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4, 2022

聖經與文化

最近讀了幾本哲學書,

中國哲學史:

  • 張麗珠: 中國哲學史三十講,
  • 曾春海: 中國哲學史綱,中國近當代哲學史
  •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
  • 羅光: 中國哲學思想史,羅光全書 

西洋哲學史:

  • 梯利: 西洋哲學史,
  • 傅偉勳: 西洋哲學史,
  • 趙雅博: 西洋哲學史,
  • 鄔昆如: 西洋哲學史話
  • 趙敦華: 西方哲學簡史,現代西方哲學新編。


方東美 哲學三慧: 

  1. 希臘哲學: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2. 歐洲哲學:   多馬斯,康德,黑格爾
  3. 中國哲學:   四書,老庄,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 希臘哲學是一種理想性的哲學。
  • 士林哲學是一種修道院的哲學。
  • 黑格爾哲學是一種近代的浪漫主義,革命與傳統交戰的哲學。一個動態發展的哲學。
  • 儒家哲學是一種陰陽互動,生生不息,在穩定中求動態發展的哲學。

羅光寫的士林哲學思路很清晰,其實這也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概論。只是現代人聽到士林哲學,都敬而遠之,覺得這已經過時了。按此,孔子也是過時了。但懷海德說所有的哲學都是柏拉圖的註腳。

  • 西哲: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士林哲學,康德批判哲學,黑格爾辯證哲學
  • 中哲: 四書,老庄,朱熹理學,陽明心學,船山實學
  • 哲概: 知識論,形上學,人生哲學,社會哲學
  1. 天: 朱熹理學 vs 士林哲學。道德天的建立。形上學。
  2. 人: 陽明心學 vs 康德批判哲學。道德心的建立。人生哲學。
  3. 地: 船山氣學 vs 黑格爾辯證哲學。道德國的建立。社會哲學。

朱熹理學 vs 士林哲學,這是中華士林哲學所主張的比較。
陽明心學 vs 康德批判哲學,這是牟宗三所主張的比較。
船山氣學 vs 黑格爾辯證哲學,這也是牟宗三所主張的比較。
這每一位大哲都堪稱集大成者。特別是王船山與黑格爾,他們各是中西歷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最後總結。他們的思想所表現的歷史高度是他人所不能及的。
這是我讀中西哲學史最終所要建立的天地人三合一哲學。
先把中西古典哲學的基礎打好。我在民國哲學說的三合一哲學,就是天地人的三合一。
由道德天的建立,建立道德心。由道德心的建立,建立道德國。
按照勞思光的說法就是天道論 心性論 主體性客觀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君子上承天道(道德天),先以內聖(道德心),終以外王(道德國)。
這就是大學之道與中庸之道。
道德天,道德心,道德國這是從儒家思想的角度看天人地
如果從西方哲學的系統,那就是形上學與宇宙論。倫理學與人生哲學。社會哲學與文化哲學。

三合一哲學是基督教人文主義的哲學,是神本的人文主義,是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地上人間建立一個屬神的國度。基督教人文主義重視神學,也重視哲學與文化,目的在建立天人合一的人間理想國。不只是完成福音使命,也要完成文化使命。使神的國能落實到地上人間。這就是大同世界,人間理想國。基督教的新儒家思想,這是一個可能。

西方思想是一種以法治國的人文思想,他所要成就的是自由民主的國度,法治國的建立。
儒家思想是一種以德治國的人文思想,他所要成就的是道德倫理的國度,德治國的建立。
基督教思想是一種以神治國的神學思想,他所要成就的是上帝掌權的國度,上帝國的建立。

神的國在法治國(西方)或德治國(中國)之上。 神的國基本是神的掌權,從而使地上的國家社會秩序可以被有效的建立。誠如華盛頓所言,單憑一部憲法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一部聖經。就中國而言,我們也可以說,單憑一本論語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聖經。西方的法治思想與中國的道德思想,這都是一種崇高的文化理想。我們不能只有自由民主法治,而忘記了道德倫理是一個社會的根基。法治是外在的,道德是內在的,而上帝是超越的。法治是現代國家社會重要的客觀法則。社會科學可以建立自由民主社會,但我們需要人文哲學來建立道德倫理的社會。我們需要在倫理與民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方能使一個社會的秩序內外兼具。而聖經更是讓我們有一個屬天與永恆的角度來看待人生。聖經與人文的關係是屬於上下的關係。人文與社會思想都只能關注今生,但唯有宗教信仰,才能幫助我們面對生命與死亡,來世與永恆。這不是科學,也不是人文所能真正面對的問題。


從哲學到更廣泛的通識教育。
從通識教育來看,天地人三合一,也可以說是,宗教,科學,人文三合一。
知天就是認識神,知地就是認識科學,知人,就是認識人文。

  • 基督教: 聖經(舊約,新約),神學(信仰神學,實踐神學)
  • 科學: 數理科學(甲:數理化),生命科學(丙:生醫農)
  • 人文: 社會科學(丁:政經社),人文學科(乙:文史哲)

甲乙丙丁是以前台灣大學聯考的分組,也是目前台大開放課的分類。
台大沒有神學院,但台灣最重要的神學院就是中華福音神學院。
一般大學提供的是知識的教育,神學院提供的是生命的教育。
知識教育與生命教育結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全人的教育。
 
我的基督教神學是改革宗的聖經神學

我的基督教哲學是天地人三合一哲學

我的基督教教育是,基督教,科學,人文三合一的教育。

好了,這些基本的架構,我總算是大致上確立了。

我一直想搞清楚這些基本的架構,但老是搞不清楚。

特別是哲學問題,哲學思想是開放性的,哲學從來沒有真正的終極答案。

我只能在我有限的智慧與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我有限的答案。

通識教育也一樣,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有重點地去建立思想的體系。

通識教育只是相當於高中AP或大一大二的博雅教育,不要搞得太難太深。
否則就是陳義過高,好高鶩遠。
每一科目各選兩三本入門書,文史哲可以中西分開。
DK出版了一套Big Ideas Simply Explained,其實就差不多了

科學
  • 數學 電算
  • 物理 化學
  • 地球 天文
  • 生物 醫學
社會
  • 政治 法律
  • 經濟 商學
  • 社會 心理
  • 歷史 地理
人文
  • 國文 
  • 英文 
  • 藝術
  • 哲學
聖經
  • 舊約: 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先知書
  • 新約: 福音書,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一般書信與啟示錄
  • 信仰: 聖經神學,系統神學,歷史神學,謢教神學
  • 實踐: 生活神學,教牧神學,宣教神學
哲學也可以視為人文學科,
但如果把哲學獨立出來(一般啟示),凸顯他是一種文化的綜合性思考。
  • 西哲: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士林哲學,康德哲學,黑格爾哲學
  • 中哲: 孔孟荀,老庄墨法家,朱熹理學,陽明心學,船山氣學
  • 西概: 知識論,宇宙論與形上學,人生哲學,社會哲學
  • 中概: 為學,道體,存養,政治
宗教與哲學都是在探討宇宙與人生的終極方向,但聖經是神的特殊啟示,神的智慧。哲學是屬於一般啟示,人的智慧。當人認識到人自己的智慧有限,需要藉著信心超越人有限的智慧,去認識神無限的智慧。哲學關注此世的地上國,宗教信仰關注的是永世的上帝國。宗教與哲學的交織,就是天人合一,使神的旨意可以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不過我想還是把哲學放在人文學科的最後,也可以視為一切思想文化最後的總結。這個說法有點像黑格爾。我過去一直把哲學的分量放得很重,這其實與現代文化的發展有所背離。哲學已經從學術思想的中心邊緣化了。但哲學仍有一種總括性的視野,所我即使減少哲學的比重,哲學仍是整個學術思想的壓軸。

天: 聖經 
地: 科學 
人: 人文 

有的人把宗教與哲學當作是對立的,只能二選一。我年輕時,只相信哲學,不相信宗教,我認為宗教是無知人的哲學替代品。我青壯年時,我成為一個基督徒,我因為相信宗教,而放棄了哲學,我認為太陽升起時,就可以吹滅蠟燭的燈火。現在我已進入老年,我相信宗教,但也接納哲學成為我對宇宙人生的思想,但我把聖經當作是位階最高的絕對真理。在神所啟示的絕對真理中,去整合來自不同哲學體系的思想。這是我在聖經與文化這個部落格所不斷辯證探討的主題。我想瞭解聖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也想探討聖經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了解聖經與哲學在全人教育中所當扮演的角色與功用。可能有些想法不斷地重複,也不斷地修正,因為這是一個我不斷地在思考的主題。

