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哲學很多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融合。
方東美是中國哲學和機體主義(柏格森 懷海德),中國哲學偏向陽明與佛學。
牟宗三是中國哲學和康德,中國哲學偏向陽明。
唐君毅是中國哲學和黑格爾,中國哲學偏向陽明。
羅光是中國哲學和士林哲學,中國哲學偏向朱熹。
錢穆是純粹傳統的中國哲學,偏向朱熹。
這些人都是堅決反共的民國哲學家與史學家。
中華文明仍然處於紅潮的浩劫之中。
民國哲學是現代中國哲學的淨土,免於馬列主義的污染與干擾。
他們生在西潮與紅潮氾濫的時代,卻又用他們的思想捍衛中華文化。
向這些堅守中華文化的哲學家與史學家致敬。
他們所闡述的中國哲學,讓中國哲學繼續在西潮與紅潮氾濫的時代發光發熱。
他們是孕育我對中國哲學認識的前輩。
我們需要有更多這樣的有志之士堅守中華文化的道統。
機體主義其實就是以易經的生生哲學為核心的生命哲學
這是中國哲學的正宗。
生生哲學超越了西洋哲學的唯心論與唯物論之爭,
可以說是心物合一的唯生論。生命是心與物結合的產物。
就人生哲學而言就是儒家的仁學,仁義是核心價值,禮樂是其教化工具。
儒家強調文化治國的理想,體現以道德的人文精神治理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
以達世界和平的大同社會。這是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社會。
也許我們永遠達不到這樣的理想,但這個理想仍然驅動我們努力去建造一個更合理的社會。
就現代版的儒家社會哲學而言就是三民主義的民生哲學,
是社會互助的大同社會,
而非共產主義的階級鬥爭。
亦非純粹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
這是一個包含資產階級,中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互補與共存的全民社會。
保留自由經濟的市場競爭,使民生經濟可以得到發展的空間與動能。
在市場競爭中有社會的互助與調節,使弱勢的社會族群有生存的空間。
民國哲學的新儒家與三民主義體現了現代中國哲學的發展。
藍營的人應該回過來走中道哲學,向中間路線靠攏,不要附合共產黨走左傾的紅色路線。
四個堅持,這才是正藍營應該走的道路。
- 堅持中華民國的憲法,民有,民治,民享。(堅守民主陣容)
- 堅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實踐三民主義)
- 堅持蔣中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倫理,民主,科學。(復興民族文化)
- 堅持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大陸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光復大陸國土)
共產黨是把中國哲學唯物化來配合其政治目的。
余英時說這是儒學的死亡之吻。
無產階級專政其實就是共產黨的一黨專政。
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就是獨裁極權的統治。
國有制本質上就是黨有制。
而黨又被少數權貴所控制。
這是不折不扣的紅色貴族政治。
人民民主專政就是以暴力為基礎,以人民為口號的專制體制。
一個充滿謊言的政治體制。
這是中國現代史不幸的發展。
一群自認進步的人將中國文化的發展推向斷崖。
民國哲學的可貴在於為中國文化保留一現生機。
生生哲學與基督教的生命神學其實是可以相互呼應的。
儒家的生生哲學是入世的理想。
道家的自然哲學是遊世的理想。
佛教的空幻哲學是出世的理想。
希臘的理想哲學是超越的理想。
西方的理性哲學是世俗的理想。
基督的生命神學是來世的理想。
只有基督教是神學,其他都是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人的智慧,人的文化。
聖經卻是神的智慧,神的啟示,神的話語。
這是不同層次的東西,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
上帝超越了一切的人文價值。
上帝是一切人文價值的總結。
殊途同歸的意義不是你可以從不同的哲學路徑尋找到神,
殊途同歸的意義是無論你從哪一條哲學路徑尋找真理,
你會發現所有的哲學都有其侷限性。
你可以找到有限的真理,
但你無法找到終極的真理。
最終你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結論:
