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1, 2024

白立德的門徒訓練系列

 白立德的兩個門徒訓練系列

 白立德充滿了福音的熱情,他的信息甚具感染力。他是二十世紀的福音巨人,在二戰後掀起一股復興的浪潮。他的事工是建立個人佈道的螞蟻雄兵。包括我自己都聽過也用過他的四律與耶穌傳。

我應該熟悉屬靈四律與聖靈充滿的生活這兩個小冊子,還有這兩個門徒訓練系列。好讓我也能有傳福音的能力。
他晚年的時候和他兒子編了一本Discover God Study Bible。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切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聚焦於神。」

十多年前讀他的書曾激發過我。我讀他的書總可以感染到一種福音的熱誠。
最近在台灣的電子圖書館HyRead重新發現這兩個系列,不禁讓我再回想白立德,以及當年的日子。

他還有幾本書也都值得一讀

  • 無懼的見證,教人如何用四律
  • 聖靈:超自然生活之匙,教人如何讓聖靈充滿
  • 應許:超自然生活日引
  • 來改變這世界:學園傳道會的福音事工
  • 禁食禱告悔改與復興 
  • 無與倫比的人
  • 無與倫比的生命
  • 生命的突破
  • 非凡信心 - 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傳
  •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Fasting & Prayer: Personal Accounts of Spiritual Renewal
  • Red Sky in the Morning: How You Can Help Prevent America's Gathering Storms
  • Discover God Study Bible 發現神研讀本聖經
  • Discover the book God wrote 發現神話語的寶藏
  • Discover real Jesus 發現真實的耶穌
  • God: Discover his character 發現神的特性

應許是一本靈修日引,每天一句經文,配上一篇靈修短文,看靈修短文學習它如何將經文應用在生活上,他的靈修很能鼓舞人心,這很像荒漠甘泉。白立德說這是一種超自然的生活,因為這是靠著神的話在生活。這是一種信心生活。

他晚年寫的Discover God系列是他一生認識神的總結,他把他對聖經的熱愛都寫在裏面。可惜這些書都近乎絕版了。英文的書名也改了。

他的書很容易閱讀,但並不膚淺。

我覺得他寫的書很有生命,很有動力。他的東西簡單明瞭,可行性強。他是一個很懂得動員與宣傳的人。但四律看似簡單,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福音的大能帶出來。你要把他的東西徹底消化,徹底吸收,深到骨子裡,入腦入心,成為生命。這樣你才能得到他的真傳。

我覺得他的福音佈道與門徒訓練是值得每一個基督徒學習的。

再讀白立德,心中再度燃起一把福音的火。

白立德有一個福音的異象與呼召。他所領導的福音運動是一個偉大的傳奇。

他是Henrietta Mears的門徒,Mears 也是一位熱誠的主日學老師。Mears 的聖經綜覽也是經典之作。

紀念白立德,他是這個時代的以利亞,是教會的戰車馬兵。重新溫習白立德,從高中時代的我找到了,到大學時代接觸到學園的校園傳道,再到後來我對教會傳福音與門徒訓練的探討,我發現我受到他的影響實在太多了。我現在反而希望我可以有機會受到學園傳道會的訓練。

我不知道我現在突然這麼熱心讀白立德的書,對我有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其實我現在的處境有一點尷尬。我現在有一點覺得空有理想,卻又無法開展的感覺。但這個感動如果是從神而來的,神自然會去成就。目前一時也還不知道我能做甚麼,那就先裝備自己吧,機會是留給預備好了的人。我總覺得白立德的書隱藏著巨大的福音密碼,畢竟他曾是一個世界第一的福音領袖。我希望我能跟他有更多的學習。這幾天我很積極地蒐集他的著作。我想差不多都到位了。再來就是閱讀與消化。如果有一天我能用他的方法帶人信主,門徒訓練,再差派門徒。那就太棒了。

可惜自從他過世之後,他的書與他的組織慢慢聲量變小了,甚至名字也改了。我找他的書卻多已絕版。不過他的屬靈四律小冊,聖靈充滿的生活小冊,靈命成長的十步,可傳遞的信息,耶穌傳。都仍然在使用中。他留下太多的屬靈遺產給世人。四律只是撒種,其實要把這整個流程走完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福音。

如果說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這個時代的白立德在哪裡呢。可惜的是許多戰後興起的屬靈偉人一一凋零,但新一代的領袖在哪裡呢? 包括在教會的世代交替也是有一種青黃不接的感覺。今年的VBS被改成兒童夏令營,家長班也消失了,感覺就是沒人了。白立德推動為美國靈性的復興禁食禱告,就是從最高法院禁止學校讀經禱告,導致美國靈性不斷下墜。