天: 日 聖經(舊約/新約), 神
           神學(聖經/系統), 神
           實踐(生命/事奉)。 神
地: 一 算學(數學/電算), 甲
      二 科學(物理/地球), 甲
      三 科學(化學/生物)。 丙
人: 四 文學(國文/英文), 乙
      五 史哲(歷史/哲學), 乙
      六 社會(政治/經濟)。 丁

甲: 理工
乙: 人文
丙: 生醫
丁: 法商

這是現代教育所應培養的基本學識,這是一個理想中的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有許多不同的體系與做法,這只是一種比較適合現代社會的作法
如同儒家的六藝,中世紀的七藝。這相當於現代七藝。
聖經可以在這一切知識教育以上,扮演一個生命教育的角色。
但聖經的教育不是在學校,而是在教會。
公立學校在信仰上是中立的。
教會應該扮演一個神學校,教導神的百姓來認識聖經,認識神。
在上帝的引導之下,我們可以在科學與人文的領域中,
延伸並擴大我們所領受的豐盛的生命。
上帝是我們的起頭,也是我們的終點。
他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

能夠在知識的大海中暢遊人生,這是一個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像陶淵明所述的五柳先生。

士林哲學有羅光和張振東寫的兩本,士林哲學相當於理學,都是以形上學為基礎的哲學。
我想花一點時間研究一下。我發現士林哲學條理分明有理有據,這是近代西方學術的源頭。我大概看了一下,我覺得羅光的士林哲學其實是很好的哲學概論。我目前手頭上並沒有好的哲學概論,我想我就讀這兩本充當我的哲學概論。以前我對士林哲學總是有偏見,但其實真正去讀了士林哲學,就被他吸引了。其實士林哲學是亞里斯多德哲學的中世紀翻版。

如果以黑格爾哲學的角度
天 邏輯哲學:  存有   本質  概念
地 自然哲學:  力學   物理  有機
人 精神哲學:  主觀   客觀  絕對

花在哲學的時間過多,其實我只要一本清楚的哲學概論就夠了,行有餘力,再讀中哲史,西哲史。不要妄想做哲學家。我給自己太大的哲學目標了。哲學大綱與士林哲學。我總是在規劃未來的目標時,給自己一個過度龐大的目標, 結果是做不到。我的哲學計畫等於在讀哲學系專業,而這是不可能的。讀聖經,也不需要像是讀神學院。


通識教育只要維持在大一大二的程度即可,不要太深入。這是不可能,也不見得有需要。





民國哲學

這是我對中國哲學史一個概括性的理解

  • 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
  • 兩漢經學 重儒家
  • 魏晉玄學 重道家
  • 隋唐佛學 重佛學
  • 宋代理學 重天理(天)  
  • 明代心學 重心理(人)
  • 清代實學 重經世(地)
  • 民國哲學 重現代化 

民國哲學的三支派

1. 三民主義哲學: 孫中山,蔣中正,戴傳賢,任卓宣,張其昀,吳康,周世輔

  • 從哲學史的發展來看,三民主義哲學是經世濟民的清代實學的現代化發展。(地)
  • 將中國建設成為倫理國,民主國,科學國
  • 這是國民黨的官方哲學

2. 新儒家哲學: 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勵 ,錢穆,方東美

  • 牟宗三與唐君毅以德國康德與黑格爾理想主義哲學精神,重建儒家心學(人) ,主體性哲學。陸王學派。
  • 錢穆主要是發揚朱熹理學,他沒有西方哲學的背景,而純粹就國學的傳統來申述。朱熹學派。
  • 方東美以機體主義的宇宙觀闡述中國哲學的精神,以聞,思,修哲學三慧來定位希臘,歐洲,中國哲學。

3. 中華士林哲學: 羅光,鄔昆如

  • 以士林哲學精神,重建儒家形上學(天)
  • 道德天,三一神
  • 基督教與儒家都是講"有"的哲學,所以就哲學的相容而言,基督教與儒家比佛教與儒家其實更加相容。佛教與道家是講空與無。儒家重視家庭,佛教卻是出家。

民國哲學是我在台灣的教育背景,我無法認同唯物論,共產主義。

但我認同民國哲學的新儒家哲學,三民主義哲學或中華士林哲學等合乎中華文化傳統的學說,

事實上這三者是相通合流的,天地人三合一。基本上這也是我的哲學路線。這是融合中西哲學的現代中國哲學。

我想讀一些讓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哲學思想,這樣就夠了。不要好高騖遠,最後甚麼都沒有學到。這是一種根基於中華文化傳統的思想,沒有甚麼特別的驚世之說,而只是一種大中至正的道統路線。背後是一種厚重的歷史情懷。我是保守派,我喜歡在大傳統的穩定中求發展。

張君勵是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者,也是康德哲學,德國哲學專家,也是簽署中國文化宣言的新儒家。原來他就是以唯心論批判唯物論,引起科學與玄學論戰的主角。

中華文化是本源,三民主義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主義,中華民國憲法是三民主義的法制化的落實。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是為中華文化的傳承保留了一線生機,也是為中國將來的民主化做預備的先鋒。中華文化,三民主義,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建國精神與命脈,也是中國未來復興的希望。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這也是蔣介石的遺囑。蔣介石以倫理,民主,科學來詮釋三民主義的本質與中華文化復興的內涵。這事實上也是新儒家的主張。

民進黨走的是自由主義的路線,胡適所主張的路線,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貢獻。至少自由民主政治的理想落實了。胡適雖是西化派,只是胡適還有整理國故的推動。胡適其實並非完全反傳統,胡適主張“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作為新思潮和新文化運動的綱領其實這不也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精神嗎? 整理國故與民主,科學的提倡是並行不逆的。胡適對於整理國故重新詮釋中國舊文學,舊哲學,舊史學與建設中國新文學,新哲學,新史學是有貢獻的,對民主,科學的提倡也是有貢獻的。

以目前台灣的發展來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與民進黨的自由主義其實是處在一種共同競爭的政治生態環境。今天台灣新聞出來,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民意如流水。台灣的民意如同鐘擺,常常有趨勢的翻轉。沒有人是永遠的贏家,或是永遠的輸家。所以勝利也不要驕傲,失敗也不要氣餒。民主政治讓所有的政黨一直持續受到民意的鞭策與考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蔣介石是國民黨第一個反共的領袖,一直堅持反共,他對共產黨的本質有深刻的了解。今天國民黨最大的問題是他反獨,但不反共。甚至與中共唱和。特別是深藍統派與中共連成一氣。今日的深藍就是國民黨內的投降派。今天國民黨有兩派,統派與中華民國派。民進黨也是有兩派,獨派與中華民國台灣派。但統派與獨派都是行不通的死路。無論是國民黨中華民國派或是民進黨中華民國台灣派都是主張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中間路線。這也是台灣主流民意的選擇。這也是我的立場。

中共是一個強勢性的政黨,威權主義的政治,但中共的理論性很強,中共重視哲學理論,西方哲學除了馬克思,他們也很重視黑格爾的研究,因為辯證法。中國哲學他們最推崇氣學,張載與王船山,因為他們認為氣學是唯物論。在改革開放之後,他已經從文革的反智,變成是一個知識性學習性的政黨。他近乎是一種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的角色。用馬克思哲學專制統治著中國。無疑地,中國的崛起已經帶來對西方普世價值的挑戰。也對台灣所堅持的中華文化與普世價值的結合構成威脅。"學習強國"構建了一個以馬克思哲學為核心的一個網路圖書館,這相當於是一個宣揚習近平思想的網路大學,這是中共的思想建設的洗腦中心。可惜他的理論說得再怎麼冠冕堂皇,實質上他都還是極權專政。馬列主義是歷史的逆流,終將近入歷史的灰燼。只是我們活在當下,我們並不知這一天甚麼時候才會來到。

最近重讀國父的三民主義的演講,我覺得他的思想其實是為中國的現代化開闢了一個宏偉的藍圖。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其實是很精闢的。他在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對馬克思主義有肯定,也有深刻的批判。他對民生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分析頗有見地。他對中華民國憲政的規劃,也訂下了民主法治的根基。他對中華文化傳統的肯定,更是當時五四反傳統的浪潮不同,中華文化與民主科學絕非相反對立,過了一百年,國父三民主義的先知卓見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的。