真理的總結就是基督,就是上帝。
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
這是真正通到永生上帝的唯一通道。
其他的路徑都只是對今生暫時的引導。
這是你最後唯一的結論。
中華文化是以道德倫理為核心的人文思想,
中華文化誠然可貴,但有其不足之處。
他是一種自然啟示下的人文哲學,
而非直通上帝的特殊啟示。
我誠懇地希望中國人來認識基督,認識上帝。
基督徒也要認識並尊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
使基督的光照耀中國,讓中國文化經過十字架的洗禮而重生。
讓中國文化因為基督而煥發新的生命,新的動力,新的未來。
中國人以前接受過印度的佛教,刺激了宋明理學的發展。
現在是讓基督教來重生中國的時候了。
我相信這也會帶來新時代意義的中國現代哲學。
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中國哲學內在所具有的宗教意識,就是敬天的傳統。
雖然孔子將此內在的宗教傳統予以人文化,但敬天傳統一直都存在的。
北京的天壇就是一個證明。這是古代皇帝祭天的祭壇。
而天作為一個既超越而又內在的實體,其實更接近基督教裡的上帝與基督。
天是出自自然啟示的默現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以自然宇宙的運行,來向人說話的上帝。
基督教上帝是特殊啟示的朗現天。
以使徒和先知的傳達,來向人說話的上帝。
兩者可以視為一體兩面。
上帝就是天,天就是上帝。
所以天主教以天主翻譯上帝。
只是中國傳統有時候不能嚴格區分自然天與超越天的不同。
自然天是指宇宙,是受造之物。
超越天是指宇宙的創造者,造物者本身。
由現象界的自然天去認識超越現象界的超越天的存在,是一個哲學的突破。
至於佛教裡的佛並非上帝實體,而是一個看空世界的覺悟者。
的確世界都要過去,萬事都看做糞土,但唯有上帝永遠長存。
看空世界,和傳道書那個傳道者一樣。
但傳道者卻體悟到唯有在上帝的手中,人生才有真實的意義與價值。
儒家傳統有一種隱含的上帝信仰,這就是儒家可以與基督教共存的基礎。
正如基督教在西方,也曾與希臘哲學共存。
其實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發生在中國。
我講的是共存,而不是融合。
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所以他們可以共存,攜手合作,
但他們不會融合成為一體。
基督教神學掌管恩典的領域,這是上帝的國。
哲學掌管自然的領域。這是地上的國。
一高一低,兩個國度,相輔相成。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
將上帝的公義、聖潔、慈愛,注入人間。
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就是人間天國,這就是大同社會。
這就是基督道成肉身的精神。
這大概就是我思想聖經與中國文化的結論,
我的重點是聖經如何與中國文化做一種有機的結合。分別而不分離。
聖經與中國文化是有所分別的區隔。一出世,一入世。
聖經與中國文化也是兼容的共存。兩個國度,相輔相成。
基督教與儒家思想,不宜對抗,但也不是毫無區別的看待。而是採取區別,但不對抗,合作但非合一。
但我想這就是中道哲學的精神。
中道哲學重視傳統歷史文化的延續性發展,而不主張與傳統一刀切。
我不反對民主與科學,
但我反對拋棄中國儒家傳統的思想。
五四時代的人,以為中國儒家傳統是制約中國現代化的因子。
但西方啟蒙運動的伏爾泰可是認為中國儒家是理性主義的哲學。
日本的明治維新可是把王陽明哲學當作是明治維新的核心價值。
激烈的反傳統思想最終導致文化大革命這種激烈的文化大浩劫。
高舉階級鬥爭,高舉毛澤東思想,那不是人間天堂,而是人間地獄。
今天中共仍然高舉毛澤東,何等可悲的愚昧。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一開始就肯定中華文化的價值。
三民主義是以中華文化為核心價值的現代化。
不妄自菲薄,也不故步自封。
這就是兩條不同的道路。
理學與現代科學其實可以兼容,格物致知,事事求理,就是一種科學的精神。所以物理學最早翻譯作格致學,即使物理學也是含有理學兩字。科學的發展把朱熹的道學問的精神發揮到極致。道學問而尊德性,這是說明知識的目的是道德。科學的研究固然講求客觀的價值中立,但是科學的目的是造福人類,正德,利用,厚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