我跟Warren Wiersbe與John MacArthur學釋經。跟馬丁路德與加爾文學神學。跟白立德學門徒訓練,跟慕安德烈學內在生活。聖經,神學,實踐。

甚麼是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就是要讓基督在你的心裡掌權做主做王,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就是門徒訓練與內在生活的真蒂。這不是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使基督因信住在你的心裡,使你的愛心有根有基。信心是愛心的根基。

白立德很強調聖靈的工作,但他並非靈恩派,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但許多人分不清楚。聖靈的工作是榮耀基督,就是要讓基督在我們的心裡作主做王。

白立德建立了一個福音機構,而不是一個宗派。因為他要團結教會的力量來完成大使命。這是在基督裏的合一,在大使命中合一。要各宗派放棄自己的堅持的立場,才來談合一,那是不可能,恐怕也不切實際。只是他走了,要再找一個這麽有號召力的人恐怕是不太容易。這不是教宗,想當太上皇。他必須像水泥,把所有的磚塊聯合在一主、一信、一洗的宣告之下。

我看到有的人批評他神學不正確,老實說我真的看不出來有甚麼大問題,我也沒興趣在雞蛋裡挑骨頭。當年有這麼多教會響應他的號召,不也說明了這件事。他不是神學家,但他說的東西,簡單易懂,具體可行。可以模仿,可以傳遞。在傳福音與門徒訓練的事上,他的方法是最具可行性的。

Wednesday, June 5, 2024

基督教思想與中華文化

基督教思想與中華文化

我一直希望從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來看基督教思想與中華文化相容會通的可能性在哪裡,差異性在哪裡。基本上,我並不認為基督教思想與中華文化是一道二選一的選擇題,我認為這是一道需要用創新性思考來面對的組合題。中華文化不需要排斥基督教,基督教也不需要放棄中華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與互補可以產生一種更好的新文明。相對地,基督教思想與無神論卻是一道二選一的選擇題,這兩者是無法並存的,中共講的基督教中國化就是把基督教信仰無神論化。中華文化不算是無神論,中華文化中對天道與天命的信念是一種人文化的上帝論。就中國哲學而言,這是形而上學,可以說這是一種理性神學。這是近乎亞里斯多德的神學。
我的目標並非混合基督教思想與中華文化成為一新的中華文化神學。而只是明白基督教與哲學兩者的位份與關係。使其各有所司,彼此互補,而非對立。不是要用哲學去建立本土神學或自由派神學,本土神學或自由派神學有太多對聖經神學的扭曲與妥協,他們用哲學來解釋神學,這是馬丁路德所說的榮耀神學,這是人的智慧。神學需本於聖經啟示,而非哲學思想,這是馬丁路德所說的十架神學,這是神的智慧。我所尋求的是神學與哲學兩者平行分立共存的兩國論。

1. 性善與性惡

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
四書只含孟子,所以荀子常常被忽略。
但其實荀子說理的說服力是很強的。馮友蘭說他是中國的亞里斯多德。
理學用天地之性講性善的根源,用氣質之性講性惡的根源。
聖經用人按神的形象被造講性善的根源,用亞當的犯罪講性惡的根源。
單一地講性善或性惡,都無法完全涵蓋人性的本質。
真理是具有雙重性與互補性的。

2.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理想境界。
藉著基督為中保,使神與人重新恢復關係是聖經裡的救恩。
這是聖經裡的天人合一,與基督聯合。
真正的天人合一需要經過十字架的救恩,才得以真正實現。
否則天與人之間是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基督是神與人之間的橋樑。
商朝人講上帝,是有位格神的觀念。
周朝人講天道,是將位格神人文化,成了哲學的形而上學。
中國哲學的天道是從下到上的自然啟示。是哲學思考中體會到的天道。
基督教的道是從上到下的特殊啟示。是神透過聖經與基督啟示的真理。
自然啟示與特殊啟示並沒有必然的衝突。

自然啟示是神普遍的恩典,人可以用理性與經驗來認識。
特殊啟示是神特殊的恩典,人需要用信心來認識與領受。

3. 地上國與天上國

中國哲學的天道是從下到上的自然啟示。是哲學思考中體會到的天道。
基督教的道是從上到下的特殊啟示。是神透過聖經與基督啟示的真理。
儒學可以是一種基於自然啟示的哲學,與聖經與基督的特殊啟示相互搭配,
儒學是地上國,基督教是天上國,地上國與天上國各司其職。
儒學的理想是建立地上的文化王國,以禮樂教化,仁義王道治國,來開創大同世界。
基督教重視的是神的國,是從永遠到永遠的天國。
儒家重今世,基督教重永世。
這可以從馬丁路德的兩個國度來理解。
這兩者可以有一種對映的相關性,彼此相互呼應。
但他們所要建設的國不是同一個意義上的國。
所以本質上這兩者不應該有甚麼衝突的地方。