我的精力有限,中國哲學也許我只能讀到朱熹,王陽明,西洋哲學也許我只能讀到士林哲學,康德。行有餘力,王船山,黑格爾,我也希望能讀一些,這樣才能對中西的近代哲學有所掌握。若能客觀理解這幾位大哲,我對哲學的理解才能上一個台階,也才有能力去做進一步的整合。哲學思考是有門檻的,先要能入,才能出。沒有基礎功,是談不上思維發展的。

黎明出版了一套方東美全集,與一套西洋哲學史。這兩套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如果讀完了,哲學的必修課也差不多了。方東美是台大哲學系主任,他是民國哲學的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國學與西學的底子都非常扎實。這是我最近非常心儀的民國哲學家。他也是蔣介石的國師。上次帶回來一本他的生生之德,這是一本很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他的書大都是上課的錄音稿,跟黑格爾很像,出口成章。哲學三慧是他對希臘,歐洲,中國哲學的定位,他以哲學三慧的來說明中西哲學的特色與互補。讀完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用哲學三慧來消化定位中西哲學,使之成為一個大屋頂的架構下的邦聯式統一,黑格爾也是在做文化哲學的整合,但他看中國哲學是一個人的自由,只有皇帝是自由的。這是儒家人治德治的弱點,無法與專制抗爭。所以中國必須現代化,與法治結合,使人權受到法律的保障。讓言論自由在中國生根落地,使文字獄消失在歷史的灰燼。






Sunday, August 21, 2022

ACTS

 A-----------------B------------------C

A = Adoration 讚美,A點 代表神完全的屬性與祂完美的旨意。這是天路的終點。

C = Confession 認罪 。B點 代表我們是沒有射中神的旨意的罪人。這是天路的起點。

B點 代表我們的現況。我們是已經得救,尚未完工的工程。這是天路的中途點。

T = Thanksgiving 感謝。 BC線段 代表神在我們生命中已經成就的恩典。這是已經走過的天路。

S =  Supplication  祈求。 AB線段 代表神在我們生命中尚未成就的應許。這是已經未走的天路。

神的計畫,神的旨意,神帶領我們的大方向就是讓我們人能從墮落的光景恢復到一個具有神的形象,並能彰顯神的榮耀的人。

這是禱告的大架構,其實也可以是讀經的大架構。我們可以在每一段聖經中去思想這五點。

Wednesday, July 6, 2022

約翰·麥克阿瑟:如何研讀你的聖經?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June 19, 1939——
美國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恩主神學院院長。他是家族中連續第五代的牧師。他負責的“賜你恩典”機構,製作全球廣播節目,以及文字、錄音帶、網絡聖經教導,節目廣播遍及英語國家。
著名解經家,他致力於聖經教導,強調按照正意分解真理,尤其注重經文的歷史和文法背景。他花了整整42年的時間逐節講解新約經文,2015年完成《麥克阿瑟新約聖經注釋》系列。

他是位多產作家,至今寫作和編輯的書籍超過150種,其中以“麥克阿瑟聖經研究”系列最為著名,銷售已超過100萬冊。約翰·麥克阿瑟侍奉的重點是通過逐節解釋《聖經》,對經文進行講解式的布道和教導。(尋找更多屬靈書籍,可添加微信號good-good-goods

引言
聖經確實是無與倫比的。二十世紀初期布道家孫培理(Billy Sunday)把聖經描繪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宮殿。他寫到:
“我穿過創世記的門廊,沿著舊約的藝術畫廊往前走,看到牆上掛著約瑟、雅各、但以理、摩西、以賽亞、所羅門和大衛的畫像;我走進詩篇的音樂室,上帝的靈敲動了我心靈的琴鍵,直到我彷彿聽到上帝大自然的大管風琴,每一個簧片和音管,與大衛的豎琴並與所羅門王心境愉悅時的魅力共鳴。
“我走進箴言的商貿廳。
“我走進眾先知的瞭望台,看到不同尺寸的照片,有些指向遠方的星星或事件;然而,所有的照片都集中指向一顆將為贖罪而升起的大星。
“隨後,我走進萬王之王的會客廳,從四個方位縱覽全貌: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我走進通訊室,看到彼得、雅各、保羅和猶大,正忙著向世人書寫他們的信件。我走進使徒行傳,看到聖靈在建立教會。我又走進寶座之宮,看到一座高塔下面有一扇門;我走上去,便看到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這位有史以來人所認識的、最真實忠誠的朋友,榮美如晨光的正站在那裡;當一切都是虛假時,我看到只有祂是真的”(《孫培理談論》Billy Sunday Speaks [New York: Chelsea House, 1970],第23頁)。
聖經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書。然而,我們不要只是在羨慕它,而是需要明白它。實際上,大多數對聖經有意見的人,不論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都不明白聖經所說的。對聖經的瞭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當你研究聖經時這事實就更為顯明。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研讀聖經。這包含四方面:閱讀聖經,解釋聖經,默想聖經,以及教導聖經。

閱讀聖經
研讀聖經以閱讀聖經開始。然而很坦白地說,大多數人從來就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充其量只不過是在咬讀聖經的文字而已。他們也許讀一些有關聖經的書,或是一些不很嚴謹地以聖經為根據的靈修資料,但他們不是閱讀聖經本身。良好的基督教書籍和雜志,用來補充你研讀聖經是好的,但沒有一樣東西能取代閱讀聖經本身。
舊約聖經
我認為基督徒應當嘗試把整本舊約聖經一年讀一遍。舊約聖經共有三十九卷,倘若你一天花二十分鐘閱讀,你應當能在一年之內把它讀完一遍。
舊約聖經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它是一種比較簡單、容易明白的文字,不像新約聖經所使用的希臘文字那樣含有細微的差別;它不是一種含有諸多抽象概念的理論或哲學的語言,而是非常具體實在的語言。
舊約聖經主要是歷史的記敘,其間穿插了律法、詩歌和預言。我建議你從《創世記》一直連貫讀到《瑪拉基書》,把你所不明白的經文,用鉛筆在書頁旁邊的空白處給予標注。你若這樣做了,你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擦去許多的標注,因為當你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聖經時,你的眼界就開闊了,因此也就解決了你以往的疑問。[至於那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稍後你可以參考一些能幫助你明白它們的意義的聖經注釋或其他資料]。
閱讀舊約聖經感到困惑的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它不一定總是按照時間順序記敘的。市場上出售的一本比較新的書《聖經敘事》(The Narrated Bible [Eugene, Oreg.: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是按照時間順序把整本聖經重新編寫的。這是一本有用的工具書。例如你讀這本書時,你就會看到大衛所寫的詩篇,是穿插在與他人生有關的時期中;眾先知的話,則和當時執政的諸王聯系在一起。對於那些從來不曾讀過聖經的,或是對聖經要有新的看見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很有幫助的。
重點就是要把舊約聖經從頭到尾有規則地閱讀。你將會對你所學到的感到驚訝,正如新約聖經所說的:“從前所寫的聖經(即舊約)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4)。
新約聖經
對於新約聖經,我則採用不同的讀經方法。附帶提一提,我認為我們讀經的主要推動力,應該放在閱讀新約聖經上。在《歌羅西書》1章25-26節,保羅說到,“我照上帝為你們所賜我的職分,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上帝的道理傳得全備。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祂的聖徒顯明了”。這奧秘就是新約聖經的啟示。在《以弗所書》3章3-5節中,保羅描述他自己就是這奧秘的使徒。新約聖經也是他的事工的主要推動力。他使用舊約聖經以闡明、解釋和支持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涵蓋而且體現舊約中的一切。它概述舊約的內容,並且引領我們進入上帝所給人最完整的啟示。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研讀新約聖經,因為它給舊約聖經加以詮釋。再者,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而希臘文是一種特別復雜的語言,它具有強調抽象的概念和微妙的含義的功能。因此,研讀新約聖經就必須格外的慇勤。
當我在神學院時,我決定每天念《約翰一書》,為期三十天。對你來說,以這卷書開始也是不錯的。頭一天,就是一個月的開始,先把《約翰一書》的五章經文唸完一遍,這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第二天,第三天也這是樣念。大概第七天或第八天後,你可能會對自己說,“讀不出新的東西了。我想我現在明白《約翰一書》了”。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繼續照樣唸到月底,你對《約翰一書》將有驚人的理解。
這也是我預備信息時所使用的方法。我把我所研讀的經文念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那段的經文充塞了我的整個頭腦。我建議當你閱讀《約翰一書》時,把每一章的主題寫在在一張三乘五寸的卡片上。每一天當你念這卷書時,查看這張卡片,並且也把你所列出的主題念一遍。你很快就會把每一章的要點熟記在心了。
你讀完《約翰一書》後,可以接著閱讀新約中一部篇幅較長的書卷。《約翰福音》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已經熟悉了使徒約翰的寫作風格。你可以把《約翰福音》的二十一章經文分成三段:前七章用三十天來閱讀,第二段七章也用三十天來閱讀,最後一段七章照樣用三十天來閱讀。九十天之後,你就會掌握《約翰福音》的內容了。在這段時間內,要持續把主題記錄在三乘五寸的卡片上,同時也要繼續閱讀舊約聖經。
讀完《約翰福音》之後,你也許要回去念一部較短的書卷,例如《腓立比書》;然後閱讀《馬太福音》,再去閱讀《歌羅西書》;接著閱讀《使徒行傳》等等。像這樣按照書卷篇幅的長短,每次三十天交替閱讀各書卷,大約兩年半的時間,你就可以把整本新約聖經唸完一遍。如果你有心要閱讀新約聖經,就索性以一種能幫助你記憶的方式來閱讀它。你就不至於忘記你前幾天所閱讀的,也不須依賴經文匯編,因為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你所要的經文。倘若你持守這種不斷以經文更新你的心思的習慣,那麼聖經將一生緊緊的跟隨著你。
你若採用這種重復閱讀的方法,我建議你保持使用同樣的聖經和同樣的版本。這樣,在你腦海裡你就能意識到某段經文准確的措辭和所在。然而,偶爾讀一讀別種版本的經文也是好的,這能使你得著新的亮光。我通常習慣閱讀英王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但是對於我所研讀的經文,我就毫無例外地也閱讀新美國標准版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和英語標准版本聖經(English Standard Version);前者在翻譯上特別忠於希臘原文和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後者則措辭優美,容易閱讀。
透過重復地閱讀聖經,你將發現你對聖經的全面認識戲劇性地加增了,那是因為聖經本身解釋聖經的緣故。上帝寫下聖經不是要把我們絆倒,乃是要我們明白。雖然如此,你總會聽到有些人這麼說,“無論你讀哪一卷書,就是不要讀《啟示錄》,它很令人困惑”。但是《啟示錄》的第一章卻說到,“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第3節)。顯然的,上帝要我們讀這卷書。但是除非你先讀完《但以理書》,《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你是無法全然明白《啟示錄》的。當你全面閱讀上帝的聖言時,這一切就開始融合在一起了。

