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rren Wiersbe的聖經解經系列,
這是一套經典的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Warren Wiersbe用他畢生之力來完成這套經典之作。
我覺得他的分季與每周的分課都有經過周詳的盤算與考量,所以如果就按著他的課程規畫的進度,不失為一個好的主意。我覺得第一次教主日學的人,可以用模仿的方式來學習教主日學,等到自己更有經驗,慢慢就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出來。
舊約有27季,新約23季。共50季。十二年半。
律法書(7): 創1, 創2, 創3, 出, 利, 民, 申
歷史書(8): 書,士,撒上, 撒下/代上,王上,王下/代下,尼,得/斯
詩歌智慧書(5): 伯,詩1,詩2,箴,傳
先知書(7): 賽,耶,結,但,小先知1,小先知2,小先知3
福音書(6): 太,可,路1,路2,約1,約2
使徒行傳/保羅書信(11): 徒1,徒2,羅,林,林, 加, 弗,腓,西,帖帖,提提多門
一般書信/啟示錄(6): 來,雅,彼,約,約約彼猶,啟
英文有太多好的聖經注釋。 除了Warren Wiersbe的BE, 慕迪聖經注釋(The Moody Bible Commentary)或The Baker Bible Commentary是較新的單卷聖經注釋,這已經足夠應付一般人解經的需要。Warren Wiersbe的聖經釋經系列是釋經。釋經比較是闡述詮釋經文的含意,解經是字義的解釋。
丁道爾新舊聖經註釋
這是一套典型的分卷聖經注釋,提供每一個經節的注釋。
舊約(28冊):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記/約伯記/詩篇(上)/詩篇(下)/箴言/傳道書/雅歌/以賽亞書/耶&哀/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何西阿書/約珥&阿摩司/俄&拿&彌/紅&哈&番/該&亞&瑪
新約(20冊):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腓利門/帖前後書/教牧書信/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彼後&猶大書/約翰書信/啟示錄
II. 成人主日學課程,聖經書卷
這是參照Warren Wiersbe的聖經解經系列的成人主日學課程。
純粹只是聖經課程,以前我想過加七大神學,聖經神學,歷史神學,系統神學,護教神學,生活神學,教牧神學,宣教神學。但在教會教神學課程,有點理想化,師資與學生學習興趣都是問題。所以我想先把焦點放在聖經課程就好。能夠將整本聖經讀完,就已經是浩大工程。而且我覺得無論是教會或個人都應持續保持讀經的進度與習慣。神學有它的重要性,這涉及到解經的正統性。改革宗神學強調總原則解經,透過神學掌握聖經解經的總原則,使得解經不至於走得太偏。但神學的研讀應該平行於聖經的研讀。
舊約有24季,新約24季。共48季。十二年。
十二年六個階段,每一階段兩年八季,每兩年把聖經的各種體裁都走一遍。
也可以考慮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四年。這樣一些需要兩季的課就可以連續著上完。
按照聖經次序從頭到尾也是一種方法,其實聖經的次序也展露了神的救贖計畫。
這是舊約與新約聖經分成八大段,用以展現神的救贖計畫。
舊約四段: 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先知書
新約四段: 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
每一階段兩年八季,大致上也是反映出這個聖經架構。
如果我們能夠持續做這個聖經的循環,
兩年一個小循環,律法,歷史,詩歌,先知,福音,使徒,書信,啟示
十二年一個大循環,正好將整本聖經走過一次。
五個十二年週期就是一個甲子。那幾乎就是我們一生的年日了。
每一個大循環,就彷彿是我們的一生,是我們生命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
讓我們的一生可以走在神的道路,那是神對我們最美好的祝福。
這種循環並非是單純的週期性重覆,他應該是一種不斷上升的螺旋式循環,或說是像樹木一樣是一種年輪式的成長。我們對聖經的認識,應該隨著我們的年日不斷地深化。每一次重新閱讀,我們都能挖到新的寶藏。這就是聖經歷久彌新的特質,他是生命之道,是一本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對於初信者,也可以有兩年的聖經綜覽:
第一年舊約: 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先知書
第二年新約: 福音書,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上/下),一般書信與啟示錄
最重要的就是帶出律法與福音這個聖經所啟示的救贖計畫。
聖經綜覽進度當然比較快,聖經書卷一季的課要濃縮成兩個禮拜上。
其實上課的老師要能把握到每卷書的精髓,才能做這件事。
聖經綜覽是森林,聖經書卷是森林中的樹木,
要見林,也要見樹。一個是宏觀的視野,一個是逐章逐節的細讀。
兩個互相搭配就能對聖經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聖經綜覽最好的參考Henrietta Mears的聖經綜覽,這是青少年主日學的經典之作。