4. 知天,知人,知地

神學,哲學,科學,各有所長,各有所司,並行而不逆。
知天,知人,知地,天地人,三合一。
我不贊成孔德用科學取代宗教與哲學的說法。
因為宗教與哲學有其獨特的價值是在科學找不到的。
科學可以解釋世界,但科學無法定義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而這就是宗教與哲學的任務。

5. 中華文化的再造與復興

以中華傳統文化的儒家倫理為核心,但也全方位吸收西方的基督教,民主,科學的精神。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再造與復興的康莊大道。

這不是固守中華傳統文化,從時代上說這已經是一件回不去的事。
這也不是全盤西化,這也是不可能的事,盡管我們已經接收了很多西方文化,但中華文化的傳統也依然存在人民日常生活的土壤中。

這也不是傳統中體西用,因為我們不是只要吸收西方的科技文明。我們還要確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接受十字架的救恩,讓中華文化可以經過苦難,浴火重生。

老實說這是一個大問題,超出我的學養與能力所能處理的問題。我只是提出自己所思所想,做一個紀錄。其實中國的現代哲學家對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也已經提出許多有價值的方向。這也是我一直所關心的議題。

雖然現代社會科學是主流,但哲學中的人文價值的關懷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思維。

6. 恩福的陳宗清牧師在他的宇宙本體探究,對中國哲學的天,帝,道皆有深入剖析。

https://theblessingsfoundation.org/ebooks-library/

他跟梁燕城是少數基督教裡的中國哲學學者。

7. 對話與溝通,但要避免混雜與混淆。在哲學領域談哲學,在神學領域談神學。真要談神學就基於聖經,不須刻意引用中國哲學詞彙,來做基督教中國化。兩個國度,各有定位,各有任務,各有價值,不需對抗,並行不逆。路德的兩國論基本上不認為教會有文化使命,教會只有福音使命。談文化使命容易使教會偏離福音使命。讓地上的政府去建造地上的國,教會只要重視神的國。

聖經神學要求聖經是神學唯一也是最終的根據。神學要求的思想純度很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偏離聖經的教導,所以神學最好就純粹論聖經的神學。

士林哲學並非神學,而只是企圖調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的哲學。

羅光的中華士林哲學用此方法來調和儒家哲學與基督教神學,從儒家的角度來說,他們也不一定接受。

兩國論就是政教分離。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教會不是以色列,以色列是神權政治,政教合一。先知,祭司,君王。今日的三權分立,雖有效法聖經的三權分立,但已經世俗化了。

宗教改革是關乎上帝國的改革。啟蒙運動所倡導的民主科學是地上國的改革。

中國儒家哲學所嚮往的大同世界也是地上國的改革。

中國儒家哲學是地上國倫理道德,禮樂教化的改革。德治國的建立。五倫。

啟蒙運動是地上國自由民主,憲政法治的改革。法治國的建立。第六倫: 社會倫理,公共倫理。

上帝國,德治國,法治國

8.  基督教,人文,科學, 這三個平行的領域

我想就各有所司,雖然表面有一些不同的論點,但這其實並沒有大到無法共存共生。

我也放棄為了一個領域要修正另一個領域的思想的意圖。

我沒那麼大的本事。我也不覺得有誰能有這麼大的本事。

那些想修正別人的思想意圖,都是自不量力。

我想乾脆就承認現狀。等到以後時機成熟再說,暫時擱置問題,把問題留給以後的人。

我覺得非核心價值,在哪一個領域,就用那個領域的語言。

我這基本上也是兩國論的延伸。

聖經的領域用聖經的語言,神治國

中國人文用中國人文的語言,德治國

西方人文用西方人文的語言,法治國

科學用科學的語言,理治國

譬如說

聖經講上帝六天的創造論

理學講太極陰陽五行的創生論

科學講宇宙大爆炸與進化論

其實不需去誰去修改誰的理論

你在甚麼地方就說那個地方的話

這就是平行共生的思想。

因為他們各自有各自的起點與邏輯。

9. 我把明德解釋為神按著神的形象造人

要明明德,就需要聖靈的重生。

除此之外,儒家其他的一切,都有很高的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