解釋聖經
一旦你讀了聖經,也知道它所說的,接著就要尋求瞭解它的意思。只有在你能把一段經文給予正確的解釋之後,你才能把它應用在你的生活中,並且給上帝帶來榮耀。
《尼希米記》第8章向我們展示正確解經的技術:“……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借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1-3節)。明白聖經是從閱讀聖經開始的。第3節繼續寫到,“眾民側耳而聽……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上帝。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3-6節)。百姓以敬拜耶和華作出回應。第8節則是關鍵的所在:“他們(利未人)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這裡告訴我們講解經文是怎麼一回事。
在《提摩太前書》4章13節中,保羅說到,“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應用),教導(解釋)為念”。這就是“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的意思。除此之外,任何的偏差都導致曲解聖經,而曲解聖經就是各種各樣癲狂行徑的來源。例如有些人教導我們應該奉行多妻制,因為眾族長都是多妻的。另一些人說女人理當受生產之苦,因為這是上帝的懲罰,所以不應該使用麻醉藥。這種對聖經的曲解,是因為有人不明白聖經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或是有關的特殊情況是什麼。
當避免的事
不要為了強調一個觀點而曲解經文。換句話說,不要把你自己的意思,假借聖經而說是聖經的意思。這就像有一位傳道人曾宣告說,女人頭頂不應該留頭發。他的課題是“頂上打結的,要解下來”(Top Knot Come Down);借著引用《馬太福音》24章17節“在屋頂的,不要下來”,他說是這聖經的意思。顯而易見的,這根本就不是那節經文的意思!不要設法從聖經裡找一些經文,以支持你預先定下的思想。我知道倘若我設法編制一篇講章,其結果必定是強解聖經以符合我的講章。但是如果我設法去瞭解一段經文的意思,那麼信息就自然地隨著對那段經文的瞭解而流露出來。
在《哥林多後書》2章17節,保羅說到,“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上帝的道”。“為利混亂”的希臘語是kapeleuo,指的就是在市場上賣東西騙人,所賣的東西與所宣稱的不一樣。你不可強解聖經,把它用來講解你預先定下的觀念。你要當心,不可為了講解聖經而犧牲了聖經的真正意思。
避免膚淺的聖經研究。不幸的,一些所謂的聖經研究無非是個人的意見:“我猜這節經文的意思是……”或者“對你來說,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什麼?”基本上這是無知的匯集,由許多人圍坐著講說他們所不明白的經文。若聖經研究要有成果,就必須有人事先研究有關的經文,瞭解它的意思,然後才能明智地討論它並應用它。詮釋聖經需要慇勤地查考,不要操捷徑而隨便聽信每個人告訴你聖經所說的。你要親自查考事實。不可假設或臆斷聖經的經文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聖經的經文在應用方面也許是多方面的,但在詮釋方面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上帝的聖言是精確的,不是模棱兩可的。上帝已經把解開經文意思的能力賜給我們了。
不要把經文靈意化。我第一次講道的講章實在很糟糕。我的課題是取材自《馬太福音》28章,“使者把石頭滾開”,我給我的講章定名為“把你生命中的石頭滾開”。我談論疑惑的石頭,懼怕的石頭,以及生氣的石頭。疑惑,懼怕,生氣都是恰當的課題,但卻與這節經文毫無關系!我稱這種講道方式為“童謠小波波證道”( Little Bo Peep Preaching),因為你根本不需要聖經;你可以使用任何東西,甚至是童謠“小波波”。
試假想一個傳道人這麼講道:“小波波失去了她的羊兒們。世界各地的人都迷失了。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牠們。但是牠們會回家的。啊,牠們會回來”。然後你聽到了一個令人黯然淚下的故事,就是罪人“搖著尾巴”地回家了。這難道不荒唐嗎?當然荒唐!但不幸的是,這類的故事並不難以想像出來的。
許多人傾向於以這種方式對待舊約聖經。他們以各種隱藏的含義把舊約聖經變成童話故事,就是不按照原文所清楚表達的意思講解。絕不要把聖經靈意化。聖經應當受到更嚴謹的尊重。
跨越差距
為了正確地解釋聖經,我們有一些差距須要跨越:
語言。我們講漢語(或英語),但聖經卻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和亞蘭文(與希伯來文相似)寫成的。當今市面上大多數的聖經譯本都是卓越的,但沒有一種譯本能把原文所傳達的一切徹底地表達出來。例如在《哥林多前書》4章1節中,使徒保羅說到,“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minister),為上帝奧秘事的管家”。當我們提起英文字“minster”時,我們所想到的是首相(prime minister)或是國防部長(minister of defense)。這是一個崇高的詞語。然而“執事”這詞的希臘語(huperetes),原本是指船艙裡的第三等苦役,根本沒有任何崇高的概念。保羅用這詞語,以表示他只不過是耶穌基督的一名船艙三等苦役。你無法從英文字“minister”得著這個概念。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跨越語言的差距。
市面上有些卓越的工具書,例如溫尼(W. E. Vine)的《新約詞匯註解詞典》(An Expository Dictionaryof New Testament Words [Chicago:Moody, 1985]),它對不懂希臘文的人很有幫助。此外,《史特龍聖經詞語索引大全》(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備有幾種語言的指引;它把聖經中全部希臘語、希伯來語和亞蘭語的詞匯,用數碼編輯,以便根據相關的數碼查考英語的解說。你可從中學習如何追溯某個詞匯在整本聖經裡是怎樣的使用,或只是在你所研讀的那段經文裡的用法。跨越語言的差距能把你帶到一個新的理解層面。
文化。聖經的某些經卷也許是四千年以前寫成的。自那時至今,時代肯定是改變了!倘若你不明白經文寫作當時的文化,你就絕不能明白經文的意思。
《約翰福音》1章1節說到,“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為什麼約翰不直截了當地說“太初有耶穌”呢?透過研究當時的文化,我們得知“道”(希臘語ho logos)對於當時的希臘人和希伯來人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希臘人來說,“道”是一個哲學用語,代表整個宇宙能力的總和,或是導致萬有存在的“因”。對希伯來人來說,耶和華的“道”就是上帝對自己的表達。藉著把耶穌描述為全能創造主親自的顯現,約翰把這兩類聽眾都吸引過來。
同樣地,倘若你對法利賽人,撒都該人,以及猶太人其它方面的文化一無所知,你就不會瞭解《馬太福音》。倘若你對諾斯底主義沒有一些認識,你就不會瞭解《歌羅西書》。幫助我們跨越文化差距的一些書本乃是:愛得閃(AlfredEdersheim)所著的《彌賽亞耶穌的生平與時代》(The Life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再版:GrandRapids:Eerdmans, 1974),伊爾德曼斯(Eerdmans)出版的各種聖經文化手冊。
地理。聖經提及許多有關地理方面的事。例如,我們讀到“下到”耶利哥,“上到”耶路撒冷。在《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8節中,我們讀到,“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從聖經別處的經文,我們得知保羅不久之前曾在帖撒羅尼迦。瞭解這地區的一些地理情況,就能解釋主的道如何能傳播得這麼快。依那先大道(Ignatian Highway)是連接東方與西方的主要群聚場所,它橫貫帖撒羅尼迦城的中央部分。在這大道上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沿著這大道傳開。你看到了沒有:你對地理情況的瞭解能如何充實你對經文的瞭解?查考一本良好的聖經地圖集(Barry J. Beitzel, The Moody Atlasof Bible Lands [Chicago: Moody,1985])或地理課本,以便從中獲益。
歷史。對經文歷史背景的瞭解,也能充實你對聖經的瞭解。在《約翰福音》中,要明白彼拉多與耶穌之間的相互影響,關鍵在於知道在這之前所發生的事。彼拉多首次治理猶大地時,試圖強迫猶太人接受異教文化和敬拜皇帝,因而大大激怒了猶太民眾。當時發生了幾次事變,羅馬政權對彼拉多無能維持和平感到不滿,彼拉多因此害怕猶太人的領袖煽動鬧事。這就是為什麼他讓他們把耶穌釘十字架。他的政績腐敗,官職也面臨危險。一般聖經辭典和《桑德凡圖解聖經百科全書》(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dia of the Bible [Grand Rapids:Zondervan, 1976])都提供良好的歷史背景資料。(想要更多聖經背景方面的書籍,可添加微信號good-good-goods
應採取的步驟
按字面意義瞭解。尋求按照字面、正常和自然的意義瞭解聖經。雖然像征和比喻的手法也在聖經裡出現,但是它們從上下文的語境就可以看得出來。當你研究《撒迦利亞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以賽亞書》和《啟示錄》中的啟示性經文時,你將會讀到一些獸和圖像。這些都是象徵文字,但它們卻是傳達確實的真理。要按照正常的、自然的意義解釋聖經,否則你的解釋將是不自然的、反常的與荒謬的。
例如,有些猶太拉比熱衷於“字母與數值對應學”(gematria):把每一個希伯來文字母給予一個相應的數值,借此解釋經文。比如他們說,如果你把亞伯蘭罕(Abraham)這名字中的子音字母b, r, h, m取出來,然後把這些字母的相應數值加起來,你就得著“318”這數目。所以當你一看到Abraham這字時,它的意思就是亞伯拉罕擁有三百一十八名僕人!斷乎不是,“亞伯蘭罕”就是指亞伯拉罕這個人,沒有別的意思。你要按照字面的意義解釋聖經,就像你按照字面的意義解釋其它的文學那樣。
認識語境。聖經必須以它的歷史語境來研讀。當聖經提到“這是對某某人說的”或是“這是寫給某某人的”時,它的意思是什麼?你也必須研究它的文學語境。你所研讀的那段或是那節經文,與它的上下文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得好,斷章取義乃是一種托詞或藉口。
分析句子的結構。在學校裡,我們都學過如何用圖表來分析句子,確認它的動詞、名詞、介詞和其它的結構,以便確定它的意思。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分析《馬太福音》28章19-20節中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當你第一次讀這使命時,其中的“去”、“使人作門徒”、“施洗”和“教訓”這些詞語,聽起來都像是動詞。但是當你研究句子的結構時,你就會發現這使命只有一個動詞,就是“使人作門徒(matheteuo)”,其它諸如“去”、“施洗”和“教訓”等詞語都是分詞,這表示它們只是修飾主要的動詞“使人作門徒”(註:英語句式文法與中文句式文法有所不同)。所以,大使命就是要使人作門徒,包括到他們那裡去,給他們施洗,並且教訓他們。你必須仔細查考語法,以便完全瞭解並體會經文的意思。
把你的解釋與聖經一貫的教訓對比。這個至關重要的解經原則,就是宗教改教者所謂的 “聖經的類比”(analogia Scriptura, 或是the Analogy ofScripture),意思就是聖經的內容是前後一致的。聖經某一處經文的教導,絕不會與另一處經文的教導互相抵觸。因此當你讀到《哥林多前書》15章29節時,那裡提到為死人受洗,你就明白這節經文不是指一個活人藉著代替一個死了的人受洗,便能使那死了的人離開地獄,進入天堂,因為這樣的解釋就否定了救恩的明確教導:得救是本乎恩,唯獨因著個人對基督的信心而得著的。
找出應用的原則。重復地閱讀有關經文,以找出有什麼屬靈的原則可以應用在你和其他在基督裡的信徒身上。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按字面的意義解釋有關的經文,分析它的語境和字句的結構,並且把你的解釋與聖經一貫的教訓對比。

