由於他強調律法、罪惡、審判和基督代贖受死的榮耀,誠然可以補充今天福音信息的缺欠。可是整體來說,古老的福音信息很少論及能力﹔從這方面看來,他的確是有些遜色了。
既然神應允和賜予能力是千真萬確的事,那麼能力的主題如此受到重視,誠然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事實上,強調能力的信息不管透過什麼形式表達出來,今天已成為基督教福音信仰主流的標記,與世界性的靈恩運動並駕齊驅﹔這無疑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征兆。
然而,在慶幸今天有許多關乎能力的講論之余,我們也不無憂慮﹔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思想聖靈時,若隻集中注意能力這個主題,而沒有一個更具深度的觀點,沒有從另一個中心主題去看聖靈的職事,那麼,扭曲的觀念很快就悄悄潛入我們的思想裡。什麼是扭曲了的觀念呢?好,讓我拿以下的例子來開始吧!當一個人經常尋求力量去駕馭生活上的大小事情時,他會虔誠地專注自己心靈的起伏,因而產生一種自我中心和內向的心態,以致對社群的福利和社會的需要漠不關心。當人論及聖靈的工作時,往往傾向於以人為中心,就好象神的能力是一些隨時儲備妥當的東西,隻要運用思想和意志--通常美其名為奉獻和信心--就可以開關「使用」(這是凱錫克培靈會的常用語)。同時,這種態度形成一種觀念,認為隻要我們肯釋放自己內在的能力,神的能力就會在我們心裡自動地運行,因此,我們可以隨時按著自己奉獻和信心的程度來調節這種能力。另一個隨之浮現的觀念,就是以為必須處於內在的被動狀態中,完全等候神的能力帶領我們(「放下自己,讓神工作」是流行得太響的口號)。同樣,在某些圈子的布道工作裡,差不多形成了一種慣例,就是為心靈空虛的人提供一種「生活的力量」。表面上,就好象隻要人肯委身基督,他立刻可以獲得發動和操縱能源的權利。
可是,這一切聽起來似乎較像瑜珈,甚於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的基督教信仰。首先,這些觀念混淆了憑己意去擺布神的能力(這是法術,西門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徒八18-24)和因著順服神的旨意而經歷神的能力(這是宗教,保羅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子「林后一二9、10」)。再者,這些觀念是不切實際的。布道家們的講章經常暗示一件事實,就是我們一旦成為基督徒,神在我們裡面的能力就可以立時除去我們性格上的任何弱點,令我們生活一帆風順﹔可是,這種說法是違背聖經,甚至是不誠實的。當然,神有時候可以施行奇跡,令悔改的人忽然改變過來,從這些或那些弱點中得釋放,即如其它時候,他亦會偶然施行神跡奇事一樣﹔然而,每個基督徒的生命都是一場持久戰,要不斷對抗來自世界、肉體和魔鬼的種種試誘和壓力﹔同時,那追求活像基督(即是智能、忠心、愛心和公義的生活)的爭戰是嚴苛的,是永不停息的。在布道中宣揚相反的現實,就無寧是一種騙取信心的技倆。同樣,凱錫克培靈會中的講論,經常鼓勵我們一時間對自己有過高及過低的期望--每時每刻完全脫離罪的纏累,是期望過高﹔另一方面,沒有動機去期望能夠逐步擺脫罪對我們心靈的轄制,就是期望過低。這是一種拙劣的神學,而且在心理和精神上都不符現實。我這些意見若早在一九五五年發表,一定會犯眾怒了,2但在今天,我相信這些見解會較普遍受到接納。
摘自 巴刻 《活在聖靈中》 第一章
http://cclw.net/book/hzslz/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