其實用在成人主日學也沒有問題。當年葛理翰的佈道會送給決志的人就是這本聖經綜覽。
Henrietta Mears的聖經綜覽五十二周課程
一周變成一季,複習不算,共四十八季,這也可以是十二年的主日學聖經書卷的課程。
我覺得聖經綜覽也可以是一個慕道課。我覺得四律雖然不錯,但要人對聖經都還不懂,
就要決志與委身,其實是有點困難,就算口裡承認,也不一定心裡願意。
如果可以透過聖經綜覽把律法與福音這個聖經神學的主軸帶出來,這就是一個很完整的介紹。
所以我現在在想聖經綜覽做為一個慕道班課程的可能性,而不是很快地用四律帶人決志。
真正的決志與委身,相信耶穌,跟隨耶穌,應該是生命中一個的重大抉擇。
值得用多一點的時間來理解,探索與思考,這完全是合理的。
慕道友雖然會有許多慕道的問題,但讓神用神的話語,神的智慧來回答豈不是更好。
聖經本來就神向人的啟示,目的就是把人帶到基督耶穌面前來認識他。
IV. 律法與福音
律法的目的是從神公義聖潔良善的律法,光照出人心中的罪,以及罪的後果。
福音的目的是從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所成就救贖大功,為人的罪找到一條恩典的道路。
聖經中每一卷書都包括了神的律法,人的罪,神的救恩,人的信心四個主題元素,
這四個主題就相當於屬靈的四個定律。
但就聖經主題的開展,這四個主題又隨著聖經的時間軸,從創世紀到啟示錄,一卷一卷的啟示,逐漸展開了神偉大的救贖計畫。
律法書,著重神聖潔公義的律法的宣告。律法既是神的道路,也是叫人知罪的法典。
歷史與先知書、詩歌智慧書: 著重律法的功效,人因順服律法得神的祝福,人也因違背律法得神的咒詛。
歷史書(前先知書): 征服迦南,士師時代,王國時代,被擄與歸回。
先知書: 先知帶來審判的訊息,也帶來安慰的盼望,為基督的降臨預備道路。
詩歌智慧書: 神子民內心的解剖,是生命的詩歌與生活的智慧。
福音書,著重神救恩的福音。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為我們的罪受死,從死裡復活,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在神與人之間成為中保。
使徒行傳、書信與啟示錄,著重人接受救恩的三部曲: 因信稱義,生命的成聖,以及將來榮耀的盼望。
使徒行傳: 使徒建立教會,由耶路撒冷傳到地極的宣教歷史。
書信: 使徒寫給教會的書信,教導救恩的三部曲,預備教會成為聖潔的新婦,迎接主的再來。
啟示錄: 主的再來,榮耀的盼望。
V. 教會建造的基礎建設:
教會需要有一套好的聖經課程,好的師資,和一群願意學習的學生
在好的生命循環,他會像一棵樹的年輪,刻畫出生命成長的記號,
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建設,教會活動勢必淪為沒有目的的空轉。
教會空轉,教會生命的質沒有成長
教會生命的質沒有成長,教會的量也沒有成長。
真正實質的教會成長就是以聖經為基礎,來帶動質的成長,再帶動量的成長。
Calvary Chapel在南加州發展得很好,而他們的講道就是按著聖經次序從頭到尾。
Chuck Smith發現當他用聖經講道,教會的質與量就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
Chuck Smith這樣做又是受到Halley的聖經手冊的一段話所啟發:
「這本書中最重要的是這個簡單的建議:每個教會都有一個會眾閱讀聖經的計劃,並且牧師的講道來自過去一周閱讀的聖經部分。」
但為什麼很少教會這樣做呢? 我也不懂,其實我一直就是希望有這樣的一個教會。
我會把有系統的讀經當作是教會的基礎建設,無論是透過主日講道,主日學或是團契。
教會至少應該要有一個事工是有系統的讀經。主日學是最好的起點。主日學與團契若能一起配搭,一是教導聖經的解經,一是在聖經的生活應用分享,這樣效果更好。主日信息可以成為聖經與現代生活中間的一道橋梁。主日信息不須涵蓋所有經文,只要一小段核心性的經文闡述,就可以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甚至禱告會也可以圍繞聖經經文禱告,為個人,家庭,教會,普世宣教禱告,為神的旨意能落實在我們地上的日常生活禱告,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一般來說,聖經教會致力於解經式講道,通常是透過整本聖經逐章教導。這種做法,由相信聖經是無誤的、神所默示的、充足的(源自新教的唯獨聖經教義)的信念所推動,是大多數聖經教會本質的核心,也是他們名字的由來。
聖經教會幾乎普遍堅持唯獨信仰或因信稱義的教義,而這教義源自於宗教改革。from Wiki
- 日內瓦教會 - 加爾文。他除了著名的基督教要義。他一生致力於解經式講道,幾乎涵蓋了整本聖經。他的講道堪稱是基督教講道的典範。他的基督教要義是基督教的神學典範。
- Grace Community Church - John MacArthur。他是美國當代的講道王子,堪比司布真。時代主義,改革宗,基要派信仰。Grace to you 有他完整的講道紀錄。
- Calvary Chapel - Chuck Smith。透過整本聖經逐章教導帶動南加州的教會復興的傳奇。
- 加略山華人基督教會 - 黃奇光牧師,黃奇豐牧師。時代主義神學,兄弟倆合作無間,在奇諾建立第一個華人的Calvary Chapel。
- 聖經歸正教會 - 呂沛淵牧師。堅持改革宗神學,在矽谷建立一個忠於聖經的改革宗教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