默想聖經
研讀上帝的話語時切不可匆忙。《申命記》6章6-7節說到,“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換句話說,上帝的話應該隨時隨地都佔據著你的心思意念。倘若你固定地閱讀舊約聖經,又把新約聖經讀了三十遍,那麼這種情況就會發生了!
默想是一種過程,借此把聖經個別的教訓融會貫通,以達致對聖經真理全面的、緊湊的領悟。“默想”也就是“深思”或“沉思”的同義詞。從聖經的意義來看,“默想”是指一種沉思的、明智的過程。東方人以這種默想,嘗試解開或拆開他們的思維過程。
《詩篇》1章1-2節說到,“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就像牛反芻倒嚼一樣,我們也應當反復地默想、思考聖經。

教導聖經
我發現要保留某些東西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施捨出去。那是因為你若要能有效地講解一個課題,你就必須先對它有徹底的瞭解。作為一個導師,你因情勢所逼,非得掌握你所要教導的學科不可。找一個有心學習但比你認識得少的人,有系統地把你所懂得的傳達給他。透過喂養別人,你將喂養你自己的心。我相信研讀聖經的動機,主要是來自我們在這方面的責任。倘若我沒有教導的對象,我也許不會有研究的成果。

結論
現在你既然學到了一些閱讀、解釋、默想和教導聖經的實際步驟,我囑咐你要把這些步驟的每一項培養成為你終生的習慣。假若你開始以為你已經全懂了,那麼你就要牢記《申命記》29章29節所說的,“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我們只不過是觸摸到上帝無限智慧的表面而已;即使這樣,這也是有價值的追求,因為上帝把祂的道賜給了我們,好叫我們能認識祂。我們學習上帝的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得著知識本身,就如保羅所說的,“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我們學習的目的乃是要認識上帝,而要認識上帝就要學習謙卑。

Friday, July 1, 2022

閱讀聖經的三個層次

 Talk Thru the Bible一眼讀懂聖經其實是一本聖經大綱,適合聖經的宏觀閱讀

John MacArthur Study Bible 是一本研讀版聖經,適合聖經的經文閱讀

Warren Wiersbe 的 BE , 是以主日學研讀的方式講解經文,適合聖經的微觀閱讀

這是閱讀聖經的三個層次


聖經概論: Talk Thru the Bible,舊約概論,新約概論,聖經手冊

單卷注釋:  聖經新釋,21世紀聖經新釋,活石聖經注釋

全套注釋: 丁道爾聖經注釋,巴克萊聖經注釋,Warren Wiersbe聖經注釋,Expositor's 聖經注釋

零卷注釋: 摩根解經,斯托德解經,麥克阿瑟解經,卡森解經,

                  黃彼得解經,馬有藻解經,朱斯白解經,陳終道解經

工具書: 聖經新辭典,聖經神學辭典,聖經百科全書

神學: 舊約神學,新約神學,系統神學

我欣賞這些把神的話語解開來的牧者,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的解經書已經很多,所以我基本上就不再添購了。好好學習消化現有的就是了。

信仰: 聖經

科學: 數學,電算,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人文: 國文,英語,歷史,哲學,政治法律,經濟社會


我想哲學還是一門人文性的思想,還是不要跟聖經啟示放在同一個範疇。我意識到這可能會對我信仰的純正產生混淆。



Saturday, April 23, 2022

空中聖經學院

最近我又回去聽士林錫安堂曹牧師的信息,曹牧師是我所聽過最能激勵我心靈的牧者。他和劉牧師同心服事主四十四載,仍然忠心事奉。最近和妻子也在檢討我們自己的屬靈生命,我覺得我應該回去跟曹牧師學習。改革宗給我的影響是神學。錫安堂給我的影響是內在生活。而這是我所欠缺的。內在生活是甚麼?  內在生活是基督內住掌權的生活。改革宗神學是神的主權,而內在生活就是活出神的主權。一個是神學的信念,一個是實踐的操練。

我也很喜歡空中主日學與空中聖經學院。一般性的知識,台大網課與B站已經夠我用了,但聖經課程,就聽Good TV的空中聖經學院與空中主日學,還有士林錫安堂。

空中聖經學院是華神教授主講,舊約755堂,新約503,共1258。也就是一天上一堂半小時,一週五天,一年250 堂,共要上五年。

我希望我能好好消化這些聖經課程,彌補我未能上神學院的缺憾。空中聖經學院突破了實體神學院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對我實在是一大福音。記得多年前去華神上延伸制,有許多的不方便,如今卻是舉手可得。當然它的限制就是沒有實體的互動。教會生活還是無可取代的。我也不認為空中主日學能取代教會主日學,因為那是教會肢體一同的學習。但網課對渴慕更多學習的人,提供一個豐富有力的學習資源。

空中聖經學院 

      好消息衛星電視台與中華福音神學院共同籌備多時的「空中聖經學院」,已從2010年一月四日起,在GOOD TV二台播出(台灣必需裝設中華電信MOD或是上網收看),每週一到週五的晚間,每天半小時,帶領弟兄姊妹更深的瞭解聖經的浩瀚與偉大。

      節目中有系統的完整講解聖經真理,邀請受過解經講道訓練的老師,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這也是華人基督教界首次透過衛星電視頻道,完整且有系統的在電視媒體上教學、培訓弟兄姊妹。

      「空中聖經學院」主要收視對象為海外一般信徒,自播出後迴響頗佳。該節目中是華人基督教界第一次的創舉,讓平信徒也能實現接受神學教育的夢想。

      大多數的信徒並沒有機會與時間在神學院或聖經訓練學校接受系統化的聖經課程教育,GOOD TV與中華福音神學院共同合作推出的《空中聖經學院》則打破了時空的限制,透過媒體的平台,將神學院的課程完整的搬上電視,實現平信徒也可以完成神學教育之夢。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研發部部長暨教牧博士科主任吳獻章博士表示,好消息電視台多年前就曾找過華神,但是上帝有祂的時間表。這次上帝親自領軍,華神和好消息兩方籌備人馬遂一一到位,吳獻章博士說:「華神和好消息聯手製作,期望以謙卑與歸零的心態,藉著媒體來服事廣大的普世華人教會。」

      「空中聖經學院」邀請的老師,是華神針對課程特別推薦的老師,包括歷屆華神院長、校友,例如陳濟民院長(華神第四屆院長)、賴建國院長、吳獻章老師等;也有從紐約信心聖經神學院飛來台灣錄影的華神校友金京來牧師,他教導《創世記》。金牧師精通多國語言,包括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目前他也是全亞洲至今唯一一位拿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博士學位的韓裔學者。

      雖然沒有函授文憑,但卻能有系統完整的接受教導裝備,台灣地區觀眾可以進入GOOD TV二台網站(http://ch2.goodtv.tv)點選觀賞,也可透過中華電信MOD收看。播出時間週一至五上午七時半首播,晚上七時半重播。 【國度復興報訊】


Wednesday, March 9, 2022

加州西敏神學院入學閱讀清單

 

加州西敏神學院入學閱讀清單

以下是加州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的教授們推薦給打算申請神學院的學生的讀書清單。這份書單會給你一個大致引導方向。在每個領域分為三個等級:

  1. 初級 – 給讀者總體性介紹,適合那些對領域內的相關主題不瞭解的讀者。
  2. 中級 – 提供更加具有挑戰性的處理方法,適合那些對領域內的相關主題有一些瞭解的讀者。
  3. 高級 – 討論更深入的神學問題,適合對相關主題有豐富瞭解的讀者。

聖經內容與詮釋 BIBLE CONTENT AND INTERPRETATION

  1.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Ligonier)
  2. Edmund Clowney, The Unfolding Mystery (P&R) (中文版:克羅尼,《揭開奧秘》,改革宗,2011); Michael Horton, Introducing Covenant Theology (Baker) (中文版:荷頓,《應許的神》,改革宗,2015)
  3. Gerhardus Vos, Biblical Theology (Banner of Truth); Dennis Johnson, Him We Proclaim: Preaching Christ from All the Scriptures (P&R)

改革宗各信條與要理問答 REFORMED CONFESSIONS AND CATECHISMS

  1.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and Catechisms; Heidelberg Catechism, Belgic Confession, Canons of Dort
  2. A. A. Hodge, The Confession of Faith (Banner of Truth)
  3. Zacharius Ursinus, Commentary on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P&R) (中文版:烏爾西努,《海德堡要理問答注釋》)

哲學、護教學以及神學導論 PHILOSOPHY, APOLOGETICS, AND PROLEGOMENA TO THEOLOGY

  1. Diogenes Allen, Philosophy for Understanding Theology (Westminster John Knox)
  2. Cornelius Van Til, Defense of the Faith (P&R); Louis Berkhof, Introduction to Theology, found in Systematic Theology (Eerdmans)
  3. Herman Bavinck, Reformed Dogmatics: Prolegomena (Baker); Michael Horton, Covenant and Eschatology (Westminster John Knox)

神學 THEOLOGY

  1. R. Scott Clark (ed.) Covenant, Justification and Pastoral Ministry:  Essays by the Faculty of 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 (P&R); John Murray, Redemption Accomplished and Applied (Eerdmans) (中文版:慕理,《再思救贖奇恩》); Michael Horton, Putting Amazing Back Into Grace (Baker)
  2. Louis Berkhof, Systematic Theology (Eerdmans); John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2 vols (Westminster John Knox) (中文版:加爾文,《基督教要義》)
  3. Herman Bavinck, Reformed Dogmatics, vl 1, vl 2, vl 3, vl 4 (Baker)  ; Horton, Michael S. The Christian Faith: A Systematic Theology for Pilgrims on the Way (Zondervan) (中文版:荷頓,《基督徒的信仰》,麥種,2016)

教會歷史 CHURCH HISTORY

  1. W. Robert Godfrey, Reformation Sketches (P&R)
  2. Paul Johnson,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Scribner Book Co.); D. G. Hart, Defending the Faith: J. Gresham Machen and the Crisis of Conservative Protestantism in Modern America (P&R)
  3. Bengt Hagglund, History of Theology (Concordia); Philip Benedict, Christ’s Church Purely Reformed: A Social History of Calvin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屬靈成長與呼召 SPIRITUAL GROWTH AND CALLING

  1. W. Robert Godfrey, Unexpected Journey (P&R); J.I. Packer, Knowing God (IVP) (中文版:巴刻,《認識神》)
  2. Edmund Clowney, Called to the Ministry (P&R) (中文版:克羅尼,《天命與你》,改革宗,2005)
  3. Charles Bridges, Christian Ministry (Banner of Truth); Charles Spurgeon, Lectures to My Students (Christian Heritage)

講道、敬拜以及教會 PREACHING, WORSHIP, AND THE CHURCH

  1. Martyn Lloyd-Jones, Preaching and Preachers (Zondervan) (中文版:鐘馬田,《講道與講道的人》,麥種,2015)
  2. Michael Horton, A Better Way (Baker); D.G. Hart and John Muether, With Reverence and Awe (P&R) (中文版:哈特,穆瑟,《虔誠敬畏》,改革宗,2011)
  3. Edmund Clowney, The Church (IVP) ; Samuel Logan, ed., The Preacher and Preaching (P&R)

傳福音與宣教 EVANGELISM AND MISSIONS

  1. Ernest Reisinger, Today’s Evangelism: Its Message and Methods (P&R)
  2. J. I. Packer, Evangelism and the Sovereignty of God (IVP) (中文版:巴刻,《傳福音與神的主權》)
  3. R.B. Kuyper, God-Centered Evangelism (Banner of Truth); John Piper,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Baker)

輔導學 CHRISTIAN COUNSELING

  1. David Powlison, Seeing With New Eyes: Counseling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Scripture (P&R)
  2. Dennis E. Johnson and Elyse M. Fitzpatrick, Counsel from the Cross: Connecting Broken People to the Love of Christ (Crossway)
  3. Alfred Poirier, The Peacemaking Pastor: A Biblical Guide to Resolving Church Conflict (Baker)

當代文化 CONTEMPORARY CULTURAL ISSUES

  1. J. Gresham Machen, Christianity and Liberalism (Eerdmans) (中文版:梅晨,《基督教真偽辨》,改革宗,2003); Michael Horton, Where in the World is the Church? (Crossway)
  2. David VanDrunen Living in God’s Two Kingdoms: A Biblical Vision for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Crossway); D. G. Hart, The Lost Soul of American Protestantism (R. Laurence Moore)
  3. R. Scott Clark, Recovering the Reformed Confession: Our Theology, Piety and Practice (P&R); John Piper and Wayne Grudem,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Crossway)

研究與寫作技巧 RESEARCH AND WRITING SKILLS

  1. William Strunk and E. 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Allyn and Bacon); Mortimer Adler and Charles Van Doren, How to Read a Book (Simon and Schuster);
  2. William Zinsser, On Writing Well (Quill Press) Joseph Williams,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Longman); Lynne Truss, Eats, Shoots & Leaves: The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Punctuation (Gotham)
  3. Kate Turabian,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更多關於申請加州威敏斯特神學院,請點擊進入官方網站

點擊返回加州西敏神學院專區

路德的十架神學

 

路德的十架神學

絕對沒有人會想到,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為反對羅馬天主教贖罪劵所發表的《九十五條論綱》(95 thesis),會引發宗教改革運動。這篇論綱的目的是要為當時的一場大學辯論提出一個論述的架構。路德是要對贖罪劵的實施提出修正,並非要廢除它。他確實不是要為廣泛蔓延的神學和教會改革提出改革事項。

其實,1517年9月4日,在《駁經院神學》的論述中,他曾提出更具爭議性的議題——批判中世紀神學幾個世紀以來所使用的方法。但這個論述在毫無爭議下就通過了。確實如此,從人的角度看來,是因為許多特殊之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的結合,才使得後來的九十五條提綱,成為宗教改革的導火線。

海德堡論綱

然而,導火線被點燃時,教會卻犯了致命的錯誤——認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地方性事件,而讓路德所屬的奧古斯丁社團來處理。社團決定要在1518年4月於海德堡召開會議,並且要路德發表一系列關於其神學的論綱,以供他的弟兄們評估。就是在這裡,那平淡的九十五條論綱給予路德一個機會,可以清晰的闡述,他先前在9月份所發表關於經院神學的論述。

海德堡辯論有兩個重要性:首先,辯論中現了另外一位宗教改革的巨人:馬丁·布塞(Martin Bucer)——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宗教改革家,晚年成為劍橋的神學教授。他不但知識淵博,並且對教會的前途獨具慧眼。布塞對那時代的改教者頗具深遠的影響力,不下於約翰·加爾文。1517年路德在海德堡的論述,使他首次感受到改教的思想。然而,他對路德向教會流行的經院神學,所作的攻擊感到驚訝時,卻忽略了路德論述的神學中心思想。也就是海德堡辯論的第二個重要性——十字架的神學。

十架神學

路德在辯論結尾時,提出了一些的議題(以路德獨特的方式),這些議題看起來似乎荒謬的,至少是很難以琢磨:

第19條、任何人,若把神不可見之事看作是可被參透如同實際之事(羅1:20),都不配稱為神 學家。 第20條、然而,透過苦難和十字架來理解神可見且顯明之事的人,才配稱為神學家。 第21條、榮耀神學的神學家以善為惡,以惡為善。十架神學的神學家則以言之以實。 第22條、把神所做的不可見之事看為是人能參透的,這種智慧是完全傲慢、盲目、剛硬。 路德,海德堡論綱

這些陳述實際上包含了路德神學的中心思想,如果領悟到他所用的那些難懂的詞匯所要表明的意思時,它們不但照明了路德神學教義的內容,並且清楚的指出他認為神學家所應該具有的思想模式。他的確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具爆炸性的十字架論述,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神學議題。

路德論述的中心思想,認為人不應該推測神的本性,如何預見祂要向哪些人啟示祂自己。因此,他把神的自我啟示看作是一切神學的共通原則。可能連歷史上所有的異端都會同意這一點,因為不論是自然的、理性的、文化的,或其他的神學,都預先假設了神啟示的存在。

但是,路德對啟示的定義是狹義的。神在道成肉身中向人啟示出祂對人的憐憫——當祂在人類血肉之體中啟示祂自己時,其啟示的最高峰,乃發生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路德有時候把基督釘十字架稱為是“神的背”,其意思是——神的作為與人的理性是互相矛盾的。

這樣,“榮耀神學的神學家”乃是根據人的理性對神的期望(神像什麼樣子)來建造他們對神的認識。結果,他們卻使神看起來像他們自己。然而,“十架神學的神學家”則以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為基礎,來認識神的自我啟示。

含義

這種立場具有革命性的含義。首先,路德要求所有神學的詞匯,都要因著對十字架的認識而被修正。以“能力”一詞為例,當榮耀神學的神學家在聖經中讀到神的大能,或使用此名詞時,他們會認為神的大能與人的力量類似;把想像中最大的能力無限擴大,來理解神的大能。然而,從十字架的角度來理解,這樣的解讀與神的大能之真義是完全相反的。神的大能,是在十字架的軟弱中彰顯,因為正是在耶穌看似被邪惡力量和敗壞的屬地權勢打敗的時候,他顯明了神的大能——耶穌征服了死亡,戰勝了所有邪惡的力量。所以,當基督徒講到神的大能,或是教會和基督徒的能力時,都應當根據十字架的意義來理解——隱藏在軟弱下的能力。

對路德而言,同樣思考模式必須被應用在其他的神學用語上。舉例來說,神的智慧是在愚拙的十字架上被顯明出來。誰能夠發明這種愚拙的想法——神取了人的肉身,並且代替罪人死於可怕的苦難;為了要潔淨罪人,神自己擔當了他們的罪;為了要興起有新生命的子民,祂自己卻順服至死?我們可以繼續以同樣的看法來理解其他的名詞:生命,祝福,聖潔,和公義。每一個名詞都必須按照十字架的真理加以重新思考。這些都是重要的神學觀念;人很容易就把他自己本身的印象植入其中;這些神學觀念都必須被放在十字架的亮光下,再被重新鑄造。

這樣的洞察力(是路德思想的要素之一),賦予其神學一種內在的邏輯性和統一性。以路德對稱義的理解為例,神宣告信徒是義人,不是藉著人原有的和本質上的義(任何靠信徒本身所成就或取得的),而是基於一種外來的義(alien righteousness)——就是基督的義,這義是在信徒以外的義。難道這不奇怪、不尋常,但卻是神十字架的奇妙邏輯嗎?人的確是不義的,的確是被罪污染的,卻被神宣告為聖潔和義的!這樣的真理,是人理性的邏輯所無法理解,但按照十字架的邏輯,卻是十分合理的。

神愛那些不可愛和不義的人,是在他們有任何愛神的傾向之先,這又如何解釋呢?對於榮耀神學的神學家們而言,他們認為神,就像他們自己和其他的人一樣,只回應那些可愛良善的人,或是那些贏得他們好感的人。但是,十字架的真理告訴我們,神卻非如此。與人的理性相反,神並不要求其所愛的對象先愛祂;祂在先的愛會創造愛,並且沒有任何預設條件。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醜陋殘忍的一幕,卻啟示出神令人驚奇、出乎意料之外的溫柔和美麗。

基督徒倫理的關鍵

路德沒有把十架神學侷限於神客觀的啟示上,而視其為理解基督徒倫理和生活的關鍵。兩者共同的根基是信心:對不信的人,十字架是荒唐無意義的;從表面上看,它是被神咒詛的人受擊打污穢的死亡。不信的心對十字架的理解是——希臘人認為它是愚拙的,猶太人認為它是上帝的刑罰(完全取決於你認為罪是智力上的傲慢,還是道德上的自義)。唯有被信心開啟的心思,才能認識到十字架的真實意義。神的啟示隱藏於外在的形體中。信心是神所賜的禮物,不是人類心智本身的能力。

這種信心的原則讓信徒瞭解到他應該如何去生活。基督是大君王和大祭司,信徒藉著與祂聯合,也是君王和祭司。事實上,君王和祭司在信徒身上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基督一般:借著受苦和自我犧牲服事他人。信徒借著做每個人的僕人,成為所有事物的君王;信徒藉著順服於所有人之下而全然自由。正如基督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彰顯了祂的王權和大能;信徒為他人的益處而無條件的捨己。我們應該像小基督一般對待我們的鄰舍,這樣做,會使我們認識作為神兒女的真實意義。

這樣的論述是具有爆炸力的,它為基督徒權柄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舉例而言,長老並非那些使用權力欺壓他人,用地位、財富或學位來強化自己意見的人。真正的基督徒長老是奉獻他整個生命來服事他人的人。而這種服事是痛苦、困難和卑微的。然而,他這樣正彰顯了如基督般的權柄——就是基督自己藉著祂肉身的生命,以及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所彰顯出來的權柄。

借著苦難得祝福

十架神學對信徒的意義並不止於此。神也按照十字架的模式,來處理和對待藉著信心與基督聯合的信徒。簡言之,就是苦難越大祝福越大。

生活在富裕西方的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觀念。舉例來說,許多年前我在某教會教導這個主題,我指出十字架不只是講到關於代贖,更講到神如何對待和處理祂所愛的人。聚會結束後,有人反駁我,認為路德的十架神學忽略了十字架和復活,是代表著咒詛被逆轉的開始,因此我們應該期待祝福。專注在受苦和軟弱上,就等於忽視基督的職事在末世的重要性。

當然,此人未能徹底地運用路德的十架神學。其所言雖然對,卻未能按照十字架來理解。是的,路德會同意咒詛的逆轉,但這逆轉被顯明出來,是因為良善完全顛覆了邪惡。如果基督的十字架,這一人類歷史最邪惡的行為,能夠與神的旨意一致,並且成為擊敗邪惡的力量,那麼其他的惡也會被顛覆來稱為善的源泉。

不僅如此,如果基督的死是一種祝福,那麼信徒所經歷的任何邪惡,都也可以成為祝福。咒詛的確被逆轉,祝福的確要流溢;但誰能宣告這些祝福,必須與富裕的美國人所熱望和期待的,互相吻合呢?對路德而言,十字架教導我們基督是地上最受祝福的人;基督藉著十字架啟示祂所受的祝福,正出於祂的受苦和死亡。如果那是神對待祂的愛子的方法,那些藉著信心與基督聯合的人,難道有任何權利有不同的期待嗎?

有些人,像《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的猶太拉比作者:哈羅德•庫希那(Harold Kushner),對邪惡的看法與路德不同。但是,路德會說,這些事的確會發生,因為這是神對信徒的祝福。神是藉著祂在信徒心中奇妙的工作(與我們所期待的相反)來成就祂的善工;祂的確會藉著明顯的咒詛,來達到其祝福的目的。

的確,當我們領悟到,歷史上最大的罪惡——基督的死,是出於三一真神玄妙深奧的旨意,但卻未使神與道德的罪有所關聯時,就解決了那個古老的問題:免除全能的神對邪惡的責任。邪惡的問題不在於要找到它的出處,因為它沒有被啟示出來。在十字架的時刻,邪惡清楚地被良善全然的推翻毀滅了。是基督的十字架,使羅馬書八章28節就成為真實的:神若能使極大的邪惡,逆轉成為極大的祝福;祂就更能使那些玷污人類歷史的罪惡(從個人的不幸到跨國的大災難),得以轉變達到祂良善的目的。

路德的十字架神學極其豐富,無法在一篇文章中詳述,但是我相信,藉著以上簡單的描述,在思想哥林多前書時,會認識到外貌和事實之間的巨大反差。這種反差遍佈在聖經中,且被馬丁路德有力地匯集起來,使我們可以挖掘到這種神學思想豐富的礦脈。這是神學的金礦,是對於感覺主義、成功神學,以及過分屬世之末世觀的解毒劑。十字架不只是神為我們贖罪的地方;它也是一個深奧的啟示:告訴我們祂是什麼樣的神,祂如何對祂所創造的萬物施行祂的作為。


作者:卡爾·楚曼
翻譯:唐興;校對:王一

卡爾·楚曼博士(Dr. Carl R. Trueman),費城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歷史神學與教會歷史教授;美國正統長老會(OPC)按立牧師;著有 The Creedal Imperative,Histories and Fallacies: Problems Faced in the Writing of History 等書。

英文原文載於New Horizon, 2005年10月刊。

Saturday, March 5, 2022

普天注釋

普天注釋是普及版的天道注釋,去掉原文註解,加上問題

適合主日學與團契小組使用

舊約28本:

摩西五經: 創,出,利,民,申 歷史書: 書,士,得,撒上,撒下,王上,王下,代上,代下,拉尼,斯

詩歌智慧書: 伯,詩上,詩下,箴傳歌

先知書: 賽上,賽下,耶哀,結,但,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新約17本:

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太,可,路,約,徒

保羅書信: 羅,林林,加弗,腓,西門,帖帖,提提多

一般書信與啟示錄: 來,彼,猶,約,

一共45本


讀經三步

預習: 熟讀經文,觀察

研習: 解釋聖經,解釋

複習: 應用聖經,應用


Tuesday, February 22, 2022

全人教育

宗教: 聖經,神學

聖經課程: 周日主日學與週六小組

主日學的目的是解釋聖經,使神的話發出亮光,使愚人有智慧

團契小組目的是應用聖經,使神的話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舊約:

第一年: 摩西五經: 創,出,利民,申

第二年: 歷史書: 書士得,撒撒代上,王王代下,拉尼斯

第三年: 詩歌智慧書: 伯,詩,箴,傳歌

第四年: 先知書: 賽,耶哀,結但,小先知

新約:

第五年: 福音書: 太,可,路,約

第六年: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徒,羅,林,林

第七年: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加弗,腓西門,帖帖,提提多

第八年: 一般書信與啟示錄: 來,彼,約猶,啟


神學與實踐神學: 同工門徒訓練

同工門徒訓練是訓練主的工人,使同工各盡其職,完成主的大使命。

神學:

第一年: 系統神學

第二年: 聖經神學

第三年: 歷史神學

第四年: 護教神學

實踐神學:

第五年: 生活神學:基督徒生活基督教倫理(個人與社會的生活)

第六年: 教牧神學:敬拜講道(神與人的關係,教會主日的服事)

第七年: 教牧神學:教牧與輔導(人與人的關係教會週間的服事)

第八年: 宣教神學:佈道與宣教(神與世界的關係,福音宣教的服事)



哲學:
中哲: 中國哲學史
古典中國: 孔孟,老庄
近代中國: 朱熹,王陽明,王船山

西哲: 西洋哲學史
古典西方: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近代西方: 多馬斯,康德,黑格爾


台灣高中課程
科學: 數學, 物理學,化學 ,生物學,地球科學
社會: 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文藝: 國文,英文,美術 ,音樂 

美國高中課程
科學: Math,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社會: World History, American History, American Government, Economics
文藝: English language Art, World language, Visual Art, Music

宗教是神的真理的啟示
哲學是人的真理的智慧(形上學,知識論與心靈哲學,價值哲學與歷史哲學)

 科學 
 社會 
 文藝
 宗教 
 哲學 

 
中文圖書十大分類法
0.總類、1.哲學類、2.宗教類、
3.自然科學類、4.應用科學類、
5.社會科學類、6.中國史地類、7.外國史地類、
8.語文類、9.術類。

總哲宗   科技 
0  1  2    3  4    
社中外   文藝
5  6  7    8  9

一哲二宗,
三科四技,
五社六中七外
八文九藝

一哲二宗
三Q四季
五射六中氣歪
把聞酒意

--------------------------------------------------------------------------------
在知識上要十項全能,那是很難達到的目標,只能說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活到老,學到老。
學如大海,只要自在翱翔,海闊天空,讓真理開闊你的視野